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美术行业辞职报告范文)辞职报告模板范文简单?

时间:2023-04-21 15:11:0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策划统筹 胡立辉  策划执行 任旭 刘晶 赵墨  来源:中国美术报 

2017年,25岁的绘画学专业硕士毕业生秦莉觉得自己“老了”。

临近毕业,秦莉在一堆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奔波了三天后,整整在寝室里躺了一下午。看着天色一点点黑了,她忽然回忆起高考那年在考前班里画画,每天也是在画室里看着天色这样渐渐黑下来。有一瞬间,她有点想把回忆中那个仿佛打了鸡血般的自己抓到现在来,如果是那时的自己,招聘会一定跑个三天三夜都倍儿精神。胡思乱想中,她习惯性地打开微信,将关注的几个经常推送艺术类招聘信息的公众号迅速浏览了一遍,然而并没有什么收获。

秦莉只是今年几百万应届毕业生中平凡的一个。自1999年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出台后,高校扩招每年以超过40万人的速度递增,从1998年扩招前的108万人,激升至2015年的700万人,艺术类学生同样急速增长。与此同时,看似就业机会众多、文化事业繁荣的北上广,逐渐收紧的落户政策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是几近赤裸裸:

北京地区引进外地生源毕业生一直以“总量控制”为原则,2014、2015、2016年这三年间,每年的引进指标均控制在约1万名,而2017年在“总量封顶”的新型户籍政策下,进京指标控制在了6000人左右,即缩紧了40%,这意味着高校毕业生落户北京难上加难。众多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专业名称稍有出入就几乎没有转圜的余地,编制更是成为每个单位引以为傲的“特供粮”。

除了笃定要成为专职艺术家的部分美院毕业生,多数要面临择业、就业,国家机关、画院、美术馆、博物馆、公立中小学等单位成为多年来大多数美术生的首选。但调查显示,以美术学、历史学等为代表的大文化艺术类学科已持续5年出现在《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的红牌专业一栏,成为了失业率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分较低的专业。不仅如此,2013届本科艺术类毕业生毕业3年内平均雇主数最高,为2.3个。而平均雇主多的专业,说明跳槽更频繁。

几个月以来,秦莉的择业范围已经从“非美术类不可”扩大为“文科专业”,但是在择业这场所谓的“双向选择”中,她却显然是被动的一方。离开了学校的保护伞,择业的路荆棘遍布。

户口限制有多大?

我想留下,想要北京户口

自开始找工作,陈涵的目标就十分明确。“我想留下,想要北京户口”。然而,不久之后她便发现,“想要北京户口”不再是凭她一己之力可以顺利达成的事情。2014年毕业于北京一所211、985综合类大学中国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陈涵,第一次感觉她遇上了人生中的一个“过不去的坎儿”。

早在几年前本科毕业的前夕,陈涵便意识到了一纸北京户口对外地学生的重要性——它像是你可以在北京这座巨大城市安顿下来的某种标志,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理上的安全感,还有很多实实在在惠及生活的好处。这种诉求无形中缩小了她在就业时可以选择的范围。在描述当初自己对未来职业的想象时,陈涵多次用到了“理想”一词,然而开始找工作以后她发现,符合“理想”要求的选择并不多。那段时间,除了通过以前的同学、亲戚、熟人介绍工作以外,就是大量投简历。“投了多少不记得了,实在太多了……”在这样的广撒网下,她收到了几所学校的面试通知,“但是当时能明确表示给我解决留京落户问题的,一个也没有”。

北京市落户标准中,应届毕业生落户的优惠政策是外地学生能够抓住的最有可能实现的机会。早在2008年以前,北京毕业的本科应届生有机会在央企、国企等单位落户;2013年,北京市对市属用人单位引进落户的应届非京籍毕业生提出年龄限制,要求应届本科毕业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2014年,北京某些地区的乡村教师合同中将原本的5年服务期增加至8年;2015年,北京市进京指标减少1000个左右……

