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服务形式、无区分、税务操作程序繁琐复杂、“人管者”难以监督、税务调查相对粗陋、执法重点是事后打击。这些一直是税务工作中的“大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深圳市税务局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打造了智商税“深圳版”。
“传统的征收模式不再是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而是完全无法控制。”深圳市税务局副局长李伟说,深圳有382万纳税人,共有5000多名税务干部,人均业务量是其他地区的20倍以上。深圳经济具有高速发展、活跃、形式丰富的特点,传统征收观呈现出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的局面。“在数字化转型之前,我们税务局的印刷厂每年大约有1.1亿元的营业额。转型后,大量业务可以在线处理,纸质发票等业务大幅下降,目前一年销售额只有1000万韩元左右,可以快速“倒闭”自己的印刷厂。李伟笑着说。
这一变化正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深圳税务数字化转型的实效。今天,深圳税务局以电子税务机关“在线运营”为主,@深世“掌上电脑”合作,世纪企业直接形成了完善“定制化”的“三位一体”数字互联网运营税体系,深入推进了智能审批、智能稽查等服务,将服务效率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以数字治税”模式是如何在深圳实现的?智能化改造后给纳税人带来什么便利?数字转换如何控制风险效率?最近,《经济日报》记者访问了深圳相关机构和企业,进行了调查。
区块链共痔疮效果2升。
这段时间,纳税人排队、税务程序繁琐、重复或多次提交与税收相关的资料等,困扰着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如何通过科技解决“痛点”?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使税务服务越来越“智慧”和“智能”。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具有不可篡改、可跟踪的功能,完全符合税收应用需求。2018年,深圳税务和腾讯开设“区块链税”的第一个做法是率先推出区块链电子发票系统,并开设了全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发票。
区块链电子发票与传统发票相比,可以通过开票、流程、报销、申报全过程链对每张发票进行确认、验证、信任、跟踪、控制,可以解决发票流程中报告1票以上、虚报、虚假验证等问题。(注:)发票管理的数字化实现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天赋发票出票权”,使虚脱和欺诈税不再有生存空间,标记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和涉猎。
“以前,纸质开票、开票和配送过程很长,周期最长,消费者需要半个月才能拿到票,所以用户体验不好。”博士眼镜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张晓明说,博士眼镜目前在深圳的纳税主体正在使用区块链收据。“不需要先用,发票金额没有限制,报税前没有抄作业或硬件成本,成本低,效率高。”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深圳区块链发票系统连接了22家发票服务企业和14家报销平台,实现了区块链电子发票6600万张,总开票金额达920亿韩元,消费后立即开票的业务需求,为从“表关税”向“数字税”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区块链应用程序的触角延伸到了更多的政务管理水平。2019年11月21日,深圳市税务局、深圳市公安局、深圳海关、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联合开发的“深圳四部门信息交换平台”上线,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制作查询数据目录,信息信息数据实现“连锁互动”,可自动查询、自动比较、自动处理。
“这些数据也有助于我们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本身是大海捞针的过程,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审查将容易得多。”深圳市税务局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局长郑年表示,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变手工管理的模式和习惯,提高管理效率,这就是税收管理区块链生态系统的意义。
“以前要和公安、海关、中央银行等部门交换信息,现在可以通过新平台与这些部门共享信息。”深圳市税务局征收官及科学技术开发处处长李永辉介绍说,2020年1月,深圳推出了自然人信息共享智能平台,依托区块链技术“分布式实时存储”功能,推进各部门信息资源整合,为信息交互提供更准确、高效、安全的渠道。另外,将区块链税收数字钱包、非税收入信息共享和缴费权益实时核算(区块链)等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到税收链中,确保部门间信息交换的真实、准确、安全,并跟踪工作流程。
