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学前班老师辞职报告怎么写』早教老师辞职报告怎么写

时间:2023-04-22 22:12:2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近日,一位网名叫做“粥悦悦”的妈妈,用漫画记录了自己平常陪娃写作业、“吼”儿子的生活点滴,并表示每次都有想撕书的冲动,一时间,虐哭了不少妈妈。无独有偶,前些日子,微信朋友圈里一通被刷屏的一个“晚上十点多,一个女人在咆哮”的陪读段子同样引起了许多妈妈的共鸣。不少孩子家长心塞着说:“看完心里舒服多了,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更有家长表示:撕书的冲动时常都有,咆哮也已经不算什么,每次给孩子辅导作业都瞬间完成由亲妈到后妈的无缝切换,分分钟想怒摔怒斥,尽职尽责快要到要精神分裂。

紧张、不安、焦躁、易怒……采访中,不少小学生妈妈都或多或少都有着这些情绪表现。近日,天津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的心理专家对本市六所小学的600名学生家长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其中一年级新生家长问题尤为突出,该研究中心主任王虹翔表示,在受访的100名新生家长中,有焦虑心理的家长超过八成,其中三成问题比较严重。

上满发条的新生妈妈

早上6点起床给女儿做早饭,7点送孩子去学校,9点到单位上班,下班后第一时间辅导作业,复习、预习,孩子睡着了,还要把她的书包检查一遍,看看书本、文具是否都带齐,再看看手机微信群里,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没有遗漏。这还不算完,此时也正是家长在微信群里最活跃的时候,大家一起切磋探讨孩子一天在学校的表现,为了及时掌握情况,自然也要参与。一通折腾下来,就得12点,可躺下了,又睡不着。这是小学正式开学后,一年级新生家长杨女士的生活状态。“感觉每天从起床开始,就像打仗一样,我觉得自己已经得了‘焦虑症’!”

由于孩子下午放学比较早,杨女士下不了班,没办法接,所以只能由孩子爷爷奶奶代劳。“一到3点就感觉心里发慌,算着孩子该到家了,就赶紧给她打个电话。”而这个电话内容,就决定了杨女士接下来的心情。每天,电话一接通,杨女士就要问孩子学了什么?有没有得到老师表扬?作业上有没有得到老师的小奖章。“一听到孩子没得到表扬,我心里就特别难过,觉得自己没把孩子教好。”杨女士说,本来一年级也没什么作业,也就是简单的数字和拼音,但孩子没上过学前班,写字总是歪歪扭扭,不如其他提前学过的孩子。

“这个国庆哪都没去,给孩子报了个书法班,恶补一下。”杨女士说,自己本来是个工作狂,可自打孩子上了小学,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孩子学习上。每天6点准时下班,第一个从办公室冲出去的准是她,到家后,立马就陪孩子写作业,如果哪个生字写得不好,就让孩子重写几遍,哪个拼音念的不准确,就让孩子一遍一遍地读。“闺女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我却很紧张,一次忘了带钱,还有一次忘了带作业本,孩子挨了批评,我很自责,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当天晚上大哭了一场。”

跟杨女士情况类似,采访中,不少新生妈妈对记者说,每天从起床开始就像上了发条一样,开始变化成厨师、司机、职员、家教……几乎没有停下来过,面对从幼儿园家长转变为小学生家长生活发生的变化,感觉很不适应。

期望太高压力过大

从幼儿园家长到小学生家长的角色转换中,不少家长表示每天都绷紧了弦,惦记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感到心力交瘁,时常也有很多坏情绪冒出来。对此,有校长坦言,其实孩子们适应的挺好,不适应的反倒是家长。

河西区马场道小学校长徐晓春说:幼小衔接,家长首先要抛开焦虑。进入小学,孩子们对校园生活充满了新鲜感和期待感,紧张的都是一些家长。“上小学就要吃苦头了”“你上个学可把爸妈忙活坏了”,这些言语正向孩子传播着满满的负能量。

河东区街坊小学校长张军表示,每年新一年级孩子来上学的时候都是开开心心的,反倒是家长总是忧心忡忡。有不少家长都对孩子期望过高,一入学,就过度关注知识学习,自我压力很大。事实是,规则意识,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线。从教育者的角度讲,我们认为孩子在人生第一阶段的规则养成十分重要,而不是单纯的知识。

红桥实验小学校长刘冰说:在孩子的心中,背着小书包去上学是长大的标志,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特别是进入小学,孩子在学习、习惯养成、爱好培养中体验到了不同于幼儿园阶段的快乐,并且这种快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而家长的焦虑会扼杀孩子的后劲。

溯源

三大“焦虑症”困扰孩儿爸妈

【一】成绩导向型:“我连做梦都梦到孩子考了倒数第一”

