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学家肖世文(再版)
发行日期:2018-10-09 [字体:中小型]印刷新浪微博微信
陕西商洛山阳县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肖时文
肖时本的办公室里排着长红色的大书柜,直到天花板,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放着建筑科学书籍。桌子上堆满了除电脑以外的专业资料。没有画草,没有书画作品,没有荣誉证书。
文|本报记者张伟
陕西商洛山阳县万川古镇
1953年4月13日,他出生在陕西省三阳县三阳县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镇上,父母找算命的屈指算了算,说他缺少五排水,就取了奶名“水生”,叫“肖时文”。
60年后,2013年12月19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13年院士增选结果时,肖时文名列其中第一,谁也没想到当年全国还会再选出51名工程院院士。
“事实上,回想起这么多年的事,我只是认真做简单的事,把麻烦的事陷入实情,仅此而已。”在北京中国建筑大厦B座9楼的办公室里,肖诗文穿着棕色的毛衣,外套穿着看起来有点破旧的灰色西装,眉间微笑,慈祥温柔,但说到自己深爱并奉献了一生的建筑工程技术工作,那么才华横溢,热情洋溢。
陕西商洛山阳县天牧
大门进得很好,小门也进得很好
“他从建筑工地的一个放线班开始。“肖时文申报院士的资料中有这样的话。”做“船工”是肖时彬在军队时的事。
肖时文参军是1969年,那年他才17岁,是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三年级学生。本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成为战斗英雄的肖时文,到了部队才发现自己其实是基建工兵,当时觉得自己“大门被击中了,小门进错了”。
“在部队里,一开始是木工,后来又成了阵容。”当时,方舟工是一个很好的工种,要求比较严格,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
所以肖时文每天拿着工具箱,扛着测量台跟着师傅排队,这件事前后持续了两年。
1972年,部队为了加强通信报道,从连队选拔了7 ~ 8名文化优秀的战士,举行了通信报道班,肖时文也在其中。报道班结束后,肖时文以出色的表现留在部队宣传部进行通信报道和宣传工作。
“部队生活紧张有序,有空闲时间看书,他在军队的时候带着一套高中教科书,没事就拿出来翻。作为同乡,也是同年入伍的黄太平,重新记住了对肖时文的读书、喜欢学习的特点。
肖时文永远忘不了1973年3月得知自己被推荐并通过政审后,能够参加“高考”时的兴奋。整个团这次考试只选拔了70多人。
肖时文还记得当时的三项考试内容。第一门是语文,写一篇作文,第二门综合数学、物理和化学,是第三份试卷。
那年6月,成绩宣布他在全团排名第三,前三名去了清华大学学习工业和民间建筑系。
肖时文现在回想起来,他选择了服兵役,当基建工兵的时候,他回忆道:“大门被击中了,小门也是对的。”多年的兵役不仅给了他健康的体格和漫步清华园的机会,还培养了他对任何困难都不退缩的勇气和决心。这些给了他一生的利益。
清华异教门
清华园的求学路
让肖绪文万万想不到的是,在清华大学刚上了三个月的课,全国就刮起了“反击右倾翻案风”,当时的校革委会主任和副主任——迟群和谢静宜就是推进这个运动的重要人物。从那时起,清华、北大及全国各大院校的学生们开始不能正规上课,写大字报、开批判会,一度成了主要活动。
幸好,虽然学习秩序混乱,但大多老师、学生仍在认真地教与学。
在清华,龙驭球、杨世德等一大批忠诚教育事业的教师给肖绪文带来了深刻影响。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著名土木工程和结构力学专家龙驭球先生,每天上完课总要到学生宿舍答疑解惑,他和学生们围坐在一起,针对学习中的难题深入浅出地讲解,循循善诱地指导。有时,朝西的窗户洒下最后一缕阳光,房间里依然讨论热烈。点点滴滴,肖绪文铭刻于心。
肖绪文回忆,那个时候他最喜欢的人物是保尔·柯察金,奥斯特洛夫斯基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他勇敢、自信、任何时候都不退缩,一位完美的青年革命战士。
不过让肖绪文喜欢这个人物的真正原因在于,他们有着惊人的相似经历:出生贫苦家庭,早年丧父,母亲一个人把孩子们拉扯大,包括后来的当兵,以及“只想多为党和人民做点事情”的朴素想法。
1977年2月,毕业后的肖绪文回到了部队,很快在一个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上担任技术员,当时这个工程遇到了“屋顶保温层中的含水量为多少时才能施工防水层”的技术难题,加上当时的材料相对落后,用的基本是热沥青卷材,控制屋面防水层出现“起鼓”。为此,肖绪文查阅了大量书籍,发现国内根本没有相关资料,于是他开始在现场进行大量试验,最终拿出的保温层含水量和找平层干燥度两组进行防水层施工的系列数据,成为指导整个工程项目防水层施工的重要依据,避免了屋面大面积起鼓和返工,被大范围推广应用。
从1977年到1983年,肖绪文因工作业绩突出,连年受到嘉奖,并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
1983年,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成立,他开始在八局设计室工作,随后成为八局设计院院长、八局总工程师、中建总公司科技部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
陕西商洛山阳县漫川古镇
特实在、很朴素、太厚道
肖绪文的办公室有一排酱红色的大书柜,一直顶到天花板,书柜里密密麻麻全是建筑科技类书籍。办公桌上除了电脑,就是专业资料,堆的满满当当。没有花花草草,没有书画作品,也没有荣誉证书。
