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协税护税绩效申报表】“小税种”背后隐藏着大税源

时间:2023-02-10 15:28:2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城市土地使用税缴纳额同比骤减70%以上,但企业申报信息中没有房地产销售收入数据。企业的三块土地是否是开发经营,缴纳税额为什么锐减,有税务机关没有掌握的经营活动和收入吗?税务员通过调查找到了答案。

疑点:城市土地税逐年下降

最近,青岛市地税局老山公司针对Z足球俱乐部申报资料中城市土地使用税大幅减少的疑点,对该俱乐部2015年至2017年的纳税情况进行了纳税评估。通过核查最终确认,该企业存在土地回购、补偿收入、美人式、未申报税金问题。该局依法对该企业作出了税金及滞纳金共计1.8亿韩元的处理决定。

2017年12月青岛市地税局老山地局在日常管理中发现,Z足球俱乐部2017年缴纳的城市土地使用税同比减少了76%,企业缴纳的税额为什么锐减?有土地转让行为吗?如果有土地转让行为,税金是否已申报全额缴纳?

带着这些疑问,崂山局对该俱乐部进行了立案审查。评价者根据《疑点介入、各税统评》的评价要求,通过本世纪第三期软件的文件管理系统,对俱乐部经营情况、企业所得税申报、地方税源登记情况、地方税缴纳情况、财务报表等信息进行了审查和分析。

评价者获悉,Z足球俱乐部注册类型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6060万韩元,经营范围为足球产业及相关产品开发、通信器材批发、建筑装饰材料经营、房地产开发等。企业所得税向地方税务官缴纳属于帐簿征收方式。

在事件审计过程中,评价者们发现对该俱乐部有很多疑问。也就是说,企业城市土地使用税申报缴纳额大幅下降。2015年城市土地使用税133万韩元,2016年城市土地使用税116万韩元,2017年城市土地使用税只有27万韩元。

根据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出现了企业的长期亏损。调查所得税申报情况后发现,该俱乐部2015年没有营业收入,利润为-151.3万韩元,2016年没有营业收入,利润为-457.55万韩元,2017年前第三季度所得税均为0申报。

从近三年企业的电子会计报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等来看,连续三年年收入和费用都为零,城建税、教育部等纳税申报也都为零,该俱乐部近三年应该没有经营活动。但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该俱乐部2016年固定资产期末余额只有3.8万多人民币,但库存值却达到了3.7亿多人民币。

评价者认为,该俱乐部具备房地产开发和销售资格,拥有3块土地,缴纳了城市土地使用税,但没有从帐簿的“无形资产”科目计算。库存值巨大,这个企业很可能有正在开发的房地产项目。

但是,通过进一步调查,评价公司发现,该俱乐部近10年来没有因房地产销售缴纳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但该俱乐部的城市土地使用税在3年内持续减少。根据房地产业经营惯例,房地产企业的城市土地使用税减少往往来自房地产销售,因此评价者怀疑企业在销售房地产,但没有依法申报纳税嫌疑。评价者决定进一步对该企业的纳税申报进行调查评价。

承诺:小税引出“大事”

对于企业有关税金的疑问,评价者通知了该俱乐部人员面谈。但是,该俱乐部不合作,以各种理由找借口,财务人员迟迟不去税务机关面谈。经过多次催促,该俱乐部终于派出了人员,但那个人不是财务人员,而是办公室人员。该事务人员表示,该俱乐部不再进行经营活动,员工已离职,财务人员也已离职,近年来企业对会计、账目、凭证等具体情况不了解。该企业家表示,这家足球俱乐部已被朴谋公司收购,2010年前后进行了股权转让。

面对这种情况,评估组没有气馁,而是继续联系企业,对企业家进行税法宣传,并表示,如果拒绝执行税务法律,如果情况严重,将承担法律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该足球俱乐部负责人某最终同意了约定。据悉,该足球俱乐部于2010年前后被收购,俱乐部名称没有变更,近年没有正常经营,暂时停工,没有收入,财务及其他人员也已离开公司,目前由总公司安排的某负责俱乐部相关业务。在磋商过程中,某没有说明评价者提出的企业税收相关疑点,避重就轻,大谈俱乐部近年来面临的经营困难。

评价者们紧追不放,宣布税法,解释该俱乐部的城市土地使用税在2017年大幅下降的原因。面对锲而不舍的评价者和大量确凿的数据,某某最终表示,朴谋集团在2010年收购这家足球俱乐部后,于2013年拆除了俱乐部拥有的3块土地的旧房地产,进行了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但是,在工程完成之前,2016年底,崂山区政府因计划需求与企业协商,收回了3块土地,并对该俱乐部进行了补偿。

>

评估人员询问于某政府补偿金是否收到,是否依法申报缴税等问题。于某承认,这三个地块实测面积共11.6万多平方米,被政府收回后,区政府共提供企业补偿金约6.06亿元,补偿金共分三次支付。2017年度,该俱乐部已经收到了补偿金两笔。评估人员向于某表示,根据之前了解的情况,该俱乐部在财务报表和所得税申报表中并未确认补偿金收入,并进行纳税申报。

