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造句〉引经据典的意思和造句…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育目标
1.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新词。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地表达特点。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和威力,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兴趣,能联系生活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设想的未来。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和威力,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兴趣,能联系生活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设想的未来。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和科学老师联系,了解科学课上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收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资料、主题网站,可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和发现的图片文字资料;调查访谈今天人们的愿望和梦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目标前置,激发学课文之趣。
1.教师板书课题。
2.师:课前,我请科学老师阅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他读完就向我们下挑战书:等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和我们PK一下,内容就为20世纪的科技信息,以及造福人类的事实。老师不仅替你们应战了,还反将他一军,到时还要比一比谁的语言表述得当、清楚。你们有信心吗?要想取得胜利,我们首先要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二、字词训练,落实语文之基础。
1.出示12个生字,让学生从文中画出“呼风唤雨、改观、程度、程控电话、依赖、寄托、原子核、因特网、腾云驾雾、哲学家、农耕社会”等词语。
2.你觉得哪些词语你掌握得比较好,向大家介绍介绍经验,或者给大家提个醒。
3.你觉得哪些词语你还没有掌握,读一读,写一写,根据课文或查查字典想一想它的意思。适时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补充解释部分词语的意思。
4.四人小组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扩词。汇报交流。
三、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相互评价,纠正断句、字音,必要时,教师带着读,引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自读感悟,培养探究之意。
1.自读自悟。“不动笔墨不读书”,从科学的角度看,动笔的过程使我们记忆更加清楚。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在自己特别有感受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做上标记。
2.全班交流。感情朗读有感受的内容,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3.鼓励质疑。针对词句,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能解决的当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共同做好标记。
预设(1)第二小节中的设问句,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感悟其作用。
(2)结合查字典、造句和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与“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五、指导写字,提升作业资质。
1.学生提出生字书写的注意点,教师重点指导“赖、耕、幻”的字形。
2.学生练习写字,自己决定写几遍。
3.展示评价。
4.布置作业:
(1)查阅资料,尽可能多地收集20世纪的发明与发现,并与家人、老师或者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可以自由组合,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资料册。
(2)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同时也为和科学老师PK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听写部分词语。
2.同学之间相互批改订正。
3.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世纪,请带着你的理解将课题再读一读。
二、品析词句,感悟科技之奇。
1.回顾上节课学生疑问,指导解决。教师抛出自己疑问:为什么20世纪的成就,文中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学生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3.学生给老师释疑:
(1)诗句的本意。
(2)用短暂的“一夜”形容一个世纪的原因。
(3)你能对这“一夜”的“黑暗”,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做出具体描述吗?
(4)“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文中指什么?
(5)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你认为还有哪些“梨花”也竞相开放了?你能模仿课文中“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这样的形式,说得更好一些吗?
(6)你能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感受,让老师有所感悟吗?
4.适时完成板书:20世界呼风唤雨实现愿望
三、畅想未来,激起爱科学之愿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用一句话来表述。
2.课前的访谈调查肯定给你很多启示,那么如果你是未来的设计师,请尽情你能描绘21世纪的蓝图。
3.根据你们的描绘,和着老师的板书,你能对出一个有关21世纪的下联吗?
四、充分准备,应对科学老师挑战。
1.如科学老师到阵,则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示可以引经据典,举例子作对比,甚至运用设问句等方法,结合所查资料,推选代表和科学老师PK。
2.如果科学老师未到阵,则将小组代表们的发言用录音机录下,课后和科学老师交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