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一印象很可能是日本广岛和长崎上空的“蘑菇云”。
1945年,美国向日本本土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大大缩短了战争时间,迫使日本宣布投降。西方学界在总结科学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性时总结道:“原子弹结束了战争。”
现在回顾历史细节,日本当时在中国东北驻扎了70万军队,部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仍然想顽固抵抗,不能接受“无条件”投降。我认为至少有吸引谈判的空间。但是最终是什么促使日本迅速改变立场,宣布无条件投降呢?
美国原子弹对日本的影响
1945年7月16日,美国是使用钚-239装药的原子弹,也是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当时专家强调,钚炸弹的破坏力可以瞬间炸毁爆炸区域内60英尺高的塔,但据推测,对核爆炸的放射性破坏是不充分的。但是美国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原子弹已经做好了日程安排。
7月26日,美、英、中联合宣布《波茨坦公告》,但日本没有宣布投降。7月28日,首相铃木甘太郎发表了声明。"我们将坚决把战争进行到底!"" "
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向日本提出了主张使用原子弹的三个理由。第一,原子弹已经试验成功,必须在实际战场上使用。要做决定的是决定是否使用原子弹,何时使用。
第二,拥有原子弹等杀伤武器,促进日本投降,可以压制苏联的话语权,在世界强权执行范围内获得更大的筹码。第三,可以减少美国军人的伤亡。
杜鲁门认为自己已经看到了太多战争现实的残酷。1945年2月,美军在日本硫磺岛登陆,遭到日军的拼死抵抗。
美军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战斗,动员了22万人,付出了伤亡2万多人的代价,只消灭了日军2万多人。
此时,美国要考虑的是作为原子弹的具体投放地点,投放到能够显示原子弹强大破坏力和重要军事意义的地方。
为此,杜鲁门成立了临时委员会,指定军事高层人员研究此事。委员会认为,最合适的打击目标是京都、广岛和新潟三个城市。
其中京都作为日本文化圣地和古都,投放原子弹可能会破坏文化遗迹,伤害日本的民族感情,使日本更亲近反美。因此,陆军部长斯丁生极力反对。
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小男孩”,用铀-235灰投下了原子弹。
广岛当时人口为34.3万人,市东部有很多物流工厂仓库,附近的友谊港是日本陆军的海运基地。此次爆炸造成17万多人死亡,其中7万多人死亡,5万多人受伤或失踪。
年8月9日,美国第二颗原子弹“胖子”投入日本长崎,是钚-239充电的原料
子弹。由于大气云层影响,当时的爆炸中心点是在长崎的一个山谷中,地形限制了原子弹的威力,所以长崎的死亡人数小于广岛。
当时长崎的人口约有27万,爆炸造成的人员死伤约占总人口的25%。不过在南北长3.7公里、东西宽3.1公里的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破坏。
虽然使用了原子弹,但是美国军方、政府等并无法确定原子弹是否可以有效促使日本投降。所以在投放原子弹之后,美军仍派出1000多架次轰炸机,继续对日本本土进行密集的常规燃烧弹轰炸。
因为原子弹袭击造成的短期伤亡与常规袭击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威慑力。
就拿1945年美军针对东京的地毯式大轰炸来说,美军所使用的是凝固汽油弹,结果造成了约9万余人的死亡,还有约4-12万人受伤。
这次轰炸相当惨烈,在人类单次非核军事行动史上,造成的伤亡是最多的。
同时,为了应对日军的负隅顽抗,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一直在进行。美国军方认为,有必要尽快造出更多的原子弹。
美国政府强调原子弹导致日本投降的说法,一方面降低了爆炸导致大量平民无差别杀伤的道义责任,强调了避免更大伤亡的战争正义感。
事后,曼哈顿计划负责人格罗夫斯认为,美国做出投放原子弹的决策,“是无比勇敢和聪明的行动”。
另一方面,为美国在战后独占日本,在亚太地区削弱苏联影响,铺平了舆论道路。丘吉尔认为,杜鲁门作出对日使用原子弹的决策,“是一个永不改变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实”。
关于美国想要独占日本,强化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可以从杜鲁门没有与苏联磋商,就与英、中联合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把苏联排除在外这一事实中看出端倪。
战后,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报告强调,即便不用原子弹,美国的空中优势压力也足以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子弹的使用并不是促使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
如今,关于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的评价也没有达成一致。但不容置疑的是,从政治和军事上考量,原子弹的使用,加速日本政府作出迅速投降的决定,把握了审时度势,恰到好处的节点。
因为原子弹的巨大杀伤力和破坏力,对日本本土造成了重创,几十万无辜平民遭受伤亡。归根结底,罪责在于日本的军国主义统治者。
苏联宣战对日本造成的打击
在二战期间,《苏日中立条约》尚处在有效期内,苏联与日本一直保持着外交关系。日本不仅希望避免苏联参战,而且希望苏联可以从中调停,使日本尽可能以有利的条件结束战争。
《波茨坦公告》上没有苏联的签字,更坚定了日本高层决策者们的信心,认为可以通过苏联调停,进行有条件投降的可能性。
