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用恭恭敬敬造句」用恭恭敬敬造句短句

时间:2022-12-13 22:44:1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本文针对当时中学课堂上经常出现的学生的逆反心理& amp# 039;抵触& amp# 039;分析了问题等问题的各方面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达到了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我国有悠久的文化教育历史,“尊师重教”“师道尊严”是其几千年传统教育的代名词。在我的脑海深处,总沉积着类似这样的画面:“私塾先生擎着厚重的戒尺监督学生背书,发现某个学生声音太小,戒尺便突然打下去,而学生没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而是恭恭敬敬地向老师道歉。实际上,他并非偷懒,而是身体欠佳。这样的故事毕竟太久远了,学生对教师的毕恭毕敬,言听计从,早已被尘封在历史中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看到的则是类似于这样的故事:一位初中班干部不注意听讲,教师为促使其听课,便让他用“以身作则”造句。在他思考之际,老师说:“班干部应以身作则,上课要注意听讲。”谁知,学生立即回敬了一句:“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学生应以身作则,不该挖苦讽刺。”于是,教师气得面红耳赤,大喊:“站着!”,而学生则满不在乎,丝毫未动……实际上,这就是目前,初中课堂上时常发生的师生的“抵触”现象。其存在之普遍,让教师在大伤脑筋之余,不得不叹息:“现在的初中生太难教了!”更让他们不解的是:为什么“抵触”多发于初中课堂?老师都希望学生有好的前途,而有的学生为什么不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为什么要和教师相“抵触”,对着干呢?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样处理呢?

我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哲学层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教师与学生是班级授课制中的一对共同体,是教与被教,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产生矛盾是必然现象。但这种矛盾又不同于其它领域的“对抗”,具有教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如果任课教师能正确处理这种非对抗性的矛盾,这种矛盾就会得到转化。

二、心理学层面:

1、学生角度:

心理学研究和我们多年从事教育的观察告诉我们,初中生的年龄处于13岁至20岁是青少年生长的第二个关键时期。这时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已经形成,而个性发展并不成熟,在他们心中有着幼稚与成熟,幻想与现实、高知识与低识别力、依赖与独立等种种心理矛盾,正处于心理不成熟阶段。他们逐步摆脱儿童时期的天真、幼稚、依恋与顺从,开始有了自已的独立的思考和见解,自我意识增强,有强烈的自尊与自主的愿望,不愿受到约束。随着心理的变化,生殖器官的发育,对异性产生好奇心,因此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又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尤其在异性面前,表现的更为明显。生物发生论者格塞尔又认为:11—15岁的人的心理特征具有:反抗与好争吵的特点。在课堂中的表现常为:学生不服从教师的管理,“让我站着,偏不站”“让我读课文,偏不读”。有时师生之间唇枪舌战,矛盾升级。

2、教师角度:

首先“尊师重教”“师道尊严”是其几千年来的传统。在我们教师的脑海深处根深蒂固,总沉积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怪念,学生应该绝对服从,不能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其次教师也爱面子,当面顶撞我,不把你制服从,以后我还怎么教课。

大多数情况下是教师感到委屈,我是一片好心为了你们的发展,认认真真地备课,精心地给你们上课,你们居然还不认真听,太不懂事了,太让人伤心了。有时个别教师不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无原则地捧爱"好生",从而滋长了他们任性,自傲的不健康心理;有时个别教师歧视、抛弃"差生",说他们"像猪似的","比猪还笨","灌铅的脑袋","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你笨的人了","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还有脸往这儿坐","你要能有出息,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等等。这种训斥、谩骂、讥讽、嘲弄,极大地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情感,损伤他们为人的尊严,致使"差生"在课堂上与教师对抗。教师对学生过分的爱,用"恨铁不成钢" 、"宁给好心,不给好脸"式的强制或压服学生。这种过分的爱,最易伤害学生的自尊或人格,也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或抵触;有的教师缺乏良好修养,性情急躁,容易动火发怒,感情用事,不讲场合,不顾后果,一遇不顺心的事或心中有怨气,就迁怒于学生,如果遇上性格强的学生矛盾就出现了。

3、个性层面:

个性气质即是指人们常说人的脾气,在心理学中专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他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论及的人群中存在的四种气质类型——包括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在我们的教育群体中,不管是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本身,都会在不同的程度上表现出自己的气质特点,从而形成在同一活动中,不同的心理反映的形式和程度。例如,同样是处于一种困难的事情面前,四种不同气质的人,会以不同的方式面对。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们选定了了四名不同气质的人,去观赏他们具有同样热情的戏剧,又故意使他们迟到,并拦住他们必须等中间休息的时候才可以入场。这时胆汁质的那一位管理人员大吵大闹;而多血质的人却在想着怎么样躲过管理人员,找到入场的办法;粘液质的人只是站在那里等剧场休息时入场,他坚信剧场的规定是不容改变的;而抑郁质的人只是站到了角落里,怨天忧人、哀叹自己命运不济、进而又联想起自己诸多的曲折,而这些曲折对他人来说尤其是对多血质的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挫折,那时也同样会有不同的心理反映。作为教师如果能在了解了不同学生的气质特点之后,施以不同方式教育,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因为犯了同样的错误,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其教育的效果只能是零。因为如此处理可能对多血质有教育作用,对抑郁质者可能造成心理损伤,而对胆汁质者有可能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对粘液质者则有可能伤害他的上进心等。由此自然会造成教师自身形象和师生感情的伤害,影响未来的教育活动。

