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子女们的家庭回忆
作家根据:现在已经80多岁了,到了黄昏阶段,随时都有可能离开这个世界。
最近几个晚上睡不着,回忆我们这个家庭的一切,最后决定把你们母亲的一生和咱们家的基本情况及你们几个生长过程写下来,只作为留念。由于我的文笔水平有限,文章组织能力差,所以只写事实过程,没有过多的语言评论。写得不全不细,很多内容没有写进去,也请你们谅解。一、你们的母亲原春侠幼年及家庭简历
你们的母亲原春侠(曾用名原迎春)生于1943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日(癸未羊年)祖籍陕西省蒲城县城西西街原家巷,父亲原志羊,母亲李珍珠,当年家庭还是比较富裕,由于老一辈吸食大烟,导致家庭倾家荡产。其父母和兄长原仲全三人流离失所,四处漂流。后流落到蒲城县平路庙乡卢地村、洞坡底村、西塬村等地,其父到处给人教学、管帐、当文书,母亲给人家缝补衣服做针线活,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居无定所四处租房居
住,你们的母亲生于平路庙芦地村,还有一个弟弟生于洞坡底村,解放后在洞坡村分得地主家几间平房居住,后全家一直在洞坡底村落户务农,中途因弟弟患病夭折,你们母亲七岁时在本村上小学四年后在家务农,15岁时就外出随农民工大军参加蒲城县高阳镇兴修水利工程,16岁参加阿坡大队青年突击连,17岁时同我订婚,于60年年底18岁时(农历腊月初五)同我结婚。
二、我和你们母亲婚后17年的农村生活和生育抚养你们的过程
结婚时我还在焦庄中学读书,她在家劳动,还曾担任过念曲村小队妇女队长。1961年7月我初中毕业,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动员学生毕业后回家务农,我未参加中考就直接回家务农,由于生活所迫家庭人口较多,10余口人老的老,小的小,吃饭都成问题。每人每天只有半斤口粮,经常吃糠咽菜,迫使我经常外出拉架子车挣钱,拉煤换红薯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62年7月我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陕西省公安总队服兵役,恰时你们母亲同家里分家,分家时只分得结婚时10平方米的一间卧室和几件破家具,我走后又搬到二门外的10多平方米的门房,并在牛圈旁搭了个小锅灶,62年11月你们母亲同我们邻村的一个战士家属来部队探望我,返回家时遇到大雪,汽车不通,她们俩个步行120多里地,两天时间冒着大雪从渭南赶回了家,现在她的腿疼与那次雪地里步行有很大的关系。63年生活实在困难。有时也和家里或多或少发生一些小矛盾,而且在牛圈旁边做饭也太不卫生,后来在
隔壁临家磨房里搭灶做饭。一个人在家务农生活真是困难,而且每年只有半个月来部队探亲的时间,来部队生活才算幸福。64年11月初九有了长子建军,在生建军后你母亲乳房有病,肿的很大,整天疼的吃不好,睡不好,奶不够吃娃哭她也哭,你们母亲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刚满月你们母亲就回了娘家,笫二天就到临村的私人医生开刀治疗,抽出的脓血就有半碗。就这样一边治疗一边喂养孩子,奶不够吃,你们外爷拐着腿走20多里路,到孙镇买了半斤烁乳兑些水补充,几天一次,真是受尽了苦头,建军也跟着受了不少的罪。
1967年生了次子,因护理不当,有病也没及时治疗,不到半月就夭折了。建军就接着吃剩下的奶,生活就算好了一些。直到68年我在部队提了干,有了50多元的收入,再借了些战友的钱,在公社,大队,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在家对面路南盖了四间小瓦房,当时连窗子都没有,你们母亲就带着你们住进去了。这时才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已的家。我每年也有一个月的探亲假,你们母亲也可到部队住一个月,全家生活也算比较平稳。
