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证券公司理财经理辞职报告〉证券公司的理财经理是做什么的?

时间:2023-04-22 19:09:05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当时裸辞创业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觉得你是傻子,连我父母都觉得在基金公司工资那么高,以后肯定后悔。”郑志勇回忆起做出离职决定时,周围人的态度。

基金经理跳槽不是新鲜事,但今年有点多。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9日,离职基金经理数为167位,而在2017年、2018年同期,这个数据是118位、122位。也就是说,今年以来离职的人数比去年同期多了近4成。

除了业绩不佳被迫“下课”的基金经理,更多的人,是抱着“跳到”大平台,或者转道从事私募、做财经博主的初衷离开的。新京报记者采访到了几位离开公募行业的基金经理和行业猎头,讲述他们的故事。

作者丨张姝欣 陈鹏

编辑丨李薇佳

基金经理面临“验收期”今年离职的多了近四成,广发基金最多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今年离职基金经理数为167位。而在2018年同期,这个数据是122位。今年离职的人数比去年同期多了近4成。

截至9月9日,离职基金经理数最多的是广发基金,有7人离职,汇添富、东方基金分别有6人离职,富国基金、泰达宏利、平安基金有5位基金经理离职,鹏华基金、天弘基金、上投摩根、长信基金、浙江浙商证券资管有4人离职。

从基金经理流动率来看,截至今年9月9日,弘毅远方和中泰证券资管以300%的变动率并列第一,嘉合基金、国融基金、凯石基金、红土创新基金的变动率也超过100%。总体而言,管理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变动率相对较小。在138家基金中,按照基金经理变动率排名,易方达、华夏、汇添富、中银基金、博时基金均排在后列,排名分别是69、70、84、91、112名,这五只基金在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公司规模(非货币)排名中,位列前五。

“在过去的几年里,股指涨幅有限,资产管理行业的扩张也不是很快,这必然加剧竞争。我关注到,有少数的公司规模是扩张的,但更多的公司规模是稳定甚至是缩小的,这种情况下,人员的流动肯定就会比较大,其中,尤以中小机构为甚”。相聚资本总经理梁辉表示。

天相投顾投资总监贾志认为,因为上半年市场表现不佳,导致业绩不佳而“下课”的基金经理也不在少数。“一般来讲,连续两年内业绩都在行业后1/4的基金经理,会面临转岗或者是下课的压力。”

“业绩不好的话,一年你可以有各种理由,两年就很勉强,三年绝对说不过去了,必然得走人。”铀链投资董事长兼基金经理张翼翔表示,受到2015、2016年股市波动的影响,今年对基金经理是一个“验收期”,必然有大批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离职,才能跟投资人有交代。

这点在离职数第一的广发基金上也有体现。数据显示,广发离职的基金经理中,有两位在管理广发转型升级混合基金的一年多时间内,基金净值跌幅超过33%,在同类基金尤其是在广发基金内部排名靠后。

还做公募“跳到”募资能力更强的平台

对于不想转行的基金经理,跟其他行业一样,换工作的目的无非有二:薪资、平台。而公募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靠规模吃饭,也就是管的钱越多,挣的钱往往越多。因此,基金经理最理想的选择就是“跳到”募资能力更强的平台。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这些离职的基金经理中,有4位选择了方正富邦,浦银安盛、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也分别招了今年离职的3位基金经理。其他基金经理选择的,包括民生加银、嘉实基金、招商基金等。

“背靠银行、券商等资源背景很强的基金公司,往往有着很强的募资能力,分给渠道上的钱很少,就算规模上没有排在头部,也可以活得很滋润”,张翼翔分析称。

“当然,基金管理规模也是评价募资能力的非常直观的指标,而从这个角度讲,一般来说,中小机构能够提供的薪资福利跟大机构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贾志表示。

太智联合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在管理规模前十的基金公司中,基金经理平均收入是192.09万元,接近200万元。而在非前十的基金公司中,基金经理平均年薪是145.32万元,接近150万元。就基金经理平均年薪方面,规模前十的基金公司高出非前十基金公司约三成。

