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非遗”模式大步向前,何止枣阳的粗布。在湖北非物产打折展示季活动现场,与枣阳、赵浦制作技艺展示台遥遥相望的是《流片衰竭》中的程、流篇。省级非遗山代表继承人周德安带着他得意的作品坐在镇展台上,向参观者展示他的立信的刘篇技艺。巧取豪夺的周德安,看到了意味着“福禄”的葫芦、氛围的花瓶、设计精美的装饰品——周德安的柳编作品,就不好奇了。“这个男人的手,为什么
这么巧?”朱德安的柳编作品
湖北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一个拥有300多年柳编传承与发展历史的小镇,亦是中国三大柳编出口基地之一。作为程河柳编省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朱德安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柳编技艺,并且很快就显露出过人天赋。
早年间,朱德安走南闯北打拼事业,他发现很多外省的柳编产业渐成规模,而自己的家乡程河固然有“柳编之乡”的美誉,又在“竖编”技法上独具优势,却一直没能成为产业“龙头”,让朱德安倍觉遗憾。
朱德安的柳编作品
为了传承柳编技艺,也为了让家乡的柳编产业“杀出重围”,朱德安决定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编制柳编产品脱贫致富。朱德安为非遗传承作出的努力和收获,通过一组数据有着直观体现:2017年,朱德安返乡创立聚通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其产品远销欧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2亿元,年出口创汇超过500万美元。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过程着实不易。朱德安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在手把手教村民柳编技艺时发现,关于柳编的各种标准太过混乱,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于是他与襄阳市信息与标准化所合作,研究制定了《程河柳编加工技术规范》,将柳编产业链中从柳条的种植,到柳编技艺细节等所有环节的细节都制定了标准,让程河柳编的技艺传承更科学、更有可持续性。
从一个有天赋的手艺人,成长为非遗传承守艺人,再成为带动一方就业的企业家,朱德安和他的同行们共同努力,让程河柳编如今已成湖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和解决当地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基础。
朱德安的柳编作品
朱德安的奋斗目标不止于此。他在采访中透露,除了推动经济建设、助力扶贫事业,他近期的工作重点是推动程河柳编走进校园,让学生们也能成为巧手匠,“弘扬传统文化,要从小抓起。我们希望以此让更多年轻人、学生了解非遗,亲近非遗。”
朱德安的奋斗目标,也是诸位非遗传承人的努力方向。记者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获悉,湖北省内已有2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设立了非遗研究中心,非遗项目纷纷进入校园,在学生群体中开展非遗体验、研学等活动。
经由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牵线搭桥”,红安大布制作技艺、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还与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开展深度合作,让非遗焕发青春风采,为年轻族群展现古老编织技艺的大美无言,让身处移动互联时代的荆楚非遗瑰宝,有了更多跨越式发展、突破的可能。
近年来,通过建立非遗传习所、培训基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湖北非遗在“非遗+科技”“非遗+乡村振兴”“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领域进行大胆探索,多维开拓创新。不谋而合的非遗传承人们跨界、跨域、跨业全面发力,培育非遗后继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事业,为非遗传承注入现代活力。
(图片均由采访对象提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