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天,武汉这座常住已超过1400万人口的江城,因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一个多月以来,这座城市医护人员和平凡普通人留下的故事催人泪下。而在线上,一首有关武汉的民谣开始飞速传播,由武汉本土独立音乐人冯翔2014年末创作的歌曲《汉阳门花园》,冲破悲壮的疫情报道,在身处五湖四海的武汉人间传唱,甚至传到海外。在这样一个时刻,乡愁击中了人们内心的柔软之处,歌曲中那些关于武汉巷弄的喧嚷日常,充满烟火气和几代人记忆的市井生活,在今天,成为所有武汉人渴求的梦,那些渴望能再去武汉的外地人,也在歌曲的武汉方言中感觉到在地人的江湖温柔。
《汉阳门花园》mv。受访者提供
目前,冯翔与家人生活在武汉,和其他的武汉市民一样,这段时期他每天足不出户,但通过各个渠道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不同的是,学医出身、曾是一位前精神科大夫的他,一直在不断地思考如何通过音乐为这座“受伤”的城市和人们“疗伤”。他会拿起手中的吉他,通过直播用歌声给人以慰藉,作为一名专业音乐治疗师,他在线上为武汉的方舱医院和其他定点医院做音乐治疗讲座。冯翔的很多同学如今正奋战在医护一线,在看到有关他的同学和其同事许多报道传回时,他滋生了想为这些平凡又伟大的人们写歌的冲动,但每次提笔却又停滞,负疚、心疼、难过、无力的各种复杂心情交织在一起,冯翔说,“与他们相比自己像是个逃兵”,但这位歌迷们口中朴实的“翔叔”并不知,他的许多小事,已经治愈了很多人。
受访者供图
《汉阳门花园》:
最初难过时写给自己,不曾想到安慰了这么多人
《汉阳门花园》是冯翔第一次用武汉方言写歌,歌词里所描绘的图景,是关于几代武汉人共同的记忆。副歌中唱着“冬天腊梅花,夏天石榴花。过路的看风景,住家的卖清茶。”如同一幅有声画卷,描绘出了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汉阳门码头周遭的图景。如今的孩子已不可能像歌中唱到的那样,下着大雨还在花园里嬉戏,铫子里煨的藕汤香味与在花园里等着外孙的老人,也只能暂时出现在创作者梦里,但这首歌却在2020年春天,带着这些温暖的画面走红,甚至传到了加拿大和美国,在音乐播放平台的留言区,人们纷纷写着:“好温柔的武汉”、“疫情过后,我要去好好了解这个城市”、“每年暑假坐一晚的绿皮车回到武汉,傍晚坐在竹床上吃着毛豆,喝着奶奶煨的藕汤……我想你了,武汉。”
音乐播放平台上歌迷的留言截图。
冯翔,上世纪60年代生于武汉,身边亲近他的人都喊他叫“老冯”,后辈都尊称他为“翔叔”,谈起《汉阳门花园》,他对新京报记者讲起了关于这首歌最初的故事:“写这首歌之前,这些由最初修建长江大桥建筑材料堆积而成的两块空地并没有名字,住在汉阳门附近的市民闲时聚在那里,越聚越多,慢慢地,那里成了当地人们口中的‘花园’,这座长江大桥边的‘花园’,对于幼年的我来说,就是一个巨型游乐场,那是我人生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虽然歌中的“汉阳门花园”并不是武汉一个实实在在标在地图上的名字,但冯翔始终坚信,那个“花园”一直都是大多数武汉市民心中,一处精神栖息地,也是他的精神寄托。2014年末,冯翔结束了十年北漂生涯正面临生活的困顿,“人在痛苦的时候,总会找一些让自己感到幸福与温暖的瞬间,我想到了小时候的那些经历。每当到了深夜心情不好时,想起儿时在汉阳门度过的美好时光,想着想着,‘冬天腊梅花,夏天石榴花’两句歌词也随着记忆涌现出来。”他记得那里有两种花,也就是他歌中所写到的“腊梅”与“石榴花”,但前几年,冯翔曾去那个花园拍摄纪录片,却怎么也没有找到腊梅树,一时怀疑是不是记忆出了问题。“我清楚记得,小时候妈妈带着我去花园,指着腊梅树,对我说外婆的名字叫‘素梅’(同腊梅)。如今那棵腊梅没有了,但在我的记忆里,它一直存在。”当他写到“十年冇回家,天天都想家家(外婆)。”冯翔更是泪如泉涌,“创作《汉阳门花园》时,实际上外婆已经去世十年了,但在我的印象里面,外婆还像小时候那样,知道每个周末我要去她家,便熬好藕汤在花园里等着我,直到现在,梦里还经常出现这个场景。”
