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经典语录 正文
【孔子说的名言名句关于快乐学习】学习的快乐在哪里?经典释读第1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间:2023-06-09 作者:佚名

为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的快乐,到底在哪里?

中国文化是要用心去感受的。

我们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个寻常的日子,漫步在寻常的街道,忽然,耳畔传来儿时非常熟悉的音乐;或者,在某个橱窗,看到小时候常玩的老物件,睹物思情,一下子打开了你尘封的记忆,把你带回到遥远的童年时代。

纵使身边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你却自顾自地在那里伫立良久,恍如隔世。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是不是好温馨、好陶醉?学习也是一样。

小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定给你讲过许多故事、说过许多道理,尽管当时懵懵懂懂,不明白什么意思,但是长大以后,某一天在课堂上,或者在工作中,突然回想起来,一下子恍然大悟了!那种感觉,不是也很奇妙、很惊喜吗?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开心之余,你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想起了儿时的小伙伴,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可能有的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怀念他们的同时,回头看看自己这些年的人生旅程,一定会感慨万千,对生活、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思索。许多感触,可以跟别人分享;很多经验,可以给晚辈以启迪。

所以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回顾旧的知识、反思自己过去的生命历程,一定可以得到新的启发,这样你就可以当老师,把你的感悟传授给别人了。

既然学习是一件既开心又有收获的事情,为什么现在很多学生却觉得学习很痛苦,迫不得已才去学习?难道学习的乐趣,因人而异吗?不是的。是因为很多人并不是为自己学习,而是为父母、为老师、为上一个好大学学习。既然学习的目的,只在于考一个高分,那怎么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呢?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人学习知识是为了增长见识,充实自己,学到的知识,变成滋养自己生命的养分。就像我们喝水、吃饭一样,那怎么会不开心呢?

今天的人就不是这样了,今天的人学习,是为了考一个高分证明自己厉害、跟人家炫耀,为了心外之物而学习,那怎么会开心呢?只会心累。

孔子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也好、做任何事情也都是一样,最好的状态是以它为乐。比如“吃货”,不是一见到美食就很开心吗?

其次是喜好它。喜好,就并不一定到得了以它为乐的程度。很多人一辈子都在从事一种职业,可以说他热爱他的职业,但那或许是源自一种责任感,而并不一定真的从中享受到了快乐。

做一件事,最不好的情况,就是仅仅停留在“知道了就行”“做到了就好”这样的层次,这样应付了事,对生命的成长没有益处,只是在虚度生命。

可是,现在学生学习、打工人打工,又有几人不是在这个层次呢?“学习嘛,考试会做题、能得分就行,至于对我的人生有什么增益,才不去管它呢。”“工作嘛,赚钱就行,至于每天的生活,是不是我想要的,管不了那么多了。”这样的人生,怎么会快乐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简单的感慨,蕴藏着多么深刻的道理。


本期讲解了《论语》的以下章节: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后两句下一期讲)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24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后记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本号的“城市有性格”视频栏目,是行万里路的感遇;今日新开辟的“经典释读”栏目,则是读万卷书的领悟。

读万卷书,就从《论语》这部语言通俗、道理又不失深刻的经典开始吧。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古人又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切皆始于修身,而成于治天下。

读经典有什么用?

一可以修炼品格。从前做不到的事,可以做到;不好的习惯,可以改掉。

二可以涵养心境。从前抑郁的情绪,可以舒畅;伤感的心灵,可以治愈。

三可以增长智慧。从前想不通的事,可以想通;未知的领域,可以知晓。

四可以修饰文辞。从前读不懂的书,可以读懂;不会说的话,可以学会。

五可以成就自我。从前迷茫的前路,可以清晰;想要的人生,可以成就。

后续本栏目将按主题逐一释读《论语》的每一个章节。欢迎持续关注、共同探讨。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meiwen/jingdian/1060483.html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