越来越紧缩的留京政策使原本就稀缺的进京指标更成为北京每年6位数“待落户大军”可望而不可及的“梦”。这座古老的城显然负担了太多梦想,只能以这样略显残酷的方式考验着这些想要留下来的年轻人。每年春天,一场有关落户的没有硝烟的战役悄悄拉开帷幕,许多毕业生此后的人生轨迹就此被决定。而年轻的姑娘陈涵,在这场“战役”中,优秀的专业成绩并没为她带来多少优势,反而是“专业”一栏里的“美术学”3个字,成为了不少用人单位拒绝她的理由。

“比如事业单位的公务员考试,报考的专业条件就把一大部分艺术类毕业生挤了出来。在专业上我们真的没有竞争力。”回想起自己参加过的几场公务员考试,陈涵这样说道。随着研究生毕业日期一天天临近,陈涵的心态从一开始的平和变得“不淡定”了。这种逐渐加深的急躁主要来自于有意向的学校对是否可以解决户口无法给出明确的承诺,且工作待遇、单位的远近、专业是否对口等一系列其他问题也加重着她的焦虑。然而,在这样反复拉扯的过程中,她却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北京户口的需求。这绝不是小孩子嘴里“想要一条花裙子”“想要一辆山地车”,一纸户口能为她带来的,是购房的资格,是摇号买车的资格,更是以后的孩子可以顺利公平地享受教育资源的资格。因此,求职变成了陈涵对未来扎根生活在北京的整体规划。在这样的现实下,找工作变成了一件需要步步为营又极需决断力的事情。

“当时也有的单位劝我先做着再说,但是我太明白,应届生落户只有一次机会,当初本科毕业已经浪费了一次,这次绝对不能再浪费。陈涵说,再回头看,这是她在找工作这场“战役”中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

事情的转机最终还是来自于亲戚的帮忙。在那一年的5月末,一所二本综合类院校明确答复陈涵可以落北京户口,但这所综合类大学当时暂时没有国画专业,去了只能教教基础课和一部分国画类选修课。且学校不在北京市里,每天往返需要近3个小时,但她毫不犹豫。

陈涵不认为自己的经历是特殊的。要拿到北京户口,谁不是经历一番坎坷?她觉得自己“挺顺的”,同级的同学不少都没能落户,过了“应届”这条线,就真的成“北漂”了,下一次落户的机会遥遥无期。而落了户的同学,多是乡村教师或大学生村官,不少同学等合同期满后,还需要拿着北京户口“二次择业”,这几年的经历为他们换回了一纸户口,却显然不是他们理想中的职业“归宿”。这种计算着政策和合同年限完成落户目标的毕业生不在少数,乍一看5年、8年的“卖身契”令人咋舌,但细想来,这场“交换”中却有它相对稳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只是在这样的交换过程里,大部分的艺术毕业生渐渐放弃了自己的专业,不再动画笔了。在这场较量中,艺术理想,只能是锦上添花,却不再是必须。

2014年8月24日,是陈涵第一天上班的日子,她早早来到国贸,等待那班带她跨越大半个北京城的校车。在那个夏末微凉的早晨,陈涵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先做5年历史老师,拿到北京户口,再去故宫应聘

祖上是北京人但自母亲那一辈离开的陈蕊,在落户北京这场战争中,历经曲折。上中学时陈蕊就对故宫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学了艺术专业的她,在实习时实现年少时的梦想,享受到了在故宫工作的宁静,然而这种宁静是如此短暂。

尽管她早已听说故宫对北京户口的限制,但她觉得只要没有白纸黑字写出来非北京生源不可,她就要试试。抱着这种侥幸心理,试了一试之后发现,不仅是她没戏,所有非京籍的同学都如此,最终只有两位京籍同学进入了故宫,这让以故宫为首的,地处北京的博物馆在招聘时“限定户口”的传言,在实际验证下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这是一件十分刺激陈蕊的事情,她甚至开始幻想,自己的母亲当时如果没有离开北京,自己仍然是北京人该有多好。

随后,陈蕊索性放宽专业要求,尽力谋求北京户口。“无论是我,还是我的家人对北京的情结,都让我十分渴望能够拿到北京户口,而且只有拿上北京户口,我感觉才能在这个城市中真正扎根立足。”最终陈蕊通过了北京市的乡村教师公开招聘,成为了一名中学历史老师,有了北京户口和编制。尽管必须要签5年的合约,但陈蕊还是非常满意,她甚至都计划着5年后再去考故宫,但她也明白5年的时光还是有些长,长到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进入体制有多难?

