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利辛县是安徽人口大县,在校学生较多,有近30万人。打造特色品牌和龙头学校,让每个学龄段的孩子都有机会接受到特色优质教育、安心在家门口就读,是全体利辛教育人凝心聚力、铆劲前冲的动力。
航拍利辛机电科技学校
细节成就幸福一中
2009年9月10日,王伟红来到安徽省利辛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利辛一中),从平行班的教师,到后来“零班”“强基班”的教师兼班主任,再到如今 “清北班”的教师,王伟红成了学校培养尖子生的骨干力量,她还先后获得过省级优质课大赛二等奖和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今年利辛一中有4名学生分别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其中有3名是王伟红的学生。
“我是校‘青蓝工程’的受益者,是前辈老师对我进行传帮带的结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成长和进步。”王伟红感念利辛一中领导的无私栽培和同事们凝心聚力的敬业精神,“敬业的同事实在是太多了,王晴晴、吴磊、刘环山......”
努力终有回报,最让王伟红自豪的是,利辛因此留住了好生源,“以前,全县中考总分前10名全都留不住,纷纷流失到省会及其周边的高中去了,现在都选择上利辛一中。”
正如王伟红所言,利辛一中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如同利辛的教育, 1993年至1999年,利辛一中曾有过辉煌的成绩,高考达线率连续七年居原阜阳地区重点中学首位,实现了“七连冠”。
2013年,利辛一中从淝河路老校区搬到世纪大道新区,新区在当时比较偏远,老师们每天上下班都十分不方便,接送自家孩子也不方便,大家心中充满了怨气,教学质量一度出现了下滑。
“改变不了现状,就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刘年成为利辛一中校长后,一方面跟老师们谈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一方面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反映,在学校周边建新小区,申请建设利辛一中附属学校,以解决老师们的后顾之忧。渐渐地,学校周边有了人气,教育、生活配套也跟上来了。
在刘年看来,学校的发展就是解决一个个细节,跟师生息息相关的细节,“细节解决好了,师生心里舒畅了,教与学都会变得更加有效”。
看到师生在羽毛球场上摔倒受伤后,刘年想方设法改造了场地。老师骑电动车来上班,需要场地充电,学校就专门建了一个停车充电棚,免费供老师们充电。
冬天,有老师从食堂打回饭后,还未来得及吃,就被学生围住请教问题,讲解完后,饭菜都凉了。刘年发现后,给每个老师办公室都配备了一个微波炉,“这些小事让我们备感温暖,工作起来的劲头更足了。”王伟红说。
有学生反映学校的水是地下水,不好喝,甚至有杂质,刘年就想在校园里安放净水机,但咨询后发现费用太高,于是转换思路,把净水机租赁过来,节约了成本,减轻了开支——一瓶净化过的开水只需0.15元。
同样的方法,也用在空调安装和使用上,有学生反映,天热时在寝室里睡不着觉,影响休息和第二天的学习,刘年就与某知名空调品牌公司商谈,采取租赁的方式,给每个学生寝室都安装上空调,每个学生一个月最多只需要花10元钱,就能睡在舒适的空调房内。
吃也是细节,“吃好吃不好,以后知道”。刘年非常关心学生的饮食,不仅要健康还要营养可口,每到学生吃饭时间,他都会去食堂里转一转,看哪些窗口前人多,人少的,则要去询问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
一些学生想去校外吃特色美食,刘年担心校外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于是大胆决定,“把学生们爱的餐饮请进校内来,接受学校的食品安全监督和检查”。东街的鸭血粉丝,学生们爱吃,把他们请进来;西街的兰州拉面,学生们点赞,把他们请进来;土掉渣烧饼学生们爱吃,也请进来。
有考入大学的学生给刘年发来微信:刘校,我们这的食堂,没一中的好。
成为利辛一中校长,刘年将校训中的“领导苦领,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三苦”改为“一苦,一善,一智”——“领导苦领,教师善教,学生智学”。
他要求学生中午必须休息1小时,晚上11:00必须睡觉,学生课前要预习,错题不过夜;老师辅导要及时跟进,督导要迅速到位,要针对学生的兴趣设计好问题,无情境不成题,以问题驱动学习动力......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在每一届高三毕业生大会上,刘年都反复叮嘱学生们:走出校园,你们就代表利辛一中,在母校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你们要牢记保持,要终生勤奋,终生学习。
“这些年学校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家思想统一了,凝心聚力育人育才。”刘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