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音乐的成语、形容音乐好听的词语
1。以下各句加上成语的使用,两个错误的地方是()
A.& amp# 039;安土中天& amp# 039;的传统思想在中国现代人心中不断动摇,受海外国家友谊生活启发的本土中国人开始走上移民的道路。
B.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C.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度缺乏。
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奇妙难言的,有的人会倾盖如故,而有的人却白头如新。
E.他一想到不久后将被捕判刑,就会不寒而栗,冷汗淋漓。
[练后悟通]
①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往往被误解为:喜欢和重视迁移。
②半青半黄:庄稼没有成熟时呈现出青色与黄色混杂的颜色。比喻事物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往往被误解为:脸色铁青,脸上青一块,紫一块。
③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极为优秀、难得的人或物。往往被误解为:少之又少。
④白头如新:白头,头发白了,指老年,形容时间长;新,新交。相交时间虽久,但互不知心,还跟刚认识一样。指彼此交情不深。往往被误解为:友好到老。
⑤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惊恐、害怕。往往被误解为:天气不寒冷而身体发抖。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如果韩国政权不顾人们的强烈反对,引“萨德”入室,那就真的暴虎冯河了。
B.义军只要占领了这个军事重镇,就可以长驱直入,表里山河。
C.从那时起,这一结论就被许多人当成了不刊之论。
D.俄罗斯得寸进尺,倒逼该国签下城下之盟。
E.突然,一声虎啸穿云裂石,从远方急速传来。
[练后悟通]
⑥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徒步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往往被误解为:处境险恶。
⑦表里山河:一面依山,一面临河,形容地势险要。往往被误解为:占有山河。
⑧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往往被误解为:不能刊登的文章或著作。
⑨城下之盟: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辱的和约。往往被误解为:牢不可破的结盟。
⑩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往往被误解为:威力巨大。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②希望是全人类共有的东西,即使是不名一文的乞儿也有。
③某些报刊谎话、空话、假话、大话连篇,令人不忍卒读。
④他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还是坚持己见。
⑤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⑥尽管他在这次比赛中表现出色,但教练不仅不赞一词,还总铁青着脸,这使他感到很是意外和失望。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
[练后悟通]
⑪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绝:断;缕:细线)。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往往被误解为:连续不断。
⑫不名一文:连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形容极为贫困。往往被误解为:不出名,没有名声。
⑬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令人涕泪满面。往往被误解为:文章枯燥乏味而使人不想读。
⑭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多含轻视意。往往被误解为:不在意。
⑮不孚众望:指没有使群众信服(孚:信服)。往往被误解为:不辜负众人的期望。
⑯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赞:添加)。也指一言不发。往往被误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尽量避免在不同的系统使用同一密码,否则密码一旦遗失,后果将不堪设想。
②这家工厂虽然也取得了某些经济效益,但他们的有些做法,却是不足为训的。
③石景山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招收了126名新生,但这对8万多名打工子弟来说,实在是不足挂齿。
④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⑤几个南霸天的狗腿子,吆五喝六,旁若无人,人们无不侧目而视。
⑥多年前有人对歪风邪气深恶痛绝,可是如今轮到自己身处其中,也便随风而走。他们忘了,曾几何时,自己对这些现象又是何等咬牙切齿。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练后悟通]
⑰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往往被误解为:不可想象,不可理解。
⑱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训:准则)。往往被误解为:不足以成为教训。
⑲不足挂齿:表示不值得一提,含轻视或自谦之意。往往被误解为:数量太少。
⑳不知所云:本为谦词,谓自己思绪紊乱,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今泛指言语混乱或空洞。往往被误解为:听话人听不懂。
21(○)侧目而视:心存畏惧,不敢正视,斜着眼看。也指愤怒或不满地看。往往被误解为:骄傲自满或仰慕对方。
22(○)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往往被误解为:在很久以前。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这篇文章还算流畅,但意念不够深刻,整体而言差强人意。
②以前,有些西方国家对恐怖分子采取纵容甚至包庇的态度,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如今恐怖袭击越演越烈之势。
③初春的郊外,踏青的人们聚在一起说说笑笑,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
④我们到地震后的智利视察灾情,所见景象无不令人触目惊心。
⑤你的心神全部灌注在呼吸上,连近身的声音也都充耳不闻。
⑥经常在学校周围威胁小同学的那几个社会青年被派出所拘留了,这个消息真是大快人心啊!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练后悟通]
23(○)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往往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4(○)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往往被误解为:可用来追述过去的事。
25(○)春意阑珊:春天就要过去了(阑珊:将尽,将衰)。往往被误解为:春意正浓。
26(○)触目惊心:也作“怵目惊心”,意思是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多含贬义。往往被误解为:看到惊险刺激的动作而惊心动魄。
27(○)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往往被误解为:听不见。
