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有当年千万下海潮,时下公务员辞职更保守!
碧翰烽/文
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少地方出现了“公务员辞职下海”现象,但远没有形成“潮水”,即便有不少地方或部委高官也辞职下海,也只能算是个别现象。
下海潮pk公考热
2017年,中组部回应过记者的“公务员辞职下海潮”问题:从统计情况来看,近年来公务员队伍总体是保持稳定的,平均每年辞职人数仅占公务员总数的0.1%,或者0.1%稍微多一点。中国一共有700多万公务员,每年辞职人数约为1万左右,因此,不存在所谓“辞职下海潮”。
与此呈现反差的情形又是,报考公务员成为年年的大热门。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16年-2018年,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年年上涨,2016年139.46万人,2017年148.64万人,2018年165.97万人,竞争越发激烈。
2017年国考中,民盟中央接待处主任科员一职,竞争比达到了9504:1,近万人竞争一个岗位,国家公务员考试成为了大学毕业生中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考。
所以说,究竟是下海潮,还是公考热,其实一目了然,社会已经做出回答。
冲动滋生活力
然而,上个世纪曾经出现过几次公务员辞职下海潮,一些至今仍然有名的企业家,就是从公务员下海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现过一次公务员下海潮,史玉柱等人成了第一批下海的人。进入九十年代,正是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关键阶段,为了打破国有企业死水一潭、员工不思进取的思维定式,在南巡过后出现了第二次公务员下海潮,仅仅在92年当年就有12万公务员辞职从商,另外有1000万公务员停薪留职。
应该说上个世纪公务员的辞职,可能更多的是冲动,是热血,是理想。因为那个时代,物质生活条件差,体制内存在僵化,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很多人都想一展身手,不想一生碌碌无为,那是一个充满希望、活力的时代。
时势造英雄,有的人抓住了机遇,取得了成就,而且这个成就不只是个人,还是整个社会、整个时代。
理性算不算保守
像上个世纪如此庞大的辞职队伍,在今天的公务员当中,是不敢想象的。尤其随着这些年来的发展,公务员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社会保障等等,相比较而言,越来越变得好起来,加之官本位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使得公务员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好位子,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更加突出。
对于今天的公务员来说,如果选择辞职的话,那是经历了太多的深思熟虑,变得更为理性。为什么?一是多年的改革实践,让更多人少了冲动。因为“海”不是那么容易下的,钱也不是那么好赚的,光能赚钱也不一定就是幸福的。
二是今天的辞职,更多的是裸辞,几乎没有任何后路。像过去还是采取的停薪留职,至少能够保住一个编制,让那些在市场遨游的人有一定安全感。人有时候很奇怪,明明已经在外创业办了企业、发了大财,却依然迷恋公务员的那个编制。在他们来看,这个编制安全。
三是如果要辞职,还是会十分稳妥地想好下一步,才会作出决定。像今天的许多公务员,一般辞职之后就会找到下家,而且这个下家还非常不错,至少是当公务员利益的多少倍之多。比如有的下海就当了某公司的高管,有的下海立马就成立了公司,等等。虽说是辛苦,但更多的是收获。
当然,有一种人是想让自己更加洒脱、自由,不想受到体制的束缚、僵化,不想浪费自己的人生,也不想让多年来怀惴的梦想化为泡影,从而走向下海之路。
事实上,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振兴,还是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涌向市场、奔向社会,而不是去争当公务员,否则是没有多大希望的。要实现这样的方向,打造一个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创造一个更加安全、更加公正的社会环境,才更显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