1970年5月8号在新屋生了兰英,当时兰英也是体弱多病,经常感冒发烧,有时到晚上发高烧没有办法,只能吃几片安乃近退烧。等到白天你们母亲一个人抱着有病的兰英到外村找大夫看,由于农村医生打针消毒不规范,因此造成针眼感染化脓,无奈只得开刀治疗,就那样你们母亲仍然还参加生产队劳动,遇到节日还包些粽子到铁
路桥南大荔县去卖,赚些零用钱。73年3月她带着建军、兰英和身怀有孕的身子来部队探亲,由于当时我不在连队,(在部队教导队学习),她们到部队由于劳累过度造成早产,当晚在连长、卫生员的帮助下,从兰州招待所借了辆小车送往兰州军区总医院,当年农历3月26日生下了卫军,第二天我接到电话,立即请假,下午从永登县赶回了兰州,连夜就去医院探望,第三天就把她们接回连队。但不巧的是在连队住了不到一周,我们连队接到命令,要调到安西县大戈壁滩“五七”农场,执行军农生产任务。因此只能将你们母子四人留在兰州,我随部队出发乘火车去了酒泉安西,你们母子四人只能在留守的一个班长照顾下生活,
待了不到一个多月就随留守人员一同到了安西农场,由于早产卫军瘦弱加之奶水不够吃,当时经常哭闹,好在部队农场有一群羊每天放羊的战士回来就带一瓶羊奶喂养,几天后卫军变的又白又胖。在安西县待了一个多月,我奉命到兰州参加政工干部学习班,顺便把你们母子四人带到兰州住了几天,之后你们母亲一个人带着你们回到了老家。
1975年4月初7在陕西农村有了继军,你们母亲一个人带着你们四个孩子,全家五口人。吃饭穿衣生活都靠她来照顾,建军、卫军有时在你们外婆家照顾下生活。你们有时母亲不能参加生产队劳动,每年分得口粮钱只能欠生产队的超支款,真是在家吃尽了苦头,你们四个孩子也跟着受了不少罪,甚至养的猪饿的从兰英手里抢馍吃,都把手咬伤了。
1976年7月一次你们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当时兰英6岁、继军1岁)来部队,中途晚上在火车上继军突然感冒发烧抽风昏迷不醒真是吓人,有的旅客建议快到定西下车到医院治疗。你们想想一个女人家带着两个孩子,晚上大半夜人生地不熟的到哪里找医院,她坚持没有下车,听天由命吧。多亏了火车上列车员帮助广播上呼叫车上的医务人员赶快来救小孩。才来了位出差的赤脚医生,经过针灸才救醒继军,真是不幸中的万幸,直至到兰州部队后经过医生治疗,几天高烧还是不退,最后送到部队医院住院,经过七八天的治疗才治好出院。
在部队兰州留守处一段时间里,为了生活增加点收入,在原部队转业到省广播电视台战友的介绍下,你们母亲给电视台打扫卫生,丢下继军由6岁的兰英看管,每天一元多收入钱资助家里生活。当时我在留守处上班,只能在下班时间做饭,接送她上下班。当时我的工资只有60多元钱,生活是如此困难。这次时间住得比较长一点,因为是部队留守处,我一个人管理团后勤所有机构,喂猪、放羊、木工班等三十人,部队来往人员接待、家属院的管理都是我负责,工作比较烦忙。在住了两三个月时间后才回了陕西农村,想想当时的生活是如此困苦。直到77年9月,分居15年的家庭生活才算结束了。
三、我的部队生活简要叙述
我是1962年7月由蒲城县应征入伍,当时被分配到陕西省公安总队一团三连九班,驻守在宝成铁路线甘肃站儿巷车站。连队主要警卫铁路桥梁及涵洞的安全,由于我平时学习认真,工作积极,在训练中吃苦耐劳各项军事技能突出,当年年底就加入了共青团。
1963年在全军学习雷锋同志活动中,被评为雷锋式的好战士,我们班代表连队两次参加营团军事比武,并在西安团部接受团首长检阅,63年底由于工作需要调到炊事班,我在班积极工作,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平时和当地社员学习做豆腐,想尽办法为连队改善伙食,多
次受到嘉奖。由于我表现突出,连队两次派我到西安团部和师教导队培训学习,回到连队后我被任命到战斗班任副班长、班长,但根据当时工作需要我再次又调到炊事班当班长,期间我带领炊事班改灶节煤、节约开支、粗粮细做、变换花样改善伙食,得到广大干部战士一致好评, 1965年底部队老兵转业复员,原给养员谢文浩复员,司务长借调团部,连队后勤账务无人管理,此时连队领导让我直接管账,当时由于不懂财务,每次去团部报账都未通过,还引起别的同志笑话,后来我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反复钻研,细心琢磨,加上在团后勤同志的帮助下,我很快学会了财务管理、报表单据、人
