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太阳升起,傍晚看到夕阳落山,总是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我辞职都快一年了。
在这一年里,感触很多:有切肤之痛,有无助之感,有一落千丈的失意,有随时处于战斗状态的紧张,有半夜醒来的焦虑……当然,缴了不少“学费”后,也有成长和涅槃的喜悦。
记得外出打拼半年,灰头灰脸地回到家乡。有位领导曾计划请我给学校的老师讲讲辞职的故事,我满口答应,也想趁此机会,好好自我梳理一下,反思一下——这半年的时光,到哪儿去了?虽然这个计划一直没有完成,但我在昭通学院附中给老师做语文教学方面的讲座时,首先给大家介绍我辞职的真实感受,以及现在漂浮的心理状态。
第一个感受:辛苦是家常便饭,残酷就是真刀真枪。
虽然在学校时,也曾连续八年上过四个的语文,但课时量并不大;现在虽然只上两个班的课,但总课时量,就相当于原来四个班的工作量;虽然原来在教科所需要每天蹲办公室,但现在也差不多以校为家,早上六点二十出门,晚上十点以后才能回家。虽说现在有了假期,但假期也有辅导班的课。如果不是今年有疫情,加上身体不好,大年初一,我可能就要到昆明上课,上完一周回来,二月一号又接着上课;辅导班的课上完,学校已开学。学校的课,从周一排到周日,一月休息一次;每个周末,还需要见缝插针,找空档开辅导班的课。这样下来,一周三四十节课,是常态。
如果您不是机器人,不是钢铁侠,没有过硬的身体和顽强的意志,最好不要轻意辞职。以前约朋友一起辞职办学校,现在想来,还真是对朋友不负责任,幸好朋友们都没有轻信我们所画的大饼。没有光芒,没有光环,没有真正的实力,没有清零出发的决心,没有吃苦与打持久战的意志,最好不要轻易走出舒适圈。已适应“豢养”生活,突然面对“放养”,甚至是“野生”,挑战是很大的。
放假后的第一天,我的“阅读与写作”辅导班开班,持续上了七天的课,每天上课八小时,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三,跨度大,覆盖面广,备课任务重,劳动强度大,没有体力、精力和意志力、梦想支撑,还真扛不下来。为了全面建设好《阅读与写作》辅导课程,我一直处于备课状态,提前备好了小学低年段、高年段和初中、高中四种难易程度的课程,做了七天共48个课件,准备了每一节课的当堂检测练习。满以为准备充分,但等到正式上课,每天上完课,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马上进行教学反思,修改完善今天已上过的课件与练习;再充分准备第二天的课,进行二次备课,做到胸有成竹,做到万无一失。就这样,每天晚上都要备课到十点左右。最后再花一两个小时做公众号,差不多在十二点左右休息,必须保证睡眠时间,第二天才有精力投入战斗。
如此拼命地工作,我一直担心把嗓子讲哑,一直含着含片,嗓子还争气,没有拆台。但没想到,就在咬牙坚持到最后一天下午,天气很好,我脱了外衣,就感冒了。过年前一天结束工作,原本是准备趁过年休息两三天,初一去昆明,帮朋友上一周的高考辅导课,没想到发起高烧来。突然病倒,以前也经常这样,同时吃几种药,在床上躺上一两天,就能生龙活虎。我坚信自己的恢复能力强,平时也注意锻炼与休息,意志力也强。过年那天,家人忙着做年夜饭,我却一直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吃饭的时候,看着满桌的好菜,我却没有食欲,只喝了点稀饭,吃了点淡水白菜。春晚也没有看,又回到床上躺着。
原本答应初一下午出发去昆明,初二早上就开课,只有食言了。再加上新型冠状性病毒流行,我还发着烧,肯定不能外出;即使去了开课,我也无法开口——扁桃体发炎,淋巴肿大,一摸就疼,吞咽成困难,无法讲课。
不工作,整天休息着,看看书,写写小文章,身体恢复得很快,高烧退了,脖子的疼痛感慢慢减轻了。从目前全国防控疫情形势看,假期第二次辅导班课程,只有取消。我心里很庆幸,趁机可以多休息一下,好好锻炼身体,看看书,把最近堆积起来的素材写成文章,还有就是把之前单位委托的一个课题结题,过一个真正的假期,迎接开学的战斗。
以前自己当学校校长,学校的许多事都需要我来决策,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还要上两个高三班的课(26节课),再加上辅导班的课,工作压力,即使是很晚才睡,但总是睡到半夜就醒来,再也无法入睡,躺在床上,思来想去,一直想到天亮。头上的白发,一天比一天多,脸色越来越差,大家都好意提醒,要多注意身体。我满口答应,但无能为力。
