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明涛 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副总编辑
本文约3600字,预计7分钟的时间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编辑部的新同事一到岗,忙得不可开交的老同事们眼冒金光,可逮到人了,抢着让新同事帮忙。新同事不乐意,有情绪,主任谈话,用温情留人;没多久,新同事又开始敷衍拖沓,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下主任怎么办呢?
人才问题是出版业的“老大难”问题了,在下面这篇生动真实的文章中,我们或许能看到出版社中层骨干带团队的那些有趣故事和真切启示。
当前,出版业在融合创新发展的路上策马扬鞭,但相关人才培养却面临着一些困难。相对收入的不高限制了优秀青年加入出版业的积极性;而转型期繁难的工作既限制了出版人才的学习与成长,也更加使圈外人士对出版业敬而远之。
如何在出版业“策马扬鞭”于融合创新发展路上的背景下,激励广大编辑“自奋蹄”,是我们在新时代出版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破局开题、进而解决的问题。
留人:交其心共其情,培育敬业精神
新人刚刚入职出版行业,其实是带着对出版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的认知踏进出版行业的。在初识初知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老同志及时“引进门”,尽快引导其正确认识出版、熟悉岗位,帮助其尽快培养起爱岗敬业的精神,很可能就会因工作初期角色转变的不适应及突然面对大量工作的束手无策而萌生退意。
我之前在一家教育出版社担任教辅编辑室主任。时间紧、任务重,每位编辑都承担了大量而艰辛的任务。当有一位新人参加工作后,大家都两眼冒光,纷纷抢着请年轻同事帮忙干这干那。而这位年轻同事是在大城市毕业的。大城市工作机会多,收入高。即使是上学期间勤工俭学的收入都比现在工作后的收入更具性价比。一时理解不了,放不下身段,便会有诸多对待遇的不满意、对工作的不认可等负面情绪。负面情绪甚至影响到了同办公室的其他同事。
新同事刚参加工作的时间,恰是我们每年都最忙的时间。我忙于个人书稿审校、部分学科的复审以及全科室书稿进度的协调推动等工作,对该同事的心理变化及对周围同事的影响察觉地不及时。
待忙完当季的发稿工作,在党支部组织的谈心谈话过程中,我注意到了该同事思想上的波动。借助这次谈心谈话,我与其进行了多轮谈心。谈心以鼓励、挽留为主。在谈心过程中,我了解到她确实心猿意马,一会考虑考教师编,一会考虑考公务员。我耐心引导,设身处地地帮她分析了三个职业的优缺点,对比了三个职业的收入水平,尤其用科室家一般的温馨、兄弟姊妹般的情谊挽留她。以情动人,以心化人,以真感人,以诚留人。
仅仅有温情的挽留还不够。温情的挽留能换来情感上的依赖,但对于培育职业认同感和敬业精神,火力不够。几个月后,该同事虽不再提离职的问题,但是考勤的拖沓、工作的敷衍,都显示其责任感不强、主动性不高。
于是,借几次科室全体会议的机会,我不点名地批评了她,并且强调:“任何单位、任何行业,如果想做出一定的成绩,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都需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都需要持之以恒的付出。如果实在觉得这份工作你不喜欢,就干脆辞职吧,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也不要浪费单位的时间。早点找到一个你愿意终身从事的工作,早点全身心地投入到你喜欢的事业当中,也能早点出成绩。迁延不决,只会既耽误了单位,也耽误了自己。”
相比轻声细语的温情挽留,雷霆万钧的批评更能迅速触及其灵魂。慢慢的,该名同事工作态度有了明显的进步。
入门:手把手领入门,提升专业技能
工作态度的转变纵然令人满意,但没有成熟的工作能力,仍然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编辑。为加快其专业成长,我指定了负责对其进行一对一培养的“师父”。通过一本本稿件的审校,通过一个个错误的推敲讨论,通过“手把手”的编校技能传授,新同事的业务能力有了明显增长,对出版的认识也逐渐清晰。
新编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拿到“出版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编辑工作繁杂,而学习又是枯燥的,没有持续的全身心投入难以有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备考“出版中级职业资格考试”的关键时期,我要求科室内所有人分担了几位备考编辑的工作任务,要求备考编辑们一心一意地备考。
备考就是工作,不好好学习就是对不起我们大家。此项措施效果明显,在我主持科室工作的几年里,年年“出版中级职业资格考试”百分百一次通过。
进阶:扶上马送一程,锻炼多面能力
在取得“出版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以后,新编辑就拥有了独立责编的资格。为检验是否达到了独立发稿的水平,我亲自带她们编了一套书。她们看完的稿子,我仍然一字不落地看了全书。从编辑流程、编校技巧到编辑细节全程指导,指出其编辑加工稿件过程中的不足和缺漏,尤其强调要注意前后统一、前后呼应这种原先重视不够、没有高效办法的问题。
