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科举,奉行的是“学而优而仕”,但最为讽刺的是诗写得最好的诗仙和诗圣都没当过大官。如果说李太白官运不通,主要源于其不羁的个性,那官宦之后、脾气不差的杜甫就显得有些冤了。
杜甫一生没做过什么大官,客居长安直到43岁才当了河西尉这样的小官,没几日又被贬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其实就是一个管着兵库钥匙的闲差。好不容易到45岁熬来了人生最大的一个官职左拾遗,却又偏偏 是个谏官,正直如他,一不小心就触怒了皇帝,被贬华州。这一切的遭遇,对他来说是打击,但对诗坛来说则是大幸,毕竟种种惆怅郁结于心,便成了其平生1400多首经典。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杜甫的一封“辞职”诗,名为《去矣行》。这是杜甫在做曹参军时所作,这个八品芝麻小官做得他十分来气,于是挥笔写下此诗,开篇10个字就豪气冲天,句句狂傲不输李白。
《去矣行》
唐.杜甫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初读这首诗,是当真没想到诗出杜甫之首,就开篇的“君不见”,还以为是那写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李太白所作。诗的一、二句“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指的是放鹰人臂套上的雄鹰,每次吃饱后就翱翔而去,这是与三、四句中的堂上燕相比。在这10个字中,诗圣没钱也一样狂。后两句中与雄鹰不同,堂上燕无宏图大志,平日里只知道衔泥筑窝,依附着主人家居住。
这两句借鹰燕的不同生活习性,以雄鹰借喻有大志的君子,以堂上燕借喻攀附权贵的小人,用“飞掣”、“衔泥”的两个动作,加上“君不见”和“焉能作”的语气强调,颇为豪情地表达了自己不甘为燕的远大志向。
接下来由物及已,在“野人旷荡无靦颜”中诗人以“野人”自居,说自己是受不了约束的乡野之人,脸皮又不够厚,无法在王侯权贵中求生存。显然在做这个曹参军时,杜甫是受尽了闲气的,再看看那些只会溜须拍马的厚脸皮小人,诗人内心的愤懑并非“怀才不遇”4个字那么简单。
最后两句是用典,不做这份差事却又生计无门,于是想起了蓝田山上“古人餐玉”的办法,也就是不吃饭每天取出美玉食之。这显然是无奈的玩笑话,只是除此之外诗人还能怎样。
从全诗来看,除了第一句的豪情,越往后看我们越发能感受到诗人的无奈,只是在这种无奈中我们仍能感受到来自诗圣不一样的狂傲和洒脱。在这份洒脱背后,没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底气,毕竟李白写这首《将进酒》时,或许还有当年唐玄宗”赐金返还“给他的万金,再加上两任妻子都是宰相孙女,千金对于他来说或许真的不算什么。但家道中落的杜甫,却一生落魄,甚至发生了饿死幼子的悲剧。
有一种洒脱和狂傲是源于天性和底气,或许李白就是这种;而有一种洒脱和狂傲则是个性使然,杜甫毫无疑问是这种。很难说孰高孰低,但都让人佩服不已。昔日陶渊明道:”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杜甫这首辞职诗就是最完美的诠释,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