有时,自己也想停下来休息,喘口气;但是,自己就像一个零部件,被安在一架一直运转的庞大机器上,如果机器不停,零部件也无法停止运转。如果哪天零部件出问题了,不好用了,毫无疑问,拆下来扔掉,找新的、更好的部件换上。
这就是现实,赤裸裸的现实。辛苦并不怕,可怕的是残酷。
也许大家都会简单地认为,辞职出来,就可以大把大把地赚钱了,一定是高收入。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你想像的,并不等于现实的。也就是网络上曾流行的那句话所说的那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即使你能挣到比原工资高的薪酬,那也只是暂时的,今天你有价值,你是香饽饽;明天你一文不值了,你就是臭狗屎。你今天挣的钱,必然留点给明天用。
体制之外,没有特权,没有特殊。比如:你的身体必须是铁打的,不能生病;万一生病了,小病必须扛着,大病,必须请假,扣工资,甚至可能会被翻倍扣工资。我曾重感冒一次,连续发了几天烧,爱人让我请假,但我觉得可以坚持,没有到请假的地步。本来一周就可以养好的病,整整拖了三周才好。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体制之外,对错的评判是鲜明的,但做对了,是应该的;若是做错了,天可能塌下来,老板不留情面吼,最正常不过。如果你受不得气,最好别轻易辞职。我辞职后第一仗,很快就退下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受不得气,一点委屈,就觉得天崩地裂了。现在想想,觉得自己真是幼稚可笑。
第二感受:机遇与挑战并存,飘荡着,自由但又不踏实。
第一个感受,有些颓废,但并不代表我后悔了。如果我努力争取,辞职校长职务回来,还有可能回到体制内,但我想证明自己清零出发,是可以另外开拓一片天地的,犹豫之后,还是决定留在体制之外,飘着荡着。
自从辞职后,我最喜欢关注的教育类信息是调薪招聘教师的公告,也时常在个人公众号里转发,随时准备着,如果有一天,被炒鱿鱼了,方便很快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我坚信,如果今天辞职,明天就能上班。我要努力保持自己的新鲜度,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尽可能做加法,而不是辞职后就变成了减法。
民办学校的教师流动大,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不仅是学校留不住人,或者学校不留人;也存在优秀教师不愿意在一个地方呆得太长久,只要有更好的去处,薪酬更高,马上拍屁股走人。如何留住人才?许多民办学校的投资人并没有作为一个课题深入研究,只是想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除此之外,似乎没有更好的套路。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思考:学校真正的核心技术人才,应该纳入小股东,带引他们一起创业,由他们去研发课程、教学管理,去培养年轻教师;只要他们不走,核心技术就在,即使每年有大批教师流动,也不会动摇根基。第二个方案就是给教师归属感、获得感,学校的发展之梦,应该是大家的梦,而不是投资人单方的梦。学校多开展一些项目活动,由具体的教师牵头主持,实现自己的小小梦想。如果只是把教师当成上课机器,当课时给报酬,是留不住人才的。文化留人、梦想留人的方式,看似务虚,但可弥补待遇留人、制度留人的缝隙。如果投资人、管理者内心深处不信任教师,有意无意地引导教师辞职,是不利于学校朝着品牌化发展的。
条条大道通罗马。在教育这条大道上,不要只走上课苦课时费这条路,应该多条道并进,打通可能发展的所有通道,比如:自己的特色课程开发与推广;教育与文化并轨,赚教育所产生的文化产品的钱;在知识付费时代,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成生产力与知识产品,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现实课题;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走流量发展之走;品牌时代,如何铸就属于自己的品牌,提供有质量服务,乐于共享,大胆创新,更为重要;对于未来,一定思考是远一点,不要安于现状,满足于眼前的蝇头小利。
