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般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触达用户,让有兴趣的用户自动填报资料报名,官方给予统一的培训,优质内容给到官方曝光和推荐,质量更佳的可以给金钱做奖励,通过一系列梯度式的奖励,不仅引导用户成为生产者,同时由于是官方把控,因此成本也是很好控制。相比较签约,自己招募的用户相对金钱成本低,这批用户的平台忠诚度高,若能培养出知名网红,平台也会跟着受益,但缺点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教育成本,且需要时间培养。
两种方式都是通过合作和引导的手段,将一批人变成成熟的生产者,进而影响更多的用户。
3 社区内容引导
有人生产,就一定要有渠道分发,而且为了扩大官方对于UGC倾斜的信息,需要分发侧辅助。例如会在某些平台连续看到类似的视频,这些视频可能是某些热门挑战,也有可能是某些新款贴纸,亦或都搭配某首音乐,一旦遇到这种情况,用户自然而然就会被同类型但不同作者的视频洗脑,能知道当前社区内较为热门的话题或者风向是什么,容易引起普通用户的跟风。这需要内容运营一定程度对推荐算法进行干预,强行将需要引导的内容加权推荐,以保证大部分用户都能有“哦,现在这个好火啊,我也试试”的心态。
从分发效率来看,人为的干预推荐算法是不合理的,因为会混入人为主观因素,但在前期要做引导的阶段,是需要引入这种“煽风点火”的干预。
二 内容的泛化
增加了大量UGC,意味着短视频社区的内容源得到了巨大的补充,内容的品类和调性也是丰富多彩,此时会遇到一个问题,即很多优质的内容分发不出去。原因是早期由于推荐算法在匹配内容与用户时,一定会有一部分内容跑出来并受到社区内大量用户喜好,因此这批内容的曝光占比会居高不下,而被这些内容吸引进来的用户也越来越喜欢这类内容,推荐算法由此又积累了更多这类型用户的数据,继续推荐这类内容,循环反复导致内容上的马太效应。
因此在内容平台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要开始着手准备做内容泛化。内容泛化,顾名思义,即将端内的分发内容品类尽可能扩张,以此吸引更多不同群体的用户进入消费内容,这样既保证了内容的多样性,同时也能拉到更多用户群体,最后使得产品的留存数据不跌的前提下,DAU还能持续增长,并且产品的用户天花板也更高。早期抖音的用户群体是所谓五环以内的用户,潮酷、年轻是用户群体的典型标签,但随着产品体量的增大,必须要向更多用户群体扩散,将更多用户群体吸引进来,为此产品的slogan也换成“记录美好生活”,开始向五环外、三四五线城市下沉,平台内的内容也开始多元化,不仅有潮酷的技术流视频,也能看到很多原生态的内容,这就是典型的内容泛化。
促进了UGC的生产,一定程度是在内容源侧做了泛化,因为大量的用户会创造出众多内容品类,可能不再局限于原来社区所喜欢的内容,而泛化则是要帮助这些内容能够在端内找到喜欢它们的用户。这就有两个方面可以做,一是通过渠道测投尝试更多内容来吸引用户,二是尽可能利用探索流量来探索出当前用户是否有新的内容喜好。
渠道测投是通过不同的广告素材,在买量渠道侧进行小成本测试,主要看广告素材在外部投放的成本跟用户留存。这里测投的素材一定是跟正常产品买量所用的素材是不太一致,需要进行探索新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渠道,利用新内容,引入新的用户,进行内容和人群的泛化。
利用流量进行内容探索,这需要推荐系统来完成,即给予用户一些他们之前完全没有看过的内容,来试探这些内容对于用户的接受程度。流量的探索对于内容泛化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能极大的拓展内容品类的曝光,同时也能让平台内的内容不会收敛于单一,当然这里面需要很复杂的推荐算法,本文就不详细叙述。
做内容泛化必然会导致短期的数据下跌和成本上涨,这是泛化所要经历的阵痛,只是我们要尽可能的把阵痛控制在较短的时间内。
三 建立关注关系
一个短视频社区,最终的形态就是短视频的消费平台+有氛围的社区,消费是基础,社区是升华。当我们将消费指标提升上来,意味着产品有稳定的基础,可以在这个阶段,着手开始准备搭建社区。
一个社区的核心,是要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聚集到一起,让这批人之间相互产生连接,而在短视频领域,内容就是连接的载体,用户与用户通过内容相互产生互动,进而产生连接,进而聚集到一起。因此内容始终是短视频社区的基础,基础牢固了,才有下一步的提升,否则只是空中楼阁。
在短视频社区里,从互动的角度来看,几种互动行为的关系深度是依次提升的,点赞是最简单的行为,而且大概率是针对内容本身;分享是点赞的升级,对于内容的认同感提升到我愿意为该内容站台的层面;评论是前两者的升级,我在这条内容里留下了我创造的内容,我是参与到这次的内容创作;最高级的关系是关注,这是从内容纬度上升到了人的关系纬度,认可的不再仅仅是内容,而是创作出这个内容的作者,我愿意持续的关注作者并消费他的内容。因此做短视频社区,最重要的是做关注关系。
简单来说,关注关系有这么三点方向可以尝试:
第一,曝光更多优质的可关注的创作者。提升一个数据的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提高它的曝光,让更多的用户看到。对于关注数据也是一样,可以在大量合适的位置加入优质的创作者,引导用户关注。例如在关注页无内容时增加大量的优质作者头像,在客态个人页关注成功后继续弹出多个类似的作者引导关注,在登录成功后推荐优质作者等。核心是在合适的位置,推荐合适的作者,这样能从数据指标上看到关注数据在上涨。
第二,加入推荐策略。给足了曝光位置,就要很好的利用起来才行,因此在对应的位置推荐什么类型的作者,是非常需要推荐系统来帮忙的。一般方向有两种,分别是PYMK(people you may know)和PYML(people you may like),前者适用于用户有很多朋友在社区内,后者则适用于大部分冷启动的社区。推荐系统通过平台内作者的属性,以及用户的喜好,做一次人与人的匹配,能够进一步提升关注数据。
第三,拉入用户的关系链。这一步一定是建立在前两者之上的,因为想要获取用户的关系链,是需要用户的极度信任,这也是一个社区相对成功的表现。在国内能获取到用户的QQ好友或者微信好友,就能成功的将用户的关系链沉淀到平台内,国外则主要是Facebook和Instagram的好友。当这些关系链拉入平台后,对于新增、留存都有明显的提升,最主要的是平台可以根据关系链提升内容消费的体验,反哺内容消费。
总的来说,短视频社区的关注关系是建立在内容消费和有一套优质的创作者体系之上的,而且顺序是无法颠倒,否则就仅仅只有某些数据的提升,而无法构建真正的社区。
至此,从第一阶段的工具起量,到第二阶段的打造内容消费平台,再到第三阶段的构建UGC生态,产品是一步步的完成了转型。基本相对成熟的短视频社区业务就算是完成了0到1的阶段,再往下就是继续滚雪球,不断的把平台做大做强,从1到100,甚至1000的阶段,那就是另一段故事了,若有机会再跟大家详聊。
下一篇文章将会跟大家聊聊短视频的0到1阶段的增长、商业化等方向的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