薪酬水平也决定了机构能否留得住业绩突出的基金经理。

“公募机构的特点就是行业内交流非常频繁,薪资整体上还是比较透明。同样是管100亿,基金经理在不同的品牌获得的收入差别很大,一些做得好的基金经理,如果拿不到理想的年终奖,自然会考虑离职。”贾志表示。

“这一年我在这个团队的贡献是另一个人的两倍,但是不可能给我两倍年终奖,给他一倍,这样破坏大环境,打消大部分人的积极性。所以最后只给我多加了10%-20%。”一位离职的基金经理也对此表示了不满。

一位猎头对记者表示,一些业绩不错的基金经理在年后也主动联系她,表示出换工作的意向。

在薪资方面,贾志认为进行了事业部改革的机构更具备优势。虽然每家的激励手段有不同。总体来说就是将基金经理的收入和基金管理规模相关联,提供的奖励空间足够大,借此鼓励大家多劳多得。张翼翔形容事业部是“公募和私募的中间地带”,参与的基金经理与公募机构的合作方式类似于私募合伙人,盈亏同步。

目前,市场上包括中欧基金、前海开源、国泰基金等十多家公司都进行了事业部改革,还有不少基金公司内部已开始试行,但未对外公布。“当然,同样实行了事业部改革的机构,愿意放给人才的利益多少也有所不同。”贾志表示。

除了薪资,募资能力强的平台能够为基金经理配备更好的资源,尤其是影响投资业绩的投研团队。梁辉表示,资源雄厚的公司往往能得到很多券商卖方的支持,也会自己聘用一定数量的研究员,这些优势都是背景一般的中小基金公司所不具备的。

张翼翔补充,也有少数基金经理是被“挖走”的。每个基金经理在投资中都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比如有些基金经理非常擅长在蓝筹板块挣钱,就可能被投资风格类似的机构“挑中”。

谁在抛出橄榄枝?“只要你有知名度,收入就不是问题”

一个业绩不错的基金经理,即使自己没有显露出离职的意向,券商资管、保险以及近期成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机构也会频频对其抛出“橄榄枝”。

“合格的基金经理是稀缺资源,他们不是学校里可以教得出来的,需要经验的积累,也要经过市场对他业绩的检验。”贾志表示。

一位猎头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除了公募机构、私募机构、券商资管、保险业,这半年成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也非常希望能够“挖到”有能力的基金经理。“已有一些银行理财子公司跟我提出想要接触一些业绩不错的基金经理。”她表示。

而在今年6月先后开业的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的社会招聘信息也透露出对具备公募从业经历的人才的偏爱。

以建信理财为例,其发布的2019年社会招聘信息显示,招聘职位共有七大类,包含产品类、研究类、投资类、交易类、风控类、科技类和综合类。研究类包括宏观策略研究岗、债券研究岗、行业研究岗等。投资类提供的岗位分别为大类资产配置、FOF投资、固收投资、权益投资、股权资产投资、专户投资、全球资产配置等职位;风控方面,招收岗位包括合规管理岗、综合分析岗、审计岗、项目评审岗、法律事务岗、风险管理岗等。

其中,研究类、投资类、风控类岗位与公募基金多有重合。而FOF投资岗、固收投资岗等多个岗位的职能与公募基金中的岗位职能基本一致。“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优势在于固收类产品,但在财富管理端和资产管理端两个方面还需要优秀的资管人才。”贾志分析道。

“在这个行业,只要你有一定的知名度,大家知道你的业绩足够好,收入、工作等就都不是问题”,财经大V、知名博主望京博格郑志勇说。

换一条赛道“手里有聚宝盆,怎么愿意拿工资吃饭?”