时常有朋友约着开拓新的领域,我乐于尝试,想不断刷新。年底启动的周末辅导班,大家都认为语文学科的辅导做不起来,但我想尝试一下,没想到,得到大家的支持与认可,推进得很顺利。通过两期实践,我的“阅读与写作”辅导课程,基本成型;即使是之前没有涉及的小学段,我已能轻车熟路了。在辅导班的宣传与招生上,我享受的辞职的红利,可以公开进行,不偷偷摸摸,对于打造自己的辅导品牌,非常有利。等哪天我不做线下辅导,可以尝试线上辅导。我加入了一个线上辅导品牌,但还没有启动线上辅导。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今后的发展铺好后路。即使线上线下辅导都不做了,我就编写自己的特色课的辅导资料,也可以转化教育文化产品。三个月时间,我成为“百度文库”认证教育专家,上线了600多份资料,知识费用,我已做好了准备,热烈拥抱你的到来。
对于幼儿教育、成人教育、网络教育,我都有所思考。只要机会成熟,都是尝试一下。申请辞职的时候,领导关心,建议我不要辞职,可能先去公办学校任职,锻炼一下看看再说。但我委婉推辞了,还是想自己出来冲闯一番,即使碰得头破血流,也无怨无悔。这,或者就是辞职后的自由自在吧!前段时间,昆明的一所名校招引进人才,想约我加入,我拒绝了。校长亲自打电话来约,我还是不想再走回头路,还是想在外面漂着,去适应竞争更激励、纯市场化的生活。那种没有危机感的岁月,已离我远去。我还是喜欢这种即使睡着了,也要睁着一只眼睛,随时准备奔跑的生活。虽然残酷,但很真实,也很刺激。风险越大,回报也越多。
只要自己有存在的价值,就有相应匹配的价格;也不用太担心失业,找不到好工作。虽然我有这个底气,但我还是兢兢业业地工作,沉下去,虚心学习。在这个教育市场里,我还是一位新手,还需要学习。辞职后办学,输得很惨,其实就是没有经验,没有交费。现在有机会学校,积累资本,那就不浪费,利用到极致。
我用劳动苦生活,但个人品牌,只属于自己。如果辛苦了一辈子,最后什么都没有给自己留下,以后靠什么养老?别相信单位会为你买养老保险,最低档的养老保险,与低保收入差不多。单位只是为了完成规定动作,对教师自己来说,意义不大。辞职后如何养老?这是一个很真实的问题?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房产,存钱,似乎都是有效方法,但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办法是打造自己的品牌,等同于自己创业,即使退休后不工作了,或者是身体不好无法上班了,凭借自己过硬的品牌,还有许多缓冲的资源,都可以持续地创造财富。比如:只会上课的教师,总有上不动的那一天;但懂得先进教育理念、掌握先进文化的教师,提供教育咨询,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而有影响力的教师,可能他的名字,就值一定的钱。这条路,看似遥远,但只要走下去,一定会慢慢抵达的。
昨天晚上,我被一个奇怪的梦惊醒,再也无法入睡。我曾学过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解析”方面的理论,就自己解析起梦来。梦境大致是这样的:我和孩子休闲地坐在一块高高的大石头上,欣赏着对面美丽的风景;突然,大石头变成了多面体,我所坐的地方,面朝下方,好像要摔倒下去,我慌张地让孩子拉我一把,可孩子的力量太小;我只好向旁边的人求助,结果,用力过猛,我又从另外一面,倒栽了下去,直接把我吓醒。
用解梦的理论来看,我做了这样一个梦,其实是辞职之后,内心深处没有真正的安全感,随时都会栽倒,没有可以真正依靠的地方。今天有工作,不代表明天还有这份工作。未来会怎样,面前是一片迷茫。虽然四十多岁的年纪,还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但五十岁以后呢?就不好说了;现在身强力壮,有资本拼,万一哪天病倒,又会怎样?这些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中年辞职人的面前。
