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小学音乐班主任辞职报告)班主任辞职报告怎么写?

时间:2023-03-17 11:43:5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90后”教师的特质分析

“90后”教师更加注重与孩子心灵的距离

“90后”教师心目中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的、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的、自由快乐的……他们认为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和态度,对待教育教学和学生的成长,这些观点符合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作为青年一代,“90后”教师成长于更加注重个体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所践行的教育,更加注重与孩子心灵的距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体感受,认为与学生最佳的关系是朋友或亦师亦友的关系。因此,他们把“因材施教”当作自己的教育准则,将与孩子的和谐相处当作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尽管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仅有近六成的教师能够自给自足,但仍有近六成的人认为自己有成就感、幸福感。他们带给孩子的感觉是平等和自由,而学生的这些感受,也是他们自身幸福感的主要来源。

一部分“90后”教师希望自己成为名师、名校长。他们将陶行知、钟南山等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物作为榜样,说明他们有较强的教育理想和职业追求。

“90后”教师更加注重科学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

“90后”教师普遍学历较高,七成以上是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通过自己的能力考入大学的他们,拥有较高的学习力和理解力。他们视野广阔,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超过1/3的“90后”教师每天会读书2个小时以上。除了自我学习外,他们会积极、主动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习,向世界学习,并将所学运用到教学中。“终身学习”“时时学习”“泛在学习”在“90”后教师身上得到体现。

他们更加注重科学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将“认知心理学”“行为科学”“脑科学”等前沿科学方法应用到教育中。对自己的教学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

他们会努力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将创新作为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必做之事,并将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传递给学生。超过八成的老师选择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发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与学生“教学相长”。教学中能够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情绪变化、行为偏差和点滴进步,超过八成的教师,会敏锐地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细小变化,使用多种评价工具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全过程评价,努力做到“以学生为本”。

“90后”教师对学生的压力能感同身受,更加有同理心

成长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经历过或者了解过“留守”“抑郁”“焦虑”等社会现象的“90”后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在他们心中,“爱的教育”甚至高于学习成绩。

他们自己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压力带来的焦虑,对学生的压力能感同身受,更加有同理心。超过六成的“90后”教师会关注并疏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非自己职责内的事,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他们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充分地与学生沟通,并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主动联系家长。超过七成的教师会经常与家长通电话或家访,超过九成的教师与家长保持着和谐的关系,他们对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90后”教师主动选择扎根乡村,陪伴那里的留守儿童,体现教育之大爱。

“90后”教师作为互联网深度用户,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有自己的圈子

超过七成的“90后”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很强,超过九成的“90后”教师与同事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良好。他们普遍是学校的业务骨干,很多主要学科的教师兼任班主任,除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大量的、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因此,很多“90后”教师几乎是生活在岗位上。

超过七成的“90后”教师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未来有预期、有期许,超过五成的教师愿意终身从教。很多教师有着自己独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勇于、乐于面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把它当成提升教学水平的必经之路。很多“90后”教师是多才多艺的,他们会带着学生们玩音乐、学舞蹈等,他们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作为互联网深度用户的“90后”教师,能够敏锐感知社会发展的变化,他们是社会发展重要的参与者、观察者、解读者。

“90后”教师活跃于各大社交媒体,有自己清晰的艺术风格定位,喜欢户外,喜欢影视。他们熟练地使用各类APP,凭自己的喜好消费,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有自己的圈子。他们标榜自己的性格,肯定自己的定位,喜欢脱口秀,享受吐槽和自嘲带来的快乐,各种互联网平台上经常活跃着他们的身影,还有一些“90后”教师成为网络热点人物,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也充满激情。

“90后”教师追求个人价值和个性自由

有想法的“90后”教师,会主动迎接教育形态不断变化带来的挑战。多数“90后”教师在选择教师职业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学校与教师之间是双向选择,如果学校不能满足自己的预期,他们有放弃的勇气。

数据显示,超过五成的“90后”教师选择教师职业,注重个人价值的体现,以及能带来成就感。

“90后”教师看中自己的与众不同,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生活上。除了学校要求的任务外,他们会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践行自己“独创”的教学方法,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改变,他们都会尽力而为。同样,他们在面对问题时,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他们对原有的教育书籍、同事的教学经验,会有选择地吸纳,他们有主见、有规划,会努力让教学方式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他们的性格处在稳定与创新的交叉地段,一方面传承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乐于创新。

“90后”教师发展的主要问题

“90后”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数据显示,“90后”男教师仅占13.76%。但是,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师范院校学生男女比例约在35:65左右,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对27所师范类院校近万人的调查显示,男女生比例分别为34.70%和65.30%,说明一大批师范院校毕业的男生没有当老师,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同时,男女教师在职业的认同感、幸福感、忠诚度以及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专业发展路径、教育教学方式、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男教师严重缺乏,将给教育带来很大影响。

“90后”教师编制结构严重倒挂

从本次参与调查的情况来看,“90后”的编制外教师已经占54.63%,超过编制内教师近10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编制外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很低,临时辞职的现象非常严重,导致学校经常要临时招聘新教师,家长意见很大。

