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几个瓶口盖轧得不平整,虽然不影响密封性,但还是要把它们剔出来。”大容量注射剂4号车间一般区班长于红霞一边检查工作,一边给员工讲解质量控制点。这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班长”练就了一双洞察秋毫的“火眼金睛”,人员、物料、设备、现场,每天日志上的工作要一条一条跑个遍、打上勾,她才能放下心。
20年,0事故,0投诉
2006年,在固体制剂车间工作了十多年的于红霞被调入液体生产车间。这对于红霞来说是个莫大的挑战。在固体制剂生产上,她能仅靠观、摸、嗅就分辨出各个制剂的原料,但在液体制剂方面,她还只是个初学者。
于红霞接手新工作不久,正在排查设备问题的她接到车间主任的电话,仓库码货人员在一批产品A里码到了一箱产品B。于红霞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儿,她火急火燎地赶到仓库,把包装剪开,发现里面产品是对的,原来是包装箱弄错了。
这件事对于红霞冲击很大,新车间角角落落里还有哪些隐患没有被发现?她深切感受到作为班长的重担。为了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于红霞决定排查所有生产环节,罗列可能出错的环节,编写生产工艺流程规范。为了不遗漏任何一个环节和问题,她把现场员工召集起来,一同商讨对策,并在车间试点推行,最终形成了一份实用的《一般区包装岗位流程操作注意事项》,并推广到各个兄弟车间。
正是由于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于红霞带班至今,从未发生过一起市场投诉、责任偏差或质量事故。
扩产1.2倍,省30分钟
“现场,每个地方都是可以改善的。”于红霞在生产现场工作多年,一般区里的每一条上瓶岗、灭菌岗、包装线,闭上眼,她都能在脑海中复原。每当在现场看到工段人员偏多,工作繁杂重复的时候,于红霞就开始考虑,怎么才能让员工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产品C原先的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扩产迫在眉睫。
于红霞每次走过C产品线,都会驻足观察,空余时间,她就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模拟设计流程图,时而拧紧眉头,时而舒展一笑,当天轮班人员换完岗,她还在现场梳理每个区块负责人的工作时间、职责。一番比较后,于红霞决定把现场按区块划分,以流水线型布局新流程。
流程推行第一天,员工们操作不习惯,还有些许抱怨,于红霞就守在现场,时刻记录需要改进的地方。两三天后,员工们熟悉了新的方式,渐渐体会到新流程的便利。最终在减去3名人员,产能扩大1.2倍的基础上,整个过程比原先提前了30多分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117人,离职率低于1%
在人员的培养、沟通和交流方面,于红霞也颇有心得。
当初,刚去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担任一般区班长时,于红霞只认识两个人,加上“凶”名在外,给她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于红霞放下身段,主动和大家打成一片,熟悉了之后,大家才发现,这位不苟言笑的于班长原来一点儿也不“凶”。
去年,车间新招了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培养好这些新苗子,于红霞设计了思想、理论、实操三大主要项目,并亲自上阵给他们讲述自身的成长经历、工作心得,鼓励他们从头做起,皆能成才。
“我刚毕业也是从套胶囊开始,一粒胶囊不足10克,一个人一天要套完9公斤原料,几天下来,拇指食指都磨出了老茧。”于红霞感慨道,“要耐得住‘寂寞’,现在的辛苦其实是在给未来打基石。”
2019年,于红霞培养出2名班长、2名工段长,先后向各个岗位输送了7名员工,下半年,她负责的一般区117号人里,仅一人离职,离职率低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