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校长辞职报告文言文』辞职报告文言文版本 简短

时间:2023-04-13 08:39:1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1915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张干心情很差,因为学生们发起了一场“驱张运动”,要求张干去职。学生竟然敢要求校长辞职,这令思想传统的张干极为愤怒。此时他又得知这次“驱张运动”是一个名叫毛泽东的学生领导的,盛怒之下,他立即要求开除毛泽东的学籍。

那么,当时学生们为什么要发起“驱张运动”呢?张干最后开除毛泽东了吗?他在解放后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毛泽东率先剪去辫子,拥护革命,并加入了湖南新军,但由于不久后“南北和谈”达成,清帝退位,因此这批新兵并未打仗。半年后,毛泽东从湖南新军中退出,重新开始求学,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了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读书。1914年,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并入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也就成为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一名学生。

第一师范不久前换过校长,前任校长孔昭绶温和大度,颇具魅力,很受学生和老师们的欢迎。他的思想较为先进,主张“师生平等”“因材施教”,对学生十分友善,并且十分重视学生的眼界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们开设了许多课外活动。

在那个国家民族面临深重危机的时代,孔昭绶鼓励学生们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而他本人也有着一腔爱国之情,经常参与救亡图存运动,却也因此遭到了湖南当局的忌惮。不久后,孔昭绶被湖南当局通缉,校长之职也被撤了。

考虑到前任校长对学生们的“恶劣影响”,湖南当局为了更好地控制第一师范,因此指派一个思想保守,严厉苛刻的旧派文人担任第一师范校长,这就是张干。


张干一上任,就和孔昭绶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不苟言笑,严肃认真,并且注重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感”,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张干刻板守旧,反对当时流行的新思潮,并取消了一大批课外活动,加大了考试的力度,要求学生们“一心只读圣贤书”,严禁学生参与政治。张干还不顾各种抗议的声音,给学生和老师们制定了一系列繁琐的“规矩”,违反规矩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因此不但学生,就连部分老师都对张干很不满意,许多人依然怀念孔昭绶,在背后痛骂张干。

但张干毕竟是上面指派下来的校长,本人也没有什么道德污点,因此许多人虽然讨厌张干,却也只能暂时忍受。但随着张干在学校里“倒行逆施”,越来越多的人对张干感到不满,而最终使得矛盾彻底爆发的导火索,是这样一件事。

第一师范如名字所述,是一所师范学校,也是教师的“后备军”。当时为了鼓励更多人报考师范学校,第一师范本来是不收学杂费的。但是由于当时的湖南军阀奢侈无度,治理混乱,导致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因此1915年,湖南省议会便作出决议,要求从下学期开始,每个师范学校的学生也要缴纳10元的学杂费。


当时的10元钱和现在的10元钱完全是两个概念,当时的10元钱也就是“十块大洋”,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毫无疑问是一笔巨款。更何况学生们大多没有经济能力,只能靠家里支持,而许多学生本就是因为思想进步,和家里闹了矛盾才出来的,无法得到家里的支持。也有许多学生是家里本就贫困,吃饭尚且困难,更不用说交出10元钱了,因此根本无力支持。

于是在得知这个规定后,第一师范的大批学生悲愤交加,纷纷起来抗议。而部分学生虽然能负担这10元钱,但出于义愤,也起来反对这个规定。毕竟当初说好的是不用交学杂费,现在突然又要他们交10元钱,自然让人难以接受。又有人透露说,这个所谓“规定”,就是张干为了讨好当局而提出的建议。这下整个第一师范沸腾了,学生们乃至部分思想进步的老师的情绪都激动起来,纷纷在校内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

当时毛泽东正在第一师范,同样也十分愤慨。但他将当时散发的传单看了一遍,发现上面写的张干的“劣迹”大多是“不忠、不孝、不仁、不悌”之类的道德评价后,便对大家说:大家要驱逐张干,这很好,但是我们不是反对张干当家长,而是反对他当校长。所以我们不要局限在道德评价上面,而是要批评他办学校如何办得不好,校长当得如何不称职,这样才能有效果。

于是,毛泽东成为了“驱张运动”的领袖之一,大家修改了传单,将传单上的内容改成了对张干办学的批判:对上奉迎,对下专横,办学无方,贻误青年。随后这样的传单被大量散发,学生们也集体罢课,整个长沙都轰动了,湖南省教育司不得专门派了一名督学来到第一师范调查。


督学来到第一师范后便召开了全校大会,要求学生们复课,不要再继续“胡闹”了。但学生们态度坚决,纷纷表示抗议:“张干一日不出校,我们一日不上课!”而许多对张干不满的老师也对督学施压,督学迫于压力,只得表示:“你们还是上课吧,下学期张干不来了。”

