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从高校离职,你会想到什么?小编在知乎网站输入“从高校离职”五个字,出来如下信息:
图源:知乎
很尴尬,出来的都是离职的辛酸历程。
从网友的分享中,小编总结出离职的几个过程。概括如下:从客气笑脸到互相踢皮球,贯彻一个“拖”字;不放档案,学校评估需要,得差评要背锅;怒气值上升,堵在门口要签字,找不到人,还拖;忍无可忍撕破脸面,需要赔偿巨额违约金;一纸诉状,法庭见,磨掉最后一丝情感,再拖;档案还是不放手,入职新单位无望,接着拖。。。
圈外人不禁发出六连问:为什么从高校离职这么难?为什么离职就非要撕破脸面?为什么撕破脸面还不放档案?为什么要一直拖着不放人?这对彼此双方又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不能“和平分手”江湖好相见?
01
难道是离职原因不对?那么,教师提出离职都有哪些原因?
知乎网友@Catalyst:高校人之间的关系比企业不知道复杂多上,评职称表面笑呵呵背地举报的事情简直不要太多。钱又不多,一年也就20,去企业起码可以拿个35吧。事情多的很,这个比赛,那个项目,上课之余还要做科研发文章。一年300+的课时,哪有精神搞科研啊。
知乎网友@青蓝学姐:因为家庭原因,老人生病住院,孩子没人管。自己需要平衡工作与家庭,申请离职。
知乎网友@匿名用户:本人30岁,现在为某985非升即走的博士后。每天读文献写本子,每周周末和节假日,头昏脑涨,两眼昏花,真的怕哪天就猝死了,愈发想要离职去企业。
知乎网友@Jimmy cool:招聘时是按照教师序列,签合同也是教师岗,但一直被放在行政岗,只能上很少的课,明明我这个专业相当缺科班出身的老师,却一直被放在行政岗,多次找领导明确表示自己愿意专攻专业,也很想有充分的时间攻读博士,希望撤掉行政职务,屡次未果,心灰意冷,直到辞职的时候才得知我早就被私下定为行政管理岗了,我无语,不得不佩服领导的眼界,可能我太把自己当人才了,也可能专业太缺跑腿的。
知乎网友@厉洛:最大的痛苦是“不能转岗”。我身边就有做了十年+的资深辅导员,想去当老师,学校不允许;想去其他部门,别人看不上(也有可能是没有关系、能力不足....难以一概而论)。十年啊,种棵树都合抱大小了,从刚毕业的小伙子,到成为俩小伙子他爹,这些人仍然在辅导员岗位上,干同样的事,伺候三年一换的领导,三年一毕业的学生。
。。。。。。
从网友分享的离职原因来看,可以概括出如下几点:第一,高校人事关系复杂;第二,福利薪酬待遇不理想;第三,各种隐形工作庞杂;第四,承受不住教学科研压力;第五,家庭生活需求;第六,实际工作与应聘岗位不符,有上当受骗嫌疑;第七,未来职业发展无望。。。
在求职时,对比企业,部分博士认为其人际关系简单、生活教学科研节凑统一。但进入高校才发现之前想的所有优点也仅仅是自己的臆想。巨大落差面前,想要及时纠偏,转变职业发展方向,实在是情有可原。
其实,站在教师角度,无论是什么原因,他们都有辞职的权力和自由。但这份权力和自由在巨额赔偿金和档案被压的面前变得不再自由。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更多的是不解,如果一名教师已经明确辞职意愿,学校仍旧拖着不放,该教师无心教学和科研,那高校拖着又有什么意义?
站在高校的角度,他们又是如何考量的?是他们真的不愿意放人走、想要对簿公堂还是想要获得违约金?
