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结束了这次回国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母亲去世三周年的祭祀。

重温了三年前妈妈去世时我们发自肺腑的那篇悼文-----写给妈妈的情书,泪如泉涌……

妈妈离开我们三周年了,这1095个日日夜夜,我尝尽了孤独和无奈!

每每想起妈妈就会情不自禁地爆哭一场;

为了平静这思念的情怀,我一次次重温写给妈妈的情书;

三年前,我还不会做自媒体,今天我要记录这份我对母亲思念的情怀……

写给妈妈的情书

-------2019.3.1悼词

亲爱的妈妈:

今天,是2019年3月1日,一个传统意义上学生开学的日子。对于一生向往学堂而又无缘校门的您,选择今天与亲人告别,是否意味着今生的所有遗憾都将在来世实现。

妈妈,我们姐弟四人感谢您给予生命、给予精神、给予基因。我们不仅是您的儿女,更是您的粉丝;您不仅是我们的家长,更是我们的榜样。此时此刻,失去您令我们痛彻心扉,曾经拥有您更令我们感恩知足。告别之际,我们最想说的是:做您的儿女,我们三生有幸。

回顾您八十二年的生平,从出生地绥棱,到谋生地绥化,再到养生地大庆、哈尔滨、上海、多伦多,一张路线图足以概括您苦尽甘来的一生。您的前半生,幼年双亲早失,兄弟失联,和弟弟妹妹过着自生也可能随时自灭的日子;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没有文化,一度没有户口,没有工作,一贫如洗,度日艰难。工作期间无论是在绥化纺纱厂,还是绥化地毯厂,都是一线车间女工,全靠手艺和体力挣钱糊口。

您曾说,自己40岁前的照片,没有过笑容。您也曾说,自己不是慈母,对孩子太严厉,吃穿用度亏欠太多。我们却想说,感谢您,妈妈!贫苦之家,您的刚毅比笑容更管用,您的严厉比温柔更智慧,您的逆袭比世袭更精彩!正是受益于您的严苛,在子女可以顶替接班的年代,我们没人敢惦记父母的指标,姐弟全部走上自立自强之路。

更励志的是您的身教。至今,您的博闻强记,我们姐弟无法企及。没上过一天学,仅靠扫盲识字就可以看报纸读名著。您还喜欢弹琴和写作,常年用打油诗记录家中的大事小情和生活见闻。在上海居住期间您响应社区号召参加浦东新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大赛,居然高票获奖,不但文章在报纸上发表,还平生第一次得到了稿费。

您对亲人的责任与担当,同样让我们敬重。老爸身体不好,是您常年悉心照料。为免儿女分心,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对自己的弟弟妹妹,您虽仅年长几岁,十几岁就栽树苗出苦力,供养弟弟妹妹读书,并一生将这种关爱进行到底。这份当年的付出,在您抱病卧床期间,得到了侄男外女的倾情回报。您当年透支的母爱,已化作家风家训,代代传承。

妈妈,您付出是如此的多,索取又是如此的少,最长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不能添麻烦,自立自强到不花儿女一分钱。我们的每一次孝心,您都重新回馈到了孙辈身上。您办起家庭奖学金,孙辈们不但成绩好有奖,有爱心、爱劳动、能自立都有奖励,每年春节的颁奖仪式成为孩子们过年的一份期盼。即便到了垂危之时,您还在为儿女着想,不想拖累我们,仅仅失去自理能力两天就撒手人寰。

2014年,爸爸在上海因病离开了我们,也离开了您。为免您赌物伤心,三个女儿接您回到阔别多年的东北。您给了我们朝夕相处的四年,我们却在忙碌的节奏中没有好好珍惜。直到您生病,我们才反省,还有太多的孝心规划已成遗憾。多少次,我们祈祷发愿,期待您好起来,站起来,胖起来,希望您再给我们些时间,继续完成已经开始的亲情旅行。我们多想再陪您弹琴,陪您读诗,静静听您讲述过去的故事,那些虽已无数次说过却永远都要从头讲起的刻骨铭心记忆。然而今天,这一切,已不再可能。从此以后,对您的思念,也将成为我们的絮语。

安息吧,老妈!今生,我们已无法分割;来世,但求再做您儿女。

妈妈,您是这个世界上最知我、懂我、疼我、爱我的那个人,您不在了,孩儿好想您……

这无尽的思念将伴随孩儿余生,妈妈,您若天上有灵地下有知,请求您经常到我的梦中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