张干得知此事,十分恼火,此时一个学监向张干告密说,那张传遍了长沙的传单就是二年级8班的学生毛泽东写的。张干此前就对毛泽东有所了解,也断定这篇气势磅礴的文章就是毛泽东写的,因此一怒之下,张干表示要开除毛泽东等17名为首“闹事”学生的学籍。

但是毛泽东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已经获得了许多老师的认可,在得知张干的这个决定后,老师们纷纷表示反对,为首的就是曾经为毛泽东讲授过修身、教育和伦理学等课程的杨昌济先生。


杨昌济曾在课上公开表示“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表达了对张干开除毛泽东等进步学生的反对。随后杨昌济又联络了徐特立、方维夏、王季范、袁仲谦等教师,据理力争,还主持召开了全校教职员工会议,支持学生们的主张,共同反对张干的决定。

在强大的压力下,张干不得不放弃了开除毛泽东学籍的决定,但还是表示,这些学生“目无尊长”,不开除可以,但必须记大过。杨昌济等人坚决反对,没有犯错,为什么要记大过?而学生们得知此事后也愤怒不已,“驱张运动”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更加扩大了。最终湖南当局见张干实在不得人心,索性也抛弃了张干,将张干免职。

张干本来想开除毛泽东,没想到自己却被开除了,只得收拾铺盖卷走人。学生和老师们取得了“驱张运动“的胜利,毛泽东也继续学业,又在第一师范读了几年书。时光荏苒,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新中国成立,毛泽东成为了主席,而张干却四处受挫,生活困难。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经的许多老师都感到十分骄傲,张干却是惴惴不安,原因有三。其一自然是第一师范期间的那段恩怨,他曾经想开除毛泽东的事情许多人还记得。其二是张干后来用积蓄买了几十亩地,结果在建国后被划入了“地主”。

其三则是在重庆谈判前,张干在报纸上看到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自己也脑子一热,发了封电报给毛泽东,在电报里劝毛泽东:“万恳应召赴渝,赞襄国政,幸勿固执,致失人望。”所谓“应召”,指的是下级遵从上级的命令,他在这里把毛泽东当成了蒋介石的下级,还说“幸勿固执”,这就隐隐有一种好像蒋介石希望和平而毛泽东不希望的感觉,像是在批判毛泽东,因此后来张干因为这封电报一直十分担忧。

但张干没想到的是,他自己十分不安,毛主席却早已释怀。1950年10月,毛主席在中南海宴请自己青年时代敬重的师长徐特立、谢觉哉、熊瑾玎和同学周世钊等,毛主席回忆起了当初的校园生活,便问周世钊:“说起第一师范,我们的老校长张干先生还健在吗?”周士钊回答说:“他还健在,一直在教书,现在还在妙高峰中学教数学……”

毛主席并没有提当年张干想开除他的事情,反而很感慨地说:“张干先生办事果断,很有魄力,是个很有才干的人,当时我很不喜欢他,认为他这样的人肯定会向上爬,实际上,他当时要爬上去也是很容易的。但他却并没有,新中国成立前他吃粉笔灰,新中国成立后还吃粉笔灰,难能可贵,难能可贵!”


随后毛主席又问起张干的生活情况,周士钊有点为难地表示,张干一家六口都靠着张干一人那点微薄的工资,而张干最近又卧病在床,因此一家人生活困难,都快揭不开锅了。毛主席随后用略带责备的语气对周士钊说:“你怎么不早说呢!”之后,毛主席专门给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写信,请他关照一下张干等老教育家的生活。

张干不久后便得到了湖南省政府送来的救济米和救济金,感动得泪流满面。此后他得知这些竟然是当初险些被他开除的毛泽东专门关照送来的,更是惊讶万分,也深感惭愧。1951年,张干更是接到了毛主席寄来的请帖,请他进北京叙说旧情。张干欣然北上,终于见到了多年未见的毛主席。


毛主席十分热情,还坚持请张干坐在上席。毛主席回忆说,当年张干曾称他有“虎气”和“猴气”,而这二者确实左右了自己的一生。而张干则诚挚地向毛主席道歉:“当年我可被你的虎气吓住了,所以才力主开除你,真对不起啊!”但毛主席表示,自己当年也有些过于激动了,让张干不必介意。随后几人一起吃了顿饭,边吃边回忆往事,在欢声笑语中尽释前嫌。

张干能得到毛主席的谅解,一方面是因为毛主席海纳百川,有着宽阔的胸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张干自己始终致力于教育,并没有随风而倒,而是坚守着本心。不忘初心,坚持梦想,方能不负此生。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