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中药申报标书】这个项目,撒下药学科研的“燎原火种”

时间:2023-04-29 01:53:0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来源:【健康报】

随着医改步伐的加快,药学服务转型的深入,医院里药学的学科属性愈发凸显。推动药学学科高质量发展,医、教、研“三辆马车”缺一不可。其中,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石,科研是药学学科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日前,由百济神州支持的“耀动神州——赋能医院药学科研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白求恩·求索—药学科研能力建设项目评审总结会”以线上方式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主论坛及华东、华北、广东和创新4个分论坛组成。

与会专家与科研项目申报者围绕药学科研工作的重点、路径与未来等话题展开尖峰对话。与会专家纷纷表示,作为抗肿瘤药物大体量研发项目,白求恩·求索—药学科研能力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白求恩项目”)不仅是一个面向药学科研的平台,也是药学学科立科的动力与基础,为处于起步阶段的药学科研工作撒下了“火种”。

据介绍,该项目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发起,百济神州公益支持,旨在提升国内肿瘤药学领域科研水平和临床药师的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推动肿瘤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2020年7月,项目首期启动资金为500万元,资助了44个科研项目。基于一期成果,本期项目追加500万元,计划资助58个科研项目,以期通过助力药学科研工作,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生存的希望。

肿瘤和药学领域专家参会

加强药学科研

是新时代新要求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赵荣生在开场发言中表达了科研工作在药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如今医院药学部门的职能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开展了更多的锚定国家卫生健康发展战略、行业重大问题,面向生命科学领域前沿的医药协同研究,这有助于推动药学学科早日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国家层面来说,药学领域的科技创新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主任吕迁洲表示,药物研发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引擎,也关系到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安全。

除了国家科技创新需要药学科研的支持外,逐渐深入的医改也需要药学科研做后盾。对此,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副院长刘超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举例,绩效考核要求控制一类切口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虽然业内有很多相关临床指南,但却鲜有关于符合我国情况的抗菌药物整体指南,此时就需要药学科研去填补这个空白,再通过指南指导临床用药。

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胡欣也深有感触,胡欣表示,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在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医保药品管理改革进展与成效蓝皮书》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在34种上市的1.1类新药中,有26种已经进入国家医保。新进入新版医保目录的67种药品中,有27种药品于2021年上市。特别是新型抗肿瘤药物,从研发到获批上市再到进入医保,国家出台了全链条的扶持政策。这足以表明,处于新药研发生产初期的研究工作也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重点。

国家改革发展大背景决定了药学科研工作的必要性,同时也给药学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药学部主任汤静站在专科医院的角度分析说,专科医院临床医生用药经验非常丰富,但面对新政策仍有些茫然,在帮助他们更好地做好考核相关工作外,从他们的困惑出发,临床药师更容易发现研究的新角度。

“对于大型公立医院来说,着力建设研究型医院是一道必答题。大型公立医院资源丰富,只要加强激励引导,政策措施得当,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加大投入和加强队伍建设,一定能为药学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结出丰硕的果实。”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副院长张磊看好药学科研的未来。

个人与学科发展

需要科研支撑

从学科建设层面来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主任李国辉认为,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科研,“没有科研就没有专利、成果等,学科也就没有相应的学术地位”。

山西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张鹏表示,从药学服务层面来说,当前,药学人员走进临床,加入全院MDT(多学科诊疗)团队,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要想在团队中或者日常诊疗中更好地发挥药学人员的作用,就要以科研来支撑,使药学人员发出更有说服力的声音,更好地参与临床用药工作。

科研对临床工作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药学部主任林厚文举了个例子:“我院临床药师顾智淳带领抗凝药师团队长期耕耘在临床,起初他围绕临床用药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产出了一系列成果,后来又通过真实世界研究加以检验,如此循环往复。在此基础上,他牵头构建了新型药物治疗管理平台,最终组建上海抗凝药师联盟,成立抗凝门诊,可见科研工作的支撑作用间接反馈在临床工作中。”

顾智淳的经历从另一个层面表明了科研工作的意义,即个人的职业发展。就像赵荣生与林厚文一再强调的那样,临床药师与临床医生不同,虽都从临床出发开展研究,但药学科研的研究主体是药理学、药代学,甚至社会科学等方面,是临床医学研究的有益补充。

