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汕头市重点课题申报】汕头探索“五知一体化”,推进“山治善治”

时间:2023-04-16 23:14:5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p>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对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汕头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和设区的市立法权,健全完善法律规范、实施、服务“三大体系”,以高质量立法、高水平执法、高标准服务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汕头法治汕头。

为助推汕头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汕头市司法局积极参与“工改工”政策制度的研究审核把关,推动“工改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出台,同时充分发挥两批共10个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地气、聚民智作用,通过共商共议推动科学民主立法,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法规制度。

针对镇街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碰到的问题,该局成立工作专班着重研究解决并取得显著成效,截至10月全市67个镇街平台办案量11195件,全省排名第6.以行政执法平台为抓手推动执法信息化、移动化。该局还推动公共法律资源下沉服务基层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今年来共组织办理法援案件5015件,其中一体化服务176件,挽回损失超1500万元;推动全市1089个村(社区)继续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今年来共开展法律服务近1.3万宗次、法治宣传3600场、法律咨询9000场次,不断提升公民的法律服务质量,增强法治意识。

汕头市公安局针对警力缺口矛盾与辅警队伍建设等问题,联合多部门借力经济特区立法权,推动出台《汕头经济特区警务辅助人员条例》,使辅警正规化管理纳入法治化发展轨道,辅警队伍在法治保障中的辅助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

该《条例》明确了辅警职能定位,有效消除了辅警因身份、使用定位、职能边界不清晰,继而诱发违法违纪案事件或负面舆情的隐患;统一规范辅警招聘的标准与程序,加强对辅警的培训与考核,有效强化了辅警队伍文明执勤、令行禁止的纪律作风养成;明确了辅警薪酬福利制度,解决过去辅警薪酬待遇与福利保障水平在低层次徘徊的难题,极大提高了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濠江区检察机关刚柔并济构建“法治之窗”,积极践行“坚持把诉前实现保护公益目的作为最佳司法状态”理念,针对通过沟通能即时整改的问题,以座谈沟通、圆桌会议等方式进行建议前“磋商”,磋商整改率达100%,有效促进综合治理。近三年来该院近87%的诉前案件均系发出检察建议,初次监督整改率达到98%以上,有力推进检察建议内容落地见效。

德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标志。“德治教化”,是实现市域“善治”的重要基石。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汕头积极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汕头研学之旅等系列教育实践主题活动,加强宣传道德模范、“汕头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各类文明先进典型,推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努力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营造崇德向善良好社会氛围。

提高德治教化的重视程度。共青团汕头市委将“德治教化”摆在工作重要位置,在三微一端等重要阵地以视频、网络推文等多种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教化手段生动性。潮南区委宣传部打造“潮南区德治教化大讲堂”品牌项目,截至目前共开展38场次活动,通过文艺创作表演、道德故事分享、礼仪知识教育、志愿服务等形式,弘扬道德文化,传承优良家风。汕头各级工会利用人民广场、活动中心等阵地开展民法典宣讲活动,旗帜鲜明反对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关注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及其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汕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牵头市卫健局、市教育局、团市委等单位,创设“同在阳光下”未成年人心理援助志愿者培训项目,针对教师、家长、学生等不同群体展开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为未成年人等群体提供心理教育、咨询服务。团市委开展“伙伴同行”青少年社矫帮扶计划,助力问题少年回归社会;对困境留守儿童摸排走访超1000人次,针对性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广泛提高志愿服务覆盖面。共青团汕头市委大力推进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更多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建成志愿服务站1255个,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汕头市委宣传部依托“同在阳光下”项目团队力量,培训志愿者逾4.9万人次,吸收参与项目的志愿者人数3688人,项目服务人数累计超过30.2万人次。

自治,是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社会治理模式。自治是夯实市域社会治理的根基。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汕头注重调动社会主体和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成立街区商户自治协会、小区物业联席会等自治组织,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激发市域社会治理活力,实现“平安共建、协同共治、民生共享”。

汕头市民政局依托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各村(社区)党组织严格贯彻群众路线,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于2020年9月全面完成全市1087个村(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动婚丧领域移风易俗等要求融入村规民约。其中,金平区莲光社区、濠江区玉石社区、澄海区福洋村、潮南区大寮村、南澳县宫前盐村等5个村(社区)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入选广东省“约来粤好”主题优秀百篇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名单,以优秀促进步,以典型授经验。

在此基础上,各村(社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遵守维护村规民约。如潮南区陇田镇东华村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监督岗,引导党员带头执行村规民约,对遵守村规民约的模范村民进行通报表扬和奖励,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进行长辈教育谈话等易接受、便执行的方式进行警示惩戒,推动村规民约有效落实。

金平区以金东街道百合园社区为先行实践点,将社区划分为5个网格,网格下配备楼长50名,以社区党建带动综治网格化管理发展,以志愿服务提升综治网格化服务水平,构建“党建+网格+志愿服务”的综合治理新模式。发动辖区老干部、老教师等热心“五老”人员成立“红袖章”治安巡逻队,每天走街串巷义务巡逻。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雪亮工程”监控建设、智能养老服务中心,打造社区自治平台。

与此同时,街道社区主动与区域内外单位对接,与汕头大学、金平区人民医院、中艺职业培训学校等1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为辖区居民提供扶贫助学、义医义诊、科普教育等民生服务,今年来共开展结对共建活动20场次,服务群众960多人次。

智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是体现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加快市域社会治理智治建设,推进现代科技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用科技伟力为社会治理引入新范式、创造新工具、构建新模式,是实现智治善治的有效途径。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汕头积极发挥智治支撑作用,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推动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试点、省级示范点智感安防区、智慧交通管理系统、“网格化+物联网+5G+雪亮工程”智慧管理系统等平台建设,以科技赋能推动实现智慧治理。

如汕头市城管局利用数字城管平台赋能新时代城市管理工作,利用数字城管平台探索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通过积极整合监控、信息系统等资源的对接、数据共享和平台间互联互通,初步建立起“智慧城管”脉络,先后实现防违控违监督管理、桥梁在线监测、人流统计监测等系统与数字城管平台相互融合工作。

与此同时,该局积极引入AI智能分析场景应用,在已有监控资源上实现天桥电梯“人员受困”、“破坏设施”、主要路段“门前三包”监控、“共享单车乱停放”和“城市内涝”等8类AI智能场景识别。针对市容环境、秩序脏乱等问题贯彻“小处着眼、未诉先办”服务理念,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运营以来自行处置群众身边的“小事”20万件。

潮阳区也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支撑打造“智治”平台,全面推进“智慧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将群众普遍办事需求集成“一件事”服务,实现“一套材料、一张表单、一次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服务目标,2022年底实现所有“一件事”可导办率100%。

在基础上,潮阳区还推动智能化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在全区273个村(社区)投放“粤智助”政务服务自助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轻松自助办理和接受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金融服务。推广“粤省事”“粤商通”便民利企移动服务平台,目前,潮阳区“粤省事”注册用户123.2多万名,潮阳区“粤商通”注册量10.4多万户,企业和群众可以足不出户实现“掌上办、随时办”,大大方便了群众和经营主体。

【记者】黄嘉锋

【见习记者】谢嘉龙

【通讯员】汕政宣

【制图】罗荀畋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黄嘉锋;谢嘉龙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