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973项目申报】歼8之父,摆脱“两弹一星”元勋!西安交大“神奇因素”首次公开!

时间:2023-03-01 23:34:4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氢氦锂溴、碳氮氧溴……”元素的排列组合形成了大千世界,物质世界的奥秘隐藏在其间。万物无穷无尽,元素有趣,它们还隐藏在西安交通大学卓鹤立的125年岁月里。这次推、小编一起寻找隐藏在交大的“神奇因素”!

锶。

两甲子喝水的“想法”是3世纪的贤家没有停止过的。

19世纪末,甲午战败,列强周旋。“中国实业之父”成善品和有识之士坚持“自强水在材在材在材、储蓄在材在兴学”的信念,1896年在上海创立南阳工程,1921年更名为交通大学,为兴国工业、实业救国输送“一等人才”中国第一个电机诞生,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科研机构,组成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学术组织,被称为“东方MIT”“中国工程师的摇篮”。

1906年前南阳工程校门

1928-1935交通大学校门

1935年以后交通大学校门

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考虑到国内外形势和新中国高等教育、工业建设布局等问题,决定迁至交通大学内的西安。当时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的西安,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繁华的上海截然不同。学校在田野里,路不平坦,电灯不亮,晴天在灰路上和雨天水和泥,夏天没有大树荫,冬天没有暖气,御寒。但是,对国家需求的污名,交大人不负使命,义无反顾,在“以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下,西川进程正在紧张地进行。

彭江校长率领高级教授考察新学校用地

师生校园建设

1956年6月2日,西川先遣队出发了。8月10日,第一批西川师生员工和家属登上了从上海徐家汇向西的前列。从繁华的城市到荒地和麦田,仅当年4月至8月,就有200个车皮的1400台仪器设备、400个车皮的行李户先后超过海铁路运往西安。西川,国家,部署,战略转移。交大是开拓,再创业。交大瑞川折射的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大调整、大变革。从那时起,交通大学始终与祖国同行,与祖国一起呼吸,共享命运的品格更加执拗鲜明。

1956-1958年校门

rge/tos-cn-i-qvj2lq49k0/7a0ee2b621cf4977b02dfbdbb9152a08?_iz=31825&from=ar;x-expires=1707083275&x-signature=ObHNeT1CGefn62A6x7%2BWFpNUkA8%3D&index=6" width="550" height="384"/>

1958-1968年间的校门

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

我国著名教育家彭康先生于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交通大学校长,1956年率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前后执掌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15年;数学家张鸿抗战时期曾执教交大渝校,迁校时任交通大学副教务长,负责西安部分基础课教学,1959年定名西安交通大学后出任副校长;我国热力工程学先驱陈大燮作为迁校带头人之一,放弃了大上海的房产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义无反顾偕夫人首批赴西安参加建校工作,去世前,他把自己一生积蓄全部捐赠学校设立奖学金;在“知天命”的年纪,周惠久带着一家七口全部西迁,作为铸造、金属质量评价检验方面的权威,他在1958年创立的“多次冲击抗力理论”,与北大的人工合成胰岛素、清华的核反应堆等,被列为全国高校科研的“五朵金花”之一。

彭康

陈大燮

“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年近花甲,妻子卧病在床,他婉拒了周总理提出的留沪关照,只身一人踏上首批西迁的专列;青年教授陈学俊,携妻带子举家西迁,他把位于繁华地段的房产交给上海市,一走就是一辈子;沪上名医沈云扉,66岁舍去家业,在西安新校的小诊所里为师生服务了8年……当时西迁的交大人中,年龄最小的赵宝林只有16岁,年龄最大的沈云扉已是66岁高龄。1957年,沈云扉填写《忆江南》抒发在黄土高原上的感受,其中最后一令是:长安好!建设待支援,十万健儿湖海气,吴侬软语满街喧,何必忆江南!

陈学俊教授一家在校园中

沈云扉

1957年,朱继梅所在的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教研室计划西迁。前往千里之外的大西北,意味着年迈的父母将会无人照顾,而作为教研室近20人中唯一的党员,他几乎没有迟疑,毅然踏上了西迁征程。“那时候想得很简单,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就应该起表率作用。”朱继梅说。西迁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更多的愿望是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刚从上海迁到西安的鲍家元,就参与了筹备计算机专业的建立,常常备课到深夜。他说:“那时候支撑着我的信念是,一定要把计算机专业建立起来,而且要成为全国最好的计算机专业。”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安交大出版了全国第一本计算机教材《计算机原理》。“随校西迁时,我才21岁,在西安的63年里努力教书育人,培养了60多位硕士生和博士生。”西迁老教授沈亚鹏感慨道。

朱继梅教授

山高水长,宇土茫茫。60余载转瞬即逝,当年迁校师生员工那种艰苦创业、只争朝夕、开辟新校园、兴办新专业、发展新事业、开拓新领域的冲天干劲,想国家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国家民族而勇于担当和不懈奋斗,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伟大西迁精神,成为写在西安交大旗帜上永恒的光辉。交大西迁人像是一颗颗铺路石,金子般闪耀在岁月的最深处,也像是一枚枚螺丝钉,钻石般旋转在共和国的年轮里。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广场