因为身份未确定,编制外教师成就感比编制内教师低6个多百分点;有清晰的专业发展规划的不到4成,比编制内教师低了23个百分点,这一群体的编制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否则,不仅严重影响当前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会产生很多问题。

“90后”教师面临经济和精神双重压力

调查发现,“90后”教师选择经济上自给自足的不足六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教龄越长的教师选择自给自足的越少,从刚参加工作到工作6年以上,选择自给自足的比例从近70%下降到不足40%。

同时,他们的教学任务又非常繁重,认为自己工作量超负荷、满负荷的超过七成,工作压力大的近七成。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要上公开课、示范课,还要承担其他大量工作。

紧张忙碌的工作已经对“90后”教师的身体健康敲响警钟,认为自己比较健康的不足70%,认为自己亚健康和患病的达17.62%,反映出“90后”教师工作压力不容小觑,健康状态需要关注。

“90后”教师的职业稳定性不高

从数据来看,选择终身从教的仅占56.22%,有23.63%的“90后”教师选择先从教几年再看情况,以及编制外教师流动性很大,说明“90后”的教师队伍存在不稳定性。

当上老师以后,随着教龄的增长,家长和朋友对他们的认可度逐渐降低,自己的成就感、幸福感也逐渐降低,经济上自给自足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必然带来职业倦怠。

他们近三成的人没有清晰的专业发展规划,近三成的人选择先教几年再看情况,甚至有超过5%的人后悔当老师。这种状况对教育教学将产生广泛影响。

“90后”教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切实提高“90后”教师的收入与地位

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一直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小学校要想吸引和留住一流的人才,必须切实提高全体中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

建议基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工资福利政策,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可以进一步优化绩效工资管理办法,让“90后”教师能够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承担更多教学任务、做出突出贡献、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工资收入。

要改革职称评审办法,优化岗位设置,实行评聘分离,让青年教师安心教学,不为评职称、聘岗位而费心,特别是“90后”属于年轻教师,如果职称和岗位的评聘不能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将会增加他们的焦虑心理。

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要主动发声,宣传、推介自己的教育主张、教学方法、育人实效,提高教师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着力化解“90后”教师性别结构失衡问题

教师队伍的男女比例对培养学生性别意识和健全人格有着重要影响。增加男教师的比例,不仅能满足不同性别儿童全面发展的多元需求,而且能弥补女教师的不足,保障与延展学校教育的丰富性。

建议统筹师范招生政策,提高男教师储备水平。可以在师范院校招生过程中进行统筹考虑,在保障性别公平的前提下,通过公费、定向、优先录取等多元方式,鼓励更多热爱教育的男生进入师范院校,从而加大男教师的储备力度;在教师招聘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学科特点,给予男教师一定的政策倾斜;另外,可以采取适当、灵活的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允许一些特殊岗位、特色项目聘请持有相应资格的专业人员,以志愿、临时或短期的身份加入教师队伍。

创新解决“90后”教师编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90后”在选择教师职业时,主要是希望有个正式事业编制,工作稳定,假期较多。但现在大量编制外教师的职业忠诚度较低,突然离职的现象十分普遍。

为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合理高效的编制管理至关重要。建议根据教育发展实际,重新审核中小学师生比,扩大编制总量。

当前中小学教师编制还在沿用20世纪90年代的师生比计算总量,这与教育发展的实际严重不符。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现在的中小学校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增加了很多,要求提高了很多,因此编制数量应该随之增加。在编制的使用上建议推行城乡统筹、县管校聘。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农村偏远地区因为学校萎缩空出来的编制调剂到市区学校使用,提高编制使用效益。

另外,应该重视编制的“动态管理”,在编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及时清理各单位空编情况,随时进行招录补偿,做到有编即补、随空随补。

对于当前大量存在的编制外“90后”教师,要规范招聘行为,实行合同化管理,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尽量实现聘用制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在薪资水平、职称评定、专业提升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努力拓宽“90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和路径

教师的职业空间受体制机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没有太多的拓展空间,但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开辟很多平台和路径。

首先,创新培训方式。当前各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是各种国培、省培项目和学校组织的集体培训等。国培、省培项目名额太少,而根据调查“90后”教师认为学校组织的集体培训对自己的提升帮助很大的微乎其微,说明当前的教师培训需要改革和创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重视“90后”教师的教育研究。结合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广泛开展区域教研、主题教研、网络教研、校本教研,为“90后”教师创造更多交流的机会、合作的项目、展示的舞台,他们的成就感、幸福感肯定会更高。再次,提供专业发展保障。要积极促进学校青年教师自组织的形成,加大图书室、阅览室建设,为教师购买电子期刊、知网账号、数据资源等,广泛开展各种读书分享、作品推介活动,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活动平台。

最后,广泛开展文体活动。“90后”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很强,加上现在网络游戏、智能手机的发展,宅在家里刷手机成为很多人休闲的首选。如果学校多组织一些符合青年人特点的文体活动,则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更好地凝聚共识和加强合作,增加教师对学校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促进他们阳光健康、积极向上、快乐成长。

来源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0年10月刊第4期作者 |“90后”教师研究课题组 王湘蓉 孙智明 王楠 李文星设计 |九月九统筹 |周彩丽

来源: 光明社教育家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