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重庆文理学院辞职报告』重庆文理学院讲座报告

时间:2023-05-08 14:01:1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或许,你大概没有留意过一个多月前的这条新闻。

2021年10月26日,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毕业生刘拓,在四川考古途中不幸坠崖,抢救无效后去世。

刘拓是谁?

他的履历,符合人们对天之骄子的一切想象:

中学时,刘拓就读的是陕西省排名第一的中学,18岁拿到奥奖,被保送到全国顶级学府北京大学。

上一个为大众所熟知的,被保送北大的学霸,是著名央视主持人撒贝宁。

更为传奇的是,刘拓出国去中东考古的时候,还曾被错当成“恐怖分子”抓进伊拉克的监狱。

考古学博士刘拓


2021年,博士毕业几个月后的刘拓,到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担任副教授,同年,出版一本考古游记。

他去过30多个国家,走遍全国将近700个县,探访过200多处世界遗产,以及150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拓年纪轻轻就有此成就,真可谓前途无量。

可惜,他不幸坠崖身亡,生命永远定格在31岁。

栋梁之才,意外身亡,本是国家的一大损失,非议声却如潮水般涌来。

有些网友还说:“我们不缺这样的人,他早就该死了!”

一边是亲朋好友深情的悼念,一边是旁观者的幸灾乐祸。

刘拓的经历,很复杂。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双面人生,探寻天之骄子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眼里,刘拓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考古学者。

1990年,他出生在云南昆明,家庭条件优渥。

因为父母爱旅游,刚上小学一二年级,他就开始跟着父母四处游玩。

一年暑假,刘拓和父母一起,在云南怒江州自驾游。

刘拓在阿富汗探访古迹


父亲开着车,从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9点,一直在峡谷里穿行,平均一天要赶路三四百公里。

大峡谷里弯道很多,道路狭窄,开车容易磕磕绊绊,不能有丝毫分神。

但为了去一所不为人知的寺庙探访,父亲小心地开车往前走,路上遇到叫不上名字的村镇,还要特意停车问路。

路途中,有一个南诏和吐蕃时代的墓葬碑刻,非常震撼。

一天傍晚,刘拓和父母去那里探访后,回到酒店休息。

刘拓发现光线太暗,很多墓葬碑刻的细节,没有拍到照片。

于是,他提出第二天一早,先折返到之前的地方,重新拍完照片再赶路。

峡谷里开车穿行不容易,折返一次要浪费很多时间,何况还要继续赶路,但父母并没有表示反对,欣然同意折返。

父母这种对待旅行和古迹的态度,对刘拓的影响非常大。

中学时,刘拓离开昆明,去了陕西求学,在陕西省排名第一的中学,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读书。

刘拓就读过的中学


他成绩优异,性格幽默活泼,一直是长辈眼里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从一流中学走进一流大学,刘拓的过渡期非常短。

2008年,刘拓18岁,他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被保送到北大。

2008年,刘拓被保送北大的名单


保送北大有多难?

这一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总计1050万人,而只有553个学生,被保送进入我国顶尖学府北大。

想要通过奥赛获奖,被保送清华或者北大,拿到省第一都不够资格,必须是全国奥赛金牌得主,才行。

而一门学科,只有竞赛排名前50名,才能拿金牌。

刘拓能被保送北大,至少在某一个学科上,竞赛排名在全国前50名以内。

可以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学霸中的学霸”。

保送北大后,刘拓不用参加高考,他空出半年时间,在全国各地游玩,足迹遍布十几个省份。

那时,他喜欢研究植物,认识的植物高达上千种。

保送选专业时,因为北大元培学院有机会研究古生物,他选择了北大元培学院,读地球与空间科学。

大二时,元培学院的学生进行分流,可以自由选择专业。

刘拓选择古生物专业,整个专业只有他一个学生,经常要到其他系去上课。

渐渐地,他在整个学院都挺有名,成为同学们膜拜不已的“大神”。

他有时会告诉同学:“赶紧趁周中,去看大觉寺的千年银杏,周末时机就不好了。”

