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应聘求职时,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单位是很伤脑筋的事情。单位有没有发展前途,薪酬待遇高不高,工作环境怎么样?有没有频繁加班加点或拖欠工资情况等,都需要综合判断。而且很多单位的信息不好了解,有些信息真假难辨,这更就需要人们睁大眼睛甄别。在不好判别的情况下,很多人就选择去工资高或者知名度高的单位。实际上,单凭收入高低或知名度来判断一个单位好坏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要想找好单位,一个被大家忽视的指标往往比其他指标更简单有效,更能反映单位的实质。
为什么不能单凭薪酬高低或名气来确定单位好坏?众所周知,很多单位的薪酬有很大的水分,比如一个单位招聘:工资待遇五千到一万。人员奔着一万去的,实际上拿到手的往往是五千,一万是少部分人在少部分情况下能拿到的待遇,属于小概率事件。很多高收入背后有不为人知的陷阱,要么长时间的加班加点,要么背负了很重的业绩压力,要么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准。而一些知名度很高的单位,很多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或者经营出了问题靠贷款续命维持,或者管理有问题,内部争权夺利等。不深入其中,很难知晓其中的秘密。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个单位好坏与否,谁最有发言权,无疑是单位内部员工。因此,评价一个单位好坏的最佳指标就是——人员离职率。离职率与单位好坏几乎成正比。离职率高的单位,肯定不是一个好单位,或者薪酬待遇低,或者管理经营有问题。而离职率低的单位,一定对人员有特别吸引力,或者有发展前景,或者薪酬待遇不错,或者能实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通过离职率这个镜子,可以照射出很多单位的虚实,哪怕它披着漂亮的外衣、具有显赫的名声。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用脚投票来决定自己的去留。经济越发达,城市越大,这个规律就越明显。
人们很少看到政府工作人员的离职,这说明公务员岗位对人员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综合待遇喜人。人们也很少从大型国企,尤其是垄断性央企离职,比如国家电网等,这些单位的收入待遇是普通中小企业望尘莫及的。别说离职了,大家挤破脑袋都进不去。与此相应的是,很多的中小型企业,人员离职很普遍,这说明企业对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而很多制造企业,人员更是批量离职,更说明了企业存在很大的问题,工作条件、工资待遇或者管理模式等问题百出,导致人员来一批走一批。
不要看招聘广告或者单位领导人的许诺,许诺夸大其词不能兑现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也不要看一个单位的名声和外观。很多单位在高楼大厦有漂亮的办公室,并一定说明他们具有吸引力。比如有些互联网信贷公司,有些信息诈骗公司等,常常在豪华的办公楼办公。这些外在条件可能会吸引一部分人入职。但是企业经营不好、管理粗暴、薪酬待遇有问题等,都会导致人员离职,而离职人员越多,就越说明企业存在外人难以知晓的严重问题。
如果一个单位的离职率不好确定、不方便查找的话,可以从它相近的指标查看,那就是单位的招聘频率。如果一个经营不错的单位常年不招人,基本说明该单位人员很少流失,人员满员,外人塞不进来了,比如烟草公司。而政府部门,我们也很少看到他们打招聘广告。如果一个单位常年打广告招人,那么该单位一定存在不少问题,导致人员不断流失需要补充新鲜血液。比如常年招聘业务精英的保险公司、经常招聘储备干部的房产中介公司等。
总体来说,人员离职率越小,说明该单位吸引力越高,综合条件越好。单位人员流失率越大,甚至出现批量流失情况,就说明单位存在很大问题,人员不要以身涉险。对求职人员来说,选择人员离职率小的单位无疑是最佳选择。人员流失率越小,越值得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