员来往调动办理等各种方法手续。1966年连队调往宝鸡市担负铁路桥梁隧道、国家油料库、国防仓库、银行金库和宝鸡广播电视台的警卫任务,人员高度分散点多线长,后勤工作更加复杂,我既要对上进行报批粮款衣物、又要对下分发管理,还要和地方各地粮食局、军供站对接,在繁重的任务下我不怕苦,不怕累,除抓好连队的后勤管理还要指导各点伙食,同时大力发展农副业生产,通过养猪,养羊,种菜为连队改善伙食,我被大家称为连队的“红管家”同时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
1977参加陕西独立师召开的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分子表彰大会,我的事迹被宝鸡市广播电视台录音播放宣传,1968年4月我调任团机关任司务长,1969年调任六连副指导员,后不到一年提升为指导员、党支部书记,1970年以来我带领支部一班人,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用无产阶级感情感动人、用干部以身作则带动人,认真做好连队思想政治工作,严格管理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期间我带领连队担负甘肃宁卧庄招待所和国防工办的警卫、完成了柬埔寨国王夫人来华访问、兰州市西北体育场万人宣判大会的警卫任务,得到团领导好评被树立为警卫方面的一面红旗。我代表连队在冶金
学院、兰化公司、雁滩大队介绍如何做好连队干部战士思想政治工作,改变后进战士等先进经验,当时兰州军区报刊多次刊登了我们连队的先进事迹,每年评为四好连队,所在六连被评为过硬的六连。
1973年接受师部在河西戈壁滩军队生产任务,我带领连队抗风沙、战严寒,不怕祁连山的雪水,不怕草滩上蚊虫叮咬,灌水压碱改造土壤,使农业获得丰收,74年在景泰黄河灌溉区我们一个连队接受了三个连队的军农生产任务,我们仍然克服困难,艰苦奋斗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1976年我被调任团后勤部代理协理员工作,负责团部在兰州的留守任务,我一个人负责留守的木工班、小作坊、包括喂猪、放羊、司号队家属院等多种任务,人少事杂很难管理,在一年多时间里我操碎心,费尽了力,基本完成了任务,但因坚持原则也得罪了一个领导干部,这个干部在年底贯彻中央工作会议时提出;我个人家属在省广播电台干临时工挣钱是“挖社会主义墙角”影响农业学大寨,这些错误言论致使我的协理员职务未获批准。这是我在部队做贡献最大,挫折最深的一年。
1977年担任后勤助理员,负责全团各连队的“四小”建设,1978年担任团农场场长,我既是场长又是会计,一肩多职我带领一个班的战士想尽办法,艰苦奋斗,夺得了小麦大面积生产525斤的任务,收割时我及时和加工厂联系,边收边加工面粉,换回连队的面粉票,连队战士既能吃到新面粉,又减少农场的仓库保管,年底为部队和随军家属粮食补助作出较大贡献,得到团首长一致好评。
1979年我被甘肃省军区选调到天水军分区干休所担任副营职管理员,由于自己吃苦耐劳,办事公道,热情为老干部服务,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体现了党对离休老干部的关怀,得到了老干部的好评,1983年提升为副所长,当年作为党代表出席甘肃省军区第四届党代会,1987年因部队需要,我愉快的服从组织决定,转业到建行天水支行工作,直到离所时我还为老干部办好了最后一件事,被干休所称为革命的老黄牛,我的事迹也被省军区转发表扬,这就是我圆满完成25年部队工作的简要情况。
四、十年随军时的家庭简要状况
1977年9月根据部队干部家属随军政策,你们母亲带着你们四个人才办理了随军手续,到部队过起了团圆的生活。来部队只带了几床被褥和一把厨房菜刀,来到景太县守备师一团后勤处,当时部队正在前线施工,挖洞备战防苏。
你们母子几人只能住在景泰县黄河水利指挥部家属院,我们全家七口人(包括你外婆)住着临时租借的一间半小房子,不足20平方米,离我部队住地五六里路程,我每天来回步行到团后勤上班,建军和兰英在指挥部小学读书,生活虽然困苦但能全家人互相照应,生活还算幸福。你们母亲为了增加家庭收入,除了照看家里还外出打工,给工厂清洗油罐,秋收季节抽空捡麦穗维持生活。在景太县住了一年多,1979年2月我被调到天水省军分区干休所工作。
