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青春’感悟青春放飞梦想演讲稿三分钟…
“青春的我、青春的家庭、青春的国家、青春的民族、青春的人类、青春的地球、青春的宇宙。”7月16日早晨,庆山市老柳河村教的教室里传来了朗朗的抒情声。
早上第一节课为《国文诵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京鸿”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老师胡艳正在教学生们诵读革命先烈李大钊先生所写的《青春》,和同学们一起回忆这篇文章的写作的背景和意义,来激励同学们赓续革命火种。图1 为志愿者老师胡艳正在为老柳河村支教点学生讲授文章《青春》 通讯员 顾晓海 摄
1916年,27岁的李大钊写下《青春》一文,发表在了《新青年》杂志上。这篇文章以精辟透彻的说理和荡气回肠的行文,犹如号角,吹进了无数青年的心里,更吹醒了一个时代的觉醒。在文中,李大钊从佛理、哲理、数理、易理等多角度反复唱叹宇宙无尽、青春无涯的哲理。在写这篇文章时李大钊先生才27岁,正值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青年时期;在他被反动军阀杀害时也才38岁,仍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纪。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是人生的哀叹,人们常感慨年华易逝,为不能青春永驻而忧伤。但是,李大钊先生在这篇文章中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了青春与白首之间的关系,白首是从青春变化而来的,但即使白首亦可青春,即从自己的精神上看,一个人热爱生活,保持青春的底色,在青年时代有作为,那么他可以永葆青春。
《青春》是李大钊先生青年时期的宣言书,也是他人生的宣言书。他为了追求共产主义,实现自己的理想,在青年时代不畏艰难,在黑暗中为寻找光明四下奔走。他有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献身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他为了追求真理、为人民谋幸福,将生死置之度外。当面临对生死考验之时他坦然面对、毫不畏惧。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李大钊先生虽已离开我们九十多年了,但是他的影响似一阵春风,吹醒了中国的有志青年、吹醒了那个时代,让青年得以觉醒。随后,中国的涌现出一批批和他一样的有志青年: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周恩来,建设时期的钱学森、袁隆平,新时代的黄文秀、秦玥飞......他们都是在青春时期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为了这个目标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做答卷,让时间做监考员,让人民做阅卷人。继承革命先烈的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在为之努力。
图2 为课堂上学生马纪东正在认真思考文章 通讯员 王炳森 摄
“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课堂上的书声回响在老柳河村支教点。在学习这节课后,同学们深受启发,他们学到了文学、了解了革命先烈、得到了精神洗礼。在革命先烈事迹的教育下,我们的青年老师和青年学生将会赓续这革命的火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中国。在自己正值青春之时,以“只争朝夕”的态度,做到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用自己的双手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通讯员:王炳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