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大雅烝民》中这样说。"命名,懂事,保护其身体,宿夜秘籍海贼,一人一个。
”《中庸》第二十七章中也说道:“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可以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明哲保身”是每个庙堂之人信奉的至理名言,违背了这一信条的大臣,最终,无不被逆向淘汰了。
然而,究竟什么才是“哲”呢?许多大臣终其一生都搞不懂这个问题,始终摆不正位置,轻则回家种田,重则小命不保。身为侍读学士的纪晓岚,某次替朋友向乾隆说情,将话题引到政事上,被乾隆劈头盖脸一通臭骂,这才顿悟了属于自己的“哲”为何物。
三十年来,乾隆的那通臭骂犹在纪晓岚耳边:“朕认为你文采出众,所以,才派你修撰四库全书,其实,你与戏子没什么两样,你还敢在我面前谈国家大事?”年轻的纪晓岚始终认为乾隆赏识自己的才华,觉得自己有参政的权力,所以,经常凭借职务之便向皇上谏言。
直到被乾隆的这句话点醒,纪晓岚这才幡然醒悟。
原来,在乾隆眼中自己根本不是重要角色,只是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戏子、小丑罢了。纪晓岚终于看破了其中关键,及时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从此化身鹦鹉,成为乾隆身边的常青树。鹦鹉的职责是什么?食君之禄,学君之舌。
纪晓岚存在的意义是给乾隆解闷,替皇上提振精神,而不是帮乾隆料理国家大事。诸多像纪晓岚一样的古代官员,在领悟了“哲”的奥秘后,将无处发挥的精力全部用于阿谀奉承,将无处宣泄的理想抱负全部转换为荣华富贵。这些原本有治国之才的文人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为我国古代官场增添了一大“亮点”。
乾隆爷五十寿诞,纪晓岚借机献上楹联一幅,替皇上算起了阳寿:“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这样的楹联堪称古今马屁之最,足见此时的纪晓岚早已将一身的理想抱负全都用于此道。翻阅史书,你会发现纪晓岚一生的功绩全都集中在修撰全书的工作中,除此之外,毫无建树。当然,纪晓岚对对联的本事天下无双,这是大伙都公认的事实。
可以说,纪晓岚是个好票友,好奴才,却不是个好大臣。
在现在的影视作品中,纪大人通常与和珅格格不入,观众们都为纪晓岚斗和珅的桥段拍案叫绝,谁曾想到真实的“铁齿铜牙”就是个官场老油条呢?否则,他以影视剧中他的所作所为,还能活到八十岁高寿吗?真实的历史是赤裸的,让人难以接受的:纪大人与和大人的关系非常融洽,两人都是官场上的油条,只不过一根比较老,一根比较年轻罢了。
老油条纪晓岚眼光独到,看出乾隆重视和珅,便经常找机会拉拢和珅这个青年人才,两人经常聚在一块探讨“明哲保身”之道。和珅懂得感恩,在手握大权后,更是给予这位老前辈最大的关照,让他继续在官场屹立不倒。
在《虫鸣漫录》(采蘅之)中更是说道:“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看到这一段文字,不知大家有何感想。
但是,最值得讽刺的却是:像纪晓岚这种大臣甘于作戏子,许多戏子却努力成为百姓心中的纪晓岚。
秦始皇一统江山,喜不自胜,某日心血来潮,想征召民夫建立一座规模庞大的“动物园”,宫里的戏子优旃讥讽道:“皇上此举甚妙,最好在动物园中多收集一些奇珍异兽,倘若,有朝一日敌军来袭,我们便让这些动物迎敌!”嬴政听罢,立即打消了这一念头。
唐德宗时期,朝官李实谎报灾情,称天下虽旱,但收成甚好。听信谗言的唐德宗立即放弃了减免天下赋税的想法,致使全国民不聊生。戏子成辅端将李实的罪行变成曲子,四处传唱,李实恼羞成怒,栽赃成辅端妄议朝政,唐德宗将可怜的戏子乱棍打死。
明宪宗喜欢看戏,戏子阿丑在戏台上扮演酒鬼。别人喊道:“皇上驾到!”阿丑故作醉态,丝毫不加理会。别人又喊:“汪公公到!”阿丑连忙躲避起来,说道:“我从来不知道国家有天子,我只认得汪公公!”这是冒着生命危险演出对朝廷的讽刺。
从地位上来看,戏子们比不上高居庙堂的纪大人,但是,从精神品质上来看,这些戏子比纪大人不知要高出几个层次。在皇帝面前,有些戏子仍忧心国事,不惜用性命向皇帝死谏。反观纪晓岚,他流芳千古,后人知晓最多的却只是他在皇上面前插科打诨的“佳话”,却从未见其留有任何政治上的高谈论阔。对巨贪和珅,纪晓岚从未对其敬而远之,反而尽心竭力巴结讨好。
像这样的老油条,对国家又有何益?
参考资料:
【《清史稿.纪昀传》、《清稗类钞》、《啸亭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