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明
名言警句往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灯塔一样照耀于我们前进的道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毛主席的名言警句誉满全球,影响之深,无人能比。“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这句话并不夸张。毛主席名言警句寓意深远,文采斐然,发人深思,催人奋进,感人情怀。他的许多精美语言运用俗语和谚语并达到了迷人的程度。
毛主席作为一个砸碎一个旧世界和建设一个新世界具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诗人,他的豪迈气概和凌云壮志令全世界为之倾倒。在他的笔下家乡的热土,青葱的草木,山河的壮阔乃至战地黄花都成为精彩的神韵。“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个“河”字用的很妙,它代表了宇宙间大大小小的事物。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他的大众化哲学思想是把广大人民当成英雄豪杰来看待。毛主席说:“中国劳动人民还有过去那一副奴隶相么?没有了,他们做了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面的劳动人民,现在真正统治这块地方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样的诗句用笔大气,意象宏伟。“雄鸡”是比喻“秋风”含有深意。“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红雨”与“青山”对仗工整,更有一种锦上添花的诗意之美。“随心”、“着意”大有神来之笔。《送瘟神》可称得上是一首乡土诗大作,从乡土化的角度看,“牛郎”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形象,诗中引出神话故事中的牛郎,表明诗人的想象达到极至,把中华民族这一美妙的传说与诗人的情思恰当的联系在一起。毛主席在《愚公移山》里表示要挖山不止的决心时说:“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在乡土化与现代化的结合点上创造美丽哲学的语言,使其语言的智慧通过通俗的表达传递给我们一种大彻大悟的启示。毛主席在《实践论》里写道:“中国人有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用俗语和谚语是文章对真理表达必欲穷究语言极限境界的一种通达。毛主席还用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等谚语。“一穷二白”,“一张白纸”,都形象地说明毛主席在改变山河的同时,创造一种独戴圣洁桂冠的文字和图画,使之成为前无古人和后无来者的绝妙华章,这种精神与物质的积累赋予“这张白纸”的神圣性就不言而喻了。
毛主席的名言警句许多是和传统诗词相关的。如果不以必要的跨历史的飞跃思考进行艺术概括和美学诠释,和这些名言警句形成文化的、民族的、乃至时代特点的共鸣,我们是无法捕捉毛主席的灵感和意象的。就毛主席的名言警句而言,那种志趣的无限性是通过托物言志并结合景物抒情抵达思想的高峰。 “诗言志”,当情感抵达巅峰又与“奇趣”相遇,“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这种异常的赠予又把一连串的哲思推到顶点,使诗人的灵感之美和思想之美、想象之美和感情之美、通感之美和含蓄之美、意象之美和自然之美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毛主席的名言警句是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的,他所开创的传统文化丰富了人们思想的内涵,给人们带来了高尚的精神和智慧。“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名言是何等的气魄。“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警句锤炼的是何等的鲜明。毛主席名言警句有时石破天惊,有时峰回路转,有时脉脉含情,有时含蓄蕴藉。从诗的意象和意境,从诗的通感到诗的形象来创造美的哲学。毛主席的名言警句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如我们遇到困难时候就能想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当我们的追求出现偏差时就会想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当我们遇到挫折和抱怨时就会想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当我们在奋斗中稍有松懈时,就会想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主席名言警句使志趣在永不停息的事物和精神元素的组合下产生了巨大之力,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相互推演,颜色可以有声音,神思可以有物象,听觉又在触觉或视觉里展示审美的奥秘。“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由视觉接通触觉。“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从听觉转为视觉。这美的通感给我们带来奇妙的享受。
