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双精准申报书】如何填写科技奖励申报单?

时间:2023-03-08 03:57:2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科技奖励申报中最重要的事情是申报书(部分奖项是推荐信或提名书,本文中全部将申报书统称为这种报纸奖资料)的准备和撰写。大多数评委都是在短期内快速审阅项目申报内容,获得对成果的第一印象,了解成果的科技含量和水平。因此,申报书的填写质量直接影响到成果最终获奖与否。如何填写申报单是提高成果获奖率的核心问题。

填写申报单的想法

1.要找出产业或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技术瓶颈

在填写申报单之前,应该知道这个领域目前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技术瓶颈是什么。首先要整理这些问题或瓶颈,对照自己的成果有什么创新,然后开始整理资料。

2.必须在众多突出的问题中准确地找出本成果解决的科学问题

会有很多影响工业生产发展的问题,既有科学问题,也有政策问题。科学技术奖是解决科学问题的创新成果,政策问题属于社会科学,不包括在科学技术奖励之内,很多社会问题也不是科学家能解决的。生产上的这个突出问题没有解决的原因一定是隐藏着什么科学问题。优秀的科研成果从整个研究思维的提出到所有创新点的凝结,必然隐含着科学问题。只有具备解决科学问题的创新才能被认为是科技创新点。因此,在填写成果申报单时,必须从自己的研究成果出发,仔细整理行业的科学问题,行业内可能存在很多科学问题和瓶颈,各团队的研究领域有限,不可能解决所有科学问题。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因此,在填写申报单的时候,要一一找出成果本身解决了哪些科学问题。

3.革新点和成果本身解决的业界主要问题要一一应对

没有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研究结果只能说是科研工作的过程产物,不能说是科技创新。所谓科技创新,应该是解决行业的科学问题,因为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应该带动行业的科技进步或生产发展。相反,工业科学技术发展或生产发展,是因为成果本身解决了这些科学问题或技术瓶颈。两者之间要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在描述成果创新内容时,不仅要强调研究结果的重要性,还要强调成果创新在方法和技术手段上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4.申报书必须创新和有贡献,是科研工作的高度总结和总结

一位科学家一生可能在一个专业领域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但做出社会贡献的创新工作可能只有一小部分。是关于这个能打动别人科技创新的小部分的故事。(约翰f肯尼迪,《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因此,成果申报书不是科学家一生科研工作的总结,不可能把一切都放在里面。将与解决行业或生产问题无关的研究内容放入申报单中,看起来有厚度、体量,但这只能说是堆积或组装。)

5.必须在同行报纸上留有余地,申报书的创新内容不能多方面处理

很多成果申报书内容很杂,这个成果获奖后,同行们都意气风发,误以为没有内容可以报答。你怎么知道这很容易引起同事们的反感、质疑、甚至指责。另一份申报书有很多创新内容,但各部分不深,不细致。为了追求厚度或体量,积累与主要创新点不直接相关或不相关的专利、论文、获奖、第三方评价等支持资料,实际上也属于积累和拼凑。因此,申报书的内容必须反映解决核心问题的核心技术革新,无关或不相关的内容和支持材料必须坚决扔掉,必须简化和减肥。

6.各部分的创新之间要有关系严密的逻辑主线。

不管申报书是薄是厚,体量不管大小,所有部分都要有科学问题。创新再多,各部分之间也要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整个成果的每个部分都必须有环环相扣或渐进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是一气呵成的完整逻辑链,上游创新点是实现下游创新点的基础和支撑,下游创新点是实现上游创新点的进一步升华。亏损一部分,前后不能互相支持,会给整体成果造成轻伤。因此,成果的创新内容不能简单地添加或并列列出无关的内容。再者,不能采用与拉郎配的方法,也不能临时把完全没有合作关系的研究单位的非逻辑关系的创新内容聚集在一起。

7.申报书要在语言文字表达中说:“要让同行看到水平,让外行看到高度。”

很多科技奖励都要经过网络审查,网络审查主要是由网络审查专家在计算机终端上根据评价标准对业绩申报书进行百投包审查评分。互联网评价专家的选择原则是“专家跟着学科走”,如果成果涉及某个学科,可以选择某个专家。所有的成果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很多非对等专家,甚至是大门外的专家。一般来说,审查专家中同行少,外行多。由于专业有差异,80%以上的专家可能不理解你的申报单。所以在语言文字表达中,如何打动80%的外行专家投赞成票,是奖项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填写申报单时,语言文字不能太专业或太学术,只要尽力让80%的专家理解80%的内容即可。也就是说,“让同行看水平,让外行看高”。