还有人发现他喜欢唱昆曲,总把白先勇的《牡丹亭》挂在嘴边。

空闲时间,刘拓还会拉上同学一起去寻访古木,测量树径和树高。

一时之间,刘拓的大神形象更加鲜活。

和他交往的朋友,横跨了地理学、生态学、物理、天文、化学、海洋科学等专业。

北大校友称赞他:“我的同学里很少有像刘拓这样破圈、破次元壁的。”

没人清楚,刘拓为何拥有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居然可以做到爱好如此广泛,样样涉猎,样样精通。

如果一直按照这个轨迹走下去,他的生命一定会得以延长。

刘拓人生的转折点,是在2010年。

这一年,他正上大二,假期跑到武当山游玩。

武当山景点在售卖地图册,上面标着全国所有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拓顺手买了一份。

那时,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份地图,会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一份再普通不过的地图册,别人可能看完就扔进了垃圾桶,刘拓却很另类。

他把地图册收藏起来,按照上面的标记,去了一些以前没有留意过的文物保护点,觉得很有意思。

不久,他又跟着北大古建筑系的校友去实习,见到了蓟县的独乐寺。

作为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独乐寺带给刘拓的震撼,无法用语言描述。

从这以后,他疯狂迷恋上那些“不知名”的古迹。

蓟县独乐寺


以前,刘拓游玩的地方,去的都是众所周知的景点,比如北京颐和园、天坛等。

在这以后,他转变路线,主要探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像五塔寺、智化寺、白塔寺之类的古迹。

他认为自己找到了毕生所爱:

从2010年开始,我的很多计划都围绕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开,我从中也得到了很多乐趣。


到了大三大四,因为课比较少了,我就出行得越来越频繁。


我觉得像这种重要的文物被记录得比较多,关注的人也更多,就想把关注点放到一些很少被记录的,而且可能会消失的、容易变化的古迹上。

可惜,这对刘拓短暂的一生来说,更像是老天爷派给他的死亡通知单。

2013年,刘拓23岁,他第一次出国,想去日本看樱花。

以前,他认为国内的古迹已经够看,一直把游玩路线定在国内,但因为喜欢樱花,特意在樱花季去了日本。

除了樱花,他当然也看古迹。

国外风景带给他的视觉享受,不比在国内的时候差:

那次就真的很震撼,觉得确实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所以才会开始接着出国。

有出国的计划后,刘拓的旅游步子迈得太大,差点“拉胯”。

刘拓把第二次出国的目的地,定在中东。

他和父亲一起,游览过埃及、希腊,去过约旦、黎巴嫩和土耳其,还在地中海东岸玩了半圈。

但当时叙利亚正逢战乱,出游中东并不是明智之举。

在黎巴嫩,他们看见子弹在天上飞,但街上的人很自在,买菜的买菜,逛街的逛街,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

这活脱脱就是一部枪战片。

街上连路灯都没有,一片漆黑,身处市中心,刘拓还以为在郊外。

他和父亲去找旅馆住宿,路上总是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因为时间正好是春节前后,他们以为是有人在放鞭炮。

后来才知道,那其实是在枪战。

住进旅馆,老板不让出门,他想买瓶水喝,都只能由旅馆老板代劳。

结果,旅馆老板刚出门,就遇到一场爆炸,“轰”地一声,吓得刘拓冷汗直冒。

幸好老板没出事,回来还故作轻松地教育他们:“你看,我说不能出门吧”。

后来,他在采访中回忆起这些危险的考古经历,反而说:

我以看实物为主要兴趣,更关心物质本身。

他这种只关心物质本身,不遵守“以人为本”的考古行为,让他颇受诟病。

同时,这种想法也加速了他的死亡。

但他那时还稍有理智,不会一腔孤勇地非要留在危险之地。

刘拓拍摄的古代碑刻


第二年,刘拓去阿富汗逛博物馆。

距离他约5公里的地方,发生爆炸,突然升腾起一片蘑菇云,造成20多人死亡。

一次,他还亲眼目睹,有两名女游客,被人无缘无故地枪杀。

吓得他不敢在这样的地方多待,马不停蹄地离开了是非之地。

后来,一场飞来的横祸,让刘拓成为新闻人物,被公众熟知。

刘拓的第一次疯狂之举,发生在2015年。

当时,伊拉克、叙利亚战火纷飞,但伊拉克开放了国家博物馆。

因为担心古迹被战争损毁,他决定在2015年7月份前往伊拉克。

他并非不知道伊拉克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而是怕错过这次机会,以后古迹不再,或者学业紧张,没有假期。

但刘拓这种不顾人身安全,一心只为学术的行为,很难得到理解。

况且,“意外之神”也来眷顾他。

刘拓拍下的伊拉克景点


刘拓刚转机进入伊拉克境内,就把随身携带的手机弄丢了。

当时,他错过下车的点,火车已经开了,列车员急着让他下车,把他的行李一路扔下去。

他沿路找,发现手机不见了。

一路上,他只能沿途向路人借手机,向朋友报平安。

这段旅程并不顺利,一共被各地政府军扣留20多次,每次都会很快就被释放。

有次,被扣留一天后出狱,当地市长还特意请他吃了顿饭。

直到在伊拉克的萨迈拉古城,刘拓被当地政府军误会成恐怖分子,抓进监狱,关押长达半个月时间。

在伊拉克,当地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游客”,他们认识的中国人,只有中石油和华为的工作人员。

因为语言不通,刘拓被军人拿枪指着,团团围住。

然后,他被两个军人抓住胳膊,挟持着穿过一条黑漆漆的长廊,然后被关进一间狭窄的小屋子里。

屋子只有20平,却关着40几个人,挤得连睡觉都要轮换着躺下,空间才够。

刘拓吓得不轻,缩在角落里,连头都不敢回,紧张得一个劲地哭。

刘拓在伊拉克被抓时的照片


有个叫艾哈迈德的牙医,轻轻拍拍刘拓的肩膀,劝他:

你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都是好人,我们都跟你差不多,我们都会帮助你的。


回过头来吃饭吧,你要是不吃的话,我们都不吃。


……

慢慢地,刘拓放下戒备,和“狱友们”相处愉快。

为了打发时间,他还教狱友们唱昆曲,写汉字。

房间温度高达40多度,光是被热死的狱友就有两个,其他人把空调下面最凉快的地方,让给刘拓坐。

晚上睡觉,狱友们不让刘拓站着,一直让他躺下休息。

在被关押的14天里,刘拓度过了他此生最为难捱的一段时光,但他和狱友们建立起非常好的友谊。

可惜的是,他离开后和狱友彻底失去联系,没办法再续前缘。

那时,中国大使馆花费很大的力气,和伊拉克政府军交涉,才把刘拓从监狱里营救出来。

关于他被抓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他阴差阳错走红,无数新闻媒体想采访他。

但在刘拓眼里,这次经历让他很难堪,他索性婉拒采访,闭口不提。

不久后,关于他的非议之声,如潮水般涌来。

有人骂他“神经病”,专门找危险战乱的地方旅游。

还有他曾经一起旅行的“好朋友”,把他私底下的不当言论公开,让他深陷舆论的漩涡。

2021年6月,刘拓一本关于中东旅行的游记出版,叫做《阿富汗仿古行记》。

在赞誉声之外,读者关于这本书的骂声也从未停止过。

网友对刘拓书籍的评价


可以说,刘拓对艺术的热爱有多深,正常人对他的厌恶就有多深。

有次,他和朋友去朝鲜旅游,住在朝鲜开城的四合院民宿。

按照规定,开城禁止自由进出。

但刘拓为了看原生态的四合院,凌晨5点,偷偷翻墙溜进去,被当地人举报。

他钻篱笆偷偷爬出来,又被守着的导游逮个正着。

这种事情,对刘拓来说,是因为他热爱考古,可在旁观者眼里,他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极端旅行者。