是我低估了求职的难度,还是太任性

在长达9个月的求职过程中,艺术类毕业生吴琳长期奔波于北京和江浙沪之间,报名参加了全国大大小小30多家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从正装外裹着羽绒服到短袖衬衫,到车窗外的土地从一片荒芜到麦浪滚滚,这一段磨砺的时光夹杂着太多的忐忑与失落,汇聚了她以往未曾有过的各种情绪。

赵昆 处境尴尬 漫画

在吴琳父母眼中,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改变,成为体制内受保护的人总是没错的,尽管工资不会太高,但却很稳定,这样一种安稳感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无疑比挣钱重要。虽然吴琳不完全赞同父母的言论,但也在内心深处渴望受到体制的保护。

然而,国考长长的职位表中几乎没有可报考的岗位,近5年“国考”中,美术类专业的对口岗位分别是4个、0个、6个、2个、9个。面对如此惨淡的现实,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状,参加“国考”,对大多数美术类毕业生来说,更像是给自己认清现实、告别“铁饭碗”的最后机会。

意识到在北京几乎不可能获得编制和户口的吴琳,做出了离开北京,回家乡找工作的决定。此后,江浙沪地区但凡能够提供编制的工作,无论是辅导员、报社编辑、文秘还是博物馆职员,她都会一试,那是一段看似盲目但也无能为力的疯狂考试阶段。

不过最让她感到崩溃的还是某些事业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招聘岗位和高校的专业设计并未完全对口,本为同源的专业在越来越细化的专业名称下,沦为了招聘市场上命运不同的专业方向。求职之路一波三折,最后,吴琳总算找到了一份家乡县博物馆里的工作,眼前的选择实在是无奈的妥协。在整个求职的过程中让吴琳感到心酸的是自己对父母的连累,吴琳曾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十年前的我从未让父母操心,甚至是他们的骄傲,怎么也不会想到时至18年学业的尽头,我在求职屡屡受挫的同时连累我的父母白日长途奔波,夜晚辗转反侧。是我低估了求职的难度,还是自己当年坚持选择冷门专业太任性?”

无处安放的专业理想?

学习了博物馆学,却进入不了博物馆工作

现实中上演的大多是生存的故事,而理想中的生活远没有那么好实现。现实和理想之间巨大的落差是新时代毕业生共有的痛点。如何平衡现实和理想间的关系,是这些受过高等教育,且持有专业理想的毕业生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刚刚在北京一家报社工作一周的赵舒,所学专业为博物馆学。此专业有非常明确的对口单位,且目前登记在案的博物馆数量达4873家。相对的,每年新增的各层次文博专业毕业生却只有300人左右。曾经在她看来,进入博物馆,成为文化的守望者是情理之中的事。但现实是至少有70%的人没有办法进入博物馆工作。

如今她还记得,在四五岁时,就去过上海的博物馆,当时的情景多半都淡忘了,但后来学了博物馆学,她固执地认为冥冥之中那就是梦想的起点。在各大博物馆招聘时,虽然很多岗位只招一个人,但凭着一份热爱,赵舒还是填报了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多个大型博物馆机构。

2015级社科院故宫学学生在故宫太和门广场的毕业留影

在北京经历了多次博物馆应聘失利后,她开始变得“愤青”。“当时让非京籍的报名学生都签署了一份申明,就是如果你报名的博物馆没有申请到户口指标的话,即便考试第一名,依然不会被录用。”从这份申明中,赵舒感受到了整个城市对非京籍毕业生满满的不善,在她看来,博物馆本是一个文化汇聚的场所,它不应该架起这样一道本位主义的壁垒,也许博物馆的未来,终将会为今天的这样一种招聘机制买单。在博物馆专业最对口的选择被切断后,赵舒开始了奇幻跌宕的求职之路。

本应是专业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日益呈现出文化事业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因为对户籍的压缩,而使得户口、编制、学历等都成为了阻挡这些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对口单位工作的原因。而地方的中、小博物馆却因为事业单位工资低、地方裙带关系对编制的争夺,和事业单位在人才引进时失语的状态而无法招到符合专业需求的人才。身处这种困局中的毕业生只能在焦虑和困惑中另寻他路。

在几次博物馆岗位的应聘失利后,赵舒一度想要回家找工作,家乡三四线的小城市,消费低,生活安逸。然而贫瘠的文化生活,却并没有让学习博物馆学的她找到一份对口的工作。最后,她选择进入了北京一家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媒体。她不无感慨:所学为什么如此难有所用?