对此,于某称其刚来该俱乐部时间不长,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均由原财务经理负责。2017年初,财务经理突然离职,2017年Z足球俱乐部的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业务均由集团其他公司财务人员代为处理,因此他并不了解土地补偿收入是否缴税的具体情况。于是,评估人员要求于某立即找财务人员了解情况,并尽快向税务机关提供企业和政府签订的土地收回补偿合同等相关资料。

追征:协税机制显威力

在Z俱乐部提供了与政府部门签订的《收购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协议书》后,评估人员仔细分析了其中内容。

该协议是三方协议,甲方是崂山区国土资源局,乙方是该俱乐部,丙方为(自然人)杜某,杜某为Z足球俱乐部原股东。三方在协议中明确,区政府收回土地11.6万多平方米,并支付土地补偿款5.12亿元,地上建筑物补偿款5683万元,以及房地产项目前期开发补偿费用3732万元,合计6.06亿元,分三笔分别支付给该俱乐部和杜某,2017年已经支付两笔补偿款合计4.85亿元(其中杜某2.85亿元),第三笔1.21亿元(其中杜某5600万元)按协议约定应于2017年12月26日支付。

根据协议内容,评估小组对约谈中该俱乐部负责人于某提供的政府土地收回补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Z俱乐部2017年城镇土地使用税大幅下降,以及存在大额存货的情况,评估人员认为,该俱乐部城镇土地使用税大幅减少的根本原因是地块被收回,但在此过程中,企业取得部分补偿款后,却未按规定入账并依法申报企业所得税。

为进一步完善证据链,2018年1月初,评估小组与区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取得了区政府与Z足球俱乐部签订的土地收回补偿协议原件和付款凭证、评估报告等完整资料。随后,评估人员对该俱乐部进行了第三次约谈。

在评估小组出示的大量证据面前,Z俱乐部负责人于某不再闪烁其词,承认该俱乐部取得相关补偿款后未按规定入账,未依法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违法事实,并向评估人员表示,一定按财务制度及税法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并进行自查申报。

按照该俱乐部提供的相关成本数据,评估人员测算该俱乐部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近1亿元。鉴于该笔税款数额巨大,并且该俱乐部已无正常经营业务,企业财务报表显示企业无现金,银行无存款。为防止Z俱乐部拖欠税款,评估小组向上级进行了汇报,建议启动协税护税机制,向区财政部门与国土部门发函,要求暂停支付该俱乐部第三笔补偿款,以督促其进行自查并缴纳税款。在区政府的大力配合下,相关部门对该俱乐部补偿款暂停支付。

Z俱乐部开展自查后,按规定对企业所得税进行了修正申报。按照税法规定,经测算,该俱乐部需补缴企业所得税及滞纳金1.08亿元。不出评估人员预料,Z俱乐部果然向税务机关提出,因经营困难,前期两笔补偿款资金现已挪用,由于所欠税款金额巨大,目前已无力缴纳。

对此,评估人员在向于某宣讲税法,说明不执行税务机关处理决定、欠税不缴后果的同时,明确告知于某,由于启动了协税护税机制,区政府将暂停向企业支付第三笔补偿款。迫于压力,Z俱乐部向其所属集团总部汇报了情况,最终向税务机关表示,将遵照处理决定从其总公司调集资金补缴税款和滞纳金。目前,该笔税款已悉数入库。

要案

点评

早做预案 防范执行风险

青岛市地税局崂山分局副局长 姚爱民

本案是一起隐匿收入逃避纳税的违法案件。由于企业收取土地补偿款后仅需对外开具收据而无须开具发票,这为涉案企业隐匿收入,不及时申报提供了可乘之机。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工作细致严谨的税务人员以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额锐减”这一疑点为线索,循迹追查,最终发现了企业隐匿政府土地补偿款收入,逃避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违法行为,使近亿元税款最终得以顺利入库。

本案的顺利查结,为税务人员开展针对性评估核查,以及成功追征欠税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做法。

要善于利用涉税信息资源,加强纳税评估案头分析。评估人员要充分利用税务管理软件和各类征管信息,通过审核企业涉税资料,综合分析比对企业数据,提高企业疑点信息识别率。

在纳税评估过程中,针对案头审核的疑点,评估人员应大胆推断,迅速果断实施核查,直到疑点得以确认或排除为止。本案中,评估人员即是发现涉案企业疑点后,以此为线索,步步推进,深入核查,最终锁定了涉案企业少缴税款的确凿证据。

在获取证据,确认违法事实的同时,在涉税案件的查办过程中,税务人员还需考虑如何依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及时足额追征税款入库,尤其是案件涉及大额税款时,应提前预估风险,防止欠税情况发生。

本案中,评估人员在查明企业违法情况后,针对涉案税金数额巨大,涉案企业近三年来无经营业务,账户无存款无现金的情况,及时启动协税护税保障机制,在其他政府部门配合支持下,暂停支付最后一笔补偿款,最终促使企业积极筹措资金,如期如数缴纳了税款及滞纳金。本案税款成功入库,为税务机关案件查办后期督促企业及时清缴欠税提供了范例。税务机关应充分发挥协税护税机制作用,与财政、法院等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形成治税合力。同时,有效运用税收征管法中明确的各类法律手段,通过强制执行、行使税收代位权,违法信息列入“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等方式,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本报记者:王晓英 通讯员 张亦民 姜斌 曲红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