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项目申报中介收费】揭示涉企违规收费问题的审计方法

时间:2023-04-30 17:44:3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行政审计汇编 2023-01-22 09:20 发表于辽宁

规范政府部门的涉企收费行为,是降低企业成本、改善营商环规境、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政商关系、厘清政府职能边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揭示违规收费问题并提出治本之策,一直是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关注的重点。笔者结合近五年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实践,将违规涉企收费问题归纳为五大类,并总结了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审计方法。

揭示违规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问题

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明确的征收范围和征收额度。近年来,随着为企业减负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有关部门连续出台文件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并对违规收费问题进行严肃查处,使违规收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或对政策理解不透彻,仍然存在违规收费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违规收取国家已明令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二是未按政策规定对特定事项进行收费减免。

对此类问题的审计方法,一是进行整体风险评估。违规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是个别地方政府虚增财政收入的常用手段。审计人员首先要分析各级政府连续几年的财政决算,重点关注非税收入占总预算收入的比重和非税收入的年度变化。如果非税收入占总预算收入比例过高或当年非税收入出现异常增长,则违规收费的风险较大。二是进行分项对比。将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年明令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整理为负面清单,与地方财政部门的非税收入明细表进行逐项对比,判断是否存在违规收费问题。其中要重点关注非税收入明细表中的“其他收入”科目,防止个别部门将已取消收费事项改头换面,纳入其他收入。三是进行数据筛选。部分公益类建设项目可以减免征收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收集整理财政部门的非税收入电子票据,形成数据库,运用SQL、网络爬虫等搜索技术,筛选出中小学校舍建设等公益类项目的缴费数据,测算缴费比例,审查是否存在应减免未减免的问题。

揭示违规转嫁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成本问题

按照政策规定,行政审批事项的前置性中介服务,应由政府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发生的相关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不得转嫁给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企业。但在实践中,个别审批部门因财力不足,或服务意识较为淡薄,往往将中介服务费用转嫁给企业。此类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批部门将由自身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的中介服务事项,交由企业自行委托并承担费用;二是审批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提供中介服务后,要求企业向第三方机构支付服务费用。

对此类问题的审计方法,一是从审批业务入手,掌握总体情况。重点分析发展改革、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的审批程序,掌握哪些环节需要第三方机构提供中介服务,服务成果以何种文件表现出来,进而掌握该部门近期内此类服务成果的数量、对应企业及第三方机构名称。二是分析审批部门的年度决算及合同台账。查看年度决算中有无向第三方机构支付服务费,合同台账中有无与第三方机构签订的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如果没有相关付费记录和合同文本,则该部门极有可能向企业转嫁了中介服务费用。三是运用大数据分析。从同期发票数据中筛选出申请行政审批的全部企业的业务发票,再从“商品或服务内容”一栏中筛选对应中介服务字段,关注是否存在企业自行向第三方机构缴费的情况。

揭示行政机关下属机构违规开展经营性活动问题

为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行政机关下属机构开展经营活动是受到严格限制的。但是,由于部门财力不足难以为下属机构提供必要经费、依托行政权力获取丰厚利润的刚性利益结构存在惯性等,行政机关下属机构违规开展经营活动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违规开展经营活动,二是行政审批机构下属单位违规开展与该机构行政审批事项有关的中介服务,三是行政机构下属协会违规开展评比、评奖等活动并收取费用。

对此类问题的审计,一是全面收集信息。掌握审计范围内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名单,行政审批机构下属单位名单及未脱钩的行业协会名单,在此基础上分析上述单位的经费保障程度,将其中经费保障程度较低的单位列入重点审计范围。二是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将上述单位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信息进行筛选,重点关注“评估”“评审”“评奖”等字段。同时,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在上述单位的网站搜索业务广告、评奖通知等内容。三是开展现场审计。对上述两个环节中锁定的可疑程度较高的单位进行延伸审计,综合分析财务凭证、合同台账、银行流水等资料,审查是否存在违规收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审计成果,核查有无设立“小金库”、乱发放津补贴及利益输送等问题。

揭示电子政务平台的违规收费问题

电子政务平台是为企业及公民个人提供便利化服务、改善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的有效方式。按照政策规定,政府部门通过建设电子政府平台为企业及公民个人提供服务,属于政府的必要行政成本,应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建设及运营电子政务平台投入较大,一些政府部门预算约束较紧,承担建设运营费用压力较大。同时,一般情况下电子政务平台提供的不是普惠式服务,而是服务于某些特定企业群体,在“重管理、轻服务”的错误思维模式下,个别政府部门认为“谁使用、谁缴费”是合理的。出于上述两点原因,一些政府部门还存在将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运营成本转嫁给企业,增加企业负担的情况。

对此类问题的审计,一是进行顶层梳理。全面掌握审计范围内电子政务平台的数量、建设时间、建设成本、运营费用、服务内容、服务群体等情况,形成清晰的整体影像。在此基础上结合财政预算,将建设运营电子政务平台的预算支出与实际建设运营成本进行比对,筛选出配比关系明显不符的单位,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二是进行重点延伸。选取建设运营成本明显超出预算支出或预算中根本没有相关支出内容的单位,全面分析财务支出、合同文本等资料,结合座谈了解,排除先建设运营再进行结算等特殊情况,查看是否存在违规向企业转嫁费用的问题。三是进行关联验证。对提供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运营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和使用电子平台办理业务的企业进行调查,核实企业向第三方机构缴费的真实性及缴费金额。

揭示违规收取保证金问题

违规收取各类保证金、保险费,虽然不以最终占有企业资金为目的,但在一定时间内挤占了企业流动资金,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规定了保证金征收范围,范围之外禁止收取保证金。审计中发现的违规收取保证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部门自立名目收取保证金,二是违规继续收取已明令禁止收取的保证金,三是逾期不退还已收取的保证金。

对此类问题的审计,一是熟练掌握政策,了解哪些保证金是合规的,哪些是曾经允许征收但现在已经禁止的,以及禁止征收该类保证金的政策依据。在此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全面梳理,查看哪些账户用于存放保证金。二是分析保证金的合规性。对照政策法规,分析上述单位存放的保证金中哪些是没有法规依据的,哪些是国家明令禁止征收但仍继续征收的。同时,结合单位的业务数据,分析哪些保证金是相关业务活动结束后应予退还但仍未退还的。三是摸清资金用途,扩大审计成果。重点筛查保证金专户中的大额支出,核查是否存在地方政府为弥补财力不足挪用保证金、保证金管理部门截留保证金利息用于本部门支出的问题,以及是否存在将保证金进行委托理财等严重违规问题。

上述五大类违规涉企收费问题的审计方法,是按照“由总体到局部、由一般到特殊”的思路,以“可推广、可复制”为出发点探索出来的,是为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外,审计人员应保持足够的职业敏感和敬业精神,不断积累适用于“一时一地”的审计方法,与上述常规方法结合使用,收到“以正合、以奇胜”的效果。比如,审计人员在调查某交通运输部门是否存在违规设立行政审批前置条件时,收集了对方相关事项的前置审批文件,根据编制文件的单位名称,顺藤摸瓜,查出了其下属单位违规开展经营活动并向企业收费的问题。

收集行政审计方面案例和法规汇编,分享审计经验,交流审计心得。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