02
中国科学报曾发布的《大学教师“跳槽”有多难》一文中提到,“高校分管人事副校长和人事处长们真正预期的只是让每个教师走得不顺畅,尽可能地延长对师资人才的保有时间而已,并不是真的铁了心要卡住谁。
高校对待优秀教师离职的策略,无非是设置各种卡点,如果能够让教师当事人望而生畏固然更好,即便不行,能多留几个月便是几个月。
究其原因,无非是人才流失太多会损伤高校核心竞争力,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减缓这种负面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当你提出辞职申请时,你身边很多教师或许都在离职程序上卡着)。”
马军教授曾在科学网上发布了一篇题为《大学教职人员跨校换岗恐慌了谁?》的文章,文中提到:“人才招聘、培养和稳定至关一个高校的稳定发展。管理部门负责人也有自己的难处,毕竟上一级有个指标是考核人才稳定性和流失的,哪一级部门领导批准教职工调动就要承担压力和责任。离职一个不要紧,最怕教职员工离职如开闸一样,大批量流失就不可收场了。
尤其对于处于低层次的高校,流失几个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青椒都会引发咪咕路牌效应的。即使这些人自动离职了,也不能放行他们的档案,保留他们的人事档案,除了保障上级部门正常的拨款,还要在今后学位点申报中使用这些人的科研成果等来支撑。最近上级管理部门提出的科研成果不随着人走就是管理科学化的体现,一个教职人员调离或者离职了原来单位,其在原来单位获得科研成果和荣誉只能计入原来的单位而不是新单位。”
对于一些低层次的高校或是西部地区的高校,他们在引才和留才上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曾有一网友在他的求职经历中提到,“某高校老师说,我特别愿意给offer,你真的确定要来吗?我们之前录取了很多博士,结果通知到岗的时候被放鸽子。所以你先考虑清楚。”
关于西部地区高校引才留才的问题,小编曾发起一项调查(详见:你正在求职?博士求职地理了解一下)。调查结果显示:73%的博士在求职时没有考虑过去西部高校就职;57%的博士表示即使给到满意的薪资也不会考虑到西部高校就职;59%的博士表示即使现在在西部高校就职,也不会留下来长远发展。
而这就是高校面临的真实现状。所以一旦高校真的引进并成功签约一名人才,他们也是真的不愿意放手,也不会轻易放手。
为了让这些人才留下来,不轻易流动,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文件,例如: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中提到,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应模范遵守聘任合同,聘期内或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变更工作单位。
图源:教育部官网
在教育部出台文件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中提到,“教育部特别强调,发达地区不得片面通过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特别是从中西部、东北地区挖人才;要合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前期培养投入补偿机制。要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人才称号获得者与学校签订长期服务合同,为实施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图源:教育部官网
在第三场:围绕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会上介绍,支持西部高校设立“西部振兴人才岗”,对中西部特别是西部高校的高层次人才,聘期之内如果流出西部,要取消相应的称号和经费支持等新政策。
图源:教育部官网
由此可见,在部分地区国家也是鼓励人才签订长期合同,甚至明确聘期内流出会取消相应称号。所以,人才也不是想流动就流动或想辞职就辞职的。
除了国家相关的文件规定,还有高校会在合同上卡人才,这往往会涉及到违约金的赔偿问题。
在国家文件规定下,肯定是不能违规操作的。但是高校也不能因为自己需求就阻挠人才正当离职。合理合法合规的离职申请,学校也不能百般阻挠,这是会影响学校在人才心中的好感度,未来可能引才留才会更难。学校和有关部门,应该再另辟他法,而不是为难人才。
03
在理想的状态下,人才想要离职需要经过哪些步骤呢?我们以北京大学为例:
图源:北京大学官网
离职程序
1.个人申请或单位报告。
1)主动申请调出的教职工,须向所在二级单位提交由本人签字的书面申请。
2)拟解聘或终止聘任的教职工,二级单位须至少提前三个月以书面形式将解聘或终止聘任的信息告知本人(签收),并提交书面报告以及相关的依据材料。
2.二级单位审核。
1)主动申请调出的教职工,由二级单位审核后提出明确意见。如二级单位同意个人调出申请,应在个人提交申请后及时向学校人事部提交同意调出报告,报告内须明确说明停薪时间;
2)对拟解聘或终止聘任的教职工,由二级单位直接提交报告至学校人事部审批,报告须明确说明解聘或终止聘任的缘由、解聘或终止聘任的时间以及停薪时间;
3)二级单位在“人事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中的“合同管理”、“人员减离管理”等相关模块进行相应操作。
3.学校审批。
学校按规定进行审核批准。
4.办理离校手续。
1)学校将审批结果通知二级单位,二级单位应及时了解个人校内资源占用情况、督促个人在离校前办结校内各类项目;
2)人事部在“系统”内进行减离处理,同时发送邮件通知校内相关部门;
3)二级单位应及时(解聘或终止聘任的,应于解除或终止时间前30日)书面通知个人办理离校手续。因二级单位未及时督促办理离职手续引起的人事档案关系滞留等问题由二级单位承担相应责任;
4)个人在限期内(停薪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理离校手续,转出人事关系、个人档案。如他人代办,须有本人签字的委托函、身份证复印件。
5.人事部定期向校内各相关部门提交当月离职人员书面名单。
其上提到的离职程序包含两种类型,一是人才主动提离职,二是学校解聘或终止聘任两种情况。在这里只提人才主动离职的情况,离职程序可以概括如下:
向二级单位提交书面申请——二级单位审核通过——二级单位向学校人事部提交同意报告——学校审批通过——学校通知二级单位办理离职——个人在限期内办理离校手续
规定的离职程序还是很简单的,其他学校也基本就是需要提交申请、二级单位审核和学校审核就可以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每一级的审核都可能出现卡点,也就回到文章的开头,互相踢球,就是拖着不办。
难道每个学校都是这样的吗?其实不是的,名校或一流高校基本上不会存在不批准教师离职的现象,如清华大学没有阻拦颜宁离职去美国,北京大学也没有阻拦许晨阳离职去美国。他们根本就不缺高层次的人才。离职难的问题,往往是发生在低层次高校,因为他们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也难。
近日发生的事情,湖南某高校1800万聘毕业返校博士,也有高层次人才招聘难的问题,想学校升级获得好评估,就要有人才的支撑,外部高层次人才不想进,学校剑走偏锋自己培养自己引进。假如,一名高层次人才入职该高校,高校会轻易放手吗?
最后,说说你的看法吧,你对高校离职难是怎么看的?
来源:综合自教育部官网、知乎、中国科学报、科学网、教师打怪指南、北京大学官网等
参考链接: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