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日历十年
激动的人先做,勇敢的人做。勇气谚语。
十年前进,十年日新月异
经济稳步增长
生态持续好转
民生得到有效改善
自由贸易区、经开区、综合保区、综合实力100强区。
在一张城市名片后面
离不开青白江人的艰苦努力
生活在新的时代,肩负新的使命,踏上新的旅程
铭记十年非凡
我们推出了系列报道《“青”历十年》
谈青白江的十年经历
所有的故事
鼓励我们在新的旅程中继续前进。
今天推出第5期
健康的青白江,成为实民,感到“得感”
不做
没有国民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
过去10年来,所有医院的重建和运营、主要专业领域“文件升级”、医疗社区建设阶段推进。青白江卫生事业不断夯实基石,提高质量,提高效率,使公众健康更加安全。截至2021年末,青白江区人均预期寿命为81.67岁,比2012年的75.3岁增加了6岁。
突破硬件的环境变化
2013年12月15日,旧人民医院新址全面投入运营。总投资5.1亿韩元,项目建筑面积100315平方米,开床900张。至此,区人民医院开辟了跨越式发展道路,2021年4月被评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成为全区第一家“三甲医院”。
区人民医院新貌
2020年9月22日,区中医医院新所在地正式启用。总投资约3.51亿韩元,项目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设计床428张.升级环境、设备、服务、不变是“老百姓医院”的初衷,吹响了创立国家三级A等中医医院的号角。
旧中医院新地址
2020年7月7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青白江女性儿童医院正式公开,标志着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正式全面委托区妇幼保健院。随着好消息的不断传来,今年夏天共投资11.87亿韩元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青白江妇女儿童医院项目进入精装阶段,不久将投入运营。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青白江妇女儿童医院效果图
为了实现“小病出不了村(社区),大病出不了区”,不仅要做强水龙头,还要夯实中枢,夯实网底。“枢纽”是老百姓家门口的乡镇保健院、社区保健服务中心。十年来,全区10个“枢纽”接连焕发出新的光芒。
在家门口看花诗
现代风格的建筑物、干净整洁的走廊和病房、设施齐全的手术室、新增设的电梯。2019年改建的洪阳地区保健服务中心引人注目。更好的环境,更方便的服务,让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诊疗。
重建后洪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龙川
山上,距离城区40公里的福洪卫生院人和分院也发生着巨变。从病床20张、门诊室3间、医疗业务用房1100平方米,发展到如今病床50张、门诊室18间、医疗业务用房3100平方米……新址正式投用,让患者赞不绝口,“现在医院的环境是真好,和大医院没啥区别!”↑福洪卫生院人和分院新址
一家家医院的建成投运,书写着区委区政府持续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能力的决心,也是青白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缩影。
——2017年以来,我区完成卫生项目迁建5个,投入资金3.2亿元,其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区级医疗机构2个;
改扩建等其他项目15个,投入资金2.3亿元,其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区级医疗机构6个;
正在加快推进区妇幼保健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青白江妇女儿童医院)迁建项目、区疾控中心新建项目、青白江区医院欧洲产业城清泉医院、青白江区第三人民医院迁建项目。
——青白江区妇幼保健院正式挂牌为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
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正式挂牌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青白江区疾控中心创建为二级甲等疾控中心。
——城厢镇公立中心卫生院和清泉镇公立中心卫生院入选全市首批县域医疗次中心创建机构,基层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5家,荣获“四川省社区医院”称号3家。
以技术为突破的医疗之变
医疗要发展,人才是基础。区中医医院新址投运后,广发招贤纳才招聘公告,从全国各地“飞来”2000余份简历,让医院负责人才招聘工作的陈理芳惊呆了,她的邮箱容量从500兆扩容到5个G,才将简历全部下载下来。
这一波人才引进工作极具“含金量”,大内科主任医师李斌、ICU主任医师刘启平就是其中的代表,相对于医院给予的优厚待遇,他们更看重医院的发展前景和给予个人发展的平台。
↑新入职区中医院的ICU主任医师刘启平
随着人才的引进,一项项技术实现“零”突破,让更多的专科“脱颖而出”。从大外科、大内科,如今已细分为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及肾病内科等等,从而推动一个个重点专科建设。
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就是其中一个例子。2014年,医学博士、主任医师贾其磊经人才引进来到区人民医院。他的加入不仅填补了青白江区域泌尿专家的空白,还带头打造了全区首个泌尿外科,经过短短5年时间的建设,泌尿外科在今年夏天被正式授牌为市级医学重点专科。
↑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贾博士在手术中
