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最值得夸耀的,不是学校出了几位总统,出了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使进入哈佛的每一颗金子都发光。”这是哈佛大学校长在学校350周年校庆时的感慨之言。一所好的学校,不在于它极高的升学率,也不在于它有多少亮闪闪的牌匾,而在于它是否能针对不同差异的孩子,提供最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每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应该是学校教育的起点,也是学校教育的归宿点。
一、教育要尊重人的个体差异
爱因斯坦有句关于教育的名言:“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以爬树的能力来评断一条鱼,那它将一辈子相信自己是个笨蛋。”台湾作家游乾桂也曾说过,教育关键是要把人放到对的位置。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禀赋不一、个性各异、学习能力不均衡、家教环境相差较大的活泼生命。直面每个孩子的差异,尊重每个孩子生命发展的需要,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和价值追求。但遗憾的是,现实中,我们常常罔顾人的个体差异,过分地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整体划一地朝着我们预定的目标发展。于是,在我们一厢情愿地包办下,很多有独特天赋的孩子的学习热情被慢慢地消耗殆尽了,他们对学习变得越来越不喜欢,越来越提不起精神。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人各有能,始于孩提,因势利导,则其能如木抽条,如水导流,畅然沛然,莫之能御。”我们一直坚信世上的孩子一人一个样,千差万别,不可替代,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小宇宙”,都有着其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特长。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着无限的成长可能。我们的教育,如果能因势利导,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利用每个孩子的差异,改进每个孩子的差异和优化每个孩子的差异,那么每个孩子都能各适其性、各逐其生,最终各美其美,成为最好的自己。
基于此认识,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凝炼出办学理念“为成就未来人生做准备”,作为我们共同的办学追求。在办学理念的统领下,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上,我们确立了“尊重差异,多元发展”的培养目标;在“如何培养人”这个问题上,我们确立了“适性教育——创造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的育人理念,以此作为我们的办学使命和行动指南。
何谓“适性教育”?在我们看来,它包含三方面内涵:首先,教育要尊重每一个人发展权和差异性,让每个孩子都获得发展的机会,因为教育不是博弈,关键是“匹配”,也就是适合,只有适合孩子个性发展的教育才能促进其多元发展,不断成长。其次,学校要尽可能地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的选择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成才的可能,并帮助他们实现这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坐标里找到他的成长点。第三,学校必须重新定义教学观,我们要培养的是“个性发展的人”,而非工具化、片面化的人,这需要我们因人之异以施其教。
二、“适性”课程:让学生在多元选择中成长
课程是学生成长的“跑道”,所有的育人目标最终都要落脚于课程,要创造适合每个孩子个性发展的教育,就必须立足课程建设。只有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课程,才能让每个人拥有自己的成长“跑道”。为此,聚焦学生的适性发展,紧扣学生的年龄、认知和心理特点,以及根据“选择性与个性化”的课程特质,我们对学校的“适性”课程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课程+活动。
一方面,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们整合学校各种教育资源,精心开发出了多样化的“适性”课程。我们从“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八个维度,设置了近百门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校本课程,以此满足每个孩子的差异发展需要。比如,我们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及学校资源、社区资源,积极开发出了“古诗词中的韵律美”“改变艺术的绘本——漫画基础教学”“泉港北管”等二十多门校本课程,供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发展需求、不同发展方向的孩子进行个性特长学习。
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搭设平台,着力建设学科拓展类、社团活动类、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活动”课程,以此作为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比如,我们成立了足球、文学、科技、吉他、动漫、书画、象棋、篮球、街舞、武术等诸多学校社团,定期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科技节、校园体育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尽可能为每个孩子提供展示其特长和才能的舞台,让每个孩子都能各展其长、绽放精彩,在不同领域获得自己的“成功感”。
实践中,我们惊喜地发现,课程的变革,让每个孩子在多元选择中更加舒展、快乐地成长,学校也在慢慢成为如佐藤学所说的“个性交响的场所”。
三、用办学特色服务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学校的办学特色应该是基于每个孩子的成长。换句话说,创造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打造学校办学特色的本真意义,也是学校的应然选择。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始终注意将办学特色的建设聚焦于服务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
我们始终认为,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尤其审美教育会让学生受益一生。普通学校的孩子更需要进行审美教育,来形成和重点学校学生差异性发展的迥异模式,最终“殊途同归”,同样成为人格健全的“完整的人”。因此,我们确立了“以美立校,以美育人”的办学特色。具体实践中,我们从“德育审美”“知识审美”“艺术审美”“形体审美”等四个维度入手,通过活动引导和课程覆盖,在学生的心灵中播撒美的种子,很好地服务于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
第一,德育审美。我们从提高德育有效性出发,大力挖掘道德教育中的美育因素和美育功能,从美的角度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去发现美的人与事,感受美的情操和美的品格,让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德育与美育的心灵美、行为美的完全一致,收到“以美修德”的显著成效。如我校持续多年开展“校园之星”系列活动,通过挖掘校园中的好人好事,发现学生心灵之美的典型事例,大力树立“校园之星”形象,使“好人意识”内化为学生的品质。
第二,知识审美。在我们看来,每一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语文课中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数学中的形式美、结构美;政治课中的行为美、心灵美、社会美;生物、地理中展现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风云雨雪、声光电磁、日月星辰的自然美;物理、化学实验呈现的形、光、声、色,及学科中的公式、理论所体现的科学美……通过对各学科的美学意蕴进行充分的挖掘,迄今已开发十几门比较成熟的美育校本课程,如“古诗词中的韵律美”“领略数学美”“文学影视欣赏”等,将美育常态化,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实现了美育的学科全覆盖。
第三,艺术审美。我们首先以艺术特长班作为艺术审美试点,推动艺术审美由点到面的开展。继而,创设多种平台,培养、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兴趣和特长,先后成立了美术、音乐、摄影、舞蹈、书画、吉他、动漫等活动社团,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每一堂课、每一次实践活动中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第四,形体审美。我校是“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特色校”,除了培养有突出体育特长的学生外,注重每个孩子体育素质的提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了田径、篮球、排球、羽球、乒乓球等运动队,积极以“健、力、美”为特征的各项体育运动,最终达到既增强学生体质,又塑造学生优美外在形象的美育目的。
几年来,我们“以美立校,以美育人”收到显著的成效,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些因子慢慢地镌刻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沉淀并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滋润着每个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