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2月1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文 吴晓平/图)作为闽南过年的“压轴戏”,俗话说得好,过完了元宵,才真正地算是把“年”给过完了。
有句闽南话是这样说的:“吃下上元丸,亲像安心丸。”意思是,只有过了上元节,人们过年的心境才能安定下来,重新开始一年的劳作。
厦门人的上元之夜都要做些什么?除了吃汤圆,还要闹花灯,有街景灯会,父母要带着孩子提灯上街参与热闹,同时也欣赏街上的灯展。可如今,厦门街头很少看到手提花灯的孩童了。
1吃什么?
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意味着团圆美满,驱除不好的东西。
闽南民歌《卖汤圆》中唱道:“卖汤圆,卖汤圆,元宵的汤圆圆又圆”,正是闽南一带人民“元宵吃汤圆”的真实写照。
元宵佳节,厦门人有吃汤圆的习俗,因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所以叫“上元圆”,因为状元与上元二者读音相近,故也叫“状元圆”。
据说,吃汤圆始于春秋末期,到宋代才称汤圆,取“团团圆圆”之意。厦门的汤圆将各地风味兼收并蓄,有甜有咸,有的没有包馅,有的有包馅,如什锦、豆沙、枣泥、笋肉、猪油等等。
龟粿
老厦门人过元宵,还有供红米龟以求寿、祈福和还愿的传统习俗。
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吉祥的象征,元宵“乞龟”是闽台民俗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相传在清乾隆年间从泉州港传来厦门,一百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习俗,而与之相联系的便是龟粿。
闽台两地历史上皆把龟视作灵物之一,过年过节时,常用粮食做成龟形食品用作祭品以祈福。闽南人更偏爱将米龟外皮用食用色素染成红色,红米龟便成了元宵节不可少的供品。
厦门文史专家彭一万说,过去人们会到寺庙“乞龟”,意即乞求神龟赐福,民众将“龟”乞回家中分而食之,寓意“呷平安”。第二年,乞到“龟”的民众就要来寺庙还愿,还“龟”的重量要比去年重。比如,今年把一个“龟”带回家,明年就要还两个。
2玩什么?
赏花灯
厦门的元宵节,透露着浓浓的闽南味。
元宵节民间有耍龙灯的习俗,也称为“舞龙”、“龙灯舞”,从汉代就开始流行。过去,老厦门人常在中山公园门口耍龙灯,市民也会提着各式各样的花灯游街,驻足观赏。
赏花灯是元宵节的“重头戏”。彭一万说,从正月十三开始,街上就能看到有小孩子提着花灯玩耍了。花灯种类很多,有走马灯、莲花灯、绣球灯、圆宫灯等,做法、材料也各不相同,有纸,有绸缎,有竹子,还有玻璃。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走马灯,亮灯后,映出轮轴上的剪纸等装饰图案,转动起来十分引人注目,也最讨小孩子喜欢。
最热闹的当属游街了。人们提着花灯走上街头,称为“游灯河”。“游灯河”时,街上会有各种民间表演,引路人围观。
寺庙或公园有猜灯谜活动,猜中了有糖果等小奖品。元宵节也被当做七夕之外的另一个中国情人节。在封建社会,女孩子不能随便出门,但元宵节这一天,女孩子也可以外出赏灯,借机与心上人相会。
“装瓯”祭祖
同安正月十五有“装瓯”祭祖习俗,已有上千年历史,在同安西塘、祥露、莲花、汀溪、吕厝以及翔安洪厝等村都有分布。
用于“装瓯”的多为熟食,品种丰富,猪、羊、鸡、鸭、海鲜等一应俱全,并经过用心装饰堆高,在祖祠内竞相亮相,十分热闹。这种在元宵节期间较为集中展示的“装瓯”民俗,既抒发装瓯人所怀感恩之心,又寄托了美好的寓意,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莲花褒歌
茶园当舞台,大山做听众,每逢元宵节,嘹亮淳朴的莲花褒歌响彻同安区的高山茶园。同安莲花镇小坪村的“褒歌比赛”已成为当地元宵节的固定盛事。
莲花褒歌是一种流传于厦门同安莲花镇山区小坪道地村的传统民歌形式,起源于16世纪中叶,由当地劳动人民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即兴创作,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大多为男女爱慕思念,互相表达感情,以褒扬对方的情歌为内容。
厦门元宵游玩攻略
●同安梅山寺灯会2月4日-20日(正月十六)18:30-21:30,是厦门元宵灯会中最有赏头的。
●筼筜书院元宵民俗体验2月19日18:00-21:00,筼筜书院元宵节民俗体验活动,不仅能欣赏到古诗词诵读等传统文艺表演,还能现场制花灯、猜灯谜、包汤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魅力。
●元宵·古韵·音乐会2月19日19:00至20:30,将在鸿山公园举行。
●元宵回潮市集2月19日10:00-22:00,将在世茂Emall南广场举办,糖画、草编、捏面人、剪纸等非遗手工艺,趣味十足,大人重拾童年回忆,孩子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油炬走境”作为海沧元宵传统活动,“油炬走境”场面十分盛大。每到元宵节,村民在夜晚手持点燃的油炬绕着村道行进,场面壮观。古楼社和上瑶社,元宵节19:00左右;海沧老街龙王庙、大路头济津宫、横街隆兴宫,元宵节18:30左右;囷瑶村山仰社、北市社、毛穴广社,正月十五元宵节19:00;青礁院前社云溪堂广场,正月十七18:30至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