“特实在”、“很朴素”、“太厚道”,朋友同事们基本都是用这几个词形容肖绪文。
中建七局技术中心总经理张鹏是肖绪文一手带出来的徒弟,经常与肖绪文一起加班、吃饭、出差。张鹏印象最深的就是肖师傅从来不讲究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有时候张鹏会忍不住提醒师傅,衣服有个地方快要磨破了,第二天这件衣服依然穿在肖师傅的身上。
清华土木专家委主任张建民说起肖绪文,首先讲了一个“一包豆腐干引发的感动”的故事。
张建民与肖绪文是老乡,相识多年,偶尔小聚。一次,张建民随口提了句,有点想念陕南的豆腐干了,去了北京的陕西大厦都没有买到。过了段时间,2013年春节刚过,张建民忽然接到肖绪文的电话,说过年回家看望身体不太好的母亲,顺便去街上买了一包正宗的陕南豆腐干给他带了回来。
电话那头的张建民有些诧异,他自己都忘记说过想吃豆腐干的话了;还有些激动,当下正是肖绪文评上院士正该“春风得意”的时候,却还记得他这么一个小小的心愿;更有些感动,照料母亲身体的间歇,自己上街挑豆腐干并不远千里带回北京,多么小的一个礼物,多么大的一个心意。
“如今,迷茫、拜金让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信仰,在这么一个浮躁的社会里,肖绪文不追名、不逐利、不卖弄、不耍心眼,只是踏踏实实地工作和做人,如此的境界、胸怀、眼光令人敬佩,他在我心里是个了不起的人。”张建民说的斩钉截铁。
用“了不起”形容肖绪文的还有中建八局总工程师马文全。
2013年,中建八局的《航站楼关键施工技术》开始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马文全请了肖绪文做指导,心想着让他能大体上帮忙把把关。谁知肖绪文不仅在技术上进行了全面把关,还积极联系专家帮忙论证,更是天天把申报材料捧在手里,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修改。这让八局申报团队的成员傻了眼,他们的负责程度,也就如此了,而肖绪文坚决不让在申报材料上写自己的名字。
“在肖绪文的心里,工作就是工作,不分什么自己的、别人的。” 马文全感叹。
陕西商洛山阳县天竺山
那些领先的科技成果,能列出很长
“肖绪文在参观工程时,不用进行数值仿真和精确计算,马上能指出哪些地方可能存在安全或技术问题。”中建总公司科技部经理蒋立红说。
“你要是问肖绪文结构构件受力特点、内力分布、施工技术、施工难题、质量控制这些问题,他张口就来。”中建八局副总工程师王桂铃说。
“这要感谢我在八局设计所工作时,还不知道电脑是什么东西的那几年。”肖绪文解释。
现在做设计,只需要输入一些自然参数、形状参数、荷载参数等,设计结果马上出现在电脑屏幕上,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结构设计师,所有计算基本是靠拉计算尺完成的。
那时,肖绪文满脑子都是建筑高度、楼层层数、建筑场地类别、建筑结构形式等参数,整天趴在桌子上制定结构方案、进行结构计算、手工绘制施工图,“总之,都要靠人力完成。”
“靠人力完成”的结果就是肖绪文基本没有休息时间,但是一个建筑是如何从无到有,是如何从设计到施工,这些完善的、成体系的、经得住考验的知识,都深深地存入他的大脑中,而最后全部转化为了领先的科技成果:
在世界高度最大、屋盖最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厂房——酒泉火箭垂直测试厂房施工中,他提出用混凝土框架作为临时垂直支撑、简易钢桁架作为主龙骨等模架支撑方法,解决了超高重型屋盖的模架支撑难题;
针对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技术难题,他就超长水平杆件、超大平面结构和超大复杂空间结构工程施工,分别提出了滑动支座法、低温补仓法和综合治理法等方法,实现了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有效控制;
在索支穹顶结构“世界第一大跨”——武汉体育中心体育馆屋盖施工中,他提出因地制宜地采用网壳“悬臂接长、整体提升、逐段接长、拉索与网架同步提升”方法,节约施工成本50%以上……
这样的成果,能列出很长。
陕西商洛山阳县漫川古镇
绿色施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必须坚持下去
肖绪文基本上没接受过人物专访。
在百度上输入“肖绪文”三个字,可以查到的资料也少的可怜,更别说什么人物报道、人物通讯了。
但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比较火爆的网络书店输入“肖绪文”三个字,页面上显示出来工程类的著作却好几页也翻不完。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大多时候话并不多,但他总是能发现每个下属最擅长的地方,然后帮助大家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开会的时候,他总是笑眯眯地、从头到尾地、认真地听每个人的发言,从来不打断。最后他会进行简短地总结,那画龙点睛的精妙,总是让大家心服口服。”肖绪文的老部下,中建八局技术质量部总工程师赵俭、中建八局技术中心副主任苗冬梅回忆。
采访之前,肖绪文正在翻看自己最近出版的一本专业书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这本书是肖绪文对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十几年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的凝练和总结。中国建筑业协会会长郑一军认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近几年有关绿色施工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我国推进绿色施工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很值得业内人士参考和借鉴,有利于广大建筑业企业准确把握绿色施工内涵,全面深入地实施绿色施工”。
