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的成语、形容美丽景色的成语
描述初冬的美景,有一句熟悉的成语,你知道关于水和石头的事吗?
古代初冬是农历十月,有入冬节气。
古代的中国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所以在先秦的关于立冬的物候变化里,是这样写的,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说的是先秦人们认为初冬的气候现象是,北方黄河流域,有部分地方的水,会开始结冰,有部分地方,开始有冰冻,而很多鸟飞往海边不再飞回,但海边出现了五彩的像鸟羽毛一样的呗类。虽然有些说法是古代人们对世界认识受限制而导致的联想,比如那时人们对海洋认识不足,无法了解海鸟和贝类的关系,初冬看到大规模鸟类飞向海洋,而不久就是许多贝类开始出现,但是它基本还是说明了初冬的一些具体现象。
而且节气的物候多和水有关,因为水是古代农业的生命线。
黄河流域的水结冰和封冻是一个过程,初冬只是偶尔会出现结冰现象。长江流域的水可能远远比北方温度高,有的终年不会结冰,古代人就会用其它方式描述初冬的水文,用以弥补传统流行物候的不足。
当河流的中下游出现结冰现象时,实际在河流的源头,已经进入冰冻期,此时从源头流下来的水会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应该是从晚秋霜降以后就开始了,因为出现霜降,证明夜晚的温度已经有局部到达零度。
再加上秋冬是北方冷气团逐渐由北而南占据中国大陆,而海洋暖湿气团逐步退出大陆,秋冬季节的降水,也会明显减少。那么河流在晚秋霜降后,就形成河流水位不断下降的现象。
秋冬时段,南北河流湖泊面临的都是水位下降这种现象。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唐朝 白居易《岁晚》节录
白居易这首岁晚,实际是写的冬季,虽然他的开头是用晚秋节气霜降。
他说霜降之后,所有的水都回落到最低平的沟壑中,不在汪洋肆虐成为水灾,而风吹下树叶,叶落归根。这是一年中最后的冬天要来到,万物回归最低平原始的状态。
实际写的是水位下降。在很多晚秋的诗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水落,水痕,白沙这样的字样,表示水位下降,露出了岸边涨水留下的痕迹,露出了江河湖泊的沙洲。
当然平沙落雁写的是晚秋,这是经典的美景美句。
那么初冬,虽然很多地方和晚秋近似,也不断水位下降,但是肯定会比晚秋水位更低,甚至由于冰冻现象发生,上流的水不再或者很少流下来,就会出现水位降到的极点,北方地区有些地方的河流出现断流的现象。
那么可以用一种物体形象表现出此时的低水位,就是“石出”。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唐王维《山中》
唐朝王维中年以后隐居辋川山林,辋川在长安附近的山区,这是北方的初冬。
他看到山林的自然现象,就是溪水水位下降到了连原来在溪水里面的手头都露了出来。
还有就是晚秋树上的红叶,此时已经快落干净,在早冬的枝头,只挂着零星树叶。
北方的山林,虽然有红叶以及各种落叶树,但是也有长青的松树,原始的松林在初冬的寒气里,分外苍翠,如果是早晚之间,就算没有雨,那凝结在松树上的露水和霜,也会如雨打湿行走山里的人的衣裳。
如果晚秋是水浅枫叶艳,,那么初冬就是石出红叶稀。
“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
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
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
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杜甫《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
这首诗实际是杜甫早冬的作品,虽然里面有巫峡秋涛,但明显是巫峡秋涛已经回落。
在岸边的枫树下,靠着露出水面的石头,船橹即将出行,船夫背对岸边摇曳的菊花。
当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北方时,就是冬季的到来。这里其实暗用了天文,既是指节气到了初冬,也是恭喜他的同事北上高升。
那么这里有三个明显的初冬标志,秋涛回,石出,北斗。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 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 》
宋朝欧阳修写冬天十分简洁,一不留神,你就会错过。因为他没有特地点明是冬天。
但是连贯读下来,你就知道,水落而石出,就是冬天的景色。
但是真正将初冬这种物候现象描写到极致的是宋朝的苏轼。他是欧阳修的弟子。
1082年,45岁的苏轼贬谪黄州,两游赤壁,第二次是在初冬十月,描写了这次在夜晚游览赤壁的过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 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苏轼《后赤壁赋》
简单而讲,就是这天晚上,两个客人和他一起回家,正好有很美的月光,因为初冬树叶脱落,更显得月色皎洁,树枝和人的影子分明在地上,苏东坡就说,这夜晚好,就是没有酒和菜,结果客人兴致也来了,说,正好黄昏时,我那渔网里起了一条鱼,就差酒了。结果苏轼的老婆王朝云倒也爽快,我还藏着一壶酒呢。结果他们半夜里带着酒和菜去游赤壁。
在初冬十月的夜晚,在赤壁的下面,听着江涛流水,看着高高的赤壁。此时山分外高,显得月亮那么明亮那么小,此时江水回落,露出了江边的石头,又露出了赤壁的石根,和上次七月来此游历完全是两种景象,那时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但现在,水浅山高,沧海桑田之感。
那么这句”水落石出“,就成了初冬或者冬天最经典的景色,代表一种回到最原始状态的简约和鲜明。
不信你去冬天的湖泊河流去看看,往往浅水平沙,很多地方礁石都暴露出来。如果有流水,水位也极低,几乎是水流低位运行的极致,还有些地方直接枯水,露出巨大的鹅卵石。
那么随着天气的寒冷,水面流动缓慢,更容易在深冬形成冰凌。
那么水落石出,形象鲜明。或者民间早有这样的口语,但是也因为苏轼这首赤壁赋在文化人中流传。
”水落石出“成为全民知晓的一个成语,有着更深邃广泛的现实含义,代表一种期待的真相,最终因为时间和探索,露出本来的状态。
比如一件事情的真相,一段事情的真实原因和走向,指向根本。
实际想想,这句话也的确和冬天有关,因为冬天就是万物露出最真实底色的时候,山有多高,河有多深,人心有多广阔深邃,都最适合此时丈量。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