第三个感受:改变与成长,不进则退,只有一路向前。
每换一个工作环境,身份与心态,都要跟着改变,才能真正适应新工作。原来在学校教书,头上顶着名校的光环,四周围着全市最优秀的学生与家长,那种优越感,在小地方是无可比拟的;之后到教育主管部门工作,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工作人员,到了基层学校,都是市级领导,都是专家,都会倍受尊敬;辞职出来,挤进市场,一切都清零了,什么都不是,唯一能证明自己的,只有价值。凭实力说话,靠服务赢得信任,你不努力上进,别人就会轻松超越你,摔你几条大街,没有人会记得你,需要你,你的价值会慢慢被消减。
我辞职先去了异乡,满以为凭着自己的正高级教师资格证、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称号、省级名师工作坊坊主等光环,同样也可以在他乡大放异彩。但现实是非常实际的,大家只相信自己可以看得到的业绩,说得再好听,那也只是广告,也只是纸上谈兵,不沉下去拼命干几年,不苦出成绩,谁也不会相信你的实力。
半年后,我回到昭通,回到自己的大本营,重新将根扎进泥土,我这棵飘荡了许久的树,又慢慢活了回来。我重新调整心态,放低身段,虚心学习。特别是在上课方面,由于所教学生,基础相当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动力不强,如果还是用原来的教学方式,是无法教好这群学生的。于是,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我在心里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相信他们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调整好心态,积极去拥抱他们,喜欢他们,欣赏他们,即使他们表现得很不令人满意,也不会随便生气。记得有一次去上课,快到教室门口,有位学生看到我来了,突然把门关上,还把门砸得“砰”的一声,好像是在拒绝我的到来。我心里很不舒服,但我还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善意地理解,可能是风吹的,并不是学生恶意所为。
当高二的学生问我,什么是副标题?什么是实词?什么是虚词?面对这些基础性问题,我沉默了,心痛了。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一直是在对牛弹琴。但我还是调整心态,善意地理解,学生不懂,没关系,只要他们善问乐学,我就可以慢慢教好他们。看到太多的学生,连语文都无法考及格,39分的选择题,只能考几分,无论自己如何拼命鼓励引导,但成绩并无起色,难免有一些心灰意冷。引导他们做笔记,他们只是捅一下,动一下,根本不知道主动学习。所有的一切,都会挫败一个人的斗志,但我深呼吸一口气,又微笑着,耐心引导,不轻言放弃。我坚信,只要我能把他们引导好,就是一次涅槃。
我一直主张语文课应该“一课一得”,但之前并没有真正去落实。现在面对这群学生,我开始具体实践,效果还不错。比如:上《逍遥游》,一节课只讲两三行,学习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在课堂理解记忆,先是逐字逐句翻译理解,然后一句两句地背,当堂抽学生背;都背得了,再让学生拿出本子,自己默写;最后,我再进行情景默写。按照这样的教学速度,把这篇课文上完,差不多需要两个周时间。但真正能完成整篇文章情景默写的学生,并不多,我还需要在每个早读课上,鼓励学生一遍一遍地朗读,一次又一次地“以考代学”,在考查中促进复习巩固。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在讲每一个考场作文时,都会想办法运用《逍遥游》的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在用中学,确保学以致用,学以致考,让学习成果不浪费,真正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效果。
每讲一篇课文,我都会设置一两个写作训练点,当堂训练。如果动不动就让学生去完成一篇作文,对于他们来说,难度大了一点,也会扼杀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只是作文片断训练,并且是在课堂上完成,任务小,目标细化,可操作,大家都乐于动手,写出来的片段,也很不错。