关于报纸的种类

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自然科学、技术发明、技术进步三项奖,在回报之前,应充分分析成果本身的特点,选定最适合本成果的奖种类。如果成果注重理论创新,即对自然现象、特征、规律有新的发现和阐明,或者形成有重要理论文章支持的新理论体系,则更适合自然科学奖申报。自然科学奖是自然探索认知领域的理论和基础研究的重大发现,属于少数人获奖者小众。成果是科学技术R & amp如果在D中解决核心技术难题,突破技术瓶颈等技术创新重点,那么发明专利就形成了,这项发明专利是成果的核心,这些成果适合技术发明奖申报。如果成果掌握核心技术,进行综合创新的程度很高,或者注重方法创新,研究组将

法、设计思想、技术方法有实质性突破、改善,或者在基础数据的搜集、综合分析上有创造性、系统性的贡献,此类成果更适合申报科技进步奖。

关于自然科学奖

1. 自然科学奖的申报条件

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个人。所谓重大科学发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1 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是指该项自然科学发现为国内外首次提出,或者其科学理论在国内外首次阐明,且主要论著为国内外首次发表。

1.2 具有重大科学价值。一是该发现在科学理论、学说上有创见,或者在研究方法、手段上有创新;二是对于推动学科发展有重大意义,或者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3 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是指主要学术论文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或者作为学术专著出版满三年以上,其重要科学结论已被国内外同行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尤其是重要学术期刊以及学术专著所正面引用或者应用。

1.4 完成人条件。完成人应当是相关科学技术论文或著作的主要作者,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提出总体学术思想、研究方案;发现重要科学现象、特性和规律,并阐明科学理论和学说;提出研究方法和手段,解决关键性学术疑难问题或者实验技术难点,以及对重要基础数据的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等。

2. 评审标准和授奖人数

2.1 特等奖标准。国家自然科学奖对于原始性创新特别突出、具有特别重大科学价值、在国内外自然科学界有重大影响的特别重大的科学发现。授奖人数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确定。

2.2 一等奖标准。在科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的自然现象、揭示的科学规律、提出的学术观点或者其研究方法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和广泛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者相关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奖人数不超过5人,单位不授奖。

2.3 二等奖标准。在科学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的自然现象、揭示的科学规律、提出的学术观点或者其研究方法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和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者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奖人数不超过5人,单位不授奖。

关于技术发明奖

1. 技术发明奖的申报条件

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包括各种仪器、设备、器械、工具、零部件以及生物新品种等)、工艺、材料(包括用各种技术方法获得的新物质等)及其系统(指产品、工艺和材料的技术综合)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个人。仅依赖个人经验和技能、技巧又不可重复实现的技术,不予授奖。所谓重大技术发明,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1 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是指该项技术发明为国内外首创,或者虽然国内外已有但主要技术内容尚未在国内外各种公开出版物、媒体及其他公众信息渠道发表或者公开,也未曾公开使用过。

1.2 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是指该项技术发明与国内外已有同类技术相比较,其技术思路、技术原理或者技术方法有创新,技术上有实质性的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性能(性状)、技术经济指标、科学技术水平及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综合优于同类技术。

1.3 具有显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项目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是指该项技术发明成熟,并实施应用3年以上,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注意,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政府审批才能推广应用的产品和设备,批文年限应当至少已满3年;不需经过法律法规批准的技术和产品,其主体发明技术至少推广应用已满3年(并非发明专利批准生效须满3年以上)。

1.4 完成人条件。完成人应当是该项技术发明的全部或者部分创造性技术内容的独立完成人。前3位完成人必须有自己的核心发明专利。

2 评审标准和授奖人数

2.1 发明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对原始性创新特别突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显著优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者产品,并取得重大经济或者社会效益的特别重大的技术发明。国家技术发明奖的特等奖授奖人数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确定,不授予单位。

2.2 发明一等奖。属国内外首创的重大技术发明,技术思路独特,主要技术上有重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已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奖人数不超过6人,不授予单位。

2.3 发明二等奖。属国内外首创的重大技术发明,技术思路新颖,主要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奖人数不超过6人,不授予单位。

关于科技进步奖

1. 科技进步奖的申报条件

1.1 技术创新性突出。在技术上有重要的创新,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自主创新,形成了产业的主导技术和名牌产品,或者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装备和改造,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增加行业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技术难度较大,解决了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总体技术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行业的领先水平。

1.2 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显著。所开发的项目其主体技术经过3年以上较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或者社会价值,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注意,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政府审批才能推广应用的产品和设备,批文年限应当至少已满3年;不需经过法律法规批准的技术和产品,其主体技术至少推广应用已满3年。

1.3 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明显。项目的转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和扩散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对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作用。

2科技进步奖完成人和完成单位的条件

2.1 完成人的条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在设计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中做出重要贡献;在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决中做出重大技术创新;在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前3位完成人应当有自己的重要专利或论文。