有道是“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交大人饮水思源,从未忘记前辈们是如何艰苦创校。如今,位于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内的西迁广场,常有师生在此驻足凝望。一幅幅浮雕上,西迁历程仿佛就在昨天。夜幕降临,“西行之履”雕塑上的脚印渐次点亮,如西行足迹一步一步向前,提醒广大师生,“西迁精神”要代代传承。饮水思源夜,深深交大情,立于先贤影像之前,我们沉思,我们怀念……

饮水思源之夜

饮水思源之夜

饮水思源之夜

锌(新)

穷幽深而不尽 追科学以日“新”

67年前,数千名交大师生从黄浦江畔奔赴大西北,为西部建设奉献芳华,他们用开拓的足迹踏碎荒凉,用智慧的光芒照亮前方,书写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报效祖国的感人篇章。

从“草棚大礼堂”到“思源活动中心”再到“新港报告厅”,筚路蓝缕的创业情怀早已融进每个交大人的骨血中。从67年前“没有因迁校晚开一天学、少开一门课、迟开一个实验”,到创新港在4个领域上建立了8大平台、29个研究院和300多个科研基地,交大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铿锵誓言。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总书记曾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在新中国70余载栉风沐雨、开拓创新的伟大历程中,西安交大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甘坐冷板凳、勇做栽树人,积极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潜心钻研、上下求索,产出了一系列引领性原创成果,服务国家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为科技强国梦源源不断地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1959年,当中国政府向前苏联提出支持核潜艇技术遭到拒绝后,毛泽东主席字字铿锵地说了这句话。平地一声雷!新中国核潜艇研制事业拉开了帷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交通大学1949届校友黄旭华的人生,也从此牢牢地跟核潜艇绑在了一起。他曾先后担任我国核潜艇工程第一代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主持了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先后突破了核潜艇最关键、最重大的七项技术,是我国核潜艇研制工程的先驱者,领导实现了我国核潜艇装备从无到有的历史性壮举。他为我国新一代核潜艇的跨越发展、未来核潜艇的探索赶超奉献了毕生精力,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没有飞机,我们处处受人欺负!”7岁那年,日军的飞机轰炸下,顾诵芬与邻居四散奔逃,一股热血,驱使着他少年投身航空工程,青年闯出中国自己的飞机气动力设计,壮年开创我国歼击机从无到有的历史。他主持设计我国歼8和歼8Ⅱ型战斗机,由此,歼8系列飞机作为我军20世纪的主战装备,服役近半个世纪。他于1951年自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如今,他已成为航空界唯一的两院院士,被誉为“歼8之父”,是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冲天鹏翅阔,七十年初心不变。他“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2000年之前,我国高端重型燃气轮机技术基本空白。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王铁军教授团队敏锐地察觉到突破燃气轮机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前瞻性地组织申报了我国第一个重型燃气轮机的国家973计划项目。2020年,国内首台F级50MW重型燃气轮机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该项目的成功使我国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具备自主生产和替代进口的能力,实现100%自主化国产设备。项目成果可应用于清洁高效火力发电、电力调峰、远海供电、分布式能源、航母、舰船动力等领域。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4亿公里外“长途接线”,实验室里埋头造土,作为天问一号探测器轻装上天背后的“瘦身教练”,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柴东朗教授便是“天问探火”背后的功臣之一。“探测器多一克重量,增加的发射成本远超一克黄金。”奔向火星,要克服地球强大的引力,这要求天问一号探测器的总重量不能超过5000公斤。但远途旅行,天问一号要带不少“行李”,光推进剂就至少2500公斤。为了上天,天问一号不得不使自己“瘦”下来,它的结构部件应用了世界上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之一——新型镁锂合金。“密度低、抗电磁干扰、抗辐射……”作为这一材料的研发者,柴东朗教授谈起镁锂合金的优点,如数家珍。

西安交大空间视觉团队助力“嫦五”升空

西安交大多项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西安交大以主持单位获得2项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从国内第一台频谱分析仪,到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4机);从我国第一台机械整流倍加加速器,到首次提出VGMP非键盘输入;从我国第一台伪随机码超声多普勒血流仪,到我国第一台JTR-1型教学机器人;从我国首个径、混流式“全可控涡”三元叶轮,到国内首创高压汽水两相流与传热试验系统;从国内首台激光快速成型机,到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扫描制式转换及视频处理芯片……仅迁校以来,这里诞生了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创造了300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243项获得国家三大奖,产生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社会效益。