每一节课,都会设置一个学生活动的内容,比如:微辩论、口语交际、话题讨论,确保学生参与进来,有事可做。比如在讲文言文时,都是鼓励学生自己来讲,先是一人一句地讲,慢慢发展到一段一段地讲。如果是教师翻译,学生听,可能会睡倒一大片。如果实在没有活动内容,就让学生当堂练字,拓展阅读,也有必要。每一个活动结束,我都带领学生总结,提炼出阅读题、语言表达题的作答套路与技巧,便于规范作答。像诗歌鉴赏,我分析完诗词内容,解读了问题,提出了采分的关键点,最后一步,一定会教给学生来完成:规范地写出答案,看看听懂了,会不会独自答题,看看答题是否完整规范。总之,我的课堂,就是努力降低学习目标,俯下身子,搭好梯子,去迎接学生,而不是高高大上,俯视学生,抱着双手,等学生自己爬上来。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只会重点讲重要篇目,一些次要篇目,点到为止。分清主次,教学任务也能轻松完成。为了迎接会考,保证所有学生会考都过关,必须提前进行系统复习。我计划用一学期来复习,同时也完成高考第一轮复习;高三一年的时间里,要进行两三轮复习。这样系统复习,相信高考与会考成绩,应该是不会太差。
辞职以后,我真正转变了自己的课堂模式,从传统的讲授法,改变成讲练结合法,大胆尝试了一课一得的教学模式,以学生活动为主,任务驱动,注重鼓励引导,当堂检测,做到堂堂清。这样的课堂,并不是只有展示时才有,而是天天如此。在我们学校,随时有人推门来听课。大家听说我是名师,课上得不错,都慕名来听。我都会把每一节当成展示课来设计。
我特别喜欢创新,讲求独特,有自己的特色。就像搞创作一样,如果只是重复别人故事,意义不大。所以,每一节课,我都注重教学设计,讲究导入的方式,注重每一个问题的设置,是否情境化,是否能激起学生探讨的兴趣。我特别不喜欢把教参、教辅上的知识点,简单地照抄在课本上,上课时照着念给学生听,甚至要求学生一字不少地记下来。如果教辅书都有的,我一般不讲,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即可。我要重点讲的,一定是教辅书上没有,是我自己研发出来的,是与高考接轨的考点内容。
梳理这半年的课堂教学,其实就是想说说辞职后,学生倒逼着我进行课堂改革,最后成就了我自己。差不多每上一篇课文,我都会有一两篇教学论文撰写出来,跟大家分享。以前在教科所做的教研,还是比较太空洞,不落地。现在边上课边研究,针对性强,在实践中提升,效果不错。
回顾走过的这20年,以前上优秀学生推着我走,是学生成就了我;到教育主管部门工作的六年时间里,四处学习、做讲座,搞培训,是平台成就了我;现在走进市场,是压力逼着我前进。如果你的课上得不好,学生的评价会让你直不起腰来;如果上课不精彩,学生上课打瞌睡,工资会被扣完;如何你不俯下身子去迎接学生,学生就不会主动爬上来;如果最后的成绩不好,你将永远失去市场。在这个自由市场里,机会很多,但鞭子也很多,稍微慢半步,都可能抽在身上,绝不留情面。
第四个感受:没有资本,在市场面前,技术只是跑龙套的。
当初毫不犹豫地辞职,初衷是想办一所学校,一所按照自己教育理念打造的学校。实践了半年,铩羽而归,失败的根本在于:一是心中的理念只是理想化的,要转化成现实的,之间相隔十万八千里,有重重阻碍,最大的拦路虎就是资本控制,当然也有自己的书呆子气,在残酷的市场面前,还没有弄懂游戏规则,早就OUT了;明明知道那是陷阱,时刻提醒自己要小心,千万不能往里跳,但最后还是跳了进去;二是没有资本,在市场面前,没有决策权,一切都得听别人的。委曲求全,慢慢改变初衷,到头来,什么都不是自己的。我只是外出学习两周,回来一看,一切都改变了,小到一个作息时间,大到一对一辅导、集体备课,一切都陡有其表了。想凭一个人撬动整个资本市场,痴人说梦话。只好一直退让,退让到角落,发现没有坚守的必要,才卷铺盖回家。
回来前,原本想约几位名师,各自凑十来万元钱,合股当老板,从一个培训学校做起,慢慢积累资本,慢慢做大做强。但要真正约到名师加盟,难上加难。许多人,内心深处也想辞职出来闯一闯,但真正能说干就干的,并不多。创业的宏愿,只有搁浅了。