自主创业成趋势?

借专业培训班,转回所学专业

山东艺术学院书法专业2010届毕业生俊飞(化名),于2016年4月,权衡再三,终于下定决心辞职,离开付出6年心血的孕婴产品销售工作,毅然转身投向书法培训教育行业。

刚毕业时那份欣喜而惶恐茫然的心情,俊飞至今仍记忆犹新。彼时,考研失败,“铁饭碗”公务员招考并没有对口的专业岗位,“书法专业比较冷门,从事本行业缺少自信,觉得自己有个能养家糊口的工作就可以了”。而在济南从事孕婴行业的远房亲戚向他抛出的橄榄枝,像是最后一根稻草,他不得不紧紧抓住。

如今,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俊飞的书法培训班已经发展到了两个分点,招生规模达到了200多人。相比之前的工作,他脸上透出无法掩饰的兴奋,“虽然现在更累些,但是我终于又回到了书法行业”。同样在济南的吴艳丽,一毕业就投入到了国画培训教育的大军里,经过7年的发展,她已经创办了自己的培训学校。但当初她的本意是要继续深造的,“办培训班只是为了赚点钱,养活自己”。

像俊飞、吴艳丽这样的美术毕业生的人生轨迹,在如今大多数美术类专业的毕业生里并不算个例。为了生存,他们努力坚持,多数人不得不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为的是不放弃自己的专业所学。

然而,创业不比就业,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积累。据业内人估算,在济南开办一个美术培训班的成本资金大概在30万左右。创业中的高成本的投入,让很多人不得不考虑“暗度陈仓”。社区因此成为了很多培训机构的起点,大多数初创者们都是踩在社区的边缘去招生。但是社区作为住宅,属于非法商业办公地点,不能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创办者只能通过在社区“打游击”的方式,逐渐实现积累和发展后,再换到一个更加合规商业区,注册学校,将机构慢慢发展起来。这样的现状令俊飞不禁打趣道:“门槛低,使得社区美术培训就像社区推拿一样普遍”。考虑到成本投入和个人精力,俊飞试图在今年的应届毕业生里找一个合伙人。面对随之而来的培训事业扩大再升级,他显得有些无措。如今,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机构管控力度的加大,美术教育培训班的准入门槛也在逐渐提升。记者还了解到,近日济南市某区政府专门召开了无证民办培训机构清理整顿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对该区内无证民办学校开展一次拉网式清理整顿,从资质审查、安全等各方面严格把关。这些管控手段的加强,在规范市场发展的同时,势必也会有更多的“不合规”机构被“退出”。

由于资金、经验等各方面的原因,记者发现,选择创业的同学,他们要么读书期间就已经开始创业,要么是在毕业几年后再创业,创业还不是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当刻的首选。而目前国家对创业者的扶持政策一般都是在两年内。在创业中,创业者们“摸石头过河”的情况十分普遍,创业失败同样普遍。2014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的张同学,毕业后创办了自己的美术培训机构,一路走来,她感慨:“创业艰难,理想与现实的差别感受很深,有很多时候想过放弃,可又舍不得,也许这就是创业吧。”

美术培训班仿佛变成了美术生毕业时自然而然的退路,在无计可施的时候还可以靠培训、代课保证生活。近年来艺术类培训机构早已遍地开花,早期资本投入较大的培训机构逐年呈现垄断的态势,尤其是考前班、少儿班的火热,让培训班成为一个怪圈,很多憧憬着美好未来的培训班学生,将来学习艺术后,有可能又以老师的身份再次出现在美术培训班的教室里,这也可算是美术行业中一个无奈的悖论。

鲁迅美术学院2006—2015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签约率、升学率、出国率图表

据“鲁迅美术学院2006—2015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签约率、升学率图表”显示,10年来该校就业率逐年降低;而在2015年,就业率高达90%,签约率仅为4% 图表引自《鲁迅美术学院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报告》

中央美术学院2016届各专业就业状况

数据来源: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中央美术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3年—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美术类专业招考情况统计表

“马蹄铁”还是“汽车轮”?