在那之前,郑志勇在公募基金领域已经是“老人”,先后在银华基金、方正富邦基金等机构待了十年,从事金融产品研究与设计工作。拿着高于行业内平均薪资的薪水,每天的工作也是驾轻就熟,在外人看来,他没有离职的理由。

选择离开,郑志勇称是因为他不认同公募基金的经营模式。“比如在(沪指)6000点的时候客户来买基金,你虽然知道不应该卖,很有可能会赔,但最后你肯定会卖给他,因为你当时想的是你不卖,别人也会卖给他。”他认为,“只关心客户买不买,而不关心亏不亏,这种模式对于投资者的客户体验会很差。”因此他最后决定,自主创业当博主,做基金投资组合的付费咨询。

相聚资本总经理、原泰达宏利基金经理梁辉则表示,公募基金有它的优势,运作正规、外界认可、平台也够大,2014年第一批私募牌照下放,“当时大家看到了资产管理业务的新的可能,自然也就支持我换一条赛道”。

谈及基金经理的自立门户,从事宏观对冲的张翼翔强调基金经理拥有投资“模型”的意义。“每个基金经理几乎有一个恒定的,几乎是唯一的追求目标,就是准确、高效的投资模型。无论是巴菲特还是索罗斯,他们的模型几乎几十年没有改过,持续帮他们挣钱。如果模型成熟了,你手里有聚宝盆,怎么会愿意拿工资吃饭呢?”

张翼翔先后在中信证券、国信证券任首席投资顾问、基金经理后,2013年创办了铀链投资。

“如果基金经理还没有成熟的投资模型,那么离职只是想去不同的机构锻炼自己的模式使之更精确。如果自认为模型成熟了,大概率就是做私募合伙人了。”张翼翔说。

张翼翔透露,身边还有一些基金经理最终的职业是管理自有基金。“我认识的一位操盘手,量化模型的规模就是1000万,他就每年用自有资金从1000万开始投资,多赚的钱一年后拿出去,把账户归到1000万再来一轮。”

对“奔私”更慎重有人成为私募大佬,也有人黯然离场

如果选择离开公募,“奔私”成为一部分基金经理的选择。有一小部分人选择创业,通常是成立私募机构,而多年的公募经验以及行业人脉的积累,则是他们创业的资本。

从2007年起,基金经理“公转私”的脚步就从没有停下,到了2014年,第一批私募牌照发放后,原本还持观望态度的一些基金经理更是下定决心,“公转私”也达到高潮。发展至今,已有人成为了私募业的中流砥柱。

被称为“公募一哥”的王亚伟从华夏基金离职后,成立了千合资本,目前已是百亿级私募。淡水泉的赵军、星石投资的江晖、朱雀投资的李华轮、景泰利丰的张英飚、世诚投资的陈家琳等人都有公募基金经理的职业背景。最近,原方正富邦基金总经理邹牧离职后,备案了私募宁波惠恒拓股权投资基金。

梁辉谈及“公转私”的初衷,称一方面是当时受到同行、同事纷纷创业成立私募的鼓舞,另一方面跟大环境的转变也相关。“我观察到当时的资产管理行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和专业化的进程中,也就有很多的机会。”相聚资本成立于2015年,梁辉担任总经理。

当然,在“公转私”这条道路上走起来并不容易,有人成功,也有人淡出了舞台。

时任嘉实基金经理的王贵文,凭借一年净值增长175.9%的战绩,成为明星经理,并在2007年成立了隆圣投资,4只产品遭遇熊市重挫,2011年,隆圣主动提出清盘要求。

郑志勇回忆,与他同阶段创业的同行们,已经有人创业失败,黯然回到了公募机构。“我身边有一个公募基金经理出来做私募,私募黄了,又回到基金公司,一晚上头发都白了。”

“私募的成功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如果按照市场规模超百亿来定义成功,那么成功概率可能不到千分之一。投资能力、出来创业的时间点缺一不可。”一位私募基金合伙人李强(化名)表示。

