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陶瓷艺术家为“古代追查院——柴火陶艺作品展”开幕
通过“木柴火”古法制作的陶器散发出古朴自然的色彩
“在1150高温下融化的松脂木柴形成独特的釉色,覆盖陶器会产生与众不同的花纹。”。6月10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许多陶瓷艺术家聚集在石湾道道道工艺美术馆为“古院——柴木陶艺作品展”开幕,向广大公众展示了用“柴火”古法制作的陶瓷。另外,当天还举行了柴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座谈会。
主办方表示,木柴燃烧技术与现代火常用的电炉不同,木柴燃烧提供的温度有些不稳定,因此会给成品带来丰富多彩、独特的釉色变化。另外,由于柴米技法烧陶瓷的成品率低,无法大量生产,所以质量好的成品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陶艺大使范芬林说。
木柴陶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座谈会邀请了岭南的“非遗山”研究学者、佛山市“非遗山”专家、“非遗山”项目传承者等。座谈会围绕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概况、学术成果、典型案例、项目创新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旨在将“非遗产”项目提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通过系统的分析,使从业者更加明确项目的发展方向,通过系列化的培训,让更多的人喜欢和做好各个项目的工作。
座谈会还围绕木柴陶瓷艺术进行研究,一群柴米油盐艺术爱好者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拿出自己的窑宝,有的和大家分享自己在柴米油盐艺术研究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气氛非常热闹。
其实除了佛山本土的道人,很多陶瓷艺术家都来自吉林、珠海、韶关等地。其中一人参加的“窑主”孙先军是具有多年陶瓷烧制经验的艺术家。据他介绍,他在珠海建了两个柴窑,主要在珠海进行艺术创作。“但我在珠海,心在佛山。”
据悉,为了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项目,提高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都道工艺美术馆设有现场互动区,希望非物质爱好者参与DIY剪纸、陶瓷制作等活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提高市民对现场参观、听、制作、非物质项目的认识和理解。
陶艺大使范芬林表示,年轻一代对“非遗山”项目很陌生,希望为保护“非遗山”尽微薄的力量。“我们将把展览、交流、研究汇集在一起,致力于宣传陶艺家和陶艺家的作品,计划各种柴米油盐文化和艺术活动,宣传柴米油盐文化。”
潘芬林还表示,潘芬林文化美术馆将为所有从事工艺产业的艺术家代理版权申请,为工艺产业保护版权,加快整顿规则。
另外,当天还成立了范林文化艺术馆木柴陶瓷艺术研究委员会,目的是为木柴爱好者建立木柴艺术交流促进平台。委员会有45名柴火研究委员,共有图书管理员96多人,其中有国家级大师、省级大师、市级大师、大城市院长、学院教授、高空高技术等众多人才。有来自石湾、瑞草、三水、珠海、韶关等地的8个柴窑。
佛山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刘宇明表示,柴瓷艺术研究会的成立是石湾传承古代陶瓷技术的新举措,希望佛山文化能在全国更广泛地传播。
链接
道道道工艺美术馆成立于2013年6月9日,成立当天,宣城区文体旅游局颁发了宣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基地牌匾。四年来,作为宣城区对外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窗口,接待了很多国内外嘉宾,定期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范芬林文化美术馆成立于2015年。旨在发扬中国艺术的匠人精神,宣传木柴文化。该美术馆成立以来,共举办了2次展览,12次交流考察活动,8次研讨会,推荐了10名具备多种功能的陶艺在大学讲课。此外,作为“非遗文化”的传播体,多次邀请全国各地考察团及学生团体参观。(前媒体记者/杨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