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佰仟征信申报函】双倍偿还,过期的征信:盐的陷阱怎么只有这个?

时间:2023-03-25 03:22:2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有理”的场阈作用下,小牛自今年3月份开始也停止了还款。但他的忧虑却没有停止。

两个月后,小牛的新问题来了。“我的央行征信出问题了。”他说。他用手机端查到的央行信用报告里已经标注“信用较差”,逾期记录在案。贷款时曾想积累一些优良信用记录的他,央行征信报告已然抹上了污点。

小牛听朋友说,像佰仟金融这种“民间金融公司”是没权限报送征信的。他怎么也想不通,为啥在央行征信里,给他放贷的机构摇身一变成了某北方地区城商行。就这样,他欠了商业银行的钱不还,于是上了征信。

这道计算题的答案是个迷

在消费金融借钱,年化成本究竟怎么算?为什么明明是在佰仟金融借的钱,在征信报告里看见的竟是欠了某个城商行的钱?对于金融消费者有权知道、机构却不会主动告诉你答案的这些问题,第一财经“愉见财经”专栏正在进行“有道计算题,答案是个谜”系列报道,本期以佰仟金融的消费贷为例,庖丁解牛所有潜藏在后台的息费成本计算法。

从小牛3100元贷款分期24个月、每月还款约265元的案例来看,这265元中,包含了分摊到当月的本金,以及6项息/费,后者即小牛获贷的总成本。

成本第一项是贷款利息。月利率为1.75%,即年化21%。也就是说小牛每月需还上当月剩余贷款本金的1.75%。由于还款方式是“等额本息”,因此期数越靠前,还的利息越多(因贷款余额较大),还的本金越少;反之期数越靠后,还的利息越少,还的本金越多。

表面上看,是佰仟金融给到小牛这笔贷款,但其背后的模式,经第一财经记者向这一链条上多名知情人士求证,其实是来自合作银行的助贷,并再经由信托模式放出。因此从小牛的案例来看,在法律意义上,贷款人主体是合作信托公司,佰仟金融则是居间的服务机构;而在央行征信体现的资金来源上,这笔消费贷款是由合作银行放出。

也因此,这块利息实际是由机构们根据资金成本、风控和运营,以及各自在这个模式里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在后台进行分润。

成本第二项是客户服务费,月费率为0.75%。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费率的计算方式和利率不同,不是以“当月剩余贷款本金”为基数乘以0.75%,而是以初始贷款总额即3100元为基数,因此每个月都产生固定收费23.25元。

客户服务费,是实则作为居间服务机构的消费金融公司所收取的。所谓“客户服务”,其收费名头是因向借款人提供了纸质文档、电子文档保管、调阅服务,还款渠道维护,还款信息查询、还款提醒等服务。

成本第三项是财务管理费,月费率为1.125%,也是以初始贷款总额即3100元为基数,因此每个月都产生固定收费34.88元。

财务管理费,也是由作为居间服务机构的消费金融公司收取的。所谓“财务管理”,其收费名头是向借款人提供了消费贷款咨询、将借款人推荐给实际放贷人等服务;其中还包括了一项所谓免费提供的代收代付服务。

以上三项成本构成EIR(即包括利息、财务管理费、客户服务费在内的实际有效利率),是借款人无从选择而必须支付的。因其中两项服务费是以贷款初始金额为基数,因此在实际年化成本的计算上不是月费率简单乘以12,而是比这一数据更高。通过精算,21%的利率加上两项服务费率,以小牛的借贷为例,实际必须承担的综合年化成本为56%。

但这还不是小牛的全部成本,因为从合同来看,他还“自选”了两项额外的服务。他的借款成本有第四项,随心还服务费:每月固定收取15元。支付这笔费用,让借款人可以享受延期还款、变更还款日期和优惠提前还款等服务。这一随心还服务是一个“可选项”,小牛完全可以据协议选择不购买此服务。

成本第五项是保险,这也是一项消费者可拒绝的付费服务项。从小牛的案例反推估算,每月保险费用大致是10元。这是一份佰仟金融为借款人在保险公司投保的“借款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而值得玩味的是,因人身意外伤害会导致借款人无法履行后续还款义务,因此这份保险的第一受益人是消费金融公司佰仟金融,保险实则首要保障了借款人即使受到意外伤害,还能由财险公司偿付剩余未还款项。当然偿付完未还款项后的赔付余额,可给到其他受益人。