药学人员

科研热情高涨

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对药学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医院药学人员带来了挑战。不得不说的是,药学服务转型还在进行中,药学人员的专业知识还待加强,科研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一条更高效的路径。白求恩项目就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专家表示,通过白求恩项目,看到了药师投身科研工作的热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陈孝惊喜地看到,在申报的研究项目中,有不常见的新冠肺炎治疗创新药物、罕见病治疗药物、儿科用药等,“可以看到药师关注范围之广与思考之深”。

作为白求恩项目的评审专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张晓坚介绍,白求恩项目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发起,百济神州公益支持,旨在支持肿瘤药学创新科学研究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助力中国肿瘤药物创新发展,造福广大肿瘤患者。

张晓坚主任发表演讲

白求恩项目于2020年7月启动,首期启动资金为500万元,资助了44个科研项目。基于一期的优质效果,从2022年1月启动以来,白求恩项目第二期共收到88份申请标书,项目组成立了由20位评审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核,最终58位申请者的研究方案脱颖而出,15项研究获得10万元基金资助,43项课题获得5万元基金资助。

同为白求恩项目评审专家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药学部主任刘茂柏评价说,在这些申请研究中,很多研究在研究价值、研究的创新性、研究内容的突破性、研究设计的合理性、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等方面都有出色表现。

刘茂柏主任发表演讲

“尤其是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提交的研究基础扎实,兼具创新性、严谨性、科学性等,来源于临床、高于临床,树立了药学科研的标杆。”刘茂柏说道。

解放军总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郭代红说,对于申请的研究项目涉及的药物品类,小分子靶向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乃至中西医结合药品研究都来源于临床,且符合国家倡导的方向;对于申请的研究项目覆盖的环节,药物警戒、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乃至社会科学方向研究,都是时下的热点。

郭代红主任发表演讲

百济神州事业准入部总监黄艺凤介绍,百济神州与白求恩基金会曾对28个省级行政地区的超过500家医院和900多位肿瘤药师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超过94%的肿瘤药学人员希望在1~2年内参与肿瘤药学科研项目。正是因为政策的支持、药学人员的热情等,药学研究在近10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质与量的双重飞跃,且势头不减。百济神州始终重视新药研发投入,连续多年研发投入位于国内前列,临床试验覆盖五大洲的45个国家。未来,百济神州也将通过更多方式为专业人才培养、药学科研工作、药学学科发展提供助力。

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标

那么,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孰轻孰重?对此,中国医学科医院血液病医院药学部主任章萍把逆向思维应用于药学科研,“我们在药学监护的基础上,建立血液病个体化监测平台,将基因组学和药物治疗浓度监测相结合,精准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同时利用科研手段去解决临床问题”。

章萍主任发表演讲

沿着这个思路,该院开展了关于卡非佐米的研究。研究基于临床发现,基于体表面积计算给药剂量,而其肌酐清除率几乎不受患者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影响。研究表明,药代动力学特征是影响卡非佐米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应明确卡非佐米剂量浓度,探索卡非佐米疗效和安全性的标志性药动学参数,确定安全有效的浓度范围,选择合理的给药剂量。

“药学科研其实就是有技术支撑的临床药学服务——发现临床问题,提出假设,制订研究方案,进行临床干预。让药师到临床中去,因为课题从临床中来。”章萍总结道。

与科研课题同样来源于临床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药学科研发展历程不同,该院药学部主任王晓玲一句话总结为“北京儿童医院药学团队是随着临床综合评价逐渐成长起来的”。她举例说:“贝林妥欧单抗是我国首个获批单药治疗成人和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疗法,美国批准其用于治疗微小残留病灶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但我国还未批准其这一适应证,因此我们通过开展临床综合评价,来探究其安全性、有效性等。”

王晓玲主任发表演讲

无论是逆向研究还是临床综合评价,章萍与王晓玲都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前者表示,科研成果不属于每个个人,而是研究团队密切协作的结果。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海鑫认为,无论是临床医师与药师,还是药科大学与教学医院,“在药学科研中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团队协作就是一个你成就我,我成就你的过程”。

链接

关键词:药品临床综合评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药学部主任左笑丛:抗肿瘤药物上市前研究样本量一般较小,研究周期也比较短,因此上市后评价非常重要。抗肿瘤药物临床综合评价其实重点着眼于患者能否获益,然后才是疗效、治疗费用、使用与配备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许东航:目前,肿瘤领域新药上市速度不断加快,但在临床使用时,仍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一定要把临床综合评价这个工具用起来,通过同类产品间的比较,逐渐梳理临床用药与建立研究思维,开展相关评价,回答临床医生提出的问题。