“儿子,今天老师留的作业写完了吗?快拿出来让妈妈检查检查,是不是都对了……”开学一个多月了,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汪媛每天下班进家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督促孩子写作业,然后帮孩子批改作业。

今年35岁的汪媛与丈夫都毕业于本市一所知名重点大学,由于两个人的老家都在外地,所以儿子小星自出生开始,一直是由夫妻二人自己带着。小星1岁开始上早教,3岁开始学英语、跆拳道,4岁学珠心算,围棋、钢琴,5岁上幼小衔接班、学奥数,可以说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过去的六年中,汪媛几乎付出了所有,包括歇完产假辞职在家专门带小星,“孩子太小需要妈妈的陪伴,最主要的是让他学的东西比较多,每天都要家长接送。只要他学得好,做点自我牺牲也没什么。”不过汪媛的丈夫却并不认同妻子对于儿子的教育观。“我觉得小孩子就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我是从农村考出来的,当年什么都没学过,不也上了名校?”可是汪媛却有着自己的想法:“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跟我们那个年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再说现在哪个孩子不是提前学,小星班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上过幼小衔接班,如果小星不上,很容易被远远地甩在班级后面,有几次做梦我都梦到小星考了班里的倒数第一。”抱着一刻也不能放松的心态,汪媛每天都很紧张。虽然上个月才刚刚回归工作岗位,但每天在单位,她的心里也都是小星。“孩子在学校上课跟得上吗?”“老师上课提问小星如果不会,会不会被罚站?”“其实我也知道我是有些焦虑过头了,但是没办法,我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因为大多数妈妈都是这样。”汪媛说。

【二】揪心身体型:“吃喝拉撒,真是没有一样让人省心”

与汪媛的新生家长身份相同,黎想也是一位一年级学生家长。这位新生妈妈,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因为过度焦虑甚至出现了失眠的症状。“孩子的事无小事,特别是上学后,吃喝拉撒,真的是没有一样让人省心。”黎想说。

黎想的女儿小羽在本市一所知名小学就读,“孩子从小身体比较弱,我和孩子爸爸对她的学习并没有太多的要求,我们的注意力都在她的‘吃喝拉撒’上了。”

为了孩子午餐能够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黎想并没有让孩子在学校吃配餐,而是选择送饭到学校。“每天中午我会先开车回家取饭,然后把车停到学校附近的小区里,让她在车上吃,吃完再睡上半个小时,把她叫醒后再督促她喝下半瓶水,送她回到学校,我再开车去上班。”为了方便给女儿送饭,原本工作较为稳定的黎想向领导提出转到了时间比较灵活的“业务”岗。“我也不知道还要送多久,暂时先送着吧。等她年龄大一点,身体好一点,我就让她在学校吃饭。前几天孩子突然跟我说,妈妈你不用辛苦,我可以跟同学一起在学校吃,可我哪放心。只要她不生病,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长大,我们做家长的苦点累点都不算什么。”黎想说。

【三】忧心纪律型:“熊孩子就是个闯祸精,真是愁死人了”

“我这白头发都是跟着孩子着急长出来的。”今年40岁的周先生,虽然刚刚人到中年,但看上去头上白发与黑发的数量已经相当。周先生的儿子小龙今年刚刚入学,属于特别活泼好动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小龙便是班里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在过去的3年中,周先生和妻子频繁地被请到幼儿园。“我其实很不理解,我和孩子妈妈都是特别安静的人,怎么生了这么个皮孩子,简直就是个闯祸精,真是愁死人了!”周先生无奈地说。

就在前几天,刚刚升入小学的小龙再次被请了家长。“没想到刚刚开学一个月,我就又被班主任叫到了学校。这次小龙居然动手打了隔壁班的同学。”随后,周先生给对方道了歉又教育了小龙。当他准备离开学校时,班主任叫住了他,告诉他,小龙这孩子本质不坏,淘气也是孩子聪明的表现,但是作为家长应该对他进行一定的教育与引导,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以后学校和老师都会多注意帮助他,希望家长也能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听完班主任的话,我特别感动。一个大老爷们,当时眼圈都红了。”周先生说。

当天晚上,周先生全家开了一个家庭会议。最后决定小龙的妈妈先暂停工作,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在这次家庭会议上,小龙也表示会好好表现,以后尽量不再闯祸。“这一次我们一定好好配合老师和学校,但愿这个臭小子能够有所长进,说话算话,也算对得起我们的付出了。”

解忧

不越位多沟通忌浮躁换视角

焦虑从何而来?如何消除?针对这样的疑问,日前记者采访了天津华人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程主编纪宇。