这一份实则消费金融公司自己也跟着受益的保险,却直接带来了小牛的第六项成本:增值服务费,月费率为0.7%,也是以初始贷款总额即3100元为基数,因此每个月都产生固定收费21.7元。根据协议,“若佰仟金融同意为借款人投保,则借款人应向佰仟金融支付因此而产生的管理成本,即‘增值服务费’。”

此外,协议上还有一条约定,即贷款人在签订合同后有15天的犹豫期,犹豫期内可以随时终止合同,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也可以申请提前还款。如果销售存在诱导欺瞒的行为,还可以拨打客服电话投诉。

从“小牛”和他群友们的案例来看,以上细节显然都被忽略了。如果不去探究,这道计算题,对不少借款人而言,或许一直是个谜。

消费金融公司们的定价

据佰仟金融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的说明,基于销售点(下称“POS贷”,即Point-Of-Sales)的消费分期产品是业内的主要模式,经过多家头部消费信贷公司的充分竞争,以及佰仟本身已完成的客户数据积累和风控系统的提升,公司自今年以来已经大幅下调了消费分期贷款的EIR(实际有效利率),多数已低至小牛贷款时定价的5~7成。

佰仟金融方面自称,公司目前调整后的产品综合年化利率在26%左右。作为消费贷四大头部企业之一,因有银行助贷模式降低资金成本、有前期客户数据及风控模型积累降低风险成本等,公司的贷款定价已有大幅调降。

那么视角反过来,消费金融公司对贷款资金的定价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恐怕首先要对行业做一个粗框架的区格:想捞一票快钱就撤的野路子公司和想深耕行业的公司。前者的EIR讨论框架可不是超不超过年化36%的问题,100%、200%的年化定价都可能是缺乏想象力的。有业内观察称,这类公司的贷款申请过件率畸高,他们也不做用户的分层和区分,所谓“黄赌毒都可以放,利率高得吓人”。

在借贷行业的灰色地带,潜匿着一套“接盘”玩法,只要能把高风险客户抛接给后一个借款平台就行。因此不少野路子公司几乎没有有效风控体系,甚至不管用户“共债”了多少平台都可放款。于是他们的模式,就只剩“超高利率、超高违约金等覆盖超高风险”,并佐以激进的催收方式。

但对于意欲深耕行业的消费金融公司而言,贷款定价应是“事出有因”的,且理论上随着风控模式的逐渐确立,价格应该是逐年递减的。包括佰仟在内的几家头部公司,今年以来的调降费率表现就是一例。监管趋严后,事实上多家机构已将产品EIR控制在36%以内或更低。

他们的一道计算题是,贷款定价=资金成本+获客成本+风险成本(坏账及可能的拨备)+运营成本+利润留存(不排除有公司阶段性贴补利润追求获客)。

这是一场多头有张力的平衡选择——要赚多少钱,要花多少成本提升科技及数据能力来进行反欺诈和风控,要把不良率的底线抬高还是降低,要铺多少城市和多大的网点摊子,要先赚钱还是先获客,对外部政策风险的判断及何时因此调降费率——都可能是一场战略抉择。

这其中,还有多项外部因素。比如细分领域的充分竞争会钳制产品相仿的各家公司的定价,比如社会信用体系的开放和建设、反欺诈技术的发展会降低风险成本,比如资金来源模式的监管松紧会决定他们的资金成本。

而自然,各家消费金融公司本身的利润追逐程度和风控本领,也会投射在消费者背负的息费头上。

最后,对于影响着贷款定价的这些公司本身的资金成本,第一财经记者从多名业内人士处核对获得以下几种模式的估算。

成本最低的资金来自股东支持,但这一模式无法放量。

其次是来自银行业拆借或发放ABS,同业拆借成本约4%~5%(年化资金利率,下同),银行间市场ABS资金成本约在5%(仅在银监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可发放),交易所ABS则稍高(优先级5%、次级7%~8%)。在这一层面,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占优,但这部分资金在现阶段同样难以放量,ABS发行也还在试点阶段,总量不大,流程偏长。

目前可放量模式中,最优选择是与商业银行的助贷模式,资金成本约7%~9%,具体视放贷机构情况,也视合作模式而定。但近期来自监管的一份《关于联合贷款模式征求意见的通知》,又让非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这一模式陷入尴尬,前途未卜。

余下的模式,还有依靠信托资金(成本约9%~11%)及P2P(高度非标难以一概而论,某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的P2P端资金成本为13%~14%)等。

对于头部消费金融公司而言,低成本资金渠道通畅与否,与真实的不良率控制水平,是两条“生命线”。在行业趋于充分竞争、贷款端定价弹性已变弱的格局下,这两条“生命线”,足以掌控他们的生杀存亡。

【来源:愉见财经】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