诗人的名言警句,其志趣、理趣和情趣是多方面的。如“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志趣是何等的紧迫。“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志趣又是那样的自信。“苍山如海,残阳如山”这形象是如此的鲜明。“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这理趣和风趣的融合相得益彰。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送”和“迎”把“风雨”和“飞雪”写活了,把没有知觉的“风雨”和“飞雪”写有知觉了,不仅有知觉,而且还有了很深的感情,依依惜别和热烈迎接,让我们看到了“风雨”与“飞雪”这两只庞大的队伍在诗人的心灵浩浩荡荡的行进。“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美丽的诗句把诗人的崇高品德和大美情操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同时“风雨”“飞雪”使“春”这个抽象概念在“送”“迎”中变得具体起来,并在诗人的心中是那样的富有感情,并用象喻式和托衬手法把诗句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我们遥望这冰封的百丈悬崖,心里那种敬畏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就会觉得“梅花”的征兆蕴涵着智慧和价值,这种智慧和价值用一个“俏”字把诗人思想之美和意象之美通过暗示传递给我们,同时把咏梅作为时代情怀和独特感受呈现给读者,并通过所站者高,所见者远,所怀者大的非凡魅力,于哲理深邃的崇高中抵达艺术的巅峰,并以一种豁达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
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词,借用陆游原词,仍以《卜算子》为词牌和梅花为题材。而毛主席的咏梅有更深一层的意蕴,“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此句妙就妙在“梅花”会欣喜并会爽朗的大笑,“梅花”在诗人的意象中是鲜活的,“丛中笑”让我们领会了诗人炼字的高超艺术并触摸到诗人伟大的气魄与襟怀。而“丛中笑”是在百花吐艳时让美丽的世界都在笑声里得到慰藉。这一传神之笔,把诗人的情思隐微于梅花之中,用一个“笑”字辄有须眉俱动,声口宛肖之妙。也只有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美妙浓郁的几笔才与毛主席的咏梅形成了审美上鲜明的对比。
毛主席的这首咏梅诗高就高在意象于言外,全诗把“梅”字隐藏起来,在形象里蕴含着“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这首诗每一句都是名言警句,在“生气远出”的不尽之意里把读者引向一个自由的无限美好的境界。
毛主席的名言警句具有哲人那种对精神与物质变化的独到理解。他的思想是依托乡土化来表达的,形成了毛主席与人民大众在交流时的特殊语言,其情感渗透着人民的文化血液。形象点说,毛主席的名言警句是从泥土里提炼出来的。他曾说:“我们共产党员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毛主席的名言警句不仅是他的精神特产,也是人们顶礼膜拜的思想特产。既有对典故的推敲演义,又有通过谚语俗语的实际运用。他思维版图的逻辑图式和形象图式都辉映着乡土之情和民族之爱,他的名言警句处处闪烁着民族的光辉,并踏响时代的鼓点。
大家知道,毛主席的名言警句已成为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这些名言警句不是从书本那种单一的、未被实践冶炼的概念里产生的,其永恒地征服人心的魅力就在于他改造世界,并在革命实践中用血与火打造成为思想的宝石。同时还在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以及传统文化在思想深处的一种创造性的投入。
当毛主席的名言警句在世界广泛传播,并家喻户晓的时候,有人就做出了这些名言警句肯定要超越时空,像千古圣贤的名言警句一样流芳千古的判断。从古至今,毛主席的名言警句其传播的力度和广度实属罕见。如有的谱成歌曲,有的编成语录,有的编进课本。这些音韵铿锵和寓意深刻的名言警句家传而户诵,誉满海内外,并成为一个时代的圣经。今天读来依然有警世喻人和鼓舞斗志的力量。如毛主席在《愚公移山》里表示要挖山不止的决心时说:“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上帝就是大众,大众就是上帝,无疑是毛主席的哲学智慧给我们一种大彻大悟的启示,使我们以“人定胜天”和“不破不立”的精神去战胜前进中的一切困难。
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毛主席就是从这个思想出发,在浩瀚知识的海洋把充满智慧的民间文化精华融入到自己的著作中。
毛主席说:“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如果说“一穷二白”是一张白纸,它的最新最美的文字就不是从天上或从天赋掉下来的;更不是从懒惰者远离探求之劳苦或徘徊者停止攀登而靠幸运获得。惟有那些不被某种模式禁锢的创新精神,惟有破译“人定胜天”、“穷则思变”的哲学奥秘,惟有皈依于“实践出真知”的哲学,我们才能尽情的书写这张“白纸”上最新最美的文字。毛主席提出的“一张白纸”有着辩证法内在的创新力量。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研究实践与认识中更为深刻的问题,才能在不可回避的课题面前输入最新最美的实践成果。毛主席曾说:“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作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如果他活着并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一定会让人们重读《资本论》,并以信仰的激情宣告资本主义的灭亡。“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就是共产主义在毛主席心灵发出的最美的乐章。
当三峡工程尚在构思时,他写下了“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的诗句,当长征胜利他写下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主席的浪漫主义是一种美的境界,“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柱其间。”“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毛主席的名言警句,可以说是千古绝唱。