关键词:药学科研路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唐欲博:开展药学科研首先要能发现临床问题,聚焦临床问题,提炼其基本属性,然后通过药学人员的优势,找到其研究的创新性。在此基础上,药学人员利用专业优势和交叉融合的方式,去开展更深层次的、更高水平的、创新性的药学科研。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黎小妍:临床药师做科研,第一要有科研思维,善于从临床中发现问题。第二要结合临床和科研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第三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药学部主任邵华:临床非常需要针对不同人群的精准给药方案。药师可以帮助他们制订方案,再把方案进行标准化,进而指导临床用药。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继勇:医院药学研究与药学院药学研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依托的平台不一样,医院药学研究依托的是医院的资源,如标本库、患者资料等,这是医院药学工作者开展科研工作的宝贵资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药学部金敏:中药可以开展中药质量研究、标准化研究、储存研究、辅助用药研究等,希望能够发挥中医药的特点更好地为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提供药学人的支持。

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李娅:指南里面没覆盖到的内容,或者对一些指南提出一些质疑,这就是我们研究者思路之所在、科研命题之所在。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黄美近:药学部门的科研侧重于临床还是基础,定位很重要。比如说附属高校医院,有科研平台,可以在药学动力学研究方面做得更好。

关键词:药学科研管理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院长吴汉森:可能药学临床研究做得非常好,但跟医药公司的合作很欠缺。要想在临床药学科研上实现重大突破,如果没有医生、药学专家及医药公司的深度合作,即使有所突破也难以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主任范国荣:科研要有小环境与大环境的支持。小环境实际上就是科研氛围。大环境是提升药师的科研素养,通过科研素养训练,使其在一线带着研究头脑去观察,从临床中发现问题,然后转化为科研项目。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谢守霞:设立临床药师和科研药师绩效考核标准,经过绩效二次分配,调动药师科研的主动性、能动性。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麦海燕:要抱住本院重点学科的“大腿”,在大数据平台下,开展药效评价或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真实世界回顾性分析等,守着重点学科边做边学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主任卞晓岚:管理者应该给予药学人员更好的科研素养训练,帮助他们融入整个临床科研团队;借助与临床、学校的合作,帮助他们产出科研成果;帮助科研人才持之以恒、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开展科研工作。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方罗:人员脱节问题需引起重视,我们招进来很多高学历学生,但发现他们不能非常好地从临床中发现问题。我觉得应建立全新的带教与培训制度。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主任吴晖:科研成果最重要的转化应该体现在药学服务方面。药学科研一定可助力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因为只有助力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科研工作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主任伍俊妍:每个学科带头人,每一位科研精英,都应该思考医院药学的发展。药师要有更好的研究条件去开展研究,围绕医院治疗的关键问题或者未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

关键词:社科类课题研究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梅清华:社科类课题对药学科研有很大帮助,与基础研究相比,它不需要前期的积淀,只要有好想法就可以开展。开展社科类课题研究能够拓宽研究视野和领域,获得更多的研究机会。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王立军:我认为,解决药房实际工作问题,就是社科类课题研究。基于此,我院解决了药品采购入库信息化管理、麻醉药品全流程闭环管理等问题,减少了差错,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广东省人民医院钟诗龙:社科类课题研究对凝聚科室的战斗力非常重要,可以把青年药师组织起来,通过“登峰计划”激发大家的创造性、凝聚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安昌:我们正在开展社科类研究,即结合医疗中心建设,与地市级医疗机构联合,一起做一个能够贯彻分级诊疗理念的试验研究,把药学人员统筹在一起,收集有效数据,开展范围更大的研究。

关键词:药学科研人才培养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沈甫明:发现问题是最难的,怎样才能发现问题呢?关键靠人。有心者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重大突破,所以我们要让自己成为有心者,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来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李新刚:第一,做研究人是第一位的,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并举,输入新鲜血液;第二,开展科研相关培训;第三,广泛合作,科研不是一个人的闭门造车,一个科室要有一个科研方向,每个人也要凝练出自己科研的方向,这个科研方向一定要和医院的发展相匹配才更长久。

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刘东:白求恩项目洒下的是科研的种子,收获的是年轻药学人才,以及今后药学队伍的成长与壮大。

文:王天鹅

编辑:刘欣茹

审核:韩璐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来自【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