冯翔与外婆。受访者供图
冯翔说《汉阳门花园》其实最初是一首写给自己的歌,但不曾想到,在这首歌创作完成后的六年间,《汉阳门花园》却一直悄无声息地潜入所有武汉人的心。冯翔记得,一次他在酒吧唱歌,有人推开门便找到他并一把抱住,后来才得知,原来这是一位生活在日本京都的同乡,春节时,他独自一人坐在京都的山坡上思念着家乡,平时从来不听朋友圈音乐的他无意间点开了《汉阳门花园》,听完便抑制不住情绪在山坡上大哭了一场,决定第二天买张机票飞回武汉。到2020年的春天,它再次大面积传播,冯翔有点始料未及:“疫情开始后的一段时间,有人告诉我《汉阳门花园》很多人都在传,我并没有在意。后来发现许多平台都在放这首歌。这首歌在这样特殊的时期,能带给大家一些心灵上的帮助,我很欣慰,但另一方面,现在大家与我当时创作时的处境一样,身在痛苦之中,真心希望这些痛苦早点过去,那个时候他们把这首歌忘掉了都可以。”
去北京:
十年北漂,从精神科医生到音乐人
冯翔生在一个教师家庭,优良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从小爱好广泛,喜欢文学,同时也爱画画和音乐。冯翔回忆,儿时喜欢的音乐是古典音乐,学过小提琴也弹过钢琴,但都没有坚持下来。高中毕业时,一心想学文科的冯翔,却因父亲的反对,填写了医学志愿,考入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攻读临床医学专业,也就是在大学时期,树立了冯翔日后的音乐观。那时正值“台湾校园民歌”在大陆刚刚兴起,在所有人都听邓丽君的时代,冯翔听到的第一首歌却是一盘翻唱的磁带,当时的“超级巨星”刘文正翻唱叶佳修的歌曲《乡间的小路》,从那以后,他就开始寻找作者叶佳修的作品,这一找,就是十几年。终于某天,他第一次听到仰慕多年的偶像叶佳修演唱原版的《乡间的小路》时,冯翔“感觉整个世界都爆炸了”,叶佳修纯净和自由的创作方式,就在那一刻,改变了冯翔日后的音乐创作。
大学时期的冯翔与好友一起创作音乐。
大学毕业后,冯翔进入了武汉人熟知的“六角亭”,开启了精神科医生的职业生涯。由于精神病医院不似综合性医院,夜班特别少,所以冯翔白天上班,晚上就去酒吧唱歌,他也成为武汉最早一批“酒吧歌手”。1990年,武汉当时还没有酒吧这一概念,朋友在民众乐园喷水池旁边开了冷饮摊,这成为冯翔歌手之路的起点。“后来一位台湾来的卡拉OK老板找到我,想高薪聘我去他那里当驻唱歌手,每晚能赚12块钱,那时在医院上班一月工资才100多块。”
那些年,冯翔晚上唱歌,白天在精神科任职,渐渐心生困惑:“身为精神科医生,令人绝望的是当时整个社会对精神病人的看法,大多数人对这类人群充满了恐惧,除此之外就是同情,但无论同情还是恐惧,都是偏见。有的病人治疗控制得不错,回家后过了几个月复发被送回来,即使康复后,他们也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与社会的接纳。”2005年,冯翔决定离开工作十余年的“六角亭”,他想成为音乐人,也许这是另一种“治愈人心”的方式。
冯翔开始了北漂。在北京,他先担任了一家音乐网站的音乐总监,之后还为中国电影博物馆创作了一部音乐剧,作为编剧之一,冯翔还拍摄了一部精神病题材的电影《保持安静》,但这部电影并未如期上映,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后来一起合作《汉阳门花园》这张专辑的出品人卢中强。
十三月文化出品《汉阳门花园》封面。