“过去,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不及时、数据对接不准确的问题长期存在,纳税人的体验感下降,无法产生互信感,国税损失。”李伟表示,区块链信息共享打破了信息传输壁垒,政务信息共享了部门间的数字转换,不断扩大税收共治格局。
开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前手工缴税,高额的数字逐项比较,逐列报告非常令人苦恼。”张小明回想起以前传统的纳税申报方式,摇头说:“我们在深圳有160个纳税主体,在以前运营税收之前,要在电子税务机关逐个登记,填写各申报数据,支付款项,下载纳税证明。”为了完成申报和保存税务文件下载,很多时候需要24人整天忙碌地工作。" "
集团型企业、连锁型企业等大企业分公司较多,涉税金额高,涉税业务复杂,纳税时间成本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深圳税务连接了税务局和企业之间的渠道安全标准,建立了企业“业务、财务、税收”整合的完整链条、一键连接、一键查询、一键申报、
>张晓明告诉记者,深圳税企直连平台的标准接口与公司内部系统对接,打通了企业和税务之间的信息系统屏障,现在1个人十几秒就可以轻松完成申报数据和扣款,税务档案下载直接完成,并分门别类集中保存为电子档案。“对接自动化、同步更新无差异,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和办税时间,办税体验感非常好。”截至目前,深圳税企直连平台已接入平安银行、招商局、招商银行、富士康、顺丰控股、博士眼镜6家企业集团,涉及总、分支机构及成员企业逾200户,累计申报缴纳税款突破100亿元,累计查询发票总量超过60万张。
平安银行是深圳税企直连平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今年5月29日完成单笔申报企业所得税税款近30亿元,整个申报过程仅耗时约10秒。“准确高效是我们使用这个平台的最大感受,它能大幅降低操作差错率,提高纳税申报合规性和准确性。”平安银行集团税务室经理陈振笑介绍,税企直连平台让平安银行的纳税填报次数减少50%,纳税申报时间缩短98%,合规性审查准确率提升至100%,办税流程复杂度降低了75%。“这个平台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大企业与税务部门的双向直连,解决了涉税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从‘手工报税’到‘一键申报’,这可以说是数字化转型在税务管理领域创新的一大缩影。”深圳市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风险监控科科长易小勇介绍,平台标准化的接口类似于“插线板”,适用绝大部分企业的财税系统,方便企业低成本对接,系统对系统的连接方式使得双方能保留不可篡改的原始数据,实现数据一致性、真实性。更为重要的是,直连平台破除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赋能和服务能力输出,企业可以实时高效全量地从税务局征管系统获取涉税信息和发票信息,为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助力内部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是一个没有终点,或者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长期持续的过程。”深圳市税务局信息中心主任王晓明说。
为完善智能办税体系,深圳税务还开辟了“虚拟大厅”远程办模式,形成前台窗口办事、中台远程处理、后台协调解决的“三台联动”。其中,“远程办”的雏形源于深圳市龙华区税务局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一次基层尝试。“在疫情初期,纳税人不会上门办税,我们也办不了线下业务。”龙华区税务局征收管理科四级主办张智介绍,为掌握纳税人的办税需求,我们在微信官方账号上挂出问卷供纳税人填写,这些需求会通过机器人自动采集,分发到负责具体业务的办税人手中,他们再具体分析需求,需要与纳税人进一步联系的,再通过电话、邮件方式相互传递资料。疫情期间龙华区税务局打造的数字机器人雏形,打通了纳税人和税务人员之间的沟通障碍。如今,通过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它已经固化到深圳税务的办税系统,成为智慧化办税的一大亮点。
“国税和地税没有合并之前,缴税排队的长龙能从办税大厅排到大街上。现在业务量大幅增加了,工作复杂程度更高了,可办事大厅即使在高峰期也没有再出现过原来那种‘闹市’现象。”李伟告诉记者,如今“非接触”“不见面”已成为深圳办税常态,办税大厅成为最后的“兜底”窗口。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实体办税厅,但是纳税服务会更便捷、有效和及时。征纳之间不再有纸质表证单书,通过全面无纸化和要素化,实现申报更加真实有效、适应政策更加精准、法律责任更加明确。
智慧监管更精准