三、社会层面:

1、家庭方面:

独生子女增多,孩子们常常成为家庭中心,由于家长过分的溺爱娇惯或家长的期望值太高,望子成龙,达不到即简单粗暴的打骂等等,这些违背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教育造成他们的心理不平衡,和严重的逆反心理。

2、社会方面:

我国正处在商品经济发展时期,升学就业竞争的压力,青少年缺乏思想准备,很难适应;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很难应付;不健康的文学艺术的影响,黄色书刊的毒害,青少年识别能力差,很难抵制。复杂的社会问题对思想比较脆弱,心理素质较差的青少年来说是很难应付的,出现厌世情绪,厌学情绪,玩世不恭情绪,生活缺乏理想和目标,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追求呈现盲目化。

因此,针对初中学生的抵触现象,学校和教师必须理解学生,要引起重视,但不能大惊小怪,教育方式要和风细雨,不能急风暴雨,要引导要疏导做过细的德育思想工作,不能强迫命令,加强德育工作还必须向深层次进展,即必须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控制能力。

针对以上几方面原因,我认为解决初中课堂中学生“抵触”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生方面:

1、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学生的自我意识已开始成熟,能够进行自我估价,自我检查与自我监督,并能评价他人的行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自觉抵制来自家庭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的侵害,就能科学地分析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冷静地、妥善地对待这些事情,就能保证心理反应的适度,防止思想反应的失常,就会减少课堂上的“抵触”。

  2、 教育学生要树立集体观念和集体融为一体,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

  学生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与同伴正常友好交往,可使心情振奋。特别对内向的青少年,更应该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以防孤独、抑郁影响心理健康。

  3、教育学生要有规律的生活

学校和教师应适度地安排学生的学习份量和学习时间,保护学生的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健康。教师、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要恰当,不可偏高或过低。教育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息时间表,学习休息要安排好,生活要有规律,专时专用。学习时埋头苦干;休息时愉快得体,这样产生一种节奏感,消除忙乱,有益于心理健康。反之不规律的生活,使人心慌意乱,情绪不宁,会有损于心理健康的。

4、 教育学生要有自知之明和自我调节能力:

  要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了解自己身体的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状况,把握住自己,常常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促进心理健康,做事根据自己的实际出发。教育他们既要高标准,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又不可好高骛远,教育学生懂得人生在世不能事事一帆风顺,生活对谁都是如此,不可能事事如意,样样顺心。否则容易受到挫折,产生心理冲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教会他们在学习、交往和生活中,克服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会自制、自信、自省,实现自我教育,使学生内心建立起"道德法庭",自己能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公正评判,正确辨别善恶美丑。锻炼他们的自控力、耐挫力和毅力。

  二、教师方面:

1、有坚定的自信心。

在工作和生活中,无论是顺利,还是遇到挫折,都要充满自信心,毫不动摇,千万不可把自己灰心、沮丧的情绪带进课堂感染学生,更不能把火洒在学生头上。

2、要有稳定乐观的情绪。

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已的情绪,充分认识到初中生存在诸多问题是正常现象,矛盾性普遍存在的原理,不能在学生面前表露出自己的不稳定情绪,更不能当着学生面有不当的言行。对调皮学生的恶作剧要保持镇静、沉着,并使自己的行为举止稳重,注意自己的身份。

3、表现出对学生期待和信任的态度。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语、表情、举止行动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的态度,使学生充满信心,并能严格要求自己,暗下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切忌对学生苛责、讥讽、体罚、变相体罚,从而引起学生的不信任和反感。事实上如果老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期望,经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学生常常会如老师所期望的那样有所进步;反之就是另外一样。这种影响叫做“教师期望的效果”,因为凡是教师寄予期望的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与鼓励,他们就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对待自己的学习和行为,反之正好相反,学生就有可能“破罐子破摔。”教师还必须本着全员育人的原则,不能对待学习好的学生一个态度,对待学习薄弱的学生一个态度。

  4、教师要严爱结合

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该批评的时候就批评,该含蓄的就含蓄,有时候“后退一步天地宽”。同时教师要多关爱学生、多和学生交流,尤其是性格孤僻,内向,单亲家庭的学生。爱产生信任,信任产生交流,交流产生和谐,和谐产生完美。在不断的交流中,教师要适时适量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下面我根据经验列举几条课堂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①教态亲切随和,使学生感觉你在跟他象一个老朋友一样在交流、探讨知识的奥秘;

②每当你要提问,需要学生单独回答或表述一个事情时,要有学生能够比较满意回答的把握,实际上你是在给予他一次展现自己风采的机会;

③当你发现学生未能令人满意地回答出你的问题时,要从教师自己这方面找原因,给予学生适当的启示或台阶,避免学生产生“丢丑”的心理;

④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未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时,你应当以不露声色的方式暗示他停止正在做的与课堂活动不相干的事情;

⑤当学生作业或测验完成得不好时,你应及时并心平气和地与他一起分析原因,既体现出你的焦虑心情又不失对他的期盼;

⑥象避免刺激性语言一样,避免过多地赞扬学生。滥用赞扬之辞会适得其反。更多的时候应用表情和身体语言表示你的赞赏;

⑦对于学习好的学生,适当地给予一些挫折教育是有好处的。一方面高标准严要求,另一方面特意安排少量的难度大难以完成的课堂训练,使他们感到山外有山,永葆锐进之势。

总之,通过师生之间的互相关爱,互相理解,共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课堂中“抵触”现象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