《管子》 7句经典名言可以说是治世宝典!
关中(约公元前723-公元前645年)汉族,名义乌,又名轻重、慈中、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相位(今安徽相)人。
史称管子。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 鲍叔牙 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分设各级官吏,选拔士子,赏勤罚惰,征赋税,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使 齐桓公 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一、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
出自《管子·牧民》。辟:开辟、开垦。举:全部、尽。国家拥有了富足的财力,那些远方的人民就来归属于你,土地普遍开垦了,于是人民就会安心留居。
社会的安定,兵力的强弱,无不与经济的发展与停滞有关,但经济的发展又与劳动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出自《管子·形势》。功:效果。和不可交往的人交往;强做不可能做的事情;告诉别人听不明白的话,这就叫做劳动而没有效果。
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这样做是否顺应自然,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盲目地、不分对象地去做这些事,必定是没有效果的。
三、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选自《管子·牧民》。粮仓充实了,百姓就知道遵守礼节;衣食充足了,才会知道荣辱。
吃饭穿衣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当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又需要得到生活安全保障,生活安全得到保障之后人又追求感情上的高层次,追求自我存在的价值,即提升自己的道德标准。
四、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选自《管子·牧民》。兴:兴盛。政事之所以兴盛,在于顺应民心;政事之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
一种政令的顺利推行,就在于它合乎人民的愿望,得到人民的拥护,既使没有政权也能得到政权。反之,一种政令无法推行,就在于它违反了人民的意志;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即使有政权也会失去。
五、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用治家的方法治理家,用治乡的方法治理乡,用治国的方法治理国家,用治天下的方法治理天下。管子在这里告诫为政者,一定要防止以小治大的狭隘做法,即用治家的方法去治乡,用治乡的方法去治国。
六、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
选自《管子·牧民》。惟:只有。患:祸患。未形:没形成。只有那些有道的君主在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预防它。管子认为有道者治理好国家,防患于未然的办法是顺民心,兴民德,对百姓施行仁政,关心百姓的疾苦,使其生活无后顾之忧。
七、地辟而国贫者,舟舆饰,台榭广也;赏罚信而兵弱者,轻用众,使民劳也。
选自《管子·权修》土地开垦而国家仍然贫穷,是因为君主的舟车过于豪华,楼台亭阁过于建造的缘故。赏罚讲信用而兵力仍然弱小者,是因为轻易地役使众人,使人民过于劳苦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