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行业也越来越会搞互联网思维那一套了。
今天,《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一文引发广泛关注。文章称,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一名副主任设计师张小平被民营航天公司蓝箭航天挖走,年薪从十二万一下跃升到百万,而张小平离职后,该所才意识到其在关键项目研发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发公文提起劳务仲裁。
该文作者总结:“这个公文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我司研究员张小平跳槽了,当初批准辞职的时候没觉得他有啥了不起,但是他离职之后我们突然发现没有他整个项目都瘫痪了,恳请国家派人把他抓回来继续研究项目。”
文章称张小平在辞职时没有遭到任何阻碍,而涉事研究院院长向媒体回应,之所以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正是为了挽留张小平。但为挽留此人,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在提供给相关机构的材料中对其作用和贡献的表述有所夸大,“被其及网络利用进行炒作”。
目前,蓝箭方面称暂不方便对此事表态。而同为民营火箭创业公司,星际荣耀、零壹空间则不约而同表达了对此事后续影响的担忧:“这次事件绝对会影响人才外流”。
主管单位称张小平擅自离职
网文提到国企单位晋升困难、收入较低等现状。
文章称:“张小平辞职的时候没有遭到任何阻碍,领导直接就批了,估计主管领导压根不懂业务”,“如果张小平没有辞职的话,他在研究所里注定一辈子是底层,根本没机会爬上去。”
文章中提及的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在中国航天业地位着实不一般。
该所主攻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发,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一级、二级、助推级发动机均由该所研发。而该所的低温发动机,更是我国未来载人登月、载人空间站和深空探测任务等的主要动力。
而此次事件的核心人物张小平,离职前担任的正是该所低温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一职,“是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岗位”。
既然张小平如此关键,怎么能让他轻易离职?
该所上级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推翻了“辞职时没有遇到任何阻碍”的说法。
刘志让回应媒体称:张小平“本人擅自离职,经多次谈心做工作无效,为挽留此人,单位通过法律途径提起仲裁,在提供给相关机构的材料中有夸大其作用和贡献的表述,被其及网络利用进行炒作。”
该单位负责人表示:“网传盖有单位公章的文件属实 ,系单位提交地方政府劳动仲裁庭机构的文件之一。5月20日,单位向仲裁庭提交了仲裁请求,同时提交了前述文件。9月19日仲裁庭开庭,并向张小平出示了此文件,张小平遂在朋友圈大量转发。”
该所近两年离职人员较多,对科研影响大
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从涉事院所上级主管单位、航天六院一相关处级领导处了解到了关于此事的更多细节。
该处级领导称,事情之所以发展到发公文的地步,实际是因为该所近两年离职人员较多,对科研影响较大,张小平只是其中一个。“这个公文真正的目的是向国家申请增加研究所科研人员待遇,故用十分夸张的语气向上汇报。”
在该处级领导看来,张小平的水平,实际并没有公文里所说的那么高。张小平参与的几个型号目前都属于预研性质,并没有真正实际开展工程型应用,所以公文中也只是提到了张小平的把关作用。“张小平年纪大概47岁左右,是该所这批离职人员中年纪较大的一个。在航天系统,到这个年纪还只是副主任设计师的真没几个。”
该处级领导称,有民营公司在研究所附近设点,针对性挖人,年薪高出好几倍。“动辄开出年薪五六十万,稍有职称的上百万的年薪,与西安年薪二十万以内相比,没几个能经受住诱惑。”
“换作其它商业公司,对手开出几倍的薪水也一样会出现这种情况。仅仅归结于体制,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民营火箭创业公司担心今后揽才更难
截至发稿,蓝箭航天尚未对此事作出回应。有蓝箭工作人员对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表示:“我们最怕的就是上级主管部门以为这件事是我们故意炒作。”
而蓝箭的竞品公司们,此时最担心的就是相关单位会因为此事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出走的限制。
据了解,目前有过成功发射经验的两家民营火箭公司,主力研发人员都来自体制内。零壹空间的原体制内院所研发人员占比为80%左右,而在星际荣耀,这一比例更是高达几乎100%。具体职级方面,零壹表示,副总师级别研发人员比较难挖,外流会有诸多限制(密级一般是绝密),主任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高级工程师在零壹比较多。
目前国内民营航天公司尚处于起步阶段,关键技术尚需倚仗从体制内流出、有研发经验的技术人员。
“这就像欧立希通过606次试验才发现梅毒克星一样,科学研究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民企承担不起前面的605次。”军事专家、知名军事评论员董健告诉寻找中国创客,因为国企和研究机构有国家资本投入,底子上是民企不能比的,“体制内人才到了民企可能很快就能搞出成果,但前面605次试验的基础都有赖于国家投入。”
“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就在探讨体制内外人员流动问题。我们计划通过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更好的发展平台、股权激励等吸引人才,国企如若想留住人才,也要从这些方面反思。”零壹空间一工作人员告诉寻找中国创客。据他了解,造成体制内人员出走的主要原因是待遇和晋升空间。
据介绍,一般体制内人员离职的程序是提离职申请、单位盖章审批、办理档案转出,最终要到原所在单位所长处盖章。即便是普通研发人员,走完这一流程也需要半年到两年时间。离职后,员工还要在脱密期内定期回单位报告。根据岗位不同,脱密期分为一年到两年(秘密)、两年到三年(机密)、三年到五年(绝密),有时可高达八年。脱密期内不可到外企工作,出境也需经原单位审批。
深圳前海通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陈敏此前曾对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表示,当下民营火箭人才窗口期已经关闭。也有民营火箭创业者告诉寻找中国创客,体制内院所正在增加人员离职难度,“比如减慢办理离职手续的速度。”
新京报记者 蔡浩爽
编辑 魏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