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喷射理论:取笑矮人看起来像传统。

有人把这个成语写成了“矮子看戏”,我不想写这个,但这是我自己的感觉。至少在我家乡的语言环境中,这是骂人的话。

“矮人”倒不是,算个中性词,要说“子”是对人的尊称,用到这里就不行了。

这竟然出自那素以道貌岸然、不苟言笑、发扬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精神的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语类》中有这样的话:如矮人看戏相似,见人道好,他也道好。

当然是不是真的出自朱熹之口,那是无法考证的。不过人家朱熹说的是“矮人”,可不是“矮子”。

大约中国有了《金瓶梅》和《水浒传》后,这个矮人成了任人欺侮的对象。看看那许多的歇后语(这应该是老百姓们总结出来的)就知道了:矮人放屁--低声下气,矮人跟着长子(身材高的人)走--多跑几步路,矮人过河--安(淹)心,矮人骑大马--上下两难,当着矬人说短话--成心叫人难堪,矮夫矬妻--各有短处,矮人不吃馒头--想高(糕),矮人踩高跷--取长补短,矮人穿长袍--拖拖拉拉,矮人打呵欠--气儿不长。

有人说:《水浒传》里戏份较多的女子没一盏省油的灯,不是心如狠毒的人,灭口如麻,就是偷夫养汉,使奸投毒,或见钱眼开,谋算亲夫,或彪悍狡猾,大逆不道,直令人质疑笔者施耐庵写书前是否际遇过大致相似之叛离与乖离,致使心里头扭曲,心绪骇变。这之中另一个著名的就是扈三娘嫁给王英。这老施果然不是省油的灯,总想把鲜花插在牛粪上,让人淌口水。乖乖,咱也有点小瞧矮人了。

不过一个长人志气的俗语说:天下只见高个子多穿衣,没见低个子少走路,还有一个骂人的话:个高,个高能接骆驼粪吃。

其实小学语文课本里的《羊和骆驼》的故事就说明了一切,但这一切没有现实残酷,三等残废曾经是矮个青年的代名词,看看细马条的个子的确给人一种愉悦感,那些走火的模特,美其名曰:魔鬼身材。

不过,矮人也有矮人的思想,难道真是人家笑、他笑,人云亦云吗?

人云亦云不是矮子的专利,而是人们的劣根性,不是有这样的俗语:砂锅能捣蒜,他说砸不烂,公鸡能下蛋,他说亲眼见。

这一切前面应该加一个“领导”,不是任何人这样说,他都人云亦云,如果换个人说,平起平坐的人他可能不吭声,若是地位比他低的,他不把你训的“一佛出世,二佛涅槃”就体现不了他的优越性。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借助外物补自己的短处,荀子在《劝学》中说的好: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记得我们看戏的时候,那时候是小孩子,现在二十年了没看过戏,不是窜到戏台子边,就是搬个高凳子立在上面,才能看得见,才算看戏。千年前的矮人不会不知道这个,只能说朱子另有所指,就在我们的理解了。

据说赵大叔的小品在西方不受欢迎,盖因人家可以对政治人物说三道四,对残疾人可是周吴郑王,否则吃不了兜着走。

普通老百姓没有文化,都是听专家说的,跟着专家随声附和,等受了教训,才知道自己才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