“如何想到要进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研究?”记者问。
“灵感来自于北京奥运。”
2001年,北京被确定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后,提出“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口号,肖绪文敏锐地捕捉到“绿色”两个字,将其创新地引入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并立即着手进行研究和实践,使中建八局成为国内率先进行绿色施工立项的企业之一。
调入中建总公司后,肖绪文主持编著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等我国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方面目前仅有的两部国家标准,参与组建了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施工分会,推动了我国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标准体系的建立。
然而,伴随着绿色施工的逐步推进,肖绪文愈加意识到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现阶段绿色施工的投入与收益存在错位,相应的激励机制存在缺位,强制推进的政策和法规不健全,致使绿色施工推进乏力。”但肖绪文坚定地认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必须要坚持下去,也一定能很好地开展下去。
陕西商洛山阳县天竺山
我还是想为行业持续发展多做点什么
肖绪文把自己的人生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6岁以前,在陕西省山阳县无忧无虑地生活,母亲,一个姐姐,四个哥哥。
第二个阶段是从1969年到1983年,14年的军旅生涯,其中包括在清华求学近四年。
第三个阶段是从1983年至今,作为中建的一员,致力于建筑工程技术研究和实践,算下来已经三十多年了。
肖绪文说他喜欢看《Discovery》,有时还会看好莱坞大片,尤其是科幻片。
今年62岁的他没想过给自己一段时间,好好休息休息。接下来,他马上要前往韩国釜山LCT综合体项目进行调研指导,这是中资企业在海外承建的最高项目(高411米),也是中国建筑进入韩国市场以来承接的最大项目,对推动中国建筑在韩国乃至国际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他做人实事求是,做事实实在在。肖绪文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他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探索创新的科研能力、忠厚踏实的个人修养是分不开的。”中建总公司总经理官庆说。
“我有今天,是因为赶上了国家快速发展的伟大时代,成长在中建总公司这个世界排名第一的建筑企业,更是我的领导、同行、同事和前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只要身体允许,我还是想为行业持续发展多做点什么,为中建总公司的技术进步再多贡献点什么。”肖绪文说。
陕西商洛山阳县天竺山
后记
肖绪文从事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工作40余年,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建总公司技术中心顾问总工、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施工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先后主持完成和参与了近百个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和施工,1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和课题。在绿色施工方面,其率先在企业提出立项,开始绿色施工技术研究,主持编写了国家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是我国绿色施工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
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主编专业书籍10部,主(副)编国家、行业标准6部;获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获上海市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十一五”全国建筑业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十余项荣誉称号。
主编的专业书籍和专著有:《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建筑工程绿色施工》、《体育场施工新技术》、《污水处理系统成套施工新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标准(1-4册)》、《建筑工程施工操作工艺手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操作工艺手册》等。
源自2014年第1期《中国建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