纪宇说,按照心理学定义,焦虑是人对事情的一种担忧感,焦虑也有好坏之分,可以是正常的情绪,也可能是心理问题,甚至是精神问题。孩子升学,家长之所以会焦虑?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升学属于心理上的应激事件。情绪心理学认为,焦虑是人类在适应环境、谋求生存过程中进化出来的一种基本情绪,在应激事件面前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意义,焦虑情绪可以充分地调动身体的机能,提高大脑的反应性和警觉性。孩子的升学,是让家长产生焦虑的一种应激事件。这种适应性焦虑虽然让人感觉不舒服,但最终会促使人产生建设性的行动,属于是“好”的焦虑。

第二,孩子升学后,一些事务不在家长的可控范围和监控范围之内,这时家长的焦虑会表现得更为明显。异常心理学认为,影响焦虑大小的重要因素是事物的可控性。当一件事的未来是不确定性的,且不在当事人控制之下,那么人的焦虑就会骤然增加。家长担心孩子不能融入新集体、不能适应新环境,不受老师重视,不受同学喜欢;或者担心班主任是不是太年轻,经验不够;又或担心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才能不如别人;妈妈们可能会担心学校的饭菜是不是可口,是不是对孩子的胃口等,诸如此类问题都是家长最关切的,但又不以家长意志为转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必然会让家长焦虑。不过,只要家长的预期性焦虑尚能自控,一般也不属于严重的心理问题,只需自我调适即可。

第三,某些家长的性格因素,诸如争强好胜或完美主义,令这些家长比其他家长体验到更多的焦虑。有些家长好胜之心太过,总希望孩子时时处处比其他孩子优秀,比如家长会要求自己的孩子:成绩要比别的孩子好,才艺要比别的孩子高,受到的喜爱也要比别的孩子多才行,这种强烈的竞争意识无形中会给自己和孩子增加不小的压力,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争强好胜之心还有一种较为柔和的表现:比如不希望孩子的成绩多么突出,但不比别人差就好;不希望孩子成为所有人的焦点人物,只要不被老师同学忽视就好;其实,这种隐蔽式的好胜之心,也同样会让家长感到焦虑。精神医学认为,当家长的担忧持续地存在,并且伴有易激惹、烦躁不安、注意力集中困难、失眠、多梦、食欲减退、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时,那么就要怀疑有没有焦虑症的可能,需要专业的医生来鉴别。

焦虑如何减少?针对以上原因分析,纪宇提出建议。

首先,家长应积极促进孩子适应新环境。家长应当鼓励孩子轻松地去上学,而不是用一副担忧的样子来干扰孩子的心情。家长应引导孩子觉察老师的关爱,让孩子喜欢上老师,喜欢上同学,喜欢上学校,鼓励孩子上课多发言,多和老师沟通,多与同学活动。错误的做法是,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生怕孩子受一点点委屈,过分保护和溺爱孩子,结果导致孩子的适应不良。虽然是孩子上学,但结果家长比孩子心还累,此乃家长的越位之举,应当及时反省,作出改变。

其次,家长应学会与老师适度地有效沟通。有些家长事无巨细,凡孩子的情况,都要和老师了解情况,给老师增加了负担,也没有必要。而另一些家长则正好相反,虽想和老师沟通,但又怕打扰到老师,总也不敢麻烦老师,但心里还想知道孩子的情况。前者想搞清孩子的所有细节;后者怕影响与老师的关系,两者都是焦虑的表现。其实,每个孩子上学第一天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一定要当个上进的好孩子。家长要与老师及时沟通,及时发现并表扬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建立自信心,这是家长和老师最应当沟通的事情。

再次,家长应给自己和孩子一段适应的时间。家长心态过于浮躁,总想着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孩子需要适应环境,家长需要适应新的变化,这都需要时间。家长要鼓励孩子在学校里多尝试,允许孩子出现失败,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家长要懂得活在当下,多做减法,尊重孩子自己的特点,有些孩子就是性子偏慢一点,这是天性使然,家长要有耐心,不应过分催促,要逐渐改变孩子,否则用不温和的方式对待孩子,会令一些胆怯的孩子更加雪上加霜,他们本来就害怕学校的陌生环境,再加上家长的严苛要求,容易让孩子过分紧张,对孩子个性发展不利。

最后,家长应学会辩证性地看待问题。在一些让人焦虑的问题上,家长如果能换一种视角看待问题,可能会更加积极,从而减少焦虑。比如家长认为学校饭菜不好,但转念一想,也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挑食。再如家长总担心年轻老师缺少经验,但换个角度想想,年轻老师比老教师更有朝气和活力,更容易和孩子打成一片。如果家长能这样灵活地考虑问题,自己也就不会那么焦虑了。(杜洋洋)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