1979年3月份我们全家一同搬到了天水军分区干休所生活,到干休所后我负责管理离休老红军干部的生活服务,家里你们两个孩子上学,两个孩子在家玩耍。你们母亲在家抽空给针织厂缝围巾,给施工队打工、给学校做饭等,冬季了给军干所烧锅炉等零活。尽管一天只有一元多的收入,但也能资助家里的生活,随着我工资的增加,每月70多元钱。几年除了全家的生活,还偿还了在农村家里欠生产队的七百多元超支款,虽然生活还是比较困难,但还是感到幸福。
1983年建军当了兵,三年后复员安排了工作,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
在干休所生活了八年,我的工作受到干休所的好评。
五、我转业到建行和你们工作及成家的简单概述
1987年由于部队整编的需要,我被转业到天水建行工作。同年兰英也参了军,家里的负担相比减少了许多,这时你们母亲才安心做起家务,孝敬你们的外婆和陕西老家里的老人。
后来卫军1988年11月到建行信用社上班,两年后也参军了。
建军1989年二月也结婚成家了,同年12月媳妇陈英杰由甘棉厂调到建行天水支行工作,当天晚上出生了刘嫄。真是双喜临门,你们母亲又开始照顾孙子,包括照顾你们的外婆和建明(当时建明在天水这边打零工)。整天围绕着八九口人的吃饭,天天就这样忙忙碌碌的。
1993年咱们全家搬到了南大桥建行家属院居住。
1994年继军也当了兵,全家都有了工作,也各自成了家。生活也好了起来,但你们母亲还是忙前忙后,照顾这个,帮助那个,还要奉养80多岁的母亲(你们的外婆)。从抚养到送终将近90岁过世她全包下来了。
六、对你们母亲的一生评价和对你们的希望
回想你们的母亲她这一生,她真是一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忠诚老实、孝敬父母、尊重兄嫂、团结弟妹、贤惠的农村妇女。几十年来从未和父母、公婆、妯娌、儿媳之间发生过争吵。有时也受到较大的委屈,但也能宽宏大量谦虚忍受。尽管咱家人口较多经济也比较困难,但为了孝敬父母、帮助弟妹、侄儿侄女她都慷慨解囊付出了近十多万元的积蓄给于帮助。她真是父母的好女儿、公婆的好儿媳、丈夫的好妻子、儿女的好母亲,够得上贤妻良母。现在你们的母亲也年已80多岁了,但仍然帮助你们几个子女料理家务,她把一生奉献给了我们这个家,没有她就没有我们这个幸福的家,她是我们家的福气。
我希望你们一定要牢记你们的母亲,学习你们的母亲,孝敬你们的母亲。你们也要勤俭持家,兄妹之间团结,互相支持、家庭和睦、幸福快乐。最后我和你们母亲还有点心愿,现在虽然你们经济生活都很好,但还有个别不如意的地方。有的家庭不和,家庭不像家庭,刘祥还没有工作。希望你们积极努力,克服困难求得阖家欢乐,平安幸福,以完成我们二老的心愿,继承我们这个家庭的优良传统,家和万事兴。
这个是我最后的希望
你们的父亲:刘永成
2022年夏日于天水
刘永成简介:
陕西蒲城县人,1942年出生,1962年入伍服役于陕西省公安总队一团,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司务长、团助理员、副指导员、指导员、省军区干休所管理员、副团职所长、部队服役25年,1987年转业后担任建设银行天水支行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2002年退休,享受副县级待遇,一生共孕育四个儿女,长子刘建军曾服役兰州军区某测绘大队、长女刘兰英曾服役于新疆某部队卫生队、次子刘卫军曾服役于兰州军区某炮兵旅、三子刘继军曾服役于北京军区某部警卫班,可谓军人之家。
本文为作者写给子女们的家庭回忆,更多的是对子女们母亲一生性格坚韧、豁达大度、宽容忍让、和睦邻里、勤劳节俭、善良朴实,从小阅尽人间沧桑,历经坎坎坷坷,承受了常人无法经受的磨难。风风雨雨一辈子,为儿女,鞠躬尽瘁、含辛茹苦。在最艰难的岁月里维护家庭的和睦团聚,在困苦的环境中完成了哺育儿女的重任的感恩之情。整篇文章以记述文形式叙述,语句朴实,感人至深。
(文字整理:刘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