乡土出作家。毛主席的语言艺术像茅台酒一样让人品的馨香,醉的迷人。他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辨别梨子,亲口吃一吃。”他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他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他说:“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他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他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他曾在杂言诗《耕田乐》中写道:“耕田乐,天天有事做,近冲一墩田,近水一墩望,多年副产积满仓。农事毕,读书甚馨香,坐待时机自主张。”毛主席还为欢迎埃德加·斯诺唱了一首以湖南民歌为基础加工而成的《辣椒歌》,歌词写道:“远方的客人,你请坐,听我唱个辣椒歌。远方的客人你莫见笑,湖南待客爱用辣椒。虽说是乡里的土产货,天天不能少。要问这辣椒有哪些好,随便都能说出好几条:去湿气,安心跳,健脾胃,醒头脑,油煎爆炒用火烧,样样味道好。没得辣子不算菜呀,一辣胜佳肴。”
“实践出真知”。这是毛主席的哲学名言。他把思与行天衣无缝的折射于我们思维的版图。知与行水乳交融,实践的动力在于反复冲击、反复激荡,最终成为实践的真知卓见。毛主席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毛主席的名言只所以有着永恒的魅力,一方面是在他的思想表现中常常运用俗语和谚语,另一方面是把马列主义的哲学经过实践的洗炼浓缩为语言的经典。更重要的是他把中国革命实践与矛盾的消长起伏,透过历史的尘埃并以卓越的智慧加以解决。所以毛主席的名言警句总能以独到的和全新的思想境界使我们的眼前豁然一亮,并把长期困扰我们的思想迷雾顷刻拨开,那种茅塞顿开的愉悦是从灵魂里流淌出来的。毛主席说:“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各种思想在各阶层中“交会”时所产生的“张力”|是不容忽视的。
毛主席在研究中国民主革命问题时曾教导人们“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主席这段精彩的话,我们读后很难不涌出一股思想获得启迪的感受。不难想象,现代化革命的深度与广度在中国建设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现代化因规律而更富哲学新意,它的实践真理常常是在奇思妙想之内开始的,但现代化的规律又往往被人的思想感情所左右。战争的规律和现代化的规律谁说不是一个思想体系,但就规律而言又是一家说不出两家话。规律是人类前进不可抗拒的范畴。如果不去研究战争的规律在战争中就会失败,同样不去研究现代化的规律问题可能就要羁绊前进的脚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这段话为什么我们读后思想具有强大的震撼,这就是当前存在着“不管他人瓦上霜”的问题,存在着极端个人主义的问题。在一个集体中那种真挚的友爱淡漠了,那种互相帮助有时变成了互相戒备。毛主席的话是对传统美德的高度概括。我们的民族把仁与礼摆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就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而言,中国的教育是世界最成功的教育,其例子举不胜数。毛主席名言警句的教育意义含义深广,动人心魄。在于及时提出时代的深刻命题,有着温暖人心和鼓舞斗志的高尚情怀。从情感的力度和思想的深度达到完美的统一。他说出了人们既要表达又不知如何表达的语言智慧,如雪莱有句名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它预言了一个新时代的即将到来。伟大的名言警句往往都是凝炼而通俗,它在复杂而又深奥的境界阐释人们一读就能贴进心灵的通俗表达。哲学对毛主席而言,是在大众化这部“字典”里的,那种脱离实际唯我独尊的信条只能卷进失败的硝烟。我们把毛主席的名言警句当成圣经,是他的伟大人格和我们的奋斗追求相依为命。并在从容不迫和破解谜团的勇气中获得最大的愉悦。“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他的美感遨游于诗的境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共同”,又使我们想起了马克思的名言“为人类工作”。这共同不是宽容与否的问题,“走到一起来了”。其个人的利己主义被共同的目标所替代,而差异与个性就会在这一共性下达到和谐与统一。“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种平等的关系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毛主席曾鼓励人们在同地球的开战中也要有此诗的气概。一曲《琵琶行》感动无数人,诗中奥妙众说纷纭。毛主席却看出作者与演奏者有平等心情。他评述《观沧海》一诗是大手笔,他读《离骚》心中喜悦溢于言表,并赞赏《楚辞》有民主思想,他评述《诗经》大部分是老百姓的民歌。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出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旋律,毛主席却从这首诗词里“看出兴亡”,流露出一代伟人令人感慨的千丝万绪。毛主席不仅自己创造名言警句,而且古往今来的名言警句也倍加喜欢。他从《大风歌》中感受刘邦的气魄,我们却从《沁园春·雪》中感受一种更大的气魄。
谁能忘记这样的诗句,“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拿破仑说,一枝笔可以抵得过三千枝毛瑟枪。毛主席把拿破仑的名言用于此诗,构成了雄浑的气势。谁能忘记这样的诗句,“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毛主席的名言警句生长于中国的大乡大土之上,是民族化与现代化精神的强烈共鸣。他曾用“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等谚语加深文章的说服力。“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句名言警句就赋予了现代化更多的情思意绪。
“山舞银蛇,原驰腊象”,这一名句,却在腊字上出现了细审词意的问题。诗人臧克家建议将“腊”字改成“蜡”字,音虽相同,但词意却相差甚远。笔者认为,一字之差,从字面上看,“银“和”“蜡”工整相对,但从内容上看,却掩盖了北国腊月的浩荡天然和句意双美的内涵。所以我对原诗的“ 腊”字情有独钟。叶燮说:“志高则其言洁,志大则其辞弘,志远则其旨永,如是者,其诗必传,正不必斤斤争工拙于一字一句之间”。但笔者还是出于对诗的酷爱和严谨的态度,留下这一欣赏时产生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