李强在某头部基金当了6年基金经理后,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了一家中等规模的私募。他表示,在投资理念上,公募与私募还是有差距。公募没有清盘限制,做相对收益,只要不过分激进,产品风险较小,差距只在收益。而私募产品有清盘限制,管理者要更谨慎,部分基金经理可能会“水土不服”。

张翼翔总结,就他观察“公转私”失败的基金经理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一般基金经理的投资模型是市场化的,一旦模型跟国家较强力的宏观调控政策相冲突后,就会失灵。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实力,“有不少人在公募机构是因为恰好处于股市上升期,或者赌对了板块,但其实投资模型根本没有成熟,也就是经过一个牛熊周期的业绩检验。”

“检验模型也很简单,就是能不能拿出一个跨越牛熊周期,又做了N个波段,大概率是挣钱的,这就说明你的模型是有效的。”张翼翔说。

多位从业者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相比于2014年的热潮,目前基金经理对“公转私”会更加慎重。

贾志分析这跟市场环境有关。“当市场环境转暖,形成比较持续性的牛市的时候,会出现比较集中的大面积的公募转私募,在比较低迷的时候,这种现象就会比较少。”鑫圣金融研究院院长曾表示,从目前的市场来看,一方面,市场行情不景气,流动性减少,缺少能让客户短期获利的机会;另一方面,行业整顿、合约合规方面有难度。

创业背后每天生活在“悬崖边”VS享受攀登的感受

和大多数创业者一样,基金经理创业的每一步都充满着不确定性。

自从创业做私募,张翼翔每天就像生活在“悬崖边”,行业无时无刻不在洗牌。在他看来,基金业既会随时有像“尖刀”般具备成熟投资模型的对手异军突起,也有公司因为偶发事件随时倒下。

“私募管理规模越大,犯了错误之后亏得越多,倒下得越快。即使可以用多只基金对冲风险,但是在股市向上或者平稳的情况下,9成的基金经理都头脑发热忘记了对冲,最后崩掉,这是人性的贪婪带来的风险。”他说。

李强也对记者表示波动的外部环境让他“压力很大”。“2015年成立私募后,原本想着可以和以前的客户资源做一个衔接,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近几年外部环境波动太大,有些客户都自顾不暇,说没有募资压力都是骗人的。”

“投资人跟基金经理之间的关系其实极其单纯,业绩好我就跟着你,业绩不好私人关系一点用都没有。”李强说。

身份上的转换也是新的挑战。“我原来做公募基金,虽然也管投研团队,但总体业务上还是做投资。但做私募我既是公司的所有者,也是管理者,要考虑到营销、团队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梁辉表示。

作为财经大V,郑志勇认为“口红一哥”李佳琪的一句话很能形容他的心情,“就算李佳琪火成这样,他也在采访中说害怕他的直播没人看了。我也一样,我会担心我发的文章没有阅读量,因为流量也是我自身价值的一部分,每天晚上我都会看下文章的点击量。”

但他们认为,在一边咬紧牙关“扛过”一个个困难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做公募基金经理时享受不到的自由度和自我实现。

梁辉表示,私募行业的发展虽然是起伏的,但长期是向上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投资能力,这才最重要。

李强则表示,从事私募也让他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相较于公募基金的股东与基金管理团队间互相制衡的关系,私募基金的LP、GP制度更加有利于资管团队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决策。

郑志勇笑称创业后的生活变化是“身体累,思想不累。那些才华没有被认可,想法没有被采纳的苦恼都没有了”。他说,“你活一辈子,总要留下点什么,起码我写了十几本书。”

张翼翔则在享受这种做“个人英雄”的成就感。在他看来,全世界的很多行业,都需要依托团队的力量和公司的资源,但是只有对冲基金这个行业只需要自己的头脑。“在基金行业,能练出成熟模型的经理都是少数站在珠穆朗玛峰上的人,我享受这种一边攀登一边赚钱的感受。”

"房贷还到80岁"刷屏!为躲限购限贷?农行杭州接力贷惹争议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