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骨干员工接连辞职报告员工辞职报告怎样写?

时间:2023-02-13 06:07:5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1996年1月,华为内部发生了一件被业内人士称为"惊天地,泣鬼神"的重大事件——市场部集体辞职。

这起看起来堪称"动乱"的事件,任正非给与了极为高度的评价:"你们的集体辞职,表现了大无畏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你们将光照华为的历史!"

事件概述

1996年1月28日,在时任市场负责人孙亚芳的带领下,华为市场部所有的正职干部,从市场部总裁到市场部各办事处的主任,都提交了两份报告,一份是述职报告,另一份是辞职报告。

提交报告后,所有的人都将成为"一介平民",重新参与竞聘。公司根据他们的表现来决定人员的去留。

在这场事件中,市场部的30%的干部都被替换了下来,堪称"翻天覆地"的一次改革。

为什么要这样做?这还要从整个事件的背景说起。

1994年,华为推出了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大获成功,一举奠定了华为发展的基石。

1995年,华为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公司职工1750人,其中1400多名本科以上人才,包含800多名博士、硕士。

研发人员占比40%,市场营销33%,生产15%,管理12%。

很显然,充盈的人才数量和"倒三角"式的人才结构,让华为具备了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暴露出的现有管理制度的不足,也愈发明显:

6年来的开拓期,任正非一直在做"甩手掌柜",所有权利下放,用什么人,用多少人,发多少工资,各地办事处主任说了算,有些地方甚至出现诸侯割据的苗头,难于统一管理。

已经走向正轨的华为,再不能按这种放养型的管理方式,任由内部"自由生长",否则"必生大乱"。


正在任正非为此忧虑时,孙亚芳(当时负责市场工作)提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干脆来个市场部大辞职,对固化的干部进行一次大整顿。

创业初期,对那些和他一起艰苦奋斗的华为人,任正非一直抱以深深的感恩之情。但粗糙的管理模式,只适合华为发展前期。

随着华为发展壮大,当年创业期的华为骨干、华为"英雄"随着企业的发展,已经跟不上前进的步伐,他们管理水平的低下也逐渐暴露出来,如果让他们继续留在管理岗位,那就是对华为的不负责任,对员工的不负责任。

"箭在弦上,不得不为"——这便是此次"市场部集体辞职"的大背景。

所以,这次集体大辞职事件就是为了实现从创业期到发展期的新老接替,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前提

如果贸然将公司元老或者高级管理者降级或者辞退,势必会对公司员工的心理造成冲击,不利于人心稳定。但华为需要变革,不变革就不能生存,不能发展。

为了让公司安然度过转型期,任正非从1995年就开始筹备这次事件。

他引导公司员工进行自我批判,只有勇于自我批判,才能听进去不同的意见、接受不同的批评。

所以,华为的这场集体大辞职事件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让华为人集体归零,不分等级,大家竞聘上岗,不论资排辈。这就体现了任正非管理思想中先进的一面。

"集体辞职事件"开创了华为干部能上能下的先河,这也成了企业在转型期如何顺利过渡、实现新老接替的成功案例。

让企业的管理层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不但可以令企业良好发展,还能够刺激企业管理者不断学习的上进心,加速个人的成长。

对很多正处在转型期的企业领导,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部华为发展史,就是一部经典的管理学教科书。而任正非就是这部传奇的书写者。正在创业、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对管理学有着深厚兴趣的读者和想了解华为成功秘密、想了解任正非这个人的读者,千万不可错过这本《任正非传》,仅需38元,少抽1包烟,多读一套技能,超值!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