新人的培养是出版人才培养的一个方面。能够独立责编也仅仅是编辑岗位的入门。编辑是一个“杂家”,杂家的“杂”不仅仅是专业上的一专多能,不仅仅要涉足各领域、有较宽的知识面,还在于熟悉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能够解决各个环节遇到的各种问题。编辑成熟的标志是成长为一个“多面手”。市场调研、选题策划,数据统计、费用核算,图书设计、编辑加工,宣传推广、市场营销,编辑要能游刃有余于所有环节。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上述各环节平均用力,则见效慢,甚至因为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进步而丧失自信心。
这就需要了解每位员工的特点,顺着他们的长处优点因势利导,并给予锻炼实践的机会。管理的关键是对人性的洞察、理解和把握。管理也是人生导师般的循循善诱。
对于工作态度不积极的,分析原因,谈心谈话,帮助他们建立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帮助其设立自己工作生涯中的一个个小目标,用目标管理的办法、用工作成绩的肯定塑造昂扬的精神品质。再根据其专业特点、优势擅长,带领其在上述环节中选择一个深入进去,并成长为这一方面的专业人才。
升华:凝心智聚群力,打造团队意识
“独木不成林,单弦不成音。”一个具有团队意识,背靠团队的人才才是真正的出版人才。一个团队要有共同的信念维系。我们科室这个团队,在几任主任的打造下,逐渐形成了“实干肯干,不求回报”的工作理念。
我们做事,不去攀比工作的性价比,不以眼前利益得失作为出发点。即使暂时得不到领导的关注与肯定,只要我们认准这条路,就坚定地走下去。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始终如一地努力做下去,鲜花和掌声一定在不远处等着我们。
而且,也确实,我们部门所有同事的努力,领导和同事们都看在眼里,在推优评先、升职提干等方面,我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票数。科室成立10年来,提拔到兄弟科室担任主任、副主任的有5人,提拔到出版社领导岗位的有3人。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也更加使我们坚信我们的工作信念——“实干肯干,不求回报”,但求付出,不问前程。
在共同信念的维系下,大家亲如一家,温馨而和谐,不为多干点少干点而抱怨,不因多挣点少挣点而红脸。对于干得多干得好的同事,我会及时给予表扬,也会综合全年表现在年终奖方面给以适当倾斜。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脾气性格也各有不同,但大家都特别珍惜这个相聚的缘分,即使偶有龃龉,也会很快风轻云淡。我也特别重视全科室的团结,了解到他们之间的小矛盾有升级的危险时,我会及时干预,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悠关大家切身利益的大事上,我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发扬在我的引导下的民主。
例如,单位搬迁新办公地点,工位如何选择成为大家私下聊得最多也最有争议的问题。为防止因抢占工位而使兄弟姊妹般的友情产生嫌隙,我分两步策划了选工位的方案。第一步,由大家投票产生选座方案;第二步,根据方案选座。
最终,大家都选择了“抢红包”的方案。我发了一个红包,大家按照红包数额大小倒序选座。第一次,大家抢红包时会嫌自己手气太好,也在这种趣味横生的游戏中,一个复杂的选座问题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
继往开来:谱新篇立新功,传承敬业精神
在交心交情、口手相传地培养人才的同时,我个人也得到了成长。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和取得的一点成绩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我被提拔到兄弟出版社担任领导职务。
在新的单位,面对新的同事,也为了尽快了解他们的编校水平和编校习惯,我仍然是逐字逐句地全书审读,提出修改意见以及在以后的编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尤其努力帮助大家提升意识形态领域的认识水平。
我的新单位有一套“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选题。这种选题符合党和国家的出版导向,但往往不易做。尤其如若作者水平有限、责任心不高,结果就会是或者大篇幅抄袭,或者个人发挥得离奇,或者数据、说法都已过时。尤其书中大量引用领导人的讲话,也因作者责任心的问题而与实际讲话存在出入。这都是编辑环节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
而我新单位的编辑同事们没有思想政治的专业背景,对意识形态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虽经他们几轮审校、几轮返回作者修改,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恰巧,省里组织年度编辑培训,有意识形态领域的专家讲座。我组织大家认真听、认真学、认真讨论。通过这次学习,空前提高了大家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视程度。大家把稿子一分,认真负责地去核对原文、查重查错、编辑加工,真正做到了“逢引必核、逢疑必问、逢典必查、逢错必纠”。
新的单位,新的征程,我将继续按照以上思路,“以情动人,以行带人; 以智教人,以德育人”,承担起“带队伍、育人才”的职责,与单位同事携手奋进,共同努力,把我们这个团队建设成一支敢打敢拼、团结向上、士气高昂的出版团队——“聚起来是一团火,散开来是满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