从苏联这一方面来讲,斯大林希望与日本保持着外交关系,为自己参战赢得准备时间和最佳时机;另一方面,拖延日本投降,与美国进行周旋,也可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不过,《波茨坦公告》的发表,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使斯大林进一步明晰了美国的意图。
关于美国在广岛投放原子弹,苏联没有进行过多的报道。斯大林明白美国独享战争胜利果实并遏制苏联话语权的意图,苏联必须在二战结束前参战,因此原计划在8月20日至25日间的开战日期提前了。
对于苏联参战的意图,日本情报部门也有所掌握。《波茨坦公告》签署后,他们已经得知苏联向远东地区集结了军队、飞机以及坦克,并且预计苏联会于8月开战。
所以,在美国投放第一颗原子弹之后,日本政府仍然没有表示投降,他们的关注点在莫斯科。
日本政府已经感到了结束战争的紧迫性,佐藤大使举行了和苏联莫洛托夫外长的会谈,日本仍想为争取有利条件做最后的努力。
苏联对日宣战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调整了苏军远东集团的编制和组织,建立了远东苏军总指挥部。
为了增加远东进攻所必需的兵力、兵器,苏联将大量的人员和武器装备,调至远东战区。
特别是陆军和空军,增配了重型和中型的坦克和自行火炮。苏军在各个战役方向都形成了对日军的压倒性优势。
其次,由于远东地区远离苏联的经济中心,物资供应线长,道路稀少,自然条件复杂。远东司令部领导并采用西伯利亚大铁路等各种措施输送和储存了大量物资,保障战区的后勤,为大兵团作战做好准备。
8月,与苏联的会谈结果令日本大失所望。8月8日,莫洛托夫向佐藤宣读了苏联对日宣战声明。
8月9日,苏军首先从我国东北地区向日本关东军发起了总攻,而日本对这突然的开战没有丝毫的准备。
从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库页岛、哈萨林群岛四条针线,苏联红军分兵进攻日本关东军,其中一路的进攻甚至没有受到日军的抵抗。
短短几天内,苏军就毙、伤、俘日军68万人,苏联红军消灭了日军赖以顽抗的精锐,打破了日本想把中国东北建成抵抗大本营的想法。
苏联与日本关东军的战争,可以说是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
苏联的参战,彻底埋葬了关东军,对军国主义分子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为对日战争的迅速胜利,避免更大的战争伤亡,早日结束二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与此同时,美国投放了第二颗原子弹,日本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以外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日本放弃抵抗计划宣告投降
其实,在纳粹德国宣布投降之后,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投降是迟早的事情。只是何时投降,以什么条件投降的问题。
彼时,日本仍然相当完整地保留着陆军力量。美国当时的陆军部长柏德逊就提出,“日本军队仍充满着战斗力。”
日军还制定有“分批作战”的“总决战计划”,即使日本本土被占,也可以在中国长春作战,在大陆上实行拦阻华南,迎战华中,决战华北,死守东北的战略。中国东北还是日本支持战争的重要物资基地。
只是苏联的参战,把日本逼得走投无路。《战略投降》一书的作者保罗·克章克梅提指出,“决定致送投降照会时间的主要因素是苏联的宣战”,“在迫使日本最后决定直接提出投降上,苏联宣战比原子弹起了更大作用。”
所以客观地说,日本在宣布投降这件事情上没有选择,但是苏联的参战改变了日本争取有条件投降的方式,不再抱希望于苏联的调停,而直接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
面对四面楚歌的境况,日本昭和天皇已经打定了投降的决定,“继续战争意味着国家毁灭,主战的告诉我6月东京的要塞就能建成,现在都8月了还没有建成,我们的计划与实际总有差距,我无法接受忠诚的战士解除武装,也无法忍受我的重臣因战争罪名受审判,但是时间已经不允许了,我只能根据外务大臣的概述宣布接受盟国的建议。”
8月9日,昭和天皇决定日本以保留“国体”为唯一前提,接受波茨坦公告。昭和天皇和一众大臣开始为接受投降的战败公告作议定和录音准备。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陆军军官少壮派以少佐畑中健二为首,想要扭转投降的定局,发动了政变。他们计划集结军方势力控制主和派政要,隔离天皇,阻止终战诏书公布,迫使时任陆军大臣的阿南惟几交出三军指挥权,捍卫“国体”,坚决不降。
但少壮军官们的计划进展并不顺利。畑中健二等人发动了“宫城”事变,控制了皇室的近卫师团,进一步封锁了皇居,从而截断了天皇与外部的联系。
甚至,还派兵镇压了东京广播电台,要阻止投降诏书公布,但是天皇已经录制好的终战诏书录音胶盘,他们没有找到。
陆军东部军派不为所动,位高权重的阿南惟几切腹自尽,破坏了少壮派掌握军队指挥权的打算。东部军联合宪兵,镇压了少壮军官们的事变。政变宣布失败。
8月15日,昭和天皇通过广播向日本民众发表《终战诏书》录音,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
结语
日裔学者长谷川毅在其专著《与敌决逐:斯大林、杜鲁门与日本投降》中提出,从日本的角度讲,原子弹的打击不是促使其做出迅速投降决策的主要因素。苏联的参战使日本走投无路,做出了投降的决定。
苏联官方军史专家则简单明了地指出,美国使用原子弹没有战略和战术上的必要性,“美国使用原子弹所追求的目的主要是政治上的,而不是军事上的”。
历史不应被掩盖,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也不应当被遮掩。可以说,苏联的参战是压倒日本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促成日本迅速投降的关键事实。
参考资料
[1]王夕越:日本投降不是因为美国原子弹,而是苏联对日宣战.澎湃新闻2015.08.16.
[2]张守常:论苏联参战决定日本投降.新史学通讯.1956.10
[3]刘庭华:评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军事历史.1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