“以人管户”一直是税务监管的重要方式,深圳大小企业众多,税务管理员数量有限,管理难、责任大,长期存在监管抓大放小、无目标抽查执法的现实难题。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是全国办税最繁忙的区域之一,点多、线长、面广,曾经让这里的征管工作难点重重。“精确的户籍管理是税务服务和监管的基础,大数据分析使税务机关具备了这种能力。宝安区管户已达87.45万户,仅西乡街道就有21.35万户,占比24.41%。一个西乡税务所管着20多万户,税收征管压力特别大。不通过数字化转型形成数据支撑,根本管不过来。”李伟说。
为全方位掌握基础税源管理状况,深圳税务借助宝安区政府政务数据、第三方商业服务数据,开发实景税源智慧地图,打通区政府网格员数据探索税源网格化管理。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的税务管理数字化工作平台上线后,日均在线人数500人,下发任务17256户次,实现“流程可视化、结果数据化、操作留痕化”,为税收基础管理数字化转型工作按下“加速键”。
“涉税服务审批是存在‘老大难’问题的一个环节,风险大、业务范围广、标准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一直存在。”李伟坦言,审批事项通常由审批工作人员依据自身工作经验进行判断,并给予对应的审批结果,容易造成标准不一、流程审批时间较长、无法满足涉税需求的问题。加强职能审批和备案管理,以后将会是税务管理的常态。现代信息技术让这些繁杂、任务重、自由裁量权高的事项,变得高效精准和可监控。
“为提升审批办事体验,我们开发了‘精准推’‘给建议’‘自动批’三大智能审批功能,彻底改变传统审批模式。”李伟表示,统一审批标准、降低人为因素干扰,使得审批质效在提升的同时,确保了公平公正。截至目前,智能审批模块已覆盖18项业务办理场景,完成56万笔“自动批”,68万次“给建议+精准推”。其中,票种核定升位的审批处理时间由16分钟减少到4分钟,审批效率提升达75%。
用风控立体化发现和修正基础管理的短板,完善国内税收秩序,确保税制良性运行,从而将风险管理的重点不断转移到实质性税收风险上来,这是深圳税收风险管理努力的方向。深圳市龙岗区税务局打造的“两体系N画像”可视化风险平台,实现了税收数据“链条式”加工处理。“两体系是指全景式虚开风险预警体系和全链条穿透式骗税风险监控体系。”龙岗区税务局风险管理局副局长黄慧介绍,目前,针对虚开风险的税务登记、税控发行、发票领用、发票开具等场景,龙岗税务利用全景式虚开风险预警体系建起8张风险画像,成熟应用风险指标60余项,月均推送风险预警200余户。
退税审批是公认的吐槽频繁、痛点多发的征管环节,龙华区税务局以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转接,以自动化模式打通各部门、环节及流程“断点”,打破金税三期与税库银两个系统的“信息孤岛”,覆盖除即征即退以外的多种退税审批业务,同步实现了受理审批结果信息实时通知。
“退税‘机器人’最大的特点是打通流程阻点,首先自动数据比对打破系统间的‘信息孤岛’,其次通过各业务环节自动转接与低风险业务智能审核,减少非必要的人工转接、判断与审核环节。”龙华区税务局征收管理科科长张勇龙介绍,打通流程后,退税“机器人”实行退税业务风险分类处置,对符合预先审批逻辑的退税业务,机器人将实现直接审批通过。对与设定逻辑不符或存在瑕疵的退税业务,精准推送至人工复核岗,同时自动生成风险提示报告并推送至对应人员,实现退税审批业务在“管”到位的基础上充分“放”。
“以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为抓手,深圳税务还建立起以风险为导向的智慧稽查选案机制,利用风险指标和选案模型开展风险识别,提高稽查靶向性和准确率,做到了‘无事不打扰、无风险不检查’。”李伟说,传统税务稽查更侧重作为征管最后一道防线发挥“兜底”作用,被动式执法较多,主动执法应对不足。“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的智慧稽查就实现了‘案卷无纸化、执法规范化、源头综合防范、快速精准打击、过程留痕可溯’,赋能税务稽查执法工作向智能化‘治理型’稽查转型。”
当前,“空壳企业”虚开发票、“假报出口”骗取退税现象依然存在,如何以更科学有效的方式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2020年11月,深圳税务上线风险管理数字化平台,涵盖19个内控指标及12个跨境风险指标,在事前环节实现业务规则系统化,在事中环节实现内控指标可视化,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提升税务风险管理的深度、宽度和速度,实现从“纸质+经验”向“系统集成+智慧管理”的转变。
“通过对内、外部涉税数据的归纳分析,以数治税实现纳税人多维度、全周期纳税遵从精准画像,实时展现税源管理现状,形成税源管理指标和模型,深圳税务以数据驱动实现从‘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分级分类精准监管转变,促进了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纳税人遵从度、满意度提升。”深圳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国钧表示,深圳税务将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让税务人工作减负、行为规范,让纳税人办税便捷、备案真实、服务精准。(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