28(○)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往往被误解为“一般的好事”。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学术上要虚心向前辈请教,切不要妄自尊大,以免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听到女儿考上重点大学的好消息,老李竟手舞足蹈,得意忘言。
③盗贼翻过围墙,撬开窗户,径直登堂入室,盗走了大量金银首饰和现金。
④有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误入了传销组织。
⑤这些罪犯从狱中逃出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每天都心惊胆战地过日子。
⑥学习总得靠个人努力,如果自己不长进,即便别人在旁边耳提面命,恐怕也无济于事。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练后悟通]
29(○)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现泛指见多识广或学问深厚的人(大方:大道理)。往往被误解为:大方的人。
30(○)得意忘言:原意指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往往被误解为:高兴得忘了要说的话。
31(○)登堂入室:比喻学识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的境界。往往被误解为:进入厅堂房屋之中。
32(○)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往往被误解为:成年女子和男孩。
33(○)风声鹤唳:指溃逃的士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心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往往被误解为:声音悦耳动听。
34(○)耳提面命:出自《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意思是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叮嘱。后用来形容恳切地教导。往往被误解为:当面诉说。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两姐妹为了一份田地争执不休,对簿公堂。
B.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
C.灾情就是命令,营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D.这里的猿啼鸟语,都如空谷足音,令人心旷神怡。
E.毛笔用完后,要用清水洗净,善刀而藏,以备下次再用。
[练后悟通]
35(○)对簿公堂:原告和被告在法庭上对质。往往被误解为:把他告上法庭。
36(○)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斑斓。往往被误解为:离奇古怪。
37(○)刻不容缓:刻,指短暂的时间;缓,延迟。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往往被误解为:间不容发。
38(○)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难得的人事、音信或言论。往往被误解为:空谷中的声音。
39(○)善刀而藏:把刀擦干净,收藏起来。比喻行事适可而止,善于收敛自己。往往被误解为:妥善保管。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小王对于外界关心的传言,只是付之一笑,避而不答。
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③风景区景色宜人,大家站在高处欣赏着高山流水,心情真是爽到了极点。
④此时韩信的贡献已无人可比,刘邦对他却功高不赏,这使得他们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了。
⑤他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终因方法欠妥功败垂成。
⑥他的一席话使我们之间的误会和疑虑涣然冰释。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练后悟通]
40(○)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往往被误解为:对着别人微微一笑。
41(○)高山仰止:高尚的道德使人向往。往往被误解为:仰望高山因害怕而停止攀登。
42(○)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也比喻知音或知己。往往被误解为:高山和流水。
43(○)功高不赏:功劳极大,无法赏赐,形容功劳之大(不赏:无法奖赏)。往往将其中的“不赏”误解为“不奖赏”。
44(○)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垂:接近,快要)。多含有惋惜之意。往往被误解为:成功或者失败。
45(○)涣然冰释:像冰遇热消融一般(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比喻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往往被误解为:冰雪融化。
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到了后期,太平天国君臣猜忌,祸起萧墙,终于导致了它的失败。
②利用外籍雇佣军为其火中取栗,已成为霸权主义者当前对外侵略扩张的一个重要手段。
③近年来,中东局部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④出国考察回来之后,袁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许多异域风情和海外奇谈,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了讲课内容。
⑤叶开此时到了最紧张的时刻,潮红的脸上浮现一股坚韧的神色,就在间不容发之时,这柄剑就已完全出鞘。
⑥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鼓舞。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练后悟通]
46(○)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后用“祸起萧墙”指事端或祸端发生在照壁里面,比喻祸害产生于内部。往往被误解为:事故从墙壁产生。
47(○)火中取栗: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被猴子给吃了(见于法国拉·封登的寓言)。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往往被误解为:冒着危险做事,勇气可嘉或者收取渔翁之利。
48(○)毁家纾难: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缓解危难(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往往被误解为:毁家的灾难。
49(○)海外奇谈:指没有根据的、稀奇古怪的谈论或传说。往往被误解为:奇异之事。
50(○)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往往被误解为:时间不够做某事。
51(○)见微知著: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微:小,指事物微小的迹象;著:明显,指事物的发展)。往往被误解为:无微不至。
1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②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
③竞选开始了,几个总统候选人都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搞宣传,作演说,拉选票,忙得不亦乐乎。