1965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三相高压真空开关

动力系师生试制我国第一台双缸式自由活塞燃器发生器

从“北斗问天”到“嫦五奔月”,从“天和核心舱”到“祝融访火星”,这里是工程师之摇篮,亦是科学家之渊薮。这里大师云集、才俊迸涌,他们勇掀实业救国浪潮,高擎科技进步大旗。钱学森世界科学巨匠,创立中国航天科技;淩鸿勋铁路英才,主持陇海线巨筑;茅以升桥梁泰斗,建造神州首座现代大桥;张光斗水利俊杰,擘划华夏大型工程水利;王安电脑大王,驰骋世界电子信息;吴文俊数学骄子,获奖中华最高科技……百廿又五载,西迁薪火代代相传,开拓创新永不止步。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人民科学家”吴文俊

铅(潜)

龙“潜”九渊凤鸣高岗 交大学子为世界之光

对于崔照鹏来说,初识交大便是一次沁着温暖、浇筑梦想的选择。他说:“我母亲在西安长大,西安也算是我的半个故乡。西安交大是我国著名的工科强校,当时在高考报名时就听说交大的能动、电气专业全国名列前茅。我从小有当工程师的理想,所以就报考了交大。”入学至今,崔照鹏几乎天天风雨无阻地前往图书馆学习,他的智育和综合成绩均稳居所在专业或大类第一名,所修读的59门课程中,他有55门成绩90分以上、39门满绩、12门满分,申请保研时学分成绩高达99.98分,综合成绩创学校能动专业新高。

崔照鹏

大二下学期,为了在学习基础课程之外更好地提升自己,简禧彦到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习,在刘晓明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深度学习对群体发现进行初步研究。不懈努力中,她于2020年9月以第二作者身份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一篇;研究的基于纳米储氢材料的纯氢能源动力装置项目也成功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了腾飞杯校赛一等奖;在2021年2月以第二作者身份参与的综合能源运行策略优化项目的研究论文被2021年第五届可持续能源工程国际会议(ICSEE 2021)收录。

与此同时,她在学科竞赛中也收获了不菲的成绩:第九届中国工业智能挑战赛国家一等奖、大学生学术英语词汇竞赛三等奖、两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省级一等奖、学校英语辩论赛冠军、物理学术竞赛三等奖等等。身兼数职,斩获数奖,简禧彦的学习成绩也依旧一直名列前茅。在简禧彦看来,确定目标,大胆尝试探索,这是她保持优秀、努力成长的第一推动力。

简禧彦

在学术界,一提到《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细胞》(Cell)这三大期刊,每个人都会肃然起敬。有着极高的引用率和录用难度,它们被科学界奉为权威,因此能在这些期刊上发表论文,是对研究者和高校卓越科研能力的有力证明。而仅在去年一年,西安交大就至少有4位毕业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或《科学》杂志上发表科研成果。

  • 2021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物理试验班2014届毕业生刘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发表科研成果;
  • 202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物理试验班2016届毕业生郝泽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学》发表科研成果;
  • 2021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物理试验班2017届毕业生李宏元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发表科研成果;
  • 2021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毕业生张天隆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学》发表科研成果。

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学问、创一等事业、成一等人才。一直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将人才培养视为重中之重,不断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优秀学子层出不穷。

2006年,学校开始实行“书院制”,书院、学院“双院制”培养模式为学子插上腾飞的翅膀。2017年,学校成立本科生院,落实“校-院-系”三级教学责任,建立“横向协作、纵向贯通、教书和育人统筹协调”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同时,学校坚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从1985年开始,先后创办“少年班”“钱学森试验班”“侯宗濂试验班”“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和“人工智能试验班”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举措使得西安交大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拔尖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中坚领军人才。

从“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到“两弹一星”元勋杨嘉墀;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指挥王珏,到“英雄航天员”景海鹏;从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到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迁校67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不断开拓创新、精勤育人,为国家输送了28万余名栋梁之材,培养了49位两院院士、若干海外院士,叱咤风云的政界精英、搏击商海的企业巨子、德高望重的学术泰斗、实力不凡的技术骨干……多少大匠颖秀,凤翥龙骧鸿猷起,他们从这里走出,扎根祖国各行各业,为国家振兴和民族富强源源不断地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既有“钛(态)”度,也有创“锌(新)”;既有饮水“锶(思)”源,也有龙“铅(潜)”九渊;既有“镁(美)”妙绝伦的风景,也有“钇(异)”彩纷呈的活动;既有热血“镄(沸)”腾的青春,也有拼“铂(博)”奋斗的勇气;既有回味无穷的“钒(饭)”菜,也有融洽温馨的“镓(家)”园……交大的《元素周期表》无比浪漫,它宛如催化剂一般,带给我们绮丽的焰色,给予我们“为世界之光”的力量!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交大人一直践行着自己的态度。建校125年来,西安交通大学走过的每一步路,都像《元素周期表》一样,富有规律而又丰富,而每一个交大人,就好比一种元素,因使命而聚,互相结合、激情碰撞,共同构成了独属于交大的元素周期表,凝聚着一代代交大人在这片兴业沃土上不断书写新的辉煌。

关注“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西安交通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官微、新闻网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