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兴化文保申报】以“大遗产”馆指导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探索——高邮兴华为例

时间:2023-03-07 05:39:4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简介:

目前,文化线、文化景观、农业遗产、灌溉工程遗产等遗产的概念内涵越来越丰富。这些遗产与历史文化城市交叉,确立“大遗产”的保护概念,明确这些遗产与历史文化城市的关系,适应该城市的保护和发展战略,是非常必要的。结合高邮、兴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在查明地理环境、国家治理制度、农业经济发展、城市内部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相关保护、特色保护、活态保护战略,为高邮、兴化保护提供实践指导。

1新时期“大遗产”概念的保护

1.1遗产内涵的持续扩展

上述概念的提出是将遗产的内涵、大象等扩大到城市历史地理环境、农业系统、水利工程等古城发展演变的相关性研究。这些方面是我国古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影响因素,也是我国古代城市地理环境演变、国家治理制度等重要内容的重要体现。以综合、系统的大遗产观探讨历史文化名城形成发展的逻辑,有助于更系统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1.2对“伟大遗产”的认识

时间维度——从古代开始关注近现代、现代的发展。重视历史文化因素影响遗产的长期发展。

空间维度——超越了“历史中心”和“建筑群”的范畴,扩大到“更广阔的城市背景和地理环境”。不限于城市本身,而是扩大到整个城市,包括与城市发展有重要联系的村庄、山水环境等。

大象类型——进一步强调多类型遗产的综合和系统保护,从遗产团体价值出发,进一步强调遗产团体价值的发展。

1.3强调总体相关保护思路

城市动态发展,采取整体观念,系统地保护和利用反映历史文化脉络的过程和发展逻辑中的历史文化要素,强调历史文化内在价值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保护大运河等大运河水道和相关手工设施的同时,识别大运河产生或发展的城市、村庄、建筑(结构)建筑、历史文化景观、传统生活、习俗、地名等无形文化,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对过去、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过程进行联系重组

2明确“大遗产”与城市的内在逻辑关系。

2.1地理环境对城市长期演变的影响

兴化:海陆变迁、胸壁系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

历史上兴化位于东海的海岸、海陆的变迁中,促进了兴化“锅底凹陷”地形的形成。为了防止洪涝灾害,同时由于人口增长造成的土地紧张,发展了这个独特的生产生活体系,兴化的城市就建在胸壁上。 (以英语发言)(以英语发言)(以英语发言)。

胸壁是兴化城中村建设的母题——堆,为城市住区建设提供了物理空间。城中村顺水而生,堆积如山。林湖江网形成湖塘型聚落,岛状群聚,多堆相连,是兴化最重要的聚落形态特征,如竹红镇、双管村。兴华古城位于乌塔镇荡荡、屎自塘等湖荡之间,连接着几十个相邻的叠岛,胸壁和胸壁之间通过桥梁连接,形成格局独特的胸城。(我是说,我是说,我是说,我是说,我是说,我是说,我是说,我是说,我是说,我是说,我是说,我是说。

兴化古城空间形态演变

高邮:两栖环境的变化和管理影响城市空间形态。

高邮开始建立城市时,选用了高的,如北宋秦观建造。“我们的地方像中秋节一样,土地支撑着楚脊椎。”南宋以来,黄河给水陆环境带来了巨大变化,高禹城从地势较高的高地逐渐形成了外高内外较低的“城市小盆地”,高禹也成为水灾的重灾区。高禹城重要的公共建筑团在高处,应该与此有关。

2.2促进城乡住区发展的国家治理制度

高邮:受邮政站系统影响的城市

因为邮政和名字,邮政县——镇楼高站台、设置了邮政亭,所以名字叫高邮,也被称为金邮。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设置高禹贤。高邮是国内唯一以“邮政”命名的城市。

由于邮件的原因,兴兴——从秦国开始在高邮境内设置了高邮亭、电影站、桂溪站、中秋站等,是南北交通线的重要节点。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朱青站、桂溪站,更何况因为停车繁忙,促进了高邮古城、南门街、桂溪镇的发展。