没有资本,只有技术,那就只有去打工。在市场竞争里,谁说了算?资本!在资本市场里,懂技术的人才,可能只是书呆子,只是替人跑龙套的。当大爷的,是投资人。你不需要决策,只要执行即可,即使是不当决策,你必须将不当决策执行正确,这就是打工的难处。如果执行不好,板子最后还是打在你身上——老板不会自己打自己的板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辞掉你,马上还会有人来应聘,只要资本雄厚,待遇优厚;只要老板在,离开谁都不会有问题。
回到昭通,前前后后有许多有钱人(都是教育领域之外的人)约我一起办学,我都委婉拒绝了。不知是听哪位朋友曾说过:“天下的老板都是一样的!”没有资本,跟谁打工都是一样的,何必折腾,跳来跳去,就像小丑一样,有何意义,反而让人看笑话。
创实业,需要资本,我不想靠别人——靠不住,即使是大山,也随时可能移动。读书人,千万别相信那些轻易许诺你成功的,特别是那些只在口头上承诺你诸多好处,但没有实际行动的人。给你百分之几的干股,年薪多少多少,出国旅游学习,等等,都是空头支票。特别是干股,嘴上说得再好听,没有到工商登记注册,都是肥皂泡;即使真的给了你,最后都不一定是你的,玩资本,你别不在行,别人可以轻轻松松就稀释的股份,收购你的股份。至于高薪,往往都是画的饼,只要闹蹦了,你辛苦挣下的工资、课时费,一分也别想再得到,而年底的一次性奖励,那就更不可能。高薪,到手了才算得。每辞职跳槽一次,个人收入损失,少则几万。
相比较而言,体制内有温情许多。我辞职后,之前申请的住房补贴、被扣下的绩效考核、项目经费等等,并没有受到影响。当然,体制之外,也有温情。感情好时,大家称兄道弟,可以天天酒肉,好得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一旦感情破裂,老死不相往来,算是温和的;恶毒一点的,总在背后说对方坏话,甚至捅刀子。
我并不是说哪个老板不好,因为我也一直在设想,如果哪一天,我也有机会当老板,我也跟大家差不多。我只是想告诉朋友们,没有资本,在市场的大海里,我们不可能一直游泳,必须爬上某一艘大船喘气,就必须投靠谁。
即使是小打小闹,我也想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独立地做自己的教育品牌。靠自己,独立做市场,从零开始。小打小闹,并不一定能做大做好,但再不成功,那也是自己在折腾。其实,在互联网时代,运用好互联网思维,找准网络平台,不需要多少资本,也可以创非实体的业。在网络上做教育与文化,可能比做线下的更好入手。坚信坚持几年,会慢慢见成效。
我在心中一直规划着,认认真真地再教七八的书,再积累一点,到了五十岁,再进行一次转身,去做教育文化,比如:开一家教育民宿,将传统的民宿与教育、文化相加,过点有文化档次的惬意生活,既能养老,又能尝试新的领域。虽然现在看来,只是虚构,但只要一点点靠近,蓝图会一点点展开的。
辞职快一年了,我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务实,不要玩那些虚的。以前我喜欢跟别人谈梦想,认为有梦想就会拥有一切;现在,我依然相信梦想,但更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今天,窗外一直飘着雪。闲在家里,只能给孩子辅导写作。我让他看着下雪的情景,描写一个片段,效果不错。如果孩子能听我的建议,我真希望他在我的基础上,大学一毕业,就走自主创业的路,我一定做他的坚强后盾。他对理财也感兴趣,渴望有一家酒店来打理。基于此,我就萌发了以后要开一家有特色、有品质的民宿。在+的时代,光做民宿,肯定不行,必须+上自己擅长的。我现在住着一套300平方的房子,如果可以推行,就用这套房子来做,也就不需要投资太多。现在所欠缺的,是+的部分,是自己的影响力。在未来的七八年时间里,我必须更加努力,才能走好下一步。
如果昭通市新建的15所高中学校,真的能在今年9月份前招生,并且都走民办公助之路,由外面的名校来办,昭通市的招生竞争会更加激烈。如果想创办学校,还走过去的路,由小到大,慢慢成长,没有时间可以耗,竞争对手也不容许你慢慢长大,夭折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我一直在思考,走另外一条路,一条目前还没有多少人走的路。
窗外的雪下得更大了,一点也没有想停的意思。相信今天晚上,雪一定会堆起来。明天早上起来,拉开窗帘,满眼都是银白世界,一切都美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