2012年,冯翔的女儿刚刚出生,他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生活,在北京这几年,他分别写了三段广告、一部纪录片、一部微电影的音乐,但音乐创作的那些“正事”他觉得自己一件都没干:“那时候也考虑出生的女儿未来还要面临上学的问题,租房也总是因为房东种种原因,几乎每年都要搬一次家。在北京又坚持了两年后,我们把北京的全部家当装满卡车,我开着车,带着妻子和女儿迁回了武汉。”回到武汉后,冯翔父亲病重,夫妻俩又没有新工作,为减轻生活负担,冯翔又开始酒吧驻唱歌手的身份,去了武汉苗栗路的“老友记”。2014年末的某个夜晚,十年北漂生活的感触与思乡的情绪,在那天瞬间爆发,想着童年往事,冯翔写出了那首《汉阳门花园》。《汉阳门花园》火了之后,卢中强曾问冯翔,生活改善了没有?冯翔说,“改善得有限,毕竟演出机会还是少”。他记得卢中强建议他,“要学会包装自己,酒吧就别去了,踏实的做自己的音乐”,冯翔记住了,直到现在。
回武汉:
同学在前线,我想用音乐治疗人心
冯翔曾经在武汉江边驻唱。受访者供图
早在从医院辞职之前,冯翔曾去进修过音乐治疗,因此从北京回来以后,冯翔除继续音乐创作外,也同步跟医院和其他机构联系,在精神病康复中心做公益音乐治疗。冯翔做音乐治疗时有一套独特的方法,所以大家都很爱上他的课:“音乐疗法是一项相对比较复杂的工作,不仅仅只是把心理治疗跟音乐结合在一起,还要掌握音乐的一些技能,才可能变成一个音乐治疗师,音乐在治疗中只是一种工具,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心理的治疗。”从2018年开始至今,冯翔也受过老东家武汉精神卫生中心的邀请,每周两次在心理创伤科为心理障碍患者做音乐治疗。再回武汉的冯翔如今渐渐感到欣慰,他发现现在整个社会对心理治疗的看法已经发生改变,也让他更坚定,要在音乐治疗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2020年春天,这一年的冯翔除了继续坚持音乐治疗,也同时在进行着另一维度的“救助”,他想通过自己擅长的技能,像他的同学那样,用另一种方式为人们做疗愈:“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他得了渐冻症,连续那么多天一直待在医院里,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唯一两次回家,是因为他爱人感染上了新冠肺炎。看着他一瘸一拐去医院工作的场景,我太难过了,这种难过既为自己,也为整个武汉市的每个人,尤其是为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我想给老同学张定宇写一首歌,想跟他说很多话,一想起来便思绪万分,难说出口,也不由自主的会去想,与他们相比自己像是个逃兵。”
但这个自诩为“逃兵”的冯翔还是悄悄行动了,一位老人在四下无人的街上用手风琴演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视频深深打动了他,那一刻开始,冯翔决定开始每周定时做直播,给身处在难过之中的大家唱歌:“希望能通过自己的音乐,像那位老人一样,为目前身处痛苦中的人们带去一份安宁。”同时,2月,他也受自己的好友十三月文化的创始人兼幕后出品人卢中强的邀请,与19国50名全球音乐人共同制作了一首抗击疫情公益歌曲《TOGETER》(《在路上》全球音乐人版),冯翔作为唯一一名中国音乐人献唱。
立春那天,冯翔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24节气歌-冬春谣》,他觉得,立春是新的一年中第一个节气,未来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但总会有一天,一切都会好起来。
新京报记者 刘臻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