包装体系影响村庄的发展。根据——雍正《高邮州志》,高邮境内每10里设置一家店铺,共超过15家。这些店铺所在的村庄、地名等,大部分都保留着,如摊位(现在的卢根村)、八里坡(现在的八里村)。

-明清高邮国内交货分布表-

p3-sign.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f3201a71fbe74a6784e54743b92356c3?_iz=31825&from=ar;x-expires=1707038578&x-signature=RkD2Hj%2BVtM7zvq8Ai7MPPDuejII%3D&index=2" width="640" height="564"/>

高邮:运河体系影响下的城镇

漕运是大运河最主要的功能,漕运影响了高邮的商贸发展。南门大街也曾是漕粮停泊转运之地,运粮巷就是挑运粮食上大运河的通道,片区内粮行、粮庄林立。

高邮境内运河多次变迁,每次变迁的河道都促成了一批城镇的发展。这些城镇因运河便捷发达的水运交通带来或抚育城镇发展所需的商业经济,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集贸城镇,如山阳渎沿线的三垛、临泽等。

兴化:盐业体系影响下的城镇

兴化境内东部的城镇多与盐业有关。唐至五代时期,兴化境内有昭阳、陵亭、灶产(今戴窑)、沙溪(今沙沟)等镇。宋朝,兴化的辖域东至海岸,仍是海盐的重要产地。其后随着范公堤以东滨海地区的淤积,海盐生产逐渐东移至东台、大丰一带。海岸线的东移,使得兴化的区域位置从海滨逐渐转变为内陆,也促使兴化在区域盐业体系中从海盐生产地转变为盐运中转地。便捷的水运促使河道沿线的城镇发展,如运盐河、蚌蜒河等河道沿线的城镇。

2.3 农业经济发展促成城镇发展特色

兴化:垛田系统与城乡聚落发展脐带相连

城-厢-乡的产业协同——垛田里产出的初级农产品,通过水路运送到码头,再分送到聚集在关厢的手工业作坊进行加工,生产出的商品服务于城市;围绕加工又进一步聚集上下游产业,形成业态集聚效应,促进关厢地区商业、手工业等的发展。关厢成为联系垛城与垛田的产业枢纽。

“乡村-关厢-城内”产业协同生产流程示意图

3 明确“大遗产”观指导下的名城保护策略

3.1 关联保护


联动区域,构建区域保护体系。

在区域历史文化脉络发展中,高邮、兴化等名城具有一定关联性与共性,应积极构建区域文化保护格局。如构建以大运河为主动脉、骨干河道为血管的水运网络保护体系,以水运为基础的盐业生产网络保护体系,水陆结合的邮驿网络保护体系,联动发展的同时,凸显高邮、兴化在的运河、漕运、盐运、邮驿等体系中的不同价值与特色。


整合资源,促进遗存关联互动。

借鉴“遗产廊道”的概念,提出文化聚集轴带的保护。以文化遗产聚集带为主线,加强区域统筹,强化遗产聚集轴带整体特色,带动各乡镇的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展示。

兴化:海陆变迁、垛田系统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

运河文化聚集带——依托大运河历次变迁的河道,如京杭运河、古邗沟,梳理沿线重要水工设施、村镇、建筑遗存以及非物质文化等,划定4条遗产聚集轴带,联系8个遗产聚集片区,对遗存保护、资源普查、文化展示、专项规划等提出建议,有助于展示高邮的运河文化。

高邮市域文化聚集轴带、文化聚集片区分布

兴化

盐运、水运文化聚集带——依托盐运河道水系,如车路河、蚌蜒河、串场河,对历史上曾有过、现状留存的水利设施、盐运管理设施、村镇聚落、建(构)筑物以及丰富的传统文化等进行分类梳理,划定5条文化轴带,并针对每类要素提出保护建议。如村镇聚落保护,有条件的择机申报名镇、名村或传统村落;关注历史上对兴化盐运、水运非常重要,但现状留存较少的村镇,要求保留村镇居民点,避免撤并,注重历史地名的保护等。