对于自己的油画专业,梁栋如此比喻:“现在大家都去做汽车轮子了,你非得去打马蹄铁,然后你赖马蹄铁的行业发展不行、就业环境不好?”说着说着,梁栋自己先笑了起来。“在我看来,油画这种四百多年前产生的古老手艺,它的社会功能早已经被替代了,当然,现在也需要有人去打‘马蹄铁’,但它只可能是一个小众的行业,不要再奢求它产生多大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功用。关键是,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位6岁学画、本科和硕士都是油画专业的“老江湖”此刻妙语连珠,正是他在周更新的艺术类自媒体视频节目“栋悟世界”里的样子。毕业6年多,他跨界了很多行业,经历过教育培训、创投基金、互联网科技公司、自媒体创业等等。

而7年前,梁栋一个人在圆明园后面租了个平房专门用来画研究生毕业创作,把自己关在里面不眠不休地跟自己“死磕”。那是一幅两米多的写实油画,这块“马蹄铁”,最终被他打磨得十分精致漂亮,在毕业展上赢得了不少好评。他深知油画专业并不好就业,只希望毕业后可以进一所中学,当个美术老师。可是天不遂人愿,他顺利通过了徐悲鸿艺术中学的几轮考试,却因为当时没有教师资格证而止步。

“改行”两个字可能是这些学艺术的年轻人最不希望面对的。他们大多从小就开始接受艺术训练,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的“童子功”说废就废,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十分难以接受的事情。

2013年,家里安排梁栋回山东进银行上班。他自己权衡了得失,回到了济南。这是对生活的妥协吗?他不知道。在等待入职的几个月中,梁栋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焦虑:“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数,其实令我非常恐惧。于是那几个月我买了很多金融类的书籍,尝试着做了一个大概的行业趋势分析。分析的结果是,我要去做的部门在之后银行的发展中并不被看好。当时跟家里商量,他们认为我脑子抽风了。”最终他没有进入银行领域,但这次的转型让梁栋从之前的美术班中抽身出来,变成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自此,他打算抛开专业的限制,认真做些事情。

“最早决定跨专业创业,其实是无知无畏的选择,甚至是有些狂妄的。在经过大量的分析之后,梁栋选择了做AR(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几个合伙人一起开了一家小公司,启动资金全部为自筹,但因为是第一次创业,他的决策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无形中这次失败也使他不再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个领域,而是把触角尽量多地伸出去,感知社会的飞速变化。

走上了自主创业这条路,当初艺术课堂上教授给梁栋的那些知识显然不够用了。“我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因为创业过程中需要涉猎的东西太多太多,社会变化太快了。其实,学什么专业都是一样的,大道至简。想把一个公司运营好,一点点整合起来,大部分的时间其实是在‘起稿子’的阶段。需要摸索方向,找清定位,一步步把‘形象’越来越精准、贴切地规划出来。”显然,梁栋非常擅于用简单的语言和鲜活的比喻陈述观点。在瞅准了内容创业之后,他打算以自媒体视频的形式将自己的艺术理想“复活”。他迅速拉起了一个小团队,将大量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了艺术类视频节目“栋悟世界”中,2016年9月11日,第一期“栋悟世界”视频上线,题为《你不知道的911》,解读了徐冰的装置作品《何处惹尘埃》。梁栋在视频下面诙谐地写道:“这是录的第8遍,还有7遍比这还糟糕”。2017年3月10日,“栋悟世界”第25期视频《唐伯虎和王阳明的错位人生》实现了单集播放量10万+。