2.2 完成单位条件。应当符合在项目研制、开发、投产、应用和推广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条件,对成果的完成起到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的主要事业和企业等单位。各级政府部门一般不得作为科技进步奖的完成单位。

3. 科技进步奖成果分类

3.1 技术开发类成果。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实施技术开发项目活动中,完成了重大科学技术创新,或完成了具有重大市场实用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和生物品种等成果转化,取得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

3.2 社会公益类成果。是指那些在标准、计量、科技信息、科技档案、科学技术普及等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自然资源调查和合理利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等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中,经过实践检验,取得了的重大成果及其应用推广,创造了显著社会效益的成果。

4. 科技进步奖的评审标准和授奖人数

4.1 技术开发类成果一等奖。在关键技术或者系统集成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或者产品的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强,成果转化程度高,创造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大作用。国家科技奖一等奖授奖人数不超过15人,授奖单位不超过10个。

4.2 技术开发类成果二等奖。在关键技术或者系统集成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技术或者产品的水平,市场竞争力较强,成果转化程度较高,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意义。一般来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授奖人数不超过10人,授奖单位不超过7个。

4.3 社会公益类成果一等奖。在关键技术或者系统集成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或者产品的先进水平,并在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一般来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授奖人数不超过15人,授奖单位不超过7个。

4.4 社会公益类成果二等奖。在关键技术或者系统集成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技术或者产品的水平,在行业较大范围应用,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较大意义。一般来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授奖人数不超过10人,授奖单位不超过7个。

4.5 科技进步特等奖。原始性创新特别突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显著优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者产品,并取得重大经济或者社会效益的特别重大的技术发明成果,可授予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特等奖单项授奖人数不超过50人,授奖单位不超过30个。

关于创新团队奖

国家科技奖设有优秀创新团队奖,其性质属于集体成就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自2013年起增设创新团队奖励,每年奖励数量不超过3个,等同于科技进步一等奖,每个团队授奖人数不超过15人,授奖单位不超过10个。

1. 创新团队的定义

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依托一定的科研平台,围绕一个学科、领域或某个研究方向,进行长期合作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并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得到同行公认的科研群体。

2. 创新团队的申报条件

2.1 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研发领域国际领先。创新团队应是经有关部门确认的且在行业或学科领域内得到公认的优秀研究团队,团队的研究方向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国际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国际领先,拥有经授权并有效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已取得多项惠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和基础研究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2.2 能够持续创新,社会服务能力强。创新团队应实现人才聚集、资源整合度以及开放度高,队伍结构合理,组织管理先进,机制运行良好,支持单位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团队持续研发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强,具有能够长期保持国家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的实力和条件。

2.3 领军人物业界公认,具有深厚的学术创新思想。创新团队带头人应为业界公认的国家级学术带头人,或担任过本创新团队主要研究领域方面的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或核心技术负责人,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

2.4 过去和现在一直在做出重大贡献。创新团队应在本团队研究方向、领域内取得持续突破和长期累积成就;团队成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不应仅以单个获奖项目成果作为主要支撑;团队成员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不应仅以最高奖获得者获奖时所依托的成果作为主要支撑;团队在获奖励后做出了许多后续贡献。

3. 创新团队的评审标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3.1 建设与运行管理。团队建设及其运行管理能力,包括团队规模与组成结构、运行管理机制与规章制度、文化建设、人才梯队建设和激励机制等情况。

3.2 创新能力与科技水平。已经取得的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等成果的创新性,研发难度和复杂程度,与国内外同类成果相比的先进程度,对学科建设、技术进步、行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等。

3.3 业绩水平与学术影响力。完成科研任务、取得的业绩及国内外学术界影响,包括学科带头人水平、承担完成科研项目、取得标志性成果、发表论文专著、获得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交流,获得科技奖励、社会荣誉、第三方评价情况等。

3.4 研发规划与发展前景。今后的研究方向及重点任务,包括与国家经济和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符合度及预期成果的创新性等。

3.5 条件支撑与保障能力。拥有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情况,依托单位支持条件,平台及资源共享水平,以及为社会服务的能力等。

3.6 成果转化与产业贡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包括推广应用、已取得经济效益、支撑服务政府管理决策、对产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等。

申报科技奖励成功与否,成果本身的水平占主要因素,但报奖前的准备工作同样意义重大,故有“七分研究内容,三分艺术加工”的说法‘生分艺术加工”不是弄虚作假,也不是哗众取宠,是在充分了解成果创新内容与贡献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各个奖种的申报标准与条件,精准选择奖项,量体裁衣,有的放矢,努力凝练提升申报书的质量。通过这样的“加工”,优秀的成果才更容易脱颖而出,金子才会闪耀光芒。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小编删除!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