3.2 特色保护

兴化:扩展层次,凸显“垛-荡-城”特色

在现有的名城保护中,对于处于历史城区和市域村镇之间、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新城区(中心城区)要保护什么、如何保护或者如何在建设中体现名城价值与特色,较少提出总体规划层面的控制要求。而对于兴化这个以湖荡垛块为基础发展形成的水乡古城,这恰恰是十分需要的。在兴化的名城保护中,增加“中心城区”的保护层次,划定特色片区,并从城市功能、水系、垛岛、道路、村镇保留、风貌等方面提出总体控制要求。如要求保护垛岛整体格局不改变,不得对垛岛进行填埋合并;保护道路与水系空间关系,道路的布置宜顺应自然水系的格局等。

兴化:城厢融合,强化垛田生产生活网络保护

垛田生产网络相关的重要场所——保护以垛田镇为代表的粮食、蔬菜、瓜果等作物的生产地。维护垛田生产种植功能,结合历史文化景观两厢瓜圃、十里荷塘的再现,保护垛田立体农业种植方式及传统农产品种植。

垛田产品集散、加工、商贸的重要场所——东门历史街区、龙津河历史地段、野行,与商贸相关的沿街店铺、内部作坊、休闲及居住建筑等。结合物质遗存的利用,适度植入农业商贸、传统手工艺店铺等,再现传统场景。维持对岸野行的村庄形态与垛田景观风貌,适度植入休闲农业功能。

生产协同网络的交通集散枢纽——大码头。推进对大码头的考古工作,标识大码头历史位置,结合龙津河历史地段的整治与更新,选择异地重建,恢复码头集散功能,成为水乡垛城文化旅游线的重要交通节点。

垛田生产网络示意

高邮:保控结合,强化“湖-水-城”空间特色。

历史地形的保护——保护高邮古城的历史地形,包括文游台、大运河两岸等地形,避免破坏历史地形特征,建设应顺应地形走势,利用高差,控制土方量;结合地形起伏,可设置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展示历史地形信息和古城选址逻辑。

重要视廊的控制——保护高邮古城内重要历史地标之间的空间视廊,如奎楼-净土寺塔、奎楼-镇国寺塔、运河河道通廊等。以保证在制高点的互看能够在看到对方建筑物的 1/2 以上不被遮挡为原则,提出视廊内的高度控制要求。

3.3 活态保护


活化利用遗存,多样融入城市生活。

提升功能的社会参与性——将分离散布的历史遗存与城市功能进行关联,促进遗存自身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片区的功能提升。如对兴化历史城区内的历史建筑,提出公共服务优先、传统产业优先、促进就业优先的利用原则,分类别提出历史建筑的利用引导方向。


融入区域体系,策划文化主题线路。

高邮

区域统筹,打造运河文化主题游线。依托“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打造扬州运河主题文化游线上的亮点。紧扣高邮名城价值与特色,策划古城营建文化、运河文化、邮驿文化、名人文化、近代红色文化、漕运文化的主题游线。

高邮历史城区展示利用主题线路分布

兴化

以盐运、水运文化等为主题,联动高邮、东台、泰州、扬州等县市,构建区域文化旅游线。紧扣兴化垛城特色,策划水乡垛城文化主题线路,串联人文初祖展示区、楚韵遗风展示区、垛城记忆展示区、湖荡文化展示区,共同彰显历史、文化、生态特色。

项目名称:高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项目承担院所:长三角分院、遗产地策划运营室

项目指导:相秉军、霍晓卫、邱晓翔、刘岩、张飏

项目团队:

狄文莉、周莉、张昀

解扬、赵超、骆文、沈斌、魏炜嘉、王晨溪、王一帆、曲梦琪、吴珩、马頔翔、陈天宇、鹿益、王胜杰、韩霄、曹明瑞、吴利颖

项目名称:兴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咨询服务

项目承担院所:长三角分院、遗产中心二所

院外指导:张泉

院内指导:相秉军、霍晓卫、邱晓翔、刘岩、张飏

项目团队:

狄文莉、王凯、柳青、倪佳佳、杨祝鹏、张春叶、施刚、周莉、许涛、王倩

李婷、郑卫华、刘丽娟、陈惠安、冯洁、张洁、徐向荣、张然、马蕾、李超哲、毕羽轩、刘响

封面图/图片|清华同衡 长三角分院

供稿|清华同衡 长三角分院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