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信任与怀疑的名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信任递减规律

时间:2023-02-01 21:18:1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缺乏信任,没有信任”是《道德经》的名言,先后出现在第17章、第23章,意思是你对别人缺乏信任,对方就不相信你。

在《道德经》里主要指君主的信用不足,老百姓就会不信任君主。

过去看到这句话,没太留意。近日,读了一些书,如歌德的《浮士德》《梁启超文选》等,同时看到听到遇到了一些社会事件,“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这句话忽然从记忆中冒了出来,并引发一些思考,随手写下,以防遗忘,鞭策自己,兼与有缘的朋友分享。

经过思考,我把“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概括为一个规律,即“信任递减规律”。那么,什么是信任递减规律”呢?我想,社会中、人际间的信任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存在,它既珍贵又娇气,既强大又脆弱。它不像经济领域的商品交换,不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你十分信用,对方可能只有九分信任;你九分信用,一分失信(无论是故意还是无意,主观还是客观),对方可能是五分信任,五分怀疑;你五分信用,五分失信,对方一定是百分之百不信任。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信用度和得到的信任不可能对等,永远是得到的信任小于付出的信用。简单地说,就是建立信任难,丧失信任易,建立信任慢,丧失信任快。

历史上有曾子杀猪的故事,说的是曾子的妻子骗孩子说明天杀猪给你吃肉。曾子知道后,第二天果然把猪杀了。妻子不解,曾子说,孩子对父母是百分之百信赖的,一次欺骗孩子就会使孩子不再信任父母。曾子的做法堪称教育子女的经典,也可用来旁证我说的“信任递减规律”其言非虚。

再比如,晋文公重耳出逃列国时,曾经说将来回国当了国君一定重赏随行者。后来回国封赏,忘记了与他同患难的介子推。介子推就带着母亲跑到山里,晋文公派人没有找回,有人建议放火烧山介子推自己就会出来。晋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然而介子推宁死不屈,最后丧身。晋文公很伤悲,就下令禁止烟火一日,这就是相传的我国寒食节的来历。这个故事中,晋文公并不是一个不讲信用的君主,但他的一次失信就失去了介子推对他的信任。再比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也不是事事回回欺骗诸侯,但有一次就足以丧失诸侯的信任。这些都符合我说的信任递减规律。

回到现代社会,信任递减规律也存在。一个企业的产品,或者存在财务造价等等失信行为出现问题,并不是所有产品都有问题,也不是每个时段都失信,但也足以造成信任危机,毁掉很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一个教师、一个专家,对学生对公众讲了十句话,九句话是真的,只有一句是假的,也足以毁掉学生和公众的信任。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信任会递减,而信任却特别重要。《论语》记载:子贡问孔子一个政权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说是足食,足兵,民信三项。子贡追问非要去掉一个,应该是哪个?孔子回答是“去兵;子贡再追问,孔子说去掉“足食”。在孔子看来,对一个政权而言,军队强大、人民富足都没有百姓的信任重要,丧失百姓的信任,军队再强,经济再富也不行。相反,如果有百姓的信任,即使军队和经济弱些,也可立为政。想当年,国民党政权军队经济都比我们党强大,但却被中国共产党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根本原因就是丧失了百姓的信任。

正如如何规律都有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一样,我提出的“信任递减规律”也有条件。我认为这一规律主要存在于较上较高人群之于较下较低人群,比如政府对百姓,领导对员工,老师对学生,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公司对股民之间。

明白了“信任递减规律”的含义,重要性和存在条件,当父母的对孩子,当老师的对学生,当领导的对下属就必须自觉遵守这个规律,做到恪守诚信,杜绝失信。首先要以诚相待,不能虚伪,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其次是不可自以为是,迷信自己的才智,玩弄手段,使用计谋,故意欺骗。第三要量力而言,答应的事情一定做到,做不到的事情不随便许诺,牢记“轻诺必寡信”这句名言。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