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人评价」大学生个人评价100字左右
自我接受是指个人接受和珍惜自己的特征,对自己的身体、能力、品德、名誉等各方面确认和接受其价值,是个人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幸福感的基础。
一个人只有真正悦纳自己才能在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环境,以平常心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进而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由此,我们认为,自我接纳程度高的人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通常会比较客观、全面,其幸福感水平通常也会较高。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个体依据自定标准对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指标,能够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认知评价是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即生活满意度,是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指标;情感体验包括愉快、高兴等积极情感体验和忧虑、抑郁等消极情感体验。
那么,对于自我意识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的大学生而言,其自我接纳同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如何?自我接纳是否能够对个体主观幸福感水平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此进行探究,并通过比较心理学专业大学生与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在自我接纳和主观幸福感方面的差异展现心理学教育对其影响。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本研究随机选取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的本科生315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心理学专业98人,非心理学专业217人;男生90人,女生225人;大一49人,大二90人,大三106人,大四70人。研究工具包括自我接纳问卷(SAQ)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自我接纳问卷由丛中、高文凤编制,共16个条目,包括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两个因子,采用4级评分(非常相同、基本相同、基本相反、非常相反)。自我接纳因子与自我评价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是0.93和0.91,问卷的重测信度是0.77。总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自我接纳程度越高。
总体幸福感量表采用段建华1996年修订的版本。该量表共33项,本研究采用该量表的前18项对被试施测,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9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在0.56与0.8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为男性0.91、女性0.95。共有6个因子: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或焦虑。得分越高,表明被试者的主观幸福感程度越高。
通过纸质和网络两种方式发放问卷。所有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包,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大学生自我接纳与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在自我接纳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上无性别差异,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其各因子得分方面也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自我接纳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4.47,p=0.004);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大三、大四学生的自我接纳总分均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二学生(p=0.002、p=0.036;p=0.001、p=0.004)。此外,自我评价因子得分也存在十分显著的年级差异(F=6.70,p<0.001),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大三、大四学生的自我评价得分也都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二学生(p<0.001、p=0.039;p<0.001、p=0.019),大二学生的自我评价得分也显著高于大一学生(p=0.047)。而在主观幸福感总分上,年级差异也显著(F=3.26,p=0.03),多重比较发现,大三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二学生(ps<0.05),大四学生的得分高于大二学生(p<0.05)。
上述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高年级大学生的自我接纳程度要高于低年级学生。其原因可能是,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高年级学生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能够对自己做出更客观的评价,也能够更好地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且更不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在此情况下,高年级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喜悦和快乐,幸福感更高。
大学生自我接纳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接纳总分及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两个因子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7、0.31、0.30,ps<0.001)。以自我接纳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回归方程显著,自我接纳可以解释13.9%的总体变异(R2=0.139,F=25.08,p<0.001)。
上述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接纳程度越高,其所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烈,自我接纳能显著预测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这一结论与我们的研究假设相一致,同时也表明,大学生只有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我,才能够体验到更多幸福感。
心理学与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自我接纳与幸福感的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心理学专业与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在自我接纳和主观幸福感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3.36,p<0.001;t=3.91,p<0.001),且都是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得分高于非心理学专业(自我接纳:42.63±4.87、40.31±5.55;主观幸福感:83.85±10.69、78.82±10.53)。
上述结果表明,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自我接纳程度与主观幸福感水平均高于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同时也表明心理学专业知识对大学生的自我接纳与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于晓琳和王鹏的研究发现,心理学专业知识既可以对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产生直接正效应,也可以通过促进性格优势对其总体幸福感产生间接正效应。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接受更多、更全面的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他们对人的心理行为与活动规律的学习,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等课程,让他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人的行为,尤其能够明白自己出现某种行为的原因,从而能够合理评价自己,更好地理解与接纳自己。同时,当出现不良情绪时,他们能够利用一些自我调节技巧或者一些心理疗法,如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调整自我的心态,积极生活,从而体验到更多的幸福。由此,本研究的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加强非师范类、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系2017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大学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与探索”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吴文春 崔景秀 王贵林
原标题:大学生自我接纳影响主观幸福感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东方IC”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