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基本理解
社科基金与我们的科研是密切相关的,是我们学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人研究方向、研究兴趣和研究焦点密切相关,也是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申报各类社科基金项目可以更加系统、更加深入地去思考自己研究的方向和问题,同时申报的项目经费可以用来购买自己研究生涯中所需要的图书、数据、设备和各类服务,能够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过程中,有些学校还会给予配套资金来支持老师们做研究。一个社科基金项目的完成,意味着研究者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又多了一些成果,无论是论文还是专著,无论是案例还是理论,它们都丰富着研究者的学术思想体系,同时对研究者的教学工作和产业实践工作都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社科基金项目,可以使我们研究的问题更加明确,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越走越远,同时这些项目也可以支撑我们在职业领域走得更加顺利。从这些角度来说,我们应该积极努力地去申报各类社科基金项目。
对于大多数作者来讲,申报社科基金项目不仅是自我提升的需要,同时也是工作的要求项目,很多作者一方面想要通过项目立项证明自己,另一方面又对此感到陌生,不知道要如何为申请社科基项目做准备,只是等待着选题指南公布后,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去研究,但是如果只是等待选题指南公布,那么剩下的填写申报书的时间、修改的时间就寥寥无几,时间上的紧迫性、准备的不充分性等都有可能会降低申报的成功率。我们要用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准备课题申报,在选题指南发布前,就需要对自己要研究什么,做一个计划,然后准备好文献综述、前期成果、团队成员等方面的内容。
二、选题指南发布前的准备
(一)文献综述
很多人都能体会到文献综述是申报书中相对烦琐也比较难写的地方,即便修改多次,也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文献综述难写。如果在填写申报书之前没有对相关话题进行过系统的梳理和比较,没有进行过相对深入的研究,那么更容易出现文献综述耗费时间久、写作不到位的情况。当然,如果我们在一两年前就已经研究过或是准备了相关话题各个方面的材料,那么在申报课题时对文献综述就能手到擒来,就不需要再花费大量时间去做文献研究。那时就可以对已经准备好的文献综述进行修改完善,文献综述的写作整体可以围绕“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去解释,通过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各方面的研究观点呈现,去进行文献述评,然后推导出自己要怎么研究。所以在准备文献综述时,可以将相关的研究主题的国内、外综述都提前准备好,在选题指南发布后,正式写作时就可以快速的选择课题中需要的综述内容,在此基础上调整修改,这样就可以预留出更多时间进行其他方面的写作。如果前期没有做这些工作,等到选题指南发布了再去做,时间上就会有些紧张。
(二)前期成果
前期成果是课题申报人及课题组成员在申报本课题前的,在相关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调研报告、专利、网文等,也可以是其他校级、市级、省部级课题等,是课题评选的一项重要指标。很多作者选了一个很好的选题,但是,申请书中却缺乏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这就容易出现前面各方面内容都不错,但缺少相关研究支撑的现象,从而影响申报书的整体成绩。在选题指南发布前可以提前有准备的去进行前期研究,一旦选题指南发布后,申报时间就基本定下来,再准备前期成果基本不可能。前期成果和文献综述是密切关联的,可以同时进行,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寻找写作思路,找到感兴趣的、可以研究的问题,形成自己的成果。等到选题指南发布的时候,最起码已经有了相关的普通期刊、核心期刊乃至专著等成果了。前期研究成果最好是保持在5篇左右,且与本次课题之间是相关的,最好能让评审专家从研究成果题目上一眼就看出它们是相关的,如果实在没有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那么间接的成果也可以,比如,研究成果当中没有涉及视频和直播这两个关键词,但是研究成果中涉及了新媒体、自媒体等概念,也是可以的。
(三)团队成员
除前期各类材料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团队成员。不同类型的课题有不同的要求,青年课题的成员要求一般都得是青年,普通课题的成员要求是要和研究的课题相关。比如,要研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新媒体网络與情引导机制,团队成员中就需有相关的医疗专家、政策专家、大数据专家、與情专家等。这些人可以在平时的社交关系中找到,需要提前和对方沟通,并且邀请其参与到研究团队中来建言献策。但也有可能在我们的社交关系中,缺少某一类专家,那么在选题指南发布前的时间我们就需要想办法结交这方面的专家或者技术人员来不断调整团队成员。
作者:施利娟(科研写作研究所编教研总监助理)
请尊重原创,未经许可,拒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