有了人才支撑,有了专科搭台,一项项新技术层出不穷,让更多的老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看病就医。
胸骨有了肿瘤需要切除,胸骨假体的选择有哪些?除了冷冰冰的钢板、钛板等,区人民医院胸外专业副主任医师蒋修全为患者提供了3D打印胸骨假体的选择。
↑ 3D打印胸骨假体
今年7月中旬,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蒋修全医生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专家林峰教授的指导下进行手术,在完整切除病损胸骨及肿瘤的同时,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胸骨假体,精确重建胸骨,顺利完成全区首例“胸骨肿瘤切除+3D打印胸骨假体置入术”。术后一周,患者顺利出院。
↑胸骨肿瘤切除+ 3D打印胸骨假体置入术
不仅如此,区妇幼保健院在城北区域率先引进海扶刀技术,打造海扶微无创治疗中心,聚焦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让手术变得不再疼痛和让人恐惧。
↑海扶刀技术
人才、专科、技术,是推动医疗水平提升的三张“王牌”,十年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享受到的健康红利越来越多。
——十年来,全区引进高层次人才38名,1人成为省级学科技术带头人、3人成为省级学科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入围省基层卫生拔尖人才,5名基层卫生工作者上榜全省基层专家库专家名单,2名医师成功入选市级名中医,实现市级名中医“零”突破,全区副高级以上职称累计248人。
——截止目前,我区已授牌市级中医重点专科5个,西医重点专科3个;已立项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立项市级西医重点专科8个。
——近年来,全区开展新技术400余项,成功申报国家专利54项。
以医改为关键的制度之变
2020年10月2日晚上,69岁的张大爷在弥牟镇的家中突然倒地,家人急忙将他送到当地卫生院。医生判断为急性脑梗死,需立即转到上级医院救治。
转院,往哪里送?家属犯了难。“放心,我们是青白江区中医医院集团成员单位,我给中医医院打个电话说明情况,让他们做好接收病人的准备。”接诊医生说。
一刻钟后,120救护车将张大爷送到区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主任袁杰带领医护团队已经严阵以待,无缝接诊。经诊断,张大爷因急性脑梗死导致右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语言功能丧失、神志昏迷。“影像学检查及检验指标均符合溶栓条件,在逐一排除了溶栓的禁忌症后,决定给予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袁杰说。
↑老年病科主任袁杰为患者张大爷做治疗
2小时后,张大爷清醒,右侧肢体肌力及言语功能基本恢复,这距离张大爷倒地昏迷不到3个小时。张大爷感慨,“要不是如此快速顺畅的转诊,自己很可能就没命了。”
在区中医医院完成治疗后,张大爷回到了弥牟镇卫生院接受后期的康复治疗。
张大爷的就诊经历,是青白江区医共体建设成效的体现。
建设医共体,不仅仅是上下转诊,还有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及共享。在龙王镇卫生院,有一个特殊的诊室。医院全科住院部医生钟建,打开笔记本电脑,登录区人民医院集团远程会诊中心平台,电脑屏幕上出现了区人民医院介入肿瘤科副主任曹磊的面容。借助屏幕共享、实时影音,一个虚拟两方会诊空间形成,远程问诊在这里完成。
↑远程会诊中心
2019年,青白江区被确定为全国567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之一,同年11月29日,正式组建青白江区人民医院集团和青白江区中医医院集团。“健康成都”官微曾评价说:这是成都首家医共体建设国家试点县下出的“双黄蛋”。
如今,区人民医院集团正依托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化托管优势,以区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加强学科专科建设,不断提升大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同镇卫生院等6家成员单位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区中医医院集团则充分依托成都医学院的资源优势,以区中医医院为牵头单位,努力打造高水平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同时积极带动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弥牟镇公立中心卫生院等4家成员单位,打造辐射成都北部及周边的中医医疗中心。
↑新冠疫苗接种车开到家门口
通过近3年的运行,青白江区医共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集团在人员统一调度、资源统筹使用方面显示出了明显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21年,《发挥医防融合优势 夯实以健康为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入选国家2021年医共体建设经典案例。
——2021年,全区卫健系统门急诊人次达293万,较2012年同期增长48.61%;出院人数120564人,较2012年同期增长57.26%,县域内就诊率为83.6%。
——在青白江,10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115支家庭医生团队,共有家庭医生661人,他们与20.56万名群众签订了服务协议,其中重点人群签约11.07万人。家庭医生惠民服务案例获国家基层卫生健康优秀创新案例。
记者:罗冬梅
文编:曾好
美编:汪艳梅
值班编委:兰国华
监制:陈军德
总监制:刘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