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绿标 收听朗读音频
文/净物
“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这句哲理名言,曾贴在我的书房,时刻提醒着我:人啊,永远不要害怕挫折和苦难,更不要畏惧失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生或多或少总是会有浮浮沉沉,不会永远旭日东升,更不会永远痛苦潦倒。
其实有浮有沉,才是最好的磨炼。
易中天教授曾在《闲话中国人》说过,人贵在有三品: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
这“三品”同样适用于每一个在苦难与挫折中摸索前进的人。
沉得住气,是在失败时保持冷静,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弯得下腰,是懂得取舍,懂得隐忍,能屈能伸,不逞一时之勇;抬得起头,是在逆境中,永远保持一种乐观进取的心态。
沉得住气,才能成大器
人生像一株沙漠中的树,沉住气,才能将根深深扎进土地里,后续发力,抽条长枝。
这是冷静,是积累,也是沉淀。
在困难、挫折面前更是如此,失败中保持冷静,不自暴自弃,不自怨自艾,认真做好反思,下次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司马迁惨遭宫刑之后,沉住气发愤著书,才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参加科举屡屡失败的蒲松龄,在寂寞里聊斋闲话才有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的《聊斋志异》。
居里夫人埋头做实验,耐住了十余年的苦闷,才终于在成吨的矿石残渣中提炼出0.1克的镭。
梁启超在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但他并未因变法失败而心灰意冷,而是沉下心来,充实自己,为以后做准备。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沉得住气,是对任何人来说都适用的生存智慧。
在这里,让我想起一位企业家陈天桥。
1993年,陈天桥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从复旦大学毕业。殊不知毕业后,陈天桥被分配到陆家嘴集团公司,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在一个小房间里放映有关集团情况的介绍录像片。
这一放,就是十个月。
在这十个月里,陈天桥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智和抱负,这对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是痛苦的。
但陈天桥很快意识到,这是个磨炼意志的绝佳时机。
“很多年轻人,总觉得自己怎样怎样,要干这个干那个,但无论干什么,首先要适应环境,而不是等着环境来适应你。”
在这段时间,陈天桥潜心读书,钻研各种管理体系。
10个月后,集团刚好有干部挂职锻炼的机会,陈天桥凭着出色的战略眼光和工作能力,被推荐担任有着200多人企业的副总经理。
这也应验了那句话: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弯得下腰,才能熬出头
一个人问智者:“天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智者回答说:“三尺。”
提问者不解。
智者随后笑道:“所以,我们学会了弯腰和低头。”
人生在世,总会遭遇各种不顺,而学会适时弯腰,是一种巧妙的智慧,更是一种沉稳的成熟。
每逢遭遇低谷,无力回天之时,不妨弯下腰,生命里就会多一分韧性、一份张力。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一心想考进仕途,但他在科举的路上屡战屡败。面对这种情况,曾国藩没有跟科举考试一味死磕,而是弯下腰来,迂回前进。
曾国藩开始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经世致用。他开始跟朝廷重臣相交,并按照自己构想的蓝图步步为营,节节进取。
这一远大的战略眼光,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志存高远,不计较眼前的得失和成败,是大多数成功之人的共同点。
抬得起头,才能走出逆境
生活中,时常会听到有人讲一些泄气话。
“算了,一把年纪了,不想努力了。”“这辈子没什么希望了,就这样凑合着过吧。”
很多说这些话的人,明明还处在壮年,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却因遭受过太多的失败和打击,以致于灰心丧气、得过且过。
不得不承认,人与人最主要的差距,就在于逆境中的“抗压”能力。
而做人,最坚硬而可贵的品质就是:抬得起头。
人生路上,不管是风平浪静还是波涛汹涌,不管是平坦顺遂还是坎坷崎岖,人一定要有抬得起头的勇气。
一位记者,准备去给生活在贫困线下的女工家里“送温暖”。
他打开这位女工的资料,上面记录着:丈夫早几年病逝,欠下好多钱,两个孩子有一个残疾。
女工每个月领着微薄的工资,每个月要养活三个人,还要还债,她的家里该过成什么样子啊?
这位记者想到的画面就是:女工跟两个孩子,蓬头垢面挤在潮湿的黑暗的小房子里,屋里屋外没有一点鲜活的色彩。等有人去慰问的时候,母子三人一定会哭哭啼啼地诉说自己有多么地不幸......
可当记者去到女工家里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女工脸上的笑容就跟她的房间一样明朗,漂亮的门帘是用纸做的,灶间的调味虽然只有油盐两种,但油瓶和盐罐却擦得干干净净。家里的小孩也很听话懂事,做完功课就帮忙干活。
原本生活凄苦,这一家子却过得很快乐。
秉性柔弱的女工,在遇到困境的时候,并没有就此一蹶不起,而是抬起头乐观面对,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
想起一位佛学大师说过:“当你凡事都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的时候,就会惊讶地发现,无论是多么大的困难,都不是最可怕的。世界原来竟是那么美好,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阳光!”
这个世界,也许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美好,但也绝对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糟糕。
当我们处在生活低谷的时候,每一步都是在向上,没有更坏,只有更美好。
主播:陈青
用有温度的声音带你领略人间的真善美
文章来源:净物(ID:cystyle001)
作者:净物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喜马拉雅FM”-“全民夜读”栏目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