④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的同志要查明情况,对其中的无故旷工者要严肃处理。
⑤面对遭受水灾的灾民,他慷慨解囊,一次就捐款10万元。
⑥现在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人虽然很多,但良莠不齐,用人单位要找到真正能胜任工作的人也不容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⑤⑥
[练后悟通]
52(○)江河日下: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往往被误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
53(○)噤若寒蝉:一个个都不敢作声,就像寒秋的蝉不再鸣叫(噤:闭口不言)。往往被误解为:冻得受不了。
54(○)紧锣密鼓: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也形容准备工作进行得紧张、急促。往往被误解为:行动正在紧张地进行。
55(○)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假:意思是“借”;归:归还)。往往被误解为:休很久的假期,不去上班。
56(○)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这个成语的意义指向为“助人”,而非“为己”。往往被误解为:大方地掏出钱来消费。
57(○)良莠不齐:指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往往被误解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她屡试不爽的招数,极少失手,今天却栽在了这个蒙面男子手里。
②雄武之士,当英勇杀敌,马革裹尸而还,岂能苟且偷生?
③老校长拍着孩子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④近十年来,我这个普通焊工,不敢说目无全牛,但凡电焊上的活,没有能难住我的。
⑤做人要正派,喜欢探听他人的隐私是不道德的,因而要做到目不窥园。
⑥他这个人,也就是会卖弄学问,其实只是个七步之才而已。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
[练后悟通]
58(○)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往往被误解为:多次实验都不成功。
59(○)马革裹尸: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疆场。往往被误解为:死得很惨,死后连埋葬的棺材和地方都没有。
60(○)明日黄花:这个成语原出自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以后人们便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往往被误解为:未来的花朵。
61(○)目无全牛:语出《庄子·养生主》,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境界。这个成语是个褒义词,不能误用作贬义词。往往被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
62(○)目不窥园: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不窥园”(见于《汉书·董仲舒传》)。后世用“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往往被误解为:眼睛不窥视他人的园子。
63(○)七步之才:形容敏捷的文思。往往被误解为:才疏学浅。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周总理曾经指出,在长江上筑坝是要载入史册的大事,我们要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
②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③听说此次软件开发大赛强手如林,王刚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自己的基本技能虽然过硬,但身无长物,如何取胜。
④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中国的友人都有感于二十几年来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⑤两亿零八百万年以前,又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灾难发生了,首当其冲的是海洋生物,某些陆生动物也未能幸免。
⑥有些人眼中,容得下小聪明,却容不下大智慧,容得下阿谀奉承,却容不下危言危行。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练后悟通]
64(○)如履薄冰:指做事小心谨慎。往往被误解为:处境危险。
65(○)三人成虎: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三人成虎”这个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往往被误解为:只要团结合作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66(○)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也没有多余的东西了。形容贫困。往往被误解为:没有特长。
67(○)石破天惊: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往往被误解为:惊人的消息或变化。
68(○)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往往被误解为:冲在最前面或者首要的。
69(○)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正直)。褒义词。往往被误解为:散布危险言论,做危险之事。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众人出发后,很快来到了一个大广场,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真是万人空巷啊。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③他似乎天生就是要吃作家这行饭,写起文章来文不加点,轻而易举,真是教人佩服。
④几年来,我们家乡五风十雨,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⑤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⑥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练后悟通]
70(○)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往往被误解为:巷子里静悄悄的,空无一人。
71(○)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往往被误解为:比不上,差得远。
72(○)文不加点:指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往往被误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
73(○)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往往被误解为:又刮风又下雨,风雨交加。
74(○)细大不捐:指兼收并蓄,小的大的都不舍弃(细:小;捐:舍弃)。往往被误解为:什么都不捐献。
75(○)下里巴人: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民间流行的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往往被误解为:平民百姓或下等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