做内容、做视频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每周一集15分钟左右的视频,经常让他忙得人仰马翻,“工作量很大,很累,但因为我喜欢,所以有动力”。当提及目前的经济状况,梁栋坦言,为了“养活”理想,他现在不得不维系双线作战,以经营一家信息服务公司为“营生”,“‘理想’目前还处在不太盈利的状态,但我相信盈利是迟早的事情。我现在其实很疲惫,压力也很大。最近视频里可以看出来,我脱发脱得厉害。”

6年的跨行业创业会给一个人带来怎样的体验?是高压下的一系列身体症状,也是创业初期欣欣向荣的美好;是不断透支却停不下来的“危险循环”,也是迅速提升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放弃过自己喜爱专业的焦虑,也是复活“理想”后的欣慰。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持续增大,国家有关部门也相应制定了很多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如开发具有美院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中央美术学院等学校近年来的追求,开展学校创业大赛、“创新梦想秀”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支持央美创客俱乐部等创业社团的发展,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等等。但很多相关政策的普及与宣传并没有完全下沉落地到毕业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89.8%的在校大学生曾考虑过创业,18.2%的学生有强烈的创业意向,约有12万名大学生正在创业或曾有过创业经历,占调查学生总人数的28%;据麦可思数据(北京)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6年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而在就业形势不乐观的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平均值。艺术类自主创业走高的现象究竟源于创业激情还是形势所迫,值得深思。

天津大学2012届毕业生“双选会”现场 图片来源:新华社 摄影:游思行

“青年危机”中的艺术理想

这些一不留神选中了就业“红牌专业”的艺术类毕业生,当初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可能是一句“我想画画”,可能因为某次精彩的艺术体验,可能是因为儿时那块背不动的画板,也可能是因为高考时较低的文化课录取成绩。而艺术生的毕业,更像是一场略显残酷的洗礼。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例,麦可思数据(北京)有限公司统计显示,该校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70.7%(据《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度就业质量报告》),而2016年麦可思发布的《就业蓝皮书》显示,该年平均就业率为91.7%。在中央美术学院2016届毕业生未就业的29.3%中,传统的国油版雕毕业生比例较高;在被归入“已就业”行列的“自由职业”一项中,同样是传统专业的毕业生比例较高。“毕业就失恋”的魔咒在纯艺术专业毕业生这里几乎变成了“毕业就失业”。

艺术生求职的“链条”仿佛天然便缺失了几环,身处其中的毕业生却往往摸不到头绪,在择业求职的道路上一路磕磕绊绊。记者采访了7名工作在高校教学岗位的艺术类教师,他们普遍认为,目前的本科艺术教育早已称不上精英教育。而教师按课表授课,可传授的知识十分有限,更顾及不到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问题。“艺术本就是小众学科,社会实用性差,特别是传统的国油版雕,社会需求太小了。”西安美院一位教师谈道。这也是为何设计类专业在就业问题上比纯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情况乐观的原因之一。

对于正处于青葱岁月中的学子,毕业、择业让每一个人都陷入兵荒马乱的境遇中,就像25岁就感觉到自己已经老去的秦莉,认为自己正遭遇着一场早了太多的“中年危机”,或者,应该称它为“青年危机”。而忽然跟工作一起摆在了眼前的,是落户,是相亲,是买房……一切的问题都随着毕业演变成了一场“暴乱”,而平息“暴乱”的第一步,便是找到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在这人生的关口,她忽然有点想不明白自己的初衷了,为什么最初那个简单的“想画画”的心愿,最终却把她推进了找工作的泥潭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最初与社会短兵相接时,多数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都会感到不适应,他们在走进社会的时候,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场现实与理想的角力。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到,在步步紧逼的就业形势之下,选择创业或升学的艺术类毕业生比例明显增加,自主创业方向相对灵活。近年来,艺术类硕博研究生数量上升,社会需求逐步呈现饱和状态。而毕业后真正从事自由艺术家职业的学生,则一直稳定在较低的比例,并未有太大变化。这其中,“曲线救国”是否是良策?面对这样一种专业和职业选择的错位,面对众多文化艺术类毕业生无处安放的专业理想,社会、学校、家庭、个体需要思考和实践的还有很多。

(本报记者徐新芳对本文亦有帮助)

本文章来自中国美术报APP

中国美术报网址: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