双方立场不同,观念不同,难以相融。

2020年,刘拓博士毕业。

他被聘请到兰州文理学院当副教授,期间还被借调到文物局工作过一段时间。

30岁就已经是副教授,如果刘拓安分守己,好好走学术这条路,为人师表,日后未必不能有一番作为。

可他偏偏觉得教学不适合自己,2021年8月,他从兰州文理学院辞职,重新开始考古。

10月26日,刘拓和另外4位朋友一起,来到四川省马尔康市甲扎尔甲山脚下。

当地计划修建水库,洞窟壁画原址很快就会被水淹没,文物会被异地迁移保护。

刘拓坚持要在迁移之前,拍下洞窟壁画的原始影像。

甲扎尔甲山,图中画圈的地方是洞窟壁画


上山只有一条羊肠小路,非常凶险,即使是专业的工作人员,也需要向导帮助,带上安全绳,才能上山。

刘拓和朋友没有向导,光是在山下找上山的路,就花了一个多小时。

同行的4个人知难而退,他们也劝刘拓放弃,但刘拓坚持一个人前往。

下午6点左右,刘拓还给朋友发了信息,确认下山以后的住宿地址。

晚上7点时,朋友和他失去联系,立即报警。

晚上8点,搜救的人在在洞窟下方,找到了摔下来的刘拓。

他已经陷入昏迷,送医抢救无效,身亡。

有人推测,可能是因为10月底天黑得快,再加上频繁下雨,路又窄又滑,才导致他坠崖遇难。

年仅31岁,还没有来得及结婚生子,刘拓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只留下一个装着相机的单肩包。

相机最后的影像,是刘拓生前拍摄的洞窟壁画。

他的一生,何其悲壮。

刘拓

2018年,刘拓穿上一双破破烂烂的布鞋,参加综艺节目《奇葩大会》。

主持人马东调侃他:

刘拓兄,您是北大考古系的博士,但是上场之前,编导没有跟你说,不用穿出土的鞋来吗?

看着暴露在镜头前,灰扑扑的破鞋,刘拓尴尬地笑笑:

我原来不知道,前面一点遮挡都没有,我要知道这样,我都不想来了。

全场哄堂大笑。

惊闻他去世后,再看这段视频,无数人笑着笑着,眼眶就湿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多面性,很难用对错来评价刘拓这个人。

但生命宝贵,热爱也好,理想也罢,都要先活着,一切才有存在的意义。

无论任何人,在追求理想的同时,都必须以保证生命安全为前提。

刘拓参加《奇葩大会》

刘拓去世后,他的父母悲痛万分。

父亲发了一篇长文,细数和儿子相处过的时光。

最后,父亲强迫自己接受现实:

可惜啊,孩子你就这么只顾拼命前行,不顾忌身边的危险和父母的担忧!


你的人生阅历,你的知识储备,足以让你有非常美好的未来!每次出行都提醒你安全第一,只有健康地活着,你才能享受生活。


你留给我们是无尽的幻想和思念的痛苦。你除了对得起你的兴趣爱好,最对不起的就是疼爱你、养育你的父母、家人和喜爱你的朋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拓成全了自己,也辜负了自己。

因为在“追梦人”这个身份之外,我们还要承担起作为儿子、父亲、丈夫、妻子、母亲、女儿等其他社会角色。

刘拓因自己一时的执念,让年迈的父母陷入晚年失独的境遇,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对于他的死亡,不知道该说“无知”还是“无畏”。

生命一旦逝去,万事皆成空。

好好活着,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才有机会追梦。

也只有好好活着,那些所谓的梦想、名利、金钱、地位、